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可重复性评价方法、系统和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2392978发布日期:2022-11-30 09:04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可重复性评价方法、系统和介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可重复性评价方法、系统和介质,属于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探领域。


背景技术:

2.时移地震是进行油气藏监测,合理调整开发方案,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有效手段,能够分析研究油气藏开采过程中造成的储层流体运动、流体成分、流体饱和度、压力、孔隙度和温度等油气藏特征的变化。时移地震作为现代油气藏监控管理方法,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时移地震数据的可重复性高低,是其监测成功与否的关键。
3.然而,在时移地震数据中独立于地下地质条件的剩余差异,会影响时移地震的应用效果,如受洋流、风浪等客观因素影响,海上数据拖缆位置的变化,陆上地表条件变化,跑点及检波点位置的重复性,检波器的接收差异,以及二次采集之间的记录保真度等。伴随着对勘探目标精细刻画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海上地震采集技术的持续进步,在一些早期勘探的地区又实施了二次海上三维地震勘探。不过这些地区的二次采集大多没有针对时移地震的可重复性要求设计采集方案,只是通过扩大覆盖范围、提高覆盖次数,增加远偏移距信息、增加宽方位信息等方法对常规海上三维采集进行改进。然而,这些二次三维采集数据常被当作时移地震数据利用,经过处理后与老数据处理结果求差,并根据差数据推断储层物性变化,预测剩余油的分布。由于这种做法没有考虑时移地震数据的可重复性,采集方式改变带来影响可能远大于储层物性变化的影响;来自不同偏移距和方位角的非相干反射信号比较求差,常常导致对储层物性变化的错误判断。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可重复性评价方法、系统和介质,其在目的层反射信号的相干距离内匹配基础数据和监测数据,根据满足可重复性要求的共中心点覆盖范围和匹配程度判断该二次三维采集数据的时移地震可重复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可重复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分别生成基础数据和监测数据的信息列表;根据信息列表,对地震数据中各点的进行坐标变换,使变换后的坐标轴平行或垂直于测线方向,并计算目的层反射信号的相干距离;确定二次三维地震数据的共中心点覆盖的重叠区域,并根据相干距离将重叠区域划分为若干面元;逐一计算基础数据子集中某一共中心点位置与监测数据子集中每个共中心点位置的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计算炮点位置误差与接收点位置误差之和,若最小的炮点位置误差与接收点位置误差之和小于相干距离,则将监测数据子集记入匹配索引表;遍历所有相干面元上所有共中心点位置,直至完成全部面元中的共中心点位置一致性匹配;根据道集匹配索引表生成评价图表,并据此给出二次三维数据时移地震可重复性分析结果。
6.进一步,信息列表包括船参考点、炮点和接收点的位置信息列表,炮线名列表以及
时间列表。
7.进一步,坐标变换的公式为:
[0008][0009]
其中,(x,y)是原坐标,(x’,y’)是变换后的坐标,θ是原坐标轴x逆时针旋转到坐标轴x’的角度,(x1,y1)是坐标旋转后工区坐标中距离原点最近的点的坐标。
[0010]
进一步,相干距离d的计算公式为:
[0011][0012]
r=v/4f
p
[0013]
其中,h为地震数据采集时的水深,z是目标储层海底埋深;v是上覆地层的等效速度;f
p
是地震波主频;r是四分之一波长。
[0014]
进一步,共中心点位置的坐标(x
cmp
,y
cmp
)计算公式为:
[0015][0016]
其中,炮点位置坐标为(x
src
,y
src
),接收点位置坐标为(x
rec
,y
rec
),根据共中心点位置的坐标,将监测数据和基础数据的共中心点投影到坐标平面上,确定二次地震采集的共中心点覆盖的重叠区域。
[0017]
进一步,一致性匹配为面元中基础数据与监测数据的一致性匹配,一致性匹配的步骤为:从基础数据炮点s和接收点r列表中查找落在面元(i,j)内的共中心点,生成炮点列表sb和接收点列表rb;从基础数据炮点s和接收点r列表中查找落在与面元(i,j)相邻的若干个面元,并获得若干个面元内的共中心点,生成监测数据炮点列表sm和监测数据接收点列表rm;计算炮点列表sb中第k个炮点距离监测数据炮点列表sm中全部炮点的距离,即炮点位置误差ds;计算接收点列表rb中第k个接收点距离监测数据接收点列表rm中全部接收点的距离,即接收点位置误差dr;找到炮点位置误差ds和接收点位置误差dr相加值最小且小于相干距离的炮-检对,将炮-检对写入道集匹配索引表t。
[0018]
进一步,炮点位置误差ds和接收点位置误差dr的计算公式为:
[0019][0020][0021]
其中,sx
monitor
和sy
monitor
分别是监测数据炮点横坐标和纵坐标,sx
base
和sy
base
分别是基础数据炮点横坐标和纵坐标,rx
monitor
和ry
monitor
分别是监测数据接收点横坐标和纵坐标,rx
base
和ry
base
分别是基础数据接收点横坐标和纵坐标。
[0022]
进一步,道集匹配索引表t为m
×
(3n+2)的无符号短整型矩阵,其中,m是基础数据总炮数,n是基础数据每炮接收道数,道集匹配索引表t的第一列是基础数据炮线号,其第二列为基础数据炮号,此后每三列数依次是与基础数据该位置接收点相匹配的监测数据地震道的炮线号、炮号和接收点号。
[0023]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可重复性评价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将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分别生成基础数据和监测数据的位置信息列表;坐标变化模块,
用于根据位置信息列表,对地震数据中各点的坐标进行变换,使变换后的坐标轴平行或垂直于测线方向,并计算目的层反射信号的相干距离;面元分隔模块,用于确定基础数据和监测数据的共中心点覆盖的重叠区域,并根据相干距离将重叠区域划分为若干面元;一致性匹配模块,用于逐一计算基础数据子集中某一共中心点位置与监测数据子集中每个共中心点位置的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计算炮点位置误差与接收点位置误差之和,若最小的炮点位置误差与接收点位置误差之和小于相干距离,则将监测数据子集记入匹配索引表;遍历输出模块,用于遍历所有相干面元上所有共中心点位置,直至完成全部面元中的共中心点位置一致性匹配;结果输出模块,用于根据道集匹配索引表生成评价图表,并据此给出二次三维数据时移地震可重复性分析结果。
[0024]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任一项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可重复性评价方法。
[0025]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0026]
1、本发明采用的道集一致性匹配原则兼顾了偏移距和方位角信息,使满足条件的地震道可重复性更好。
[0027]
2、本发明可以分析基础数据和监测数据的可重复性局部特征,能为常规二次三维采集数据用作时移地震分析提供依据和指导,有利于挖掘现有常规地震资料的潜在价值。
[0028]
3、基础数据和监测数据的道集匹配分析是基于导航信息的处理,因而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在海上时移地震油藏监测领域中。
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地震数据各点的坐标变换过程示意图;
[0030]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与面元(i,j)相邻的若干个面元的示意图;
[0031]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h油田原始二次三维采集炮线分布图;
[0032]
图4是h油田坐标变换后二次三维采集炮线分布;
[0033]
图5是h油田二次三维共中心点重复范围;
[0034]
图6是h油田基础数据共中心点覆盖分布;
[0035]
图7是h油田监测数据共中心点覆盖分布;
[0036]
图8是h油田二次三维时移地震可重复范围;
[0037]
图9是h油田二次三维时移地震可重复范围重复概率;
[0038]
图10是y气田原始二次三维采集炮线分布;
[0039]
图11是y气田坐标变换后二次三维采集炮线分布;
[0040]
图12是y气田二次三维共中心点重复范围;
[0041]
图13是y气田二次三维时移地震可重复范围;
[0042]
图14是y气田二次三维时移地震可重复范围重复概率;
[0043]
图15是y气田二次三维匹配道集炮点位置(a)和接收点位置(b)误差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绘。然而应当理解,具体实施方式的提供仅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它们不应
该理解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所用到的术语仅仅是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5]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没有考虑时移地震数据的可重复性,采集方式改变带来影响可能远大于储层物性变化的影响,以及来自不同偏移距和方位角的非相干反射信号比较求差,常常导致对储层物性变化的错误判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可重复性评价方法、系统和介质,从基础数据和监测数据中筛选信息列表,并对地震数据中各点的进行坐标变换,基于变换后的坐标计算相干距离,确定二次三维地震数据的共中心点覆盖的重叠区域,逐一计算基础数据子集中某一共中心点位置与监测数据子集中每个共中心点位置的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将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符合要求的记入匹配索引表;根据道集匹配索引表生成评价图表,并据此给出二次三维数据时移地震可重复性分析结果。本发明在目的层反射信号的相干距离内匹配基础数据和监测数据,根据满足可重复性要求的共中心点覆盖范围和匹配程度判断该二次三维采集数据的时移地震可重复性。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46]
实施例一
[0047]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可重复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8]
s1将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分别生成基础数据和监测数据的信息列表。
[0049]
解析二次地震采集的p1/90导航文件,分别生成基础数据和监测数据的信息列表。信息列表包括船参考点v、炮点s和接收点r的位置信息列表,炮线名f列表以及时间列表,并常驻内存。
[0050]
其中,p1/90导航文件逐炮记录了拖缆采集时的炮点坐标、接收点坐标及时间信息,p1/90文件格式详细说明可以从seg网站www.seg.org上下载。解析生成的船参考点v位置信息列表是一个m
×
4的单精度矩阵,m是总炮数,第一列为炮线号,第二列为炮号,第三列和第四列分别是船参考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炮点s位置信息列表与船参考点v位置信息列表类似,所不同之处是其第三列和第四列分别是炮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接收点r位置信息列表是一个m
×
(2n+2)的单精度矩阵,n为每炮接收个数,第一列为炮线号,第二列为炮号,此后的n个奇数列都是接收点横坐标,n个偶数列是对应的接收点的纵坐标。参考点v、炮点s和接收点r的位置信息列表中的同一行记录,指定了同一个炮线文件中的同一次放炮激发时的船参考点位置、炮点位置和相对应的接收点位置。炮线名f列表是一个字符串列表,每行记录一个炮线名,其中记录的个数与共炮线数相同,记录按炮线名顺序排放。由于需要把基础数据和监测数据的导航列表都存储在内存中,因此处理的计算机需要拥有较大的内存容量。
[0051]
s2根据信息列表,对地震数据中各点的进行坐标变换,使变换后的坐标轴平行或垂直于测线方向,并根据惠更斯雪茄模型计算目的层反射信号的相干距离。
[0052]
坐标变换的公式为:
[0053][0054]
其中,(x,y)是原坐标,(x’,y’)是变换后的坐标,θ是原坐标轴x逆时针旋转到坐标轴x’的角度,(x1,y1)是坐标旋转后工区坐标中距离原点最近的点的坐标。如图1所示,坐标变化包括旋转和平移坐标系。图中,1、2、3和4为工区坐标,坐标为四点坐标。通过坐标变换,
使纵坐标轴y’平行于主测线il方向,横坐标轴x’平行于联络线xl方向。坐标变换后,不改变采集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却可以简化后续对位置点的面元归属判断。
[0055]
根据惠更斯雪茄模型,震源s发出的波传播到接收点r的相干传输区域是椭圆形的雪茄形状,这些传输路径都是长度在最小时间路径四分之一波长r范围内的路径。可以根据地震数据采集时的水深h,目标储层海底埋深z等信息估算满足可重复性要求的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干距离d。相干距离d的计算公式为:
[0056][0057]
r=v/4f
p
[0058]
当基础数据和监测数据的炮点位置误差ds和接收点位置误差dr之和小于相干距离d时,反射信号具有相干性;否则,反射信号不具有相干性。
[0059]
s3确定二次三维地震数据的共中心点覆盖的重叠区域,并根据相干距离将重叠区域划分为若干面元,将重叠区域按相干距离剖分成正方形面元,并将面元按照矩阵元素顺序对面元进行编号。本实施例正方形面元只是为了划分方便,并不是说面元一定为正方形,实际上面元可以是任何形状,只要方便划分即可。
[0060]
s4逐一计算基础数据子集中某一共中心点位置与监测数据子集中每个共中心点位置的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计算炮点位置误差与接收点位置误差之和,若最小的炮点位置误差与接收点位置误差之和小于相干距离,则将监测数据子集记入匹配索引表。
[0061]
对面元(i,j)中的基础数据共中心点位置逐个与其相邻九个面元内寻找与之相匹配的监测数据cmp点,匹配原则是二者的炮点位置误差与接收点位置误差之和最小且小于相干距离d,完成后将匹配点的位置信息写入道集匹配索引表。
[0062]
根据炮点(src)位置坐标和接收点(rec)位置坐标可以计算出共中心点(cmp)的位置坐标,即共中心点位置的坐标(x
cmp
,y
cmp
)计算公式为:
[0063][0064]
其中,炮点位置坐标为(x
src
,y
src
),接收点位置坐标为(x
rec
,y
rec
),根据共中心点位置的坐标,将监测数据和基础数据的共中心点投影到坐标平面上,确定二次地震采集的共中心点覆盖的重叠区域。按照步骤s3给出的相干距离d对重叠区域进行网格剖分,该方法可以在后续道集匹配时减小数据检索范围,提高处理效率。
[0065]
s5遍历所有相干面元上所有共中心点位置,直至完成全部面元中的共中心点位置一致性匹配。
[0066]
其中,一致性匹配为面元中基础数据与监测数据的一致性匹配,一致性匹配的步骤为:
[0067]
s5.1从基础数据炮点s和接收点r列表中查找落在面元(i,j)内的共中心点,若有则提取这些点,生成炮点列表sb和接收点列表rb,若无则结束步骤s5。
[0068]
s5.2从基础数据炮点s和接收点r列表中查找落在与面元(i,j)相邻的若干个面元,并获得若干个面元内的共中心点,若有则提取这些点,生成监测数据炮点列表sm和监测
数据接收点列表rm,若无则结束步骤s5;如图2所示,与面元(i,j)相邻面元为九个,从基础数据炮点s和接收点r列表中查找落在与面元(i,j)相邻的九个面元,并获得九个面元内的共中心点。
[0069]
s5.3找到炮点位置误差ds和接收点位置误差dr相加值最小且小于相干距离的炮-检对,即min(ds+dr)《d,将炮-检对写入道集匹配索引表t,即将与面元(i,j)中第k个cmp点最佳匹配的监测数据cmp点写入道集匹配索引表t。
[0070]
s5.4重复步骤s5.3直至面元(i,j)中的全部共中心点都完成监测数据一致性匹配。
[0071]
基础数据与监测数据的道集匹配索引表t为一个m
×
(3n+2)的无符号短整型矩阵,其中,m是基础数据总炮数,n是基础数据每炮接收道数,道集匹配索引表t的第一列是基础数据炮线号,其第二列为基础数据炮号,此后每三列数依次是与基础数据该位置接收点相匹配的监测数据地震道的炮线号、炮号和接收点号。
[0072]
s6根据道集匹配索引表生成评价图表,并据此给出二次三维数据时移地震可重复性分析结果。其中评价图表包括但不限于匹配道分布图、匹配率分布图和位置误差分布图。
[0073]
实施例二
[0074]
本实施例以海上h油田1996年和2015年二次常规三维拖缆采集数据的时移地震可重复性评价为例进行说明。1996年基础数据采用3000m双源四缆采集,炮间距18.75m,缆间距200m,道间距12.5m;2015年监测数据采用4050m双源十缆采集,炮间距18.75m,缆间距100m,道间距12.5m。h油田二次三维地震采集的突出特点是大部分监测数据采集方向与基础数据采集方向垂直,其余部分监测数据采集方向与基础数据采集方向平行,h油田的炮线分布如图3所示,其中深色为1996年基础数据采集炮线,浅色为2015年监测数据采集炮线。
[0075]
图4是h油田坐标旋转-18度再做平移后的采集炮线分布图。通过坐标变换,使纵坐标轴y’平行于主测线il方向,横坐标轴x’平行于联络线xl方向。坐标变换后,不改变采集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却可以简化后续对位置点的面元归属判断。
[0076]
根据惠更斯雪茄模型估算目的层反射信号的相干距离。h气田水深50m,目标储层埋深约2300m,地震波四分之一波长20m,计算相干距离d约75m。当基础数据和监测数据的炮点位置误差ds和接收点位置误差dr之和小于d时,反射信号具有相干性;否则,反射信号不具有相干性。
[0077]
根据炮点(src)位置坐标和接收点(rec)位置坐标可以计算出共中心点(cmp)的位置坐标,将监测数据和基础数据的共中心点投影到坐标平面上,确定二次地震采集的共中心点重叠区域。将该区域按相干距离剖分成正方形面元,面元按矩阵元素顺序编号。如图5所示,将h油田二次三维共中心点重叠区域(约15
×
30km2)按照相干距离75m剖分成200
×
400个相干面元。
[0078]
根据道集匹配索引表生成匹配道分布图,匹配率分布图,位置误差分布图等评价图件,并据此给出二次三维数据时移地震可重复性分析结论。图6和图7分别是1996年基础数据和2015年监测数据在共中心点重叠区域的覆盖分布图,其覆盖的连续性与其采集方向一致。图8是根据道集匹配索引表绘制的h油田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可重复性道集的覆盖分布图,图9是h油田二次三维地震数据相干面元中重复性道集匹配的概率分布图。根据图8、图9中结果可知:1、可重复范围约占二次三维采集重叠范围的1/3;2、可重复面元内的道集匹配
率低,地震道总匹配率为3.7%;3、高匹配率的面元集中在采集方向一致性的区域,而零星分布的匹配面元中包含近道数据。
[0079]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结论:h油田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可重复性低,不足以作为时移地震对象研究。
[0080]
实施例三
[0081]
本实施例以海上y气田1992年和2001年二次常规三维拖缆采集数据的时移地震可重复性评价为例进行说明。1992年基础数据采用3000m双源双缆采集,炮间距25m,缆间距150m,道间距12.5m;2001年监测数据采用5000m双源八缆采集,炮间距18.75m,缆间距100m,道间距12.5m。y气田二次三维地震采集的突出特点是监测数据采集方向与基础数据采集方向平行,y气田的炮线分布如图10所示,其中深色为1992年基础数据采集炮线,浅色为2001年监测数据采集炮线,深色长炮线为2018年采集的二维宽线。
[0082]
图11是y气田坐标旋转45度再做平移后的采集炮线分布图。通过坐标变换,使纵坐标轴y’平行于主测线il方向,横坐标轴x’平行于联络线xl方向。坐标变换后,不改变采集点的相对位置关系,便于后续对位置点的面元归属判断。
[0083]
根据惠更斯雪茄模型估算目的层反射信号的相干距离。y气田水深150m,目标储层埋深约3500m,地震波四分之一波长50m,计算相干距离d约200m。当基础数据和监测数据的炮点位置误差ds和接收点位置误差dr之和小于d时,反射信号具有相干性;否则,反射信号不具有相干性。
[0084]
根据炮点(src)位置坐标和接收点(rec)位置坐标可以计算出共中心点(cmp)的位置坐标,将监测数据和基础数据的共中心点投影到坐标平面上,确定二次地震采集的共中心点重叠区域。将该区域按相干距离剖分成正方形面元,面元按矩阵元素顺序编号。如图12所示,将y气田二次三维共中心点重叠区域按照相干距离200m剖分成100
×
100个相干面元。
[0085]
根据道集匹配索引表生成匹配道分布图,匹配率分布图,位置误差分布图等评价图件,并据此给出二次三维数据时移地震可重复性分析结论。图13是根据道集匹配索引表绘制的y气田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可重复性道集的覆盖分布图,图14是y气田二次三维地震数据相干面元中重复性道集匹配的概率分布图,图15是y气田二次三维匹配道集的接收点(左)和炮点(右)位置误差分布图。根据图13、图14和图15中结果可知:1、可重复范围分为东西两块,总面积约占二次三维采集共中心点重叠范围的20%,其中西块面积约48km2,东块面积约32km2;2、可重复面元内的道集匹配率较高,67%的面元道集匹配率大于50%,50%的面元道集匹配率大于70%;3、匹配道集接收点的位置误差主要集中在0~50m范围内,平均28.7m,炮点平均位置误差72m,接收点匹配冗余大使得整体误差更小。
[0086]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结论:y气田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可重复性总体偏低,但共中心点重叠区域存在东西两块重复性较好的连续区域(面积达80km2),其中西块还包含现有生产井位,值得作为时移地震对象研究,具有深入挖掘现有二次三维地震资料的经济价值。
[0087]
实施例四
[0088]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可重复性评价系统,包括:
[0089]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将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分别生成基础数据和监测数据的位置信
息列表;
[0090]
坐标变化模块,用于根据位置信息列表,对地震数据中各点的坐标进行变换,使变换后的坐标轴平行或垂直于测线方向,并计算目的层反射信号的相干距离;
[0091]
面元分隔模块,用于确定基础数据和监测数据的共中心点覆盖的重叠区域,并根据相干距离将重叠区域划分为若干面元;
[0092]
一致性匹配模块,用于逐一计算基础数据子集中某一共中心点位置与监测数据子集中每个共中心点位置的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计算炮点位置误差与接收点位置误差之和,若最小的炮点位置误差与接收点位置误差之和小于相干距离,则将监测数据子集记入匹配索引表;
[0093]
遍历输出模块,用于遍历所有相干面元上所有共中心点位置,直至完成全部面元中的共中心点位置一致性匹配;
[0094]
结果输出模块,用于根据道集匹配索引表生成评价图表,并据此给出二次三维数据时移地震可重复性分析结果。
[0095]
实施例五
[0096]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任一项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可重复性评价方法。
[0097]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技术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技术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技术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0098]
本技术是参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0099]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0100]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0101]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
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上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