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压压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38428发布日期:2022-11-26 08:50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保压压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压力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压压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对于无边框电视而言,通常需要采用压敏双面胶对显示屏和中框进行粘接。在进行粘接后,需要采用保压设备进行保压,以提高压敏双面胶对环境温湿度变化冲击的抵抗力、使显示屏和中框保持可靠粘接。在相关技术中,缺乏对保压设备的保压力进行快速检测的有效手段,使保压设备的保压力不能得到准确控制,容易导致显示屏和中框的粘接不良,进而降低产品良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保压压力检测装置,可以对保压设备的保压力进行快速检测,使保压力受控于允许范围内,从而提高产品良率。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保压压力检测装置,包括:装置底座;固定夹具,固定设置于所述装置底座上;可动夹具,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装置底座上;测力计,固定设置于所述装置底座上且具有测力杆端,所述测力杆端和所述可动夹具连接。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压压力检测装置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套管和调节杆,所述调节套管一端和所述测力杆端螺纹连接、另一端和所述调节杆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可周向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可动夹具上。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调节杆上的限位结构,所述可动夹具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调节杆接近所述测力杆端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后和所述调节套管螺纹连接;所述测力杆端为拉杆端,所述限位结构和所述连接孔远离所述测力杆端的一端端面抵接;或者,所述测力杆端为推杆端,所述限位结构和所述连接孔接近所述测力杆端的一端端面抵接。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为形成于所述调节杆上的限位凸缘部;或者,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和所述调节杆螺纹连接。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压压力检测装置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一端和所述测力杆端连接、另一端设有齿条部,第二调节件一端和所述可动夹具连接、另一端设有凸齿部;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沿所述可动夹具的滑动方向滑动连接,所述齿条部和所述凸齿部彼此啮合限位,所述齿条部和所述凸齿部彼此啮合限位。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齿条部包括多个啮合齿,所述多个啮合齿沿所述可动夹具的滑动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凸齿部啮合于相邻的两个啮合齿之间。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压压力检测装置还包括滑动轨和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可滑动地保持于所述滑动轨上,所述可动夹具设置于所述滑动块上。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力杆端为拉杆端,所述固定夹具、所述可动夹具和所述测
力计依次间隔设置;或者,所述测力杆端为推杆端,所述固定夹具和所述测力计设置于所述可动夹具的同一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动夹具上设有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被配置为和保压设备的第一夹持端插接,所述第一插接孔和所述第一夹持端之间具有间隙配合关系。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动夹具上设有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二插接孔被配置为和保压设备的第二夹持端插接,所述第二插接孔和所述第二夹持端之间具有间隙配合关系。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压压力检测装置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被配置为将所述测力计压紧固定于所述装置底座上。
15.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装置底座、固定夹具、可动夹具和测力计,可以先将保压设备的两个夹持端分别连接至固定夹具和可动夹具,随后启动保压设备如其中的气缸,使两个夹持端相对接近至足以夹紧显示屏、压敏双面胶和中框的目标位置;在此过程中,连接于固定夹具的夹持端受到固定夹具的限制而保持静止,而连接于可动夹具的夹持端则带动可动夹具同步移动,可动夹具移动牵引测力计的测力杆端而使测力计能够对可动夹具的受力进行测量,从而实现对保压设备的保压力的检测目的,进而使保压力受控于允许范围内、提高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保压压力检测装置的轴测结构图;
18.图2是图1中提供的保压压力检测装置的应用结构图;
19.图3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保压压力检测装置的一种俯视结构图;
20.图4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保压压力检测装置的另一种俯视结构图;
21.图5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保压压力检测装置的调节机构的另一种剖视结构图;
22.图6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保压压力检测装置的局部结构图。
2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4.1-装置底座,11-凹槽部,2-固定夹具,21-第一插接孔,3-可动夹具,31-连接孔,32-第二插接孔,4-测力计,41-测力杆端,41'-拉杆端,41
”‑
推杆端,5-调节机构,51-调节套管,52-调节杆,53-限位结构,531-限位螺母,51'-第一调节件,511'-齿条部,5111'-啮合齿,52'-第二调节件,521'-凸齿部,61-滑动轨,62-滑动块,7-固定件,200-保压设备,201-夹持端,201'-第一夹持端,201
”‑
第二夹持端。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7]“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0028]
本技术中“适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另外,“基于”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因为“基于”一个或多个所述条件或值的过程、步骤、计算或其他动作在实践中可以基于额外条件或超出所述的值。
[0029]
在本技术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技术,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技术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技术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技术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0030]
在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保压设备对显示屏、压敏双面胶和中框进行保压。一些保压设备包括气缸和两个夹持端,两个夹持端在气缸的驱动下可以相对接近或远离。在进行保压时,两个夹持端可以相对接近,其中一个夹持端抵紧于显示屏远离中框的一侧、而另一个夹持端抵紧于中框远离显示屏的一侧;气缸驱动两个夹持端自两侧夹紧显示屏、压敏双面胶和中框,对压敏双面胶施加所需的压力而实现保压目的。两个夹持端可以分别具有辊式结构,以可靠而安全地和显示屏/中框接触夹紧。
[0031]
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保压压力检测装置,该保压压力检测装置包括装置底座1、固定夹具2、可动夹具3和测力计4,可以对保压设备200的保压力进行快速检测,使保压力受控于允许范围内,从而提高产品良率。
[0032]
固定夹具2固定设置于装置底座1上,而可动夹具3可滑动地设置于装置底座1上。如图1~2所示,这里,可动夹具3和保压设备200的一夹持端201如第一夹持端201'连接,而固定夹具2和保压设备200的另一夹持端201如第二夹持端201”连接,使保压设备200安装于保压压力检测装置上。由于固定夹具2保持固定而可动夹具3可以滑动,使可动夹具3可以相对固定夹具2滑动,进而匹配保压设备200的两个夹持端201的接近夹紧动作过程。相应地,在保压设备200启动后、利用气缸驱动两个夹持端201相对接近时,第二夹持端201”受到固定夹具2的限制而保持静止,而第二夹持端201”则带动可动夹具3同步移动,使可动夹具3和固定夹具2相对接近。
[0033]
测力计4固定设置于装置底座1上,且测力计4具有测力杆端41。测力杆端41和可动
夹具3之间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进行连接,可以测量可动夹具3的作用力。测力计4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可以采用诸如表盘式/数显式拉力计、表盘式/数显式推力计、表盘式/数显式推拉力计等类型,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相应地,测力杆端41可以是拉力计的拉杆端41'、推力计的推杆端41”、推拉力计的推/拉杆端41'等类型。
[0034]
利用上述保压压力检测装置对保压设备200的保压力进行检测时,可以先将保压设备200的两个夹持端201分别连接至固定夹具2和可动夹具3,随后启动保压设备200如其中的气缸,使两个夹持端201相对接近至足以夹紧显示屏、压敏双面胶和中框的目标位置;在此过程中,连接于固定夹具2的夹持端201受到固定夹具2的限制而保持静止,而连接于可动夹具3的夹持端201则带动可动夹具3同步移动,可动夹具3移动牵引测力计4的测力杆端41而使测力计4能够对可动夹具3的受力进行测量,从而实现对保压设备200的保压力的检测目的,进而使保压力受控于允许范围内、提高产品良率。
[0035]
固定夹具2、可动夹具3和测力计4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如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测力杆端41可以是能够测量拉力的拉杆端41',则固定夹具2、可动夹具3和测力计4可以依次间隔设置,使固定夹具2和可动夹具3所施加的保压力以拉力方式传递至拉杆端41',以能被测力计4所测量。如图4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测力杆端41可以是能够测量推力的推杆端41”,则固定夹具2和测力计4可以设置于可动夹具3的同一侧,使固定夹具2和可动夹具3所施加的保压力以推力方式传递至拉杆端41',以能被测力计4所测量。
[0036]
如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保压压力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调节机构5。这里,调节机构5可以包括调节套管51和调节杆52。调节套管51一端和测力杆端41螺纹连接,而另一端和调节杆52螺纹连接;调节杆52可周向转动地设置于可动夹具3上,亦即调节杆52可沿自身的周向进行转动、使调节杆52和可动夹具3之间具有沿调节杆52的周向的转动自由度。示例性的,调节套管51两端可以分别设有内螺纹,而测力杆端41和调节杆52上可以分别设有外螺纹,使调节套管51两端分别实现和测力杆端41、调节杆52的螺纹连接。
[0037]
在旋转调节套管51时,测力杆端41受到测力计4的限制而无法旋转,则调节套管51和测力杆端41之间将发生相对转动,使调节套管51在测力杆端41上呈螺旋旋转运动,进而使得调节套管51和测力杆端41在沿调节套管51的轴向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置变动;而由于调节杆52可周向转动地设置于可动夹具3上,则调节杆52可以随调节套管51同步地进行螺旋旋转运动、使得调节杆52和测力杆端41在沿调节套管51的轴向方向上也发生相对位置变动,进而由调节杆52带动可动夹具3同步地沿调节套管51的轴向方向进行移动。反之,在对保压设备200的保压力进行检测时,可动夹具3可以带动调节杆52同步接近固定夹具2,使可动夹具3和固定夹具2所施加的保压力能够通过调节杆52和调节套管51而传递至测力杆端41,以被测力计4所测量。
[0038]
这样,可以通过旋转调节套管51而改变可动夹具3和固定夹具2之间的位置,使可动夹具3和固定夹具2能够匹配不同规格的保压设备200、使得不同规格的保压设备200可以被安装至保压压力检测装置,满足对多种保压设备200的保压力的检测要求,增加保压压力检测装置的适应性和适用范围。此外,采用调节套管51以螺纹连接测力杆端41和调节杆52,可以使测力计4和可动夹具3之间具有较高的连接精度,使得可动夹具3和测力计4的测力杆端41具有较佳的同步运动精度,进而提高测力计4对保压力的测量精度。
[0039]
在一些示例中,调节机构5还可以包括设置于调节杆52上的限位结构53。可动夹具3上设有连接孔31,调节杆52接近测力杆端41的一端穿过连接孔31后和调节套管51螺纹连接。连接孔31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可以采用诸如通孔、槽孔等类型,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040]
如图1~3所示,示例性的,测力杆端41可以是拉杆端41',则限位结构53可以和连接孔31远离测力杆端41的一端端面抵接,使调节套管51和限位结构53分居连接孔31的相对两侧;在对保压设备200的保压力进行检测时,可动夹具3在保压设备200的驱动力作用下接近固定夹具2,可动夹具3并通过限位结构53带动调节杆52同步接近固定夹具2而相对远离测力计4、使拉杆端41'受到拉力作用,进而使得可动夹具3和固定夹具2所施加的保压力得以以拉力形式传递至拉杆端41',可以被测力计4所测量。
[0041]
如图4所示,又示例性的,测力杆端41可以是推杆端41”时,则限位结构53可以和连接孔31接近测力杆端41的一端端面抵接,使调节套管51和限位结构53位于连接孔31的同一侧、亦即连接孔31朝向测力杆端41的一侧;在对保压设备200的保压力进行检测时,可动夹具3在保压设备200的驱动力作用下接近固定夹具2,可动夹具3并通过限位结构53带动调节杆52同步接近而相对接近测力计4、使推杆端41”受到推力作用,进而使得可动夹具3和固定夹具2所施加的保压力得以以推力形式传递至推杆端41”,可以被测力计4所测量。
[0042]
限位结构53的构造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示例性的,限位结构53可以是形成于调节杆52上的限位凸缘部,例如凸起形成于调节杆52外周侧的法兰结构。又示例性的,限位结构53可以是套设于调节杆52外周侧的限位环。又示例性的,限位结构53可以是限位螺母531,限位螺母531和调节杆52螺纹连接,可以进行松紧调节;在所需检测保压设备200的规格已超出可动夹具3和固定夹具2的安装范围时,可以旋转限位螺母531而对调节杆52突出于可动夹具3外的长度进行调节,进一步增加可动夹具3和固定夹具2之间的行程范围,满足超限保压设备200的检测需要。又示例性的,限位螺母53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限位螺母531可以依次抵接顶紧,实现较佳的防松效果。
[0043]
如图5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保压压力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另一种调节机构5。这里,调节机构5可以包括第一调节件51'和第二调节件52'。第一调节件51'一端和测力杆端41连接、而另一端设有齿条部511',第二调节件52'一端和可动夹具3连接、而另一端设有凸齿部521'。第一调节件51'和第二调节件52'沿可动夹具3的滑动方向滑动连接,且齿条部511'和凸齿部521'彼此啮合限位。这样,在需要对可动夹具3和固定夹具2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时,可以施加驱动力来克服齿条部511'和凸齿部521'之间的啮合限位力、以驱动第一调节件51'和第二调节件52'相对滑动,进而使可动夹具3随第二调节件52'同步滑动而改变可动夹具3和固定夹具2之间的相对位置。而在检测保压力的过程,齿条部511'和凸齿部521'之间的啮合限位力使第一调节件51'和第二调节件52'不发生相对滑动、第一调节件51'和第二调节件52'能够同步地随可动夹具3同步滑动,进而使得可动夹具3和固定夹具2所施加的保压力能够通过第一调节件51'和第二调节件52'而传递至测力杆端41,以被测力计4所测量。
[0044]
齿条部511'的构造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一些示例中,齿条部511'可以包括多个啮合齿5111',该多个啮合齿5111'沿可动夹具3的滑动方向依次分布,而凸齿部521'可以啮合于任意相邻的两个啮合齿5111'之间。这样,第一调节
件51'和第二调节件52'可以保持在多个不同的相对位置,使得可动夹具3和固定夹具2可以被调节至不同的相对位置。
[0045]
如图1~4所示,固定夹具2的形状构造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以匹配保压设备200的夹持端201之形状构造,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动夹具3上可以设有第一插接孔21,第一插接孔21被配置为和保压设备200的第一夹持端201'插接,而第一插接孔21和第一夹持端201'之间具有间隙配合关系。基于间隙配合关系,第一夹持端201'能够轻易地插入于第一插接孔21内,降低安装难度。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插接孔21和第一夹持端201'之间的间隙可以是4~6mm,如4mm、4.5mm、5mm、5.5mm、或6mm等;在该间隙范围,不同规格的保压设备200的夹持端201均能轻易地插入于第一插接孔21内,而无需调节可动夹具3和固定夹具2之间的相对位置,增加操作便利性。
[0046]
可动夹具3的形状构造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以匹配保压设备200的夹持端201之形状构造,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动夹具3上可以设有第二插接孔32,第二插接孔32被配置为和保压设备200的第二夹持端201”插接,第二插接孔32和第二夹持端201”之间具有间隙配合关系。基于间隙配合关系,第二夹持端201”能够轻易地插入于第二插接孔32内,降低安装难度。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插接孔32和第二夹持端201”之间的间隙可以是4~6mm,如4mm、4.5mm、5mm、5.5mm、或6mm等;在该间隙范围,不同规格的保压设备200的夹持端201均能轻易地插入于第二插接孔32内,而无需调节可动夹具3和固定夹具2之间的相对位置,增加操作便利性。
[0047]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压压力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固定件7,固定件7被配置为将测力计4压紧固定于装置底座1上。利用固定件7,可以将测力计4轻易地在装置底座1上进行安装和拆卸。固定件7的构造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一些示例中,固定件7可以为z型折弯板。
[0048]
可动夹具3可以通过不同的构造实现滑动,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保压压力检测装置可以包括滑动轨61和滑动块62,滑动块62可滑动地保持于滑动轨61上,可动夹具3设置于滑动块62上、以实现较高精度的直线滑动。在一些示例中,装置底座1上设有凹槽部11,滑动轨61可以设置于凹槽部11内、而滑动块62突出于凹槽部11外,使得结构更为紧凑。
[0049]
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保压压力检测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