一种蒲公英质量等级评价方法

文档序号:31878747发布日期:2022-10-21 22:36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蒲公英质量等级评价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中药质量评价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蒲公英质量等级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2.蒲公英已经成为河北省重要的特色产业,目前河北省蒲公英露天种植面积约3万亩,设施栽培面积约2000亩,且规模还在增加。蒲公英是一味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全草可入药,味甘苦,性寒,别名蒲公草、地丁、婆婆丁等,是常用清热解毒中药,广泛分布于河北省全境,为河北省中药产业协会推荐的重点发展的20种中药材之一。与蒲公英相关的药企、饲料加工业、保健产品行业也蓬勃发展。
3.目前全国已经制定了11项蒲公英相关的地方标准,均为蒲公英栽培管理方面,其中包括河北省制定的3项蒲公英地方标准,如《盐碱地蒲公英栽培技术规程》、《蒲公英田间生产技术规程》等,但未有蒲公英有效成分评价相关的标准。目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蒲公英质量的规定较为粗糙,只有单一指标评价。而中药要走向世界,质量标准是关键,只有建立一套切实可行、全面、可控的质量标准体系,才能最终实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出一种蒲公英质量等级评价方法,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无法对蒲公英进行全面评价的问题。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蒲公英质量等级评价方法,通过测定蒲公英中单咖啡酰酒石酸、绿原酸、咖啡酸和菊苣酸的含量,根据各成分的含量划分成分指标级别,并通过如下公式计算质量指数:
[0007][0008]
式中:
[0009]
qi—质量指数%,qi值越小表示蒲公英质量越高;
[0010]gi
—各成分指标相应的级别;
[0011]gi
=1,2,3,4,5;
[0012]gi
值越小,有效成分含量越高;
[0013]
对蒲公英的整体质量进行评级。
[0014]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当qi≤25%时,为超等蒲公英;
[0015]
当25%<qi≤45%时,为高等蒲公英;
[0016]
当45%<qi≤60%时,为中等蒲公英;
[0017]
当60%<qi≤75%时,为合格蒲公英;
[0018]
当75%<qi≤100%时,为低等蒲公英。
[0019]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蒲公英中单咖啡酰酒石酸、绿原酸、咖啡酸和菊苣酸的
含量分别记为ω1,ω2,ω3,ω4;
[0020]
当ω1≤0.1%时,g1记为5;
[0021]
当0.1%<ω1≤0.2%时,g1记为4;
[0022]
当0.2%<ω1≤0.3%时,g1记为3;
[0023]
当0.3%<ω1≤0.4%时,g1记为2;
[0024]
当ω1>0.4%时,g1记为1。
[0025]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当ω2≤0.03%时,g2记为5;
[0026]
当0.03%<ω2≤0.085%时,g2记为4;
[0027]
当0.085%<ω2≤0.15%时,g2记为3;
[0028]
当0.15%<ω2≤0.25%时,g2记为2;
[0029]
当ω2>0.25%时,g2记为1。
[0030]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当ω3≤0.015%时,g3记为5;
[0031]
当0.015%<ω3≤0.025%时,g3记为4;
[0032]
当0.025%<ω3≤0.035%时,g3记为3;
[0033]
当0.035%<ω3≤0.045%时,g3记为2;
[0034]
当ω3>0.045%时,g3记为1。
[0035]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当ω4≤0.3%时,g4记为5;
[0036]
当0.3%<ω4≤0.5%时,g4记为4;
[0037]
当0.5%<ω4≤0.65%时,g4记为3;
[0038]
当0.65%<ω4≤0.75%时,g4记为2;
[0039]
当ω4>0.75%时,g4记为1。
[0040]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采用液相色谱仪测定蒲公英中单咖啡酰酒石酸、绿原酸、咖啡酸和菊苣酸的含量。
[0041]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42]
1、根据2015和2020两个版本的《药典》,咖啡酸和菊苣酸分别为蒲公英的质量参考指标,实际上蒲公英优势成分很多,本发明发现单咖啡酰酒石酸和绿原酸也是优势成分且同属于酚酸类成分,这也符合传统中医药理论研究中对蒲公英主要功能成分的认知。因此本发明以单咖啡酰酒石酸、绿原酸、咖啡酸和菊苣酸为评价指标,比《药典》中的单一指标评价更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在综合打分中也提供了一种简便易用的方法,技术人员能够快速掌握,体现出了本发明的“科学性、简便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43]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44]
图1为菊苣酸与单咖啡酰酒石酸的线性关系图;
[0045]
图2为菊苣酸与绿原酸的线性关系图;
[0046]
图3为菊苣酸与咖啡酸的线性关系图;
[0047]
图4为蒲公英样品中单咖啡酰酒石酸含量的频率分布;
[0048]
图5为蒲公英样品中绿原酸含量的频率分布;
[0049]
图6为蒲公英样品中咖啡酸含量的频率分布;
[0050]
图7为蒲公英样品中菊苣酸含量的频率分布;
[0051]
图8为每个综合质量等级的概率;
[0052]
图9为采集的样品的综合质量等级占比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4]
实施例1
[0055]
(1)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
[0056]
收集5篇参考文献中单咖啡酰酒石酸、绿原酸(即单咖啡酰奎宁酸)、咖啡酸和菊苣酸(即二咖啡酰酒石酸)的含量,如表1所示。
[0057]
表1文献中蒲公英成分含量(%)
[0058][0059][0060]
注:参考文献见附后的列表,-表示缺失
[0061]
根据表1数据,计算线性关系,图1-3分别为菊苣酸与单咖啡酰酒石酸、绿原酸和咖啡酸的线性关系。
[0062]
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表明4种成分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表2),而目前《药典》规定以菊苣酸含量为依据,说明仅检测一种成分具有代表其余成分的可能性,但是线性关系(图1-3)表明菊苣酸与其余3者的变异系数(r2)非常不一致(分别为0.79、0.87、0.2),以菊苣酸和咖啡酸线性关系为例,变异系数仅为20%左右,说明仅检测菊苣酸的含量不能代表其余80%的样本质量,并且受到目前样本检测数量限制,也无法确定这4种成分之间一定存在高度正相关,因此仅检测一种成分无法相对全面的评价蒲公英样本的质量。
[0063]
表2蒲公英4种成分含量(%)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
[0064][0065]
(2)成分指标级别划分
[0066]
根据成分含量从高到低,划分为5个级别,1级含量最高、5级含量最低,数值保留3位小数,划分级别先从最低开始,具体划分依据如下:
[0067]
搜集国内各个区域的蒲公英样本,检测菊苣酸、单咖啡酰酒石酸、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结果如表3所示。
[0068]
表3蒲公英4种成分含量(%)统计分析
[0069][0070][0071]
1)单咖啡酰酒石酸级别划分
[0072]
表3显示单咖啡酰酒石酸的含量范围(0.0234~0.6419)%,平均值0.1705%,众数0.0858%,中位数0.0576%,图4显示单咖啡酰酒石酸的区间分布较为合理。文献中数据分布(0.103~0.441)%及平均值(0.307%,0.286%)也与数据统计结果近似。综合平均数和众数以含量0.1%以下为低(5级),随后根据图4所示的频次分布,直接以0.1为划分区间较为合理,因此单咖啡酰酒石酸级别划分定义为:
[0073]
当ω1≤0.1%时,g1记为5;
[0074]
当0.1%<ω1≤0.2%时,g1记为4;
[0075]
当0.2%<ω1≤0.3%时,g1记为3;
[0076]
当0.3%<ω1≤0.4%时,g1记为2;
[0077]
当ω1>0.4%时,g1记为1。
[0078]
2)绿原酸级别划分
[0079]
表3中显示绿原酸范围(0.0011~0.5337)%,平均值0.0828%,众数0.0294%,中位数0.0023%,数据区间跨度大,如图5所示的绿原酸含量频率分布除了约0.1%处呈现两个区间段,总体上频率分布均匀。而表1显示的文献数据中,文献2的数据最高,平均为0.5154%,可能是检测误差或样品本身含量高的原因,但是其余文献中的平均值为(0.0173~0.0576%),与检测数据的频次分布较为一致。综合文献数据以及采集样品的数据,将众数(取整)0.03%以下定义为低(5级),以平均数(取整)0.085%以下为4级,0.15%以下为3级(略低于平均值2倍,取整),0.25%以下为2级,0.25%以上为1级,即绿原酸的级别划分定义为:
[0080]
当ω2≤0.03%时,g2记为5;
[0081]
当0.03%<ω2≤0.085%时,g2记为4;
[0082]
当0.085%<ω2≤0.15%时,g2记为3;
[0083]
当0.15%<ω2≤0.25%时,g2记为2;
[0084]
当ω2>0.25%时,g2记为1。
[0085]
3)咖啡酸级别划分
[0086]
表3所示,咖啡酸含量范围(0.001~0.060)%,平均值为0.0155%,而《药典》规定咖啡酸含量不少于0.02%,将《药典》规定的数值的80%定义为低,即0.016%,与统计的平均值一致。而咖啡酸含量频率分布如图6所示,频次分布看,以间距0.01划分5级较为合适,综合将咖啡酸的级别划分定义为:
[0087]
当ω3≤0.015%时,g3记为5;
[0088]
当0.015%<ω3≤0.025%时,g3记为4;
[0089]
当0.025%<ω3≤0.035%时,g3记为3;
[0090]
当0.035%<ω3≤0.045%时,g3记为2;
[0091]
当ω3>0.045%时,g3记为1。
[0092]
4)菊苣酸级别划分
[0093]
表3显示菊苣酸含量范围(0.0175~2.1732)%,平均值0.3834%,取平均值的80%作为低等的下限,取整为0.3%,刚好与2020版药典规定的合格蒲公英菊苣酸含量不低于0.45%,中药饮片菊苣酸含量不低于0.3%相吻合。菊苣酸含量频率分布如图7所示,整体数据跨度大,大部分蒲公英样本菊苣酸含量分布在1.2%以内,该范围与表1中文献数据一致,且1.2%之后的数据集中在正态曲线尾部,因此将蒲公英菊苣酸有效范围限定为0~1.2%,为了级别划分的合理性,将菊苣酸的级别划分定义为:
[0094]
当ω4≤0.3%时,g4记为5;
[0095]
当0.3%<ω4≤0.5%时,g4记为4;
[0096]
当0.5%<ω4≤0.65%时,g4记为3;
[0097]
当0.65%<ω4≤0.75%时,g4记为2;
[0098]
当ω4>0.75%时,g4记为1。
[0099]
(3)蒲公英质量等级评价
[0100]
根据4种成分的含量的评级结果进行综合加权打分进而依据总分数进行综合质量评级。综合打分按照下列公式:
[0101][0102]
式中:
[0103]
qi—质量指数%,qi值越小表示蒲公英质量越高;
[0104]gi
—各成分指标相应的级别。
[0105]
在综合质量等级评价时,需要按照高标准的要求,1级的蒲公英数量最少质量最高,而大部分蒲公英划入到2-5级,总体呈纺锤形。具体操作为将质量分为5级,按照表4的标准进行等级划分。
[0106]
表4质量指数分级标准
[0107]
[0108][0109]
根据概率统计,在假定所有样本均匀分布的前提下,4个指标可共计得到625个组合,按照上述质量等级的方法进行计算,质量1级的概率为0.8%(超等),质量2级的概率为18.72%(高)、质量3级的概率为37.28%(中等)、质量4级的概率为32%(合格)、质量5级的概率为11.2%(低)。
[0110]
表5每个综合质量等级的概率
[0111][0112]
按照上述综合质量评价方法对采集的样本中完整的289份蒲公英进行质量等级评价,结果如表6及图9所示。同时展示其中30份蒲公英样本的具体质量评价结果,如表7所示。
[0113]
表6样品蒲公英质量等级评价情况
[0114][0115]
表7对其中30份蒲公英样品4种成分含量(%)及质量评价结果
[0116][0117]
本发明的思路和质量评价原则也可用于其他药用植物质量评价。综合以上,本质量评价技术体现出了“适用广、拓展性强”的特点。
[0118]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