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设备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82390发布日期:2022-08-03 00:55阅读:65来源:国知局
终端设备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强度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终端设备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银行终端在生产后需要通过测试装置进行强度模拟测试,现有的测试装置包括吊绳和固定在吊绳上的测试头,在测试终端的耐击打性能时,通过工作人员人工抬起测试头将测试头落在终端上,以观察终端的变形量。现有装置其自动化水平低,不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测试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测试装置自动化水平低,不便于工作人员操作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测试装置,终端设备测试装置包括:测试架,测试架具有测试台,测试台位于测试架的底部,测试台用于放置被测试件;测试组件,设置在测试架上,测试组件包括驱动机构、吊绳、测试座以及测试头,吊绳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吊绳的另一端与测试座连接,驱动机构通过吊绳驱动测试头升降,以通过测试头对被测试件进行冲击测试。
5.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卷曲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测试架上,驱动电机与卷曲轮驱动连接,吊绳的一端固定在卷曲轮上。
6.进一步地,驱动电机和卷曲轮均位于测试台的上方。
7.进一步地,终端设备测试装置还包括:夹持组件,设置在测试架上,吊绳穿设在夹持组件上,夹持组件具有夹持吊绳的固定状态以及释放状态。
8.进一步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吊绳位于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能够相向或反向移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相互配合以对吊绳夹持固定。
9.进一步地,第一夹持件固定在测试架上,第二夹持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测试架上,夹持组件还包括:驱动件,设置在第一夹持件上,驱动件与第二夹持件驱动连接,驱动件驱动第二夹持件相对第一夹持件相向或反向移动。
10.进一步地,夹持组件还包括:导向件,设置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导向件用于对第二夹持件导向。
11.进一步地,驱动机构还包括:滚轮,设置在测试架上,卷曲轮、夹持组件和滚轮并排、顺次设置在测试架上,吊绳的一端穿过夹持组件并绕过滚轮与测试座连接。
12.进一步地,终端设备测试装置还包括:多个支撑组件,多个支撑组件放置在测试台上,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驱动轴和压块,支撑座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以及第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均位于第二段的同一侧,且第一段和第三段之间具有间隔,第一段位于第三段的上方,第三段放置在测试台上,驱动轴穿设在第一段并与第一段螺纹连接,压块位
于第一段和第三段之间,且压块与驱动轴连接,驱动轴能够调节压块相对第三段的间距,压块与第三段配合以对被测试件固定。
13.进一步地,测试头与测试座可拆卸连接,测试头的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测试端,连接端与测试座可拆卸连接,测试端的端面为平面、锥面或球面。
14.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利用驱动机构和吊绳驱动测试头升降,并对被测试件进行冲击,如此设置,工作人员仅需操作测试设备即可,无需工作人员亲自拿取测试头进行测试,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节省劳动力,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测试效率,并且,采用驱动机构进行操作,减少了人工操作产生的误差,保证了实验结构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1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终端设备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示出了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8.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座的剖视图;
20.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端的端面为平面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端的端面为锥面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端的端面为球面的结构示意图。
23.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4.10、测试架;11、测试台;21、驱动机构;211、驱动电机;212、卷曲轮;213、滚轮;22、吊绳;23、测试座;24、测试头;241、连接端;242、测试端;30、夹持组件;31、第一夹持件;32、第二夹持件;33、驱动件;34、导向件;40、支撑组件;41、支撑座;42、驱动轴;43、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测试装置,该终端设备测试装置包括测试架10和测试组件。测试架10具有测试台11,测试台11位于测试架10的底部,测试台11用于放置被测试件。测试组件设置在测试架10上,测试组件包括驱动机构21、吊绳22、测试座23以及测试头24,吊绳22的一端与驱动机构21连接,吊绳22的另一端与测试座23连接,驱动机构21通过吊绳22驱动测试头24升降,以通过测试头24对被测试件进行冲击测试。
27.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利用驱动机构21和吊绳22驱动测试头24升降,并对被测
试件进行冲击,如此设置,工作人员仅需操作测试设备即可,无需工作人员亲自拿取测试头24进行测试,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节省劳动力,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测试效率,并且,采用驱动机构21进行操作,减少了人工操作产生的误差,保证了实验结构的准确性。
28.其中,驱动机构21包括驱动电机211和卷曲轮212。卷曲轮212可转动地设置在测试架10上,驱动电机211与卷曲轮212驱动连接,吊绳22的一端固定在卷曲轮212上。驱动电机211正向运动时,带动卷曲轮212正向运动,以将吊绳22缠绕在卷曲轮212上,使吊绳22和测试头24升起并收集;驱动电机211反向运动时,带动卷曲轮212反向运动,此时可以释放吊绳22,使吊绳22的端部以及测试头24下放。通过上述结构,便于对吊绳22进行收集和释放,并且采用驱动电机211控制测试头的升降,节省了劳动力,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控。
29.其中,驱动电机211可以放置在测试架10的任意位置。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211和卷曲轮212均位于测试台11的上方。如此设置,减少了驱动电机211与卷曲轮212之间的距离,便于驱动电机211驱动卷曲轮212转动,同时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并且,能够为测试台提供空间来放置被测试件。
30.进一步地,终端设备测试装置还包括夹持组件30,夹持组件30设置在测试架10上,吊绳22穿设在夹持组件30上,夹持组件30具有夹持吊绳22的固定状态以及释放状态。夹持组件30能够在夹持吊绳22的固定状态和释放状态之间转换,从而夹持组件30能够固定和释放吊绳22。夹持组件30能够夹持吊绳22,使得卷曲轮212反向运动释放吊绳22时,测试头24的位置保持不变。这样能够便于将吊绳22的长度调整至下落所需距离的长度范围,并且在将吊绳22释放时,驱动电机211和夹持组件30不会对吊绳22造成干涉,保证对被测试件能够进行有效冲击。当夹持组件30固定状态时,能够使得吊绳22在所需高度固定不变,从而能够保证测试效果;当夹持组件30处于释放状态时,夹持组件30与吊绳22之间无接触,从而避免夹持组件30与吊绳22之间产生摩擦影响测试效果。
31.其中,夹持组件30包括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2,吊绳22位于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2之间,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2能够相向或反向移动,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2相互配合以对吊绳22夹持固定。其中,可以将第二夹持件32与测试架10固定连接,驱动第一夹持件31相对第二夹持件32相向或反向运动;也可以将第一夹持件31与测试架10固定连接,驱动第二夹持件32相对第一夹持件31相向或反向运动;也可以将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2均与测试架10可移动连接,分别驱动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2相对彼此能够相向或反向运动,上述设置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单独驱动第一夹持件31移动或者单独驱动第二夹持件32移动或者分别驱动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2移动。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对吊绳22进行固定或者释放,结构简单,且操作简易。
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31固定在测试架10上,第二夹持件32可移动地设置在测试架10上。夹持组件30还包括驱动件33,驱动件33设置在第一夹持件31上,驱动件33与第二夹持件32驱动连接,驱动件33驱动第二夹持件32相对第一夹持件31相向或反向移动。将驱动件33设置在第一夹持件31上,能够避免驱动件33转动时与第二夹持件32、卷曲轮212和吊绳22之间产生干涉,避免吊绳22与驱动件33之间产生缠绕。且驱动件33单独驱动第二夹持件32移动,便于操作,降低了生产成本,且使得夹持组件30结构简单、紧凑,节省了安装空间。
33.具体地,夹持组件30还包括导向件34,导向件34设置在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2之间,导向件34用于对第二夹持件32导向。在本实施例中,导向件34固定设置在第二夹持件32上,且导向件34与第二夹持件32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夹持件31上对应设置有导向孔,导向件34穿设在设置在第一夹持件31上的导向孔内。如此设置,能够使得第二夹持件32在移动过程中更为平稳,防止第二夹持件32在移动时发生偏移。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件34也可以固定设置在第一夹持件31上,导向件34与第一夹持件31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夹持件32上设置有导向孔,导向件34穿设在第二夹持件32上的导向孔内。
34.其中,驱动机构21还包括滚轮213,滚轮213设置在测试架10上,卷曲轮212、夹持组件30和滚轮213并排、顺次设置在测试架10上,吊绳22的一端穿过夹持组件30并绕过滚轮213与测试座23连接。滚轮213可以与测试架固定连接,也可以转动连接。吊绳22在上升或者下落时与滚轮213的表面进行接触,减少吊绳22与夹持组件30的侧边相互摩擦,从而能够减少吊绳22由于反复磨损而造成断裂的可能性,延长了吊绳22的使用寿命。
35.如图4所示,终端设备测试装置还包括多个支撑组件40,多个支撑组件40放置在测试台11上,支撑组件40包括支撑座41、驱动轴42和压块43,支撑座41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以及第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均位于第二段的同一侧,且第一段和第三段之间具有间隔,第一段位于第三段的上方,第三段放置在测试台11上,驱动轴42穿设在第一段并与第一段螺纹连接,压块43位于第一段和第三段之间,且压块43与驱动轴42连接,驱动轴42能够调节压块43相对第三段的间距,压块43与第三段配合以对被测试件固定。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得被测试件与测试台11之间存在间隙,保证测试头24在进行击打时,冲击力作用在被测试件上,保证模拟实验的实验效果,并且避免测试头24对测试台11产生撞击,对测试台11的表面产生破坏,降低测试台的使用寿命。
36.其中,可以在驱动轴42远离压块43的一端设置旋转手盘,旋转手盘与驱动轴固定连接。如此设置,能够方便将驱动轴42穿设在支撑座41内,且通过操作旋转手盘来旋转驱动轴42,其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并且,支撑组件40与测试台11之间相接触但无连接关系,如此能够便于移动支撑组件40在测试台11上的位置,方便支撑组件40针对不同被测试件来调整位置,并且能够通过调整支撑组件40与被测试件的位置对被测试件不同位置进行击打。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得第三段带有磁性,如此可以将支撑组件40吸附在测试台11上,使得能够避免因击打产生的振动而导致被测试件移位的情况发生,同时上述结构不会影响工作人员对被测试件进行移位。
37.如图5至图7所示,测试头24与测试座23可拆卸连接,测试头24的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241和测试端242,连接端241与测试座23可拆卸连接,测试端242的端面为平面、锥面或球面。测试头24与测试座23为可拆卸连接,如此可以在测试时更换不同的测试头24,从而能够通过不同测试头24模拟不同情况下对被测试件的冲击效果,其测试数据更为全面,进而能够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连接端241与测试座23之间可以采用螺纹连接,连接端241为螺纹段,测试座23具有螺纹孔,如此设置,方便对测试头24进行拆卸和安装,从而能够实现更换不同的测试头24对被测试件进行击打测试,该方案结构简单,操作简易。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测试座23上设置螺纹段,连接端241处设置螺纹孔。
38.为了便于理解本方案,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39.将支撑组件40和被测试件放置在测试台11上,将被测试件固定在支撑组件40内,
测试座23分别与吊绳22和测试头24连接,将夹持组件30调整为释放状态,之后使用驱动电机211驱动吊绳22绕卷曲轮212转动,以将测试头24升至所需高度,再使用驱动件33驱动夹持组件30至夹持吊绳22的固定状态,并控制驱动电机211反转,使得吊绳22在卷曲轮212与夹持组件30之间反转出的余量为吊绳22预下落的距离,最终控制驱动件33反向旋转,使得夹持组件处于夹持吊绳22的释放状态,此时测试头24下落并对被测试件进行击打。在进行实验时,可以替换不同的测试头24对被测试件进行击打,且能够将测试头24升至不同高度进行击打,也可以移动被测试件的位置以对被测件的不同位置进行击打,通过上述试验可以获取被测试件的相关数据,从而完成对被测试件的测试。
40.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41.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43.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44.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