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06960发布日期:2023-01-18 05:09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体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气体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气体传感器。


背景技术:

2.从本质上讲,气体传感器是一种将某种气体体积分数转化成对应电信号的转换器;探测头通过气体传感器对气体样品进行调理,通常包括滤除杂质和干扰气体、干燥或制冷处理、样品抽吸,甚至对样品进行化学处理,以便气体传感器进行更快速的测量。
3.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不足:当前气体传感器在使用的过中,由于气体不是持续性输入,先前进入的气体会有所残留于进气管道之中,从而导致空间内残留的气体在后续进入的气体推动下混合再次进入,进而造成气体传感精度叫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其他说明书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气体传感器,通过锥形筒内的螺旋分隔杆将其进入的气体倾斜,从而使其气体在一定微量下形成阻隔,防止充入传感器,同时在气体经过的使用次数后,可以将其单向释放胶盖取下,在风搅装置的启动旋转下,将内部残留的气体进行带动,从单向释放胶盖处向外导出,避免空间内部由气体残留,从而解决气体传感精度低下的情况发生。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气体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左侧安装有出气阀,所述传感器右侧安装有警报器,所述传感器内设置有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上连接有上套壳,所述下壳体上连接有嵌套管,所述嵌套管内设置有气体清理装置,所述上套壳内嵌固有屏显板,所述屏显板下方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下方固定有数据传输板;
7.所述气体清理装置内设置有通气固定台,所述通气固定台上连接有固筒架,所述固筒架上安装有洁净套筒,所述洁净套筒下方嵌套有导流筒。洁净套筒能够保持空间内部的腔体洁净,避免气体残留与空间内部,从而对于后续进入的气体混合,从而造成的精度低下问题。
8.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洁净套筒内设置有下载筒盘,所述下载筒盘上连接有上驱盖,所述上驱盖内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复数个套管孔,所述套管孔之间设置有小马达,所述小马达下方安装有风搅装置。盖板上安装的小马达主要能对下方安装的风搅装置进行带动,从而通过风搅装置将其腔内空气带动进行排放,使其使用过后腔体内部不出现气体残留,避免影响后续气体进入的传感精度。
9.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风搅装置内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顶端安装有锁扣,所述连接柱末端设置有一体化结构的辅转锥头,所述连接柱表面固定有若干块弧形
叶板,所述弧形叶板与所述下载筒盘内部相配合。弧形叶板固定于连接柱表面,通过连接柱的配合,弧形叶板被带动旋转,从而使其使其腔内空气横向外扩风流,同时能够更好的使腔体内部空气带动排出。
10.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下载筒盘内设置有筒体,所述筒体中心位置安装有辅转台,所述筒体内壁安装有复数个卡盖扣,所述筒体上安装有复数个单向释放胶盖。单向释放胶盖主要用于将其筒体上开的孔体进行堵塞,从而避免气体外泄,同时在内部腔体进行清理时,压力增大后开启,供内部清理的气体进行排放导流。
11.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辅转台内部与所述辅转锥头相配合,所述盖板通过所述卡盖扣与所述下载筒盘相连接,所述锁扣啮合于所述小马达内部,所述单向释放胶盖嵌固于所述嵌套管表面,所述下载筒盘下方与所述导流筒相连接。卡盖扣主要能够让其盖板在旋接使进行插入,从而与下载筒盘实现闭合,形成密闭的洁净套筒,并且配合内部的结构,完成对腔体内部残留气体的清洁。
12.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导流筒内设置有锥形筒,所述锥形筒内安装有螺旋分隔杆,所述螺旋分隔杆末端连接有挡板,所述锥形筒上安装有复数根输出管。螺旋分隔杆主要起到阻隔气体上升的作用,在螺旋分隔杆上的隔板配合下,形成螺旋向上的通道,在未带有一定压强时,气体向下,降低气体进入腔体的几率。
13.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输出管连接于所述下载筒盘上,所述锥形筒与所述下载筒盘焊接连接,所述挡板下表面与所述通气固定台顶部相贴合。挡板主要起到配合上方螺旋分隔杆进行气体分隔导流,从而将阻隔的气体引导至入口处进行导流。
14.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外安装有配件连接块,所述壳体底部固定有管体连接块,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数据采集组件,所述数据采集组件旁设置有气体感应棒,所述气体感应板旁设置有核心处理面板,所述壳体后方设置有后固板,所述后固板上安装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安装有滑插固定件。气体感应板主要用于配合数据采集组件进行气体的分析,从而在核心处理面板的配合下,进行触发使用,最后将气体数据由数据传输板反馈于屏显板上。
15.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滑插固定件内设置有复数块插接块,复数块所述插接块之间连接有拉伸条,所述插接块与所述拉伸条上均安装有锁孔栓,所述插接卡块与所述卡接槽卡合连接,所述锁孔栓分别贯穿所述拉伸条与所述插接卡块。插接块主要用于与指定位置的安装,从而配合直接的拉伸条可以调节其宽距,来适配前方的卡接槽来快速的对传感器进行安装于固定。
16.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管体连接块与所述嵌套管螺纹连接,所述核心处理面板与所述数据采集组件电性连接,所述气体感应棒与所述数据采集组件相连接,所述数据采集组件设置于所述数据传输板下方,并且与所述数据传输板相连接,所述气体感应棒一端连接于所述配件连接块内,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管体连接块上。气体感应棒,在配合两侧的数据采集组件进行气体释放进行传感,而多余的将其导入配件连接块内,进行释放,同时气体异常时,警报器会亮起红灯以至警示。
17.有益效果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1.本发明通过气体清洁装置,每当设备气体传感结束后,盖板上的小马开启,带动
连接柱连同弧形叶板进行进行旋转,形成横向外扩风,当风力压强达到一定时,筒体两侧的单向释放胶盖开启对其形成的分体进行导流,从而将其洁净套筒中残留的气体进行排出,使其腔内保持洁净,从而解决气体传感精度低下的情况发生。
20.2.本发明通过导流筒内的螺旋分隔杆,将其锥形筒内部进行分隔,使其空气上升时需要存在一定的压强,才能使气体向上输入,压强不足时,气体会顺着螺旋分隔杆向下沉,从而来降低气体进入腔体的几率,避免气体残留于管道之中。
21.3.本发明通过壳体后方固定在后固板上的卡接槽配合滑插固定件,进行卡合安装,从而能使气体传感器快速的安装于指定位置,同时还能够配合插接卡块与拉伸条将其来适应不同的卡合间距,从而使其气体传感器的安装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中传感器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中气体清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中导流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中洁净套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中洁净套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中风搅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中下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中壳体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中滑插固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中:传感器-1、警报器-2、出气阀-3、上套壳-11、下壳体-12、嵌套管-13、气体清理装置-14、屏显板-15、支撑架-16、数据传输板-17、通气固定台-141、固筒架-142、导流筒-143、洁净套筒-144、锥形筒-1431、螺旋分隔杆-1432、挡板-1433、输出管-1434、上驱盖-1441、下载筒盘-1442、盖板-14411、套管孔-14412、小马达-14413、风搅装置-14414、筒体-14421、卡盖扣-14422、辅转台-14423、单向释放胶盖-14424、连接柱-144141、辅转锥头-144142、锁扣-144143、弧形叶板-144144、壳体-121、配件连接块-122、管体连接块-123、数据采集组件-124、气体感应棒-125、核心处理面板-126、后固板-1211、卡接槽-1212、滑插固定件-1213、插接卡块-12131、拉伸条-12132、锁孔栓-12133。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4.另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5.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地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渡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6.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38.实施例1
39.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图1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中传感器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中气体清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中导流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4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体传感器,一种气体传感器包括传感器1,传感器1左侧安装有出气阀3,传感器1右侧安装有警报器2,传感器1内设置有下壳体12,下壳体12上连接有上套壳11,下壳体12上连接有嵌套管13,嵌套管13内设置有气体清理装置14,上套壳11内嵌固有屏显板15,屏显板15下方设置有支撑架16,支撑架16下方固定有数据传输板17;气体清理装置14内设置有通气固定台141,通气固定台141上连接有固筒架142,固筒架142上安装有洁净套筒144,洁净套筒144下方嵌套有导流筒143。导流筒143内设置有锥形筒1431,锥形筒1431内安装有螺旋分隔杆1432,螺旋分隔杆1432末端连接有挡板1433,锥形筒1431上安装有复数根输出管1434。
41.进一步,螺旋分隔杆1432,整体呈螺旋杆体装,上方安装有隔板,隔板与锥形筒1431内部宽距适配,从而实现空间密闭,来使气体按照指定螺旋通道上升。
42.进一步,输出管1434采用橡胶制造而成,用于将气体进行输出导流,两根分别均布于锥形筒1431上表面,顶端连接入洁净套筒144之中。
43.进一步,嵌套管13采用钢花管,它具有耐腐蚀、耐冲击、耐磨损的特性,同时钢花管内壁光滑,能够降低气体附着的可能性发生,避免气体残留。
44.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45.本发明通过传感器1由套壳11固定于下壳体12上组成,后两端分别对其警报器2与出气阀3进行安装,将嵌套管13接入指定管道,气体清理装置14在安装好传感器1后开启数据传输板17传输数据至支撑架16上的屏显板15中,数值复位,每当气体阶段性进入时,通气固定台141上固筒架142中的导流筒143对其导流,锥形筒1431下方的挡板1433将其气体分隔,从螺旋分隔杆1432下方进入,最后从输出管1434导入洁净套筒144之中,而其余不足的气体则在螺旋分隔杆1432的分隔下,向下沉去,避免进入腔体之中。
46.实施例2:
47.如附图5至附图7所示:图5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中洁净套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中洁净套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中风搅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8.其中,洁净套筒144内设置有下载筒盘1442,下载筒盘1442上连接有上驱盖1441,上驱盖1441内设置有盖板14411,盖板14411上开设有复数个套管孔14412,套管孔14412之间设置有小马达14413,小马达14413下方安装有风搅装置14414。风搅装置14414内设置有连接柱144141,连接柱144141顶端安装有锁扣144143,连接柱144141末端设置有一体化结构的辅转锥头144142,连接柱144141表面固定有若干块弧形叶板144144,弧形叶板144144与下载筒盘1442内部相配合。下载筒盘1442内设置有筒体14421,筒体14421中心位置安装有辅转台14423,筒体14421内壁安装有复数个卡盖扣14422,筒体14421上安装有复数个单向释放胶盖14424。
49.进一步,上驱盖1441与下载筒盘1442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造,两者连接处设置有胶条,通过胶条能够使其上驱盖1441与下载筒盘1442密封性更高。
50.进一步,小马达14413采用维修步进电机,能够对其下方的连接柱144141进行带动,使其弧形叶板144144发生旋转,从而形成横向外扩风。
51.进一步,弧形叶板144144共设三块,均匀分布固定于连接柱144141上,板体采用硬塑板制成,能够在连接柱144141的带动下形成一定的风量。
52.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53.本发明通过上驱盖1441与下载筒盘1442组成洁净套筒144,在盖板14411上方的套管孔14412直接对进入的气体进行排放,而使用结束后,小马达14413收到指令触发,将其风搅装置14414带动,使得连接柱144141下方一体成型的辅转锥头144142在筒体14421之中的辅转台14423配合下旋转,弧形叶板144144在带动下形成横向外扩风,随着风力的增大,压力增加,将其筒体14421两侧的单向释放胶盖14424开启,将其内腔中残留的气体导入腔体,从而达到排放洁净腔内空间的效果,避免气体残留干预气体传感器精度。
54.实施例3:
55.如附图8至附图10所示:图8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中下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中壳体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中滑插固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6.其中,下壳体12内设置有壳体121,壳体121外安装有配件连接块122,壳体121底部固定有管体连接块123,壳体121内安装有数据采集组件124,数据采集组件124旁设置有气体感应棒125,气体感应板125旁设置有核心处理面板126,壳体121后方设置有后固板1211,后固板1211上安装有卡接槽1212,卡接槽1212内安装有滑插固定件1213。滑插固定件1213内设置有复数块插接块12131,复数块插接块12131之间连接有拉伸条12132,插接块12131与拉伸条12132上均安装有锁孔栓12133,插接卡块12131与卡接槽1212卡合连接,锁孔栓12133分别贯穿拉伸条12132与插接卡块12131。
57.进一步,拉伸条12332与所述插接块12131上均开设有通孔,用于拉伸条12332拉伸后,锁孔栓12133对其进行固定,从而达到不同适配的宽距。
58.进一步,数据采集组件124内包括有: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催化
燃烧式气体传感器、热导式气体传感器、红外线气体传感器。
59.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60.本发明通过壳体121后方后固板1211上的卡接槽1212与滑插固定件1213进行连接,然后对拉伸条12132进行拉伸,使其左右两侧的插接卡块12131外扩,从而来适配不同的宽距,设置好后通过锁孔栓12133贯穿,进行固定,然后对滑槽固定件1213进行固定于指定位置,以便后续的传感器1进行安装固定,而传感器1壳体121中,安装有数据采集组件124、气体感应棒125、核心处理面板126等传感器配件,以至来实现气体传感。
61.实施例4:
62.如附图1至附图10所示:图1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中传感器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中气体清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中导流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中洁净套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中洁净套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中风搅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中下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中壳体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一种气体传感器中滑插固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63.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64.本发明通过壳体121后表面后固板1211上的卡接槽1212,对事先固定在指定位置的滑插固定件1213进行卡合,滑插固定件1213在安装前能够配合拉伸条,使插接卡块12131向端拉动,从而使其宽距变化,来适配不同的安装位置,调节好后用锁孔栓12133进行锁紧,将传感器1后方的卡接槽1212与滑插固定件1213相卡合,再对其嵌套管13进行气体管道的连接,使气体顺着嵌套管13进入气体清理装置14中,在通气固定台141上方的导流筒143引导下,被挡板1433分流两端,顺着螺旋分隔杆1432上升,然后锥形筒1431顶部的输出管1434引导下,进入洁净套筒144之中,顺着上盖板14411上的套管孔14412导入壳体121上管体连接块123中的气体感应棒125中,而气体配合一旁的数据采集组件124和核心处理面板126将气体进行处理分析,分析后由数据传输板17传输至支撑架16上方的屏显板15中进行数值记录与显示,而气体异常时,警报器2会发出相应警报,气体正常时,从出气阀3排出,由于是阶段性气体输入,在间隔时,盖板14411上的小马达14413开启,带动锁扣144143连接的连接柱144141转动,从而使弧形叶板144144在腔中形成横向外扩风,当风力变大后,腔内压强增大,把筒体14421两侧的单向释放胶盖14424触发开启,从而腔内的残留的气体排出,确保传感器1内部未存在气体残留,解决气体传感精度低下的情况发生。
65.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这里所公开的特定处理步骤或材料,而应当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此类特征的等同替代。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味着限制。
66.说明书中提到的“实施例”意指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说明书通篇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或“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指同一个实施例。
67.此外,所描述的特征或特性可以任何其他合适的方式结合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一些具体的细节,例如厚度、数量等,以提供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白,本发明无需上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细节便可
实现或者也可采用其他方法、组件、材料等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