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冷却模块异物监控方法、系统及车辆与流程

文档序号:32403511发布日期:2022-12-02 19:48阅读:86来源:国知局
前端冷却模块异物监控方法、系统及车辆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车辆冷却模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端冷却模块异物监控方法、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汽车电动化更加的深入,电动汽车也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地普及,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颜值也有较高的需求,进而导致前脸高度较低,前端冷却模块倾斜式放置;同时为了保证前脸的美观,进气口位置偏下且面积较小。
3.为了保证前端冷却模块的进风,故必须使用导风罩连接前脸,同时延至冷却模块并完全密封。密封的风道以及前端模块的倾斜式布置,将导致异物进入前端模块难以排出,如果异物将前端模块堵塞到一定程度,将会引起电机因为散热不足而高温报警,空调也因为散热不足导致性能下降。
4.对于使用环境较好的用户来说,有可能在生命周期里都不需要存在对前端模块进行清洗的情况;但是对于使用环境恶劣的用户来说,当前端冷却模块堵塞时,对其清洗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5.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前端冷却模块异物监控方法、系统及车辆。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端冷却模块异物监控方法、系统及车辆,在车辆前端冷却模块异物堆积到一定程度时,它能自动提醒终端客户及厂商。
7.第一方面,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前端冷却模块异物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集车辆上的冷媒系统的高压值a;步骤2、确定车辆当前的工况,并根据车辆的工况查询不同工况下冷媒系统高压矩阵数据,得到当前工况下冷媒系统的高压值b;步骤3、将步骤1采集的冷媒系统的高压值a与步骤2得到的冷媒系统的高压值b进行比较;步骤4、判断a减去b的值是否大于预设气压阈值,若是,则将判断次数n加1,n的初始值为0,并进入步骤5,若否,n置为0,且流程结束;步骤5、判断n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次数,若n小于预设次数,则开始计时,并在计时时间大于预设时间时进入步骤1,若n大于等于预设次数,则进行前端冷却模块清洗提示。
8.可选地,所述步骤2中,确定当前车辆当前的工况,具体为:获取压缩机的转速、风扇的转速、鼓风机的挡位、hvac的模式、外温传感器采集的数值、雨量光环境传感器采集的数值和车内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值;基于压缩机的转速、风扇的转速、鼓风机的挡位、hvac的模式、外温传感器采集的数值、雨量光环境传感器采集的数值和车内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值判断车辆的当前工况。
9.可选地,所述步骤1中还包括:检测车辆状态,具体为:
检测车内温度传感器、车外温度传感器、雨量光环境传感器、电驱、电池、压缩机、hvac、电子风扇和节流阀是否正常;若均正常,则采集车辆上的冷媒系统的高压值,否则进行异常报警提示。
10.可选地,所述不同工况下冷媒系统高压矩阵数据的获取方法为:记录车外环境状态、车内环境数据、车辆状态、热系统零部件状态和冷媒系统高压值;并基于车外环境状态、车内环境数据、车辆状态、热系统零部件状态和冷媒系统高压值生成不同工况下冷媒系统高压矩阵数据。
11.可选地,收集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车辆配置、不同海拔和不同用户习惯使用下的冷媒系统的高压数据;基于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车辆配置、不同海拔,不同用户习惯使用下的冷媒系统的高压数据,以及车外环境状态、车内环境数据、车辆状态、热系统零部件状态和冷媒系统高压值,得到不同工况下冷媒系统高压矩阵数据。
12.可选地,所述车外环境状态包括大气压、光照和温湿度数据;所述车内环境状态包括车内温度数据;所述车辆状态包括车速、坡度、电驱状态和电池状态;所述热系统零部件状态包括hvac状态、压缩机状态、ptc状态和电子风扇状态。
13.可选地,所述预设气压阈值为2bar。
14.可选地,所述判断次数n为5次;所述预设时间为10分钟。
15.第二方面,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前端冷却模块异物监控系统,包括:车外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车外环境的温度;雨量光环境传感器,用于检查车外环境湿度与光照;车内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查车内温度;冷媒高压传感器,用于冷媒系统的高压值a;车载显示器,用于进行提示和报警;控制器,分别与车外温度传感器、雨量光环境传感器、车内温度传感器、冷媒高压传感器、空调系统模块和车载显示器连接;所述前端冷却模块异物监控系统被配置为能执行如本发明所述的前端冷却模块异物监控方法的步骤。
16.第三方面,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车辆,采用如本发明所述的前端冷却模块异物监控系统。
17.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在车辆前端冷却模块异物堆积到一定程度时,本发明能够自动提醒终端客户及厂商,从而引导用户进行处理,能够保证车辆热管理受控,电机,乘客舱的冷却效果更佳,也能够降低整车能耗。本发明能够不同地区,不同场景。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系统框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各传感器的布置位置示意图;
图中:1-车载显示器、2-冷媒高压传感器、3-空调系统模块、4-控制器、5-车外温度传感器、6-雨量光环境传感器、7-车内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20.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一种前端冷却模块异物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集车辆上的冷媒系统的高压值a;步骤2、确定车辆当前的工况,并根据车辆的工况查询不同工况下冷媒系统高压矩阵数据,得到当前工况下冷媒系统的高压值b;步骤3、将步骤1采集的冷媒系统的高压值a与步骤2得到的冷媒系统的高压值b进行比较;步骤4、判断a减去b的值是否大于预设气压阈值,若是,则将判断次数n加1,n的初始值为0,并进入步骤5,若否,n置为0,且流程结束;步骤5、判断n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次数,若n小于预设次数,则开始计时,并在计时时间大于预设时间时进入步骤1,若n大于等于预设次数,则进行前端冷却模块清洗提示。
21.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确定当前车辆当前的工况,具体为:获取压缩机的转速、风扇的转速、鼓风机的挡位、hvac的模式、外温传感器采集的数值、雨量光环境传感器6采集的数值和车内温度传感器7采集的数值;基于压缩机的转速、风扇的转速、鼓风机的挡位、hvac的模式、外温传感器采集的数值、雨量光环境传感器6采集的数值和车内温度传感器7采集的数值判断车辆的当前工况。
22.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还包括:检测车辆状态,具体为:检测车内温度传感器7、车外温度传感器5、雨量光环境传感器6、电驱、电池、压缩机、hvac、电子风扇和节流阀是否正常;若均正常,则采集车辆上的冷媒系统的高压值,否则进行异常报警提示。
23.本实施例中,所述不同工况下冷媒系统高压矩阵数据的获取方法为:记录车外环境状态、车内环境数据、车辆状态、热系统零部件状态和冷媒系统高压值;并基于车外环境状态、车内环境数据、车辆状态、热系统零部件状态和冷媒系统高压值生成不同工况下冷媒系统高压矩阵数据。
24.可选地,收集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车辆配置、不同海拔和不同用户习惯使用下的冷媒系统的高压数据;基于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车辆配置、不同海拔,不同用户习惯使用下的冷媒系统的高压数据,以及车外环境状态、车内环境数据、车辆状态、热系统零部件状态和冷媒系统高压值,得到不同工况下冷媒系统高压矩阵数据。
25.对于某一新上市销售的车型,将该功能预埋在车机里,不针对用户开放,但是需开通与厂商数据沟通渠道。
26.对于已销售的车型,认为其从交车起一个月算,前端冷却模块部分是异物遮挡程度没有或者较低,可供厂商进行数据提取分析。记录下这一个月内车外环境,车内环境,车
辆状态,冷媒系统状态与冷媒系统高压的数据。
27.需记录的数据如下:车外环境状态:大气压,光照,温湿度等;车内环境状态:车内温度;车辆状态:车速,坡度,电驱状态,电池状态...;热系统零部件:hvac状态,压缩机状态,ptc状态,电子风扇状态...;冷媒系统:冷媒系统高压值根据车型的热管理系统原理图及逻辑关系,生成不同工况下,冷媒系统高压的矩阵数据,并将该数据保留传递给厂商。
28.以此方式连续分析一年销售的车型,可收集到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配置,不同海拔,不同用户习惯使用下的高压数据,综合所有数据,形成一个完整的高压与工况之间的矩阵数据关系,即不同工况下冷媒系统高压矩阵数据。
29.将此不同工况下冷媒系统高压矩阵数据以ota或者软件的形式输入到已销售的车辆中,后面生产的车型则在下线之前就将此不同工况下冷媒系统高压矩阵数据输入到车型。
30.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气压阈值为2bar。该指标是实测值与矩阵值的差值的极限值,如果该差值高于极限值,则异物遮挡过多,需清洗;未超过遮挡值,则不予理会。
31.本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次数n为5次;所述预设时间为10分钟。如果a减去b的值大于2bar,则连续进行5次判断,需间隔10min以上(排出干扰),如果5次判断都超过2bar,则判断前端冷却模块异物明显,需要清理,在车载显示屏(比如车机屏幕)上面提醒用户需要清洗,同时将该信息告之厂商。反之认为没达到异物清洗水平。
32.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前端冷却模块异物监控系统,包括:车外温度传感器5,用于采集车外环境的温度,精度为
±
0.1℃;雨量光环境传感器6,用于检查车外环境湿度与光照,精度为
±
0.1℃以及
±
5w/

;车内温度传感器7,用于检查车内温度,精度要求为
±
0.1℃;冷媒高压传感器2,用于冷媒系统的高压值a;车载显示器1,用于进行提示和报警;控制器4,分别与车外温度传感器5、雨量光环境传感器6、车内温度传感器7、冷媒高压传感器2、空调系统模块3和车载显示器1连接;所述前端冷却模块异物监控系统被配置为能执行如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前端冷却模块异物监控方法的步骤。
33.本实施例中,空调系统模块3指广泛意义上的空调系统,可是单蒸,双蒸,多蒸,直冷式,间冷式。
34.本实施例中,一种车辆,采用如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前端冷却模块异物监控系统。
35.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方法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方法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