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产品加工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22229发布日期:2022-11-16 10:46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合金产品加工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钣金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合金产品加工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铝合金是钣金中常用的材质,现有技术中铝合金产品需要弯折加工成横截面形状成匚字形的型材,不同型号的铝合金产品对匚字形的弯边角度(常用的是90
°
)要求不同,且该铝合金产品为长条状,质检的过程中使用尺规对铝合金产品的多个位置进行检测,判断该铝合金产品的弯折角度是否合格,然而由于存在多种型号的铝合金产品且需要对长度方向的多个位置进行检测,检测效率低,并且难以对铝合金产品长度方向上的每个位置进行连续检测,存在漏检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铝合金产品加工检测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铝合金产品的弯折角度的检测效率低,且难以对铝合金产品长度方向上的每个位置进行连续检测,存在漏检的情况的技术问题。
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铝合金产品加工检测设备,包括底座、立柱、左上测量单元、左下测量单元;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设有基准平面,所述基准平面水平设置,所述立柱竖直设置,所述立柱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立柱的下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左上测量单元位于所述立柱的左侧,所述左上测量单元包括左上伸缩筒、左上弹性件、左上滚动件;所述左上伸缩筒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左上伸缩筒的一端与所述立柱的上端连接,所述左上伸缩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左上滚动件连接,所述左上弹性件分别与所述立柱以及所述左上伸缩筒连接,所述左上伸缩筒缩短时能够压缩所述左上弹性件;所述左下测量单元位于所述立柱的左侧,所述左下测量单元包括左下伸缩筒、左下弹性件、左下滚动件;所述左下伸缩筒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左下伸缩筒的一端与所述立柱的下端连接,所述左下伸缩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左下滚动件连接,所述左下弹性件分别与所述立柱以及所述左下伸缩筒连接,所述左下伸缩筒缩短时能够压缩所述左下弹性件;所述左上滚动件位于所述左下滚动件的正上方。
5.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上伸缩筒包括左上套筒、左上导向杆,所述左上套筒和所述左上导向杆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左上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立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左上导向杆的另一端插接于所述左上套筒内部,所述左上导向杆与所述左上套筒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所述左上滚动件与所述左上套筒远离所述左上导向杆的一端的端面转动连接,所述左上弹性件套接于所述左上导向杆上,所述左上弹性件位于所述左上套筒和所述立柱之间,所述左上弹性
件的一端与所述立柱沿左右方向抵接,所述左上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左上套筒的端面沿左右方向抵接。
6.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下伸缩筒包括左下套筒、左下导向杆,所述左下套筒和所述左下导向杆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左下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立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左下导向杆的另一端插接于所述左下套筒内部,所述左下导向杆与所述左下套筒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所述左下滚动件与所述左下套筒远离所述左下导向杆的一端的端面转动连接,所述左下弹性件套接于所述左下导向杆上,所述左下弹性件位于所述左下套筒和所述立柱之间,所述左下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立柱沿左右方向抵接,所述左下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左下套筒的端面沿左右方向抵接。
7.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上测量单元还包括左上测量板,所述左上测量板竖直设置,所述左上测量板位于所述左上伸缩筒的下方,所述左上测量板的上边与所述左上伸缩筒连接,所述左上伸缩筒伸缩时能够带动所述左上测量板沿左右方向同步运动,所述左上测量板与所述左上伸缩筒的中轴线平行,所述左上测量板的下边设有左上刻度线;所述左下测量单元还包括左下测量板,所述左下测量板竖直设置,所述左下测量板位于所述左下伸缩筒的上方,所述左下测量板的下边与所述左下伸缩筒连接,所述左下伸缩筒伸缩时能够带动所述左下测量板沿左右方向同步运动,所述左下测量板与所述左下伸缩筒的中轴线平行,所述左下测量板的上边设有左下刻度线;所述左上测量板位于所述左下测量板的正上方,所述左上测量板的下边与所述左下测量板的上边贴靠设置。
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铝合金产品加工检测设备还包括右上测量单元、右下测量单元;所述右上测量单元位于所述立柱的右侧,所述右上测量单元包括右上伸缩筒、右上弹性件、右上滚动件;所述右上伸缩筒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右上伸缩筒的一端与所述立柱的上端连接,所述右上伸缩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右上滚动件连接,所述右上弹性件分别与所述立柱以及所述右上伸缩筒连接,所述右上伸缩筒缩短时能够压缩所述右上弹性件;所述右下测量单元位于所述立柱的右侧,所述右下测量单元包括右下伸缩筒、右下弹性件、右下滚动件;所述右下伸缩筒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右下伸缩筒的一端与所述立柱的下端连接,所述右下伸缩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右下滚动件连接,所述右下弹性件分别与所述立柱以及所述右下伸缩筒连接,所述右下伸缩筒缩短时能够压缩所述右下弹性件;所述右上滚动件位于所述右下滚动件的正上方。
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右上伸缩筒包括右上套筒、右上导向杆,所述右上套筒和所述右上导向杆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右上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立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右上导向杆的另一端插接于所述右上套筒内部,所述右上导向杆与所述右上套筒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所述右上滚动件与所述右上套筒远离所述右上导向杆的一端的端面转动连接,所述右上弹性件套接
于所述右上导向杆上,所述右上弹性件位于所述右上套筒和所述立柱之间,所述右上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立柱沿左右方向抵接,所述右上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右上套筒的端面沿左右方向抵接。
10.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右下伸缩筒包括右下套筒、右下导向杆,所述右下套筒和所述右下导向杆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右下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立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右下导向杆的另一端插接于所述右下套筒内部,所述右下导向杆与所述右下套筒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所述右下滚动件与所述右下套筒远离所述右下导向杆的一端的端面转动连接,所述右下弹性件套接于所述右下导向杆上,所述右下弹性件位于所述右下套筒和所述立柱之间,所述右下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立柱沿左右方向抵接,所述右下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右下套筒的端面沿左右方向抵接。
11.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右上测量单元还包括右上测量板,所述右上测量板竖直设置,所述右上测量板位于所述右上伸缩筒的下方,所述右上测量板的上边与所述右上伸缩筒连接,所述右上伸缩筒伸缩时能够带动所述右上测量板沿左右方向同步运动,所述右上测量板与所述右上伸缩筒的中轴线平行,所述右上测量板的下边设有右上刻度线;所述右下测量单元还包括右下测量板,所述右下测量板竖直设置,所述右下测量板位于所述右下伸缩筒的上方,所述右下测量板的下边与所述右下伸缩筒连接,所述右下伸缩筒伸缩时能够带动所述右下测量板沿左右方向同步运动,所述右下测量板与所述右下伸缩筒的中轴线平行,所述右下测量板的上边设有右下刻度线;所述右上测量板位于所述右下测量板的正上方,所述右上测量板的下边与所述右下测量板的上边贴靠设置。
12.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上滚动件和所述右上滚动件沿左右方向对齐,所述左下滚动件和所述右下滚动件沿左右方向对齐。
1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铝合金产品加工检测设备还包括前推拉板、后推拉板;所述立柱位于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中心位置,所述前推拉板位于所述立柱的前侧,所述后推拉板位于所述立柱的后侧,所述前推拉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前推拉板的后侧面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所述后推拉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后推拉板的前侧面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所述前推拉板、所述后推拉板竖直设置,所述前推拉板、所述后推拉板、所述立柱沿前后方向对齐;所述前推拉板上设有前拉环孔,所述前拉环孔沿左右方向贯穿所述前推拉板,所述前拉环孔的中心高度低于所述左下测量单元;所述后推拉板上设有后拉环孔,所述后拉环孔沿左右方向贯穿所述后推拉板,所述后拉环孔的中心高度与所述前拉环孔的中心高度相等。
14.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检测过程中,匚形铝合金产品的左侧板和匚形铝合金产品的右侧板朝上设置,匚形铝合金产品的底板保持水平设置,用手朝靠近立柱的方向按压左上伸缩筒和左下伸缩筒,将底座置于匚形铝合金产品的内侧,基准平面摆放在底板的上表面,松开左上伸缩筒和
左下伸缩筒,左上弹性件推动左上伸缩筒伸长,使左上滚动件压在左侧板上,左下弹性件推动左下伸缩筒伸长,使左下滚动件压在左侧板上,当左侧板与底板垂直时,左上滚动件位于左下滚动件的正上方,当左侧板向外侧倾斜时,左下弹性件的压缩量大于左上弹性件的压缩量,左上滚动件处于左下滚动件的左上方,观察左上滚动件相对左下滚动件向左偏移的距离s,左上滚动件和左下滚动件的竖直距离l为已知量且不会发生变化,由此可以计算出左侧板相对竖直方向偏转的夹角θ=arctan(s
÷
l),从而计算出左侧板的弯折角度α=90
°‑
θ,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使用尺规测量而言,提高了检测效率,并避免了漏检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铝合金产品加工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铝合金产品加工检测设备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铝合金产品加工检测设备对匚形铝合金产品检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图3的主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匚形铝合金产品测量左侧板弯折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对左侧板测量的局部结构的放大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左侧板弯折角度的计算原理示意图。
17.附图标记:101、底座;102、立柱;103、左上测量单元;104、左下测量单元;105、基准平面;106、左上伸缩筒;107、左上弹性件;108、左上滚动件;109、左下伸缩筒;110、左下弹性件;111、左下滚动件;112、左上套筒;113、左上导向杆;114、左下套筒;115、左下导向杆;116、左上测量板;117、左上刻度线;118、左下测量板;119、左下刻度线;120、右上测量单元;121、右下测量单元;122、右上伸缩筒;123、右上弹性件;124、右上滚动件;125、右下伸缩筒;126、右下弹性件;127、右下滚动件;128、右上套筒;129、右上导向杆;130、右下套筒;131、右下导向杆;132、右上测量板;133、右上刻度线;134、右下测量板;135、右下刻度线;136、前推拉板;137、后推拉板;138、前拉环孔;139、后拉环孔;140、匚形铝合金产品;141、左侧板;142、右侧板;143、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技术。
19.如图1至图8所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铝合金产品加工检测设备,包括底座101、立柱102、左上测量单元103、左下测量单元104;所述底座101的下表面设有基准平面105,所述基准平面105水平设置,所述立柱102竖直设置,所述立柱102位于所述底座
101的上方,所述立柱102的下端与所述底座101固定连接;所述左上测量单元103位于所述立柱102的左侧,所述左上测量单元103包括左上伸缩筒106、左上弹性件107、左上滚动件108;所述左上伸缩筒106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左上伸缩筒106的一端与所述立柱102的上端连接,所述左上伸缩筒106的另一端与所述左上滚动件108连接,所述左上弹性件107分别与所述立柱102以及所述左上伸缩筒106连接,所述左上伸缩筒106缩短时能够压缩所述左上弹性件107;所述左下测量单元104位于所述立柱102的左侧,所述左下测量单元104包括左下伸缩筒109、左下弹性件110、左下滚动件111;所述左下伸缩筒109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左下伸缩筒109的一端与所述立柱102的下端连接,所述左下伸缩筒109的另一端与所述左下滚动件111连接,所述左下弹性件110分别与所述立柱102以及所述左下伸缩筒109连接,所述左下伸缩筒109缩短时能够压缩所述左下弹性件110;所述左上滚动件108位于所述左下滚动件111的正上方。
20.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实施方式,在检测过程中,匚形铝合金产品140的左侧板141和匚形铝合金产品140的右侧板142朝上设置,匚形铝合金产品140的底板143保持水平设置,用手朝靠近立柱102的方向按压左上伸缩筒106和左下伸缩筒109,将底座101置于匚形铝合金产品140的内侧,基准平面105摆放在底板143的上表面,松开左上伸缩筒106和左下伸缩筒109,左上弹性件107推动左上伸缩筒106伸长,使左上滚动件108压在左侧板141上,左下弹性件110推动左下伸缩筒109伸长,使左下滚动件111压在左侧板141上,当左侧板141与底板143垂直时,左上滚动件108位于左下滚动件111的正上方,当左侧板141向外侧倾斜时(如图6所示),左下弹性件110的压缩量大于左上弹性件107的压缩量,左上滚动件108处于左下滚动件111的左上方,观察左上滚动件108相对左下滚动件111向左偏移的距离s,左上滚动件108和左下滚动件111的竖直距离l为已知量且不会发生变化,由此可以计算出左侧板141相对竖直方向偏转的夹角θ=arctan(s
÷
l),从而计算出左侧板141的弯折角度α=90
°‑
θ。
21.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可选地,在左上伸缩筒106和左下伸缩筒109上做刻度标记(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标记,例如画线、贴纸等,能够实现观察出左上伸缩筒106和左下伸缩筒109沿左右方向相对运动的距离即可),左上伸缩筒106和左下伸缩筒109伸缩长度不一致时,左上伸缩筒106和左下伸缩筒109上的刻度标记会相互偏离,偏离值即为左上滚动件108相对左下滚动件111向左偏移的距离s,,将各型号的匚形铝合金产品140标准件的偏离值s0以列表的形式打印出来,通过比较实测的偏离值s和标准偏离值s0,判断s与s0的差值是否在预设误差范围内,若误差大于预设误差范围,则说明左侧板141的弯折角度不合格,反之说明左侧板141的弯折角度合格,不需要每次测量都进行计算,提高检测效率,沿前后方向移动底座101,持续观察偏离值s,若整根(例如从匚形铝合金产品140的前端向后移动,对匚形铝合金产品140的左侧板141沿前后方向连续测量)匚形铝合金产品140的左侧板141的偏离值s都合格,则说明该匚形铝合金产品140左侧板141弯折角度合格,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漏检的问题。
22.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上伸缩筒106包括左上套筒112、左上导向杆113,所述左上套筒112和所述左上导向杆113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左上导向杆113的一端与所述立柱10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左上导向杆113的另一端插接于所述左上套筒112内部,所述左上导向杆113与所述左上套筒112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所述左上滚动件108与
所述左上套筒112远离所述左上导向杆113的一端的端面转动连接,所述左上弹性件107套接于所述左上导向杆113上,所述左上弹性件107位于所述左上套筒112和所述立柱102之间,所述左上弹性件107的一端与所述立柱102沿左右方向抵接,所述左上弹性件107的另一端与所述左上套筒112的端面沿左右方向抵接。
23.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下伸缩筒109包括左下套筒114、左下导向杆115,所述左下套筒114和所述左下导向杆115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左下导向杆115的一端与所述立柱102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左下导向杆115的另一端插接于所述左下套筒114内部,所述左下导向杆115与所述左下套筒114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所述左下滚动件111与所述左下套筒114远离所述左下导向杆115的一端的端面转动连接,所述左下弹性件110套接于所述左下导向杆115上,所述左下弹性件110位于所述左下套筒114和所述立柱102之间,所述左下弹性件110的一端与所述立柱102沿左右方向抵接,所述左下弹性件110的另一端与所述左下套筒114的端面沿左右方向抵接。
24.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上测量单元103还包括左上测量板116,所述左上测量板116竖直设置,所述左上测量板116位于所述左上伸缩筒106的下方,所述左上测量板116的上边与所述左上伸缩筒106连接,所述左上伸缩筒106伸缩时能够带动所述左上测量板116沿左右方向同步运动,所述左上测量板116与所述左上伸缩筒106的中轴线平行,所述左上测量板116的下边设有左上刻度线117;所述左下测量单元104还包括左下测量板118,所述左下测量板118竖直设置,所述左下测量板118位于所述左下伸缩筒109的上方,所述左下测量板118的下边与所述左下伸缩筒109连接,所述左下伸缩筒109伸缩时能够带动所述左下测量板118沿左右方向同步运动,所述左下测量板118与所述左下伸缩筒109的中轴线平行,所述左下测量板118的上边设有左下刻度线119;所述左上测量板116位于所述左下测量板118的正上方,所述左上测量板116的下边与所述左下测量板118的上边贴靠设置。
25.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铝合金产品加工检测设备还包括右上测量单元120、右下测量单元121;所述右上测量单元120位于所述立柱102的右侧,所述右上测量单元120包括右上伸缩筒122、右上弹性件123、右上滚动件124;所述右上伸缩筒122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右上伸缩筒122的一端与所述立柱102的上端连接,所述右上伸缩筒122的另一端与所述右上滚动件124连接,所述右上弹性件123分别与所述立柱102以及所述右上伸缩筒122连接,所述右上伸缩筒122缩短时能够压缩所述右上弹性件123;所述右下测量单元121位于所述立柱102的右侧,所述右下测量单元121包括右下伸缩筒125、右下弹性件126、右下滚动件127;所述右下伸缩筒125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右下伸缩筒125的一端与所述立柱102的下端连接,所述右下伸缩筒125的另一端与所述右下滚动件127连接,所述右下弹性件126分别与所述立柱102以及所述右下伸缩筒125连接,所述右下伸缩筒125缩短时能够压缩所述右下弹性件126;所述右上滚动件124位于所述右下滚动件127的正上方。
26.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实施方式,右上测量单元120与右下测量单元121的组合使用方法与左上测量单元103与左下测量单元104的组合使用方法相同,因此不再赘述,右上测量单元120和右下测量单元121组合使用测量右侧板142的偏离值,从而判断右侧板142的弯折角度是否合格,能够同时对左侧板141和右侧板142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并且操作方便,只需要沿前后方向移动底座101即可。
27.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右上伸缩筒122包括右上套筒128、右上导向杆129,所述右上套筒128和所述右上导向杆129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右上导向杆129的一端与所述立柱10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右上导向杆129的另一端插接于所述右上套筒128内部,所述右上导向杆129与所述右上套筒128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所述右上滚动件124与所述右上套筒128远离所述右上导向杆129的一端的端面转动连接,所述右上弹性件123套接于所述右上导向杆129上,所述右上弹性件123位于所述右上套筒128和所述立柱102之间,所述右上弹性件123的一端与所述立柱102沿左右方向抵接,所述右上弹性件123的另一端与所述右上套筒128的端面沿左右方向抵接。
28.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右下伸缩筒125包括右下套筒130、右下导向杆131,所述右下套筒130和所述右下导向杆131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右下导向杆131的一端与所述立柱102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右下导向杆131的另一端插接于所述右下套筒130内部,所述右下导向杆131与所述右下套筒130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所述右下滚动件127与所述右下套筒130远离所述右下导向杆131的一端的端面转动连接,所述右下弹性件126套接于所述右下导向杆131上,所述右下弹性件126位于所述右下套筒130和所述立柱102之间,所述右下弹性件126的一端与所述立柱102沿左右方向抵接,所述右下弹性件126的另一端与所述右下套筒130的端面沿左右方向抵接。
29.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右上测量单元120还包括右上测量板132,所述右上测量板132竖直设置,所述右上测量板132位于所述右上伸缩筒122的下方,所述右上测量板132的上边与所述右上伸缩筒122连接,所述右上伸缩筒122伸缩时能够带动所述右上测量板132沿左右方向同步运动,所述右上测量板132与所述右上伸缩筒122的中轴线平行,所述右上测量板132的下边设有右上刻度线133;所述右下测量单元121还包括右下测量板134,所述右下测量板134竖直设置,所述右下测量板134位于所述右下伸缩筒125的上方,所述右下测量板134的下边与所述右下伸缩筒125连接,所述右下伸缩筒125伸缩时能够带动所述右下测量板134沿左右方向同步运动,所述右下测量板134与所述右下伸缩筒125的中轴线平行,所述右下测量板134的上边设有右下刻度线135;所述右上测量板132位于所述右下测量板134的正上方,所述右上测量板132的下边与所述右下测量板134的上边贴靠设置。
30.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上滚动件108和所述右上滚动件124沿左右方向对齐,所述左下滚动件111和所述右下滚动件127沿左右方向对齐。
31.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铝合金产品加工检测设备还包括前推拉板136、后推拉板137;所述立柱102位于所述底座101上表面的中心位置,所述前推拉板136位于所述立柱102的前侧,所述后推拉板137位于所述立柱102的后侧,所述前推拉板136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1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前推拉板136的后侧面与所述立柱102固定连接,所述后推拉板137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1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后推拉板137的前侧面与所述立柱102固定连接,所述前推拉板136、所述后推拉板137竖直设置,所述前推拉板136、所述后推拉板137、所述立柱102沿前后方向对齐;所述前推拉板136上设有前拉环孔138,所述前拉环孔138沿左右方向贯穿所述前推拉板136,所述前拉环孔138的中心高度低于所述左下测量单元104;所述后推拉板137上设有后拉环孔139,所述后拉环孔139沿左右方向贯穿所述后推拉板137,所述后拉环孔139的中心高度与所述前拉环孔138的中心高度
相等。
32.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实施方式,前推拉板136和后推拉板137便于用手捏住沿前后推拉底座101,由于前拉环孔138和后拉环孔139的中心较低,推拉作用力低于铝合金产品加工检测设备的整体重心,推拉过程更加平稳,能够较好的使基准平面105与底板143的上表面保持紧密接触,适于提高检测准确度。左上滚动件108和右上滚动件124、左下滚动件111和右下滚动件127分别沿左右方向对齐,使铝合金产品加工检测设备在检测过程中受力更加平衡。
3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滚动件(左上滚动件108、左下滚动件111、右上滚动件124、右下滚动件127)采用不锈钢球,弹性件(左上弹性件107、左下弹性件110、右上弹性件123、右下弹性件126)采用圆柱弹簧。
3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坐标系xyz中,附图中z轴表示竖向,也就是上下位置,并且z轴的正向(也就是z轴的箭头指向)表示上,z轴的负向(也就是与z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下;附图中x轴表示水平方向,并指定为左右位置,并且x轴的正向(也就是x轴的箭头指向)表示右侧,x轴的负向(也就是与x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左侧;附图中y轴表示前后位置,并且y轴的正向(也就是y轴的箭头指向)表示前侧,y轴的负向(也就是与y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后侧;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前述z轴、y轴及x轴的表示含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正面对应指定部件靠前的一面,背面对应指定部件靠后的一面,下表面或底面对应指定部件靠下的一面,上表面或顶面对应指定部件靠上的一面,左侧面对应指定部件靠左的一面,右侧面对应指定部件靠右的一面。
35.以上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