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光谱复合探测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99398发布日期:2022-08-03 04:18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光谱复合探测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多光谱探测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光谱复合探测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2.国际上正在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传感器称为成像光谱仪,它是以多路、连续并具有高光谱分辨率方式获取图像信息的仪器。通过将传统的空间成像技术与地物光谱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对同一地区同时获取几十个到几百个波段的地物反射光谱图像。
3.但是,现有的多光谱复合探测成像装置还存在着手持使用时容易出现较大的抖动、抖动频率会影响拍少时的清晰度和不方便对电源进行快速更换的问题。
4.因此,发明一种多光谱复合探测成像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光谱复合探测成像装置,其中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多光谱复合探测成像装置,包括多光谱成像仪主体,定位凹槽,电源插口,可拆卸供电架结构,重心平衡架结构,手持把手,光谱摄像检测头,u型防护罩,拍照镜头,显示屏幕,摄像模块,拍照模块,u盘连接插槽和图像处理模块,所述的定位凹槽和电源插口分别开设在多光谱成像仪主体的颞部右侧;所述的可拆卸供电架结构安装在多光谱成像仪主体的右侧;所述的重心平衡架结构设置在多光谱成像仪主体的下部;所述的手持把手安装在重心平衡架结构的下部;所述的光谱摄像检测头一体化设置在多光谱成像仪主体的左侧下部;所述的u型防护罩胶接在多光谱成像仪主体的左侧上部;所述的拍照镜头嵌入在u型防护罩的左侧;所述的显示屏幕螺钉连接在多光谱成像仪主体的前端左侧;所述的摄像模块、拍照模块和图像处理模块分别安装在多光谱成像仪主体的内侧;所述的u盘连接插槽开设在多光谱成像仪主体的上部右侧。
7.优选的,所述的电源插口设置在定位凹槽的内部左侧,所述的u盘连接插槽设置在拍照模块的内部右侧。
8.优选的,所述的多光谱成像仪主体具体采用型号为is310-0.45-0.80的多光谱成像仪。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轴杆和金属配重球的设置,有利于对多光谱成像仪主体下部的重心进行定位,并且保证多光谱成像仪主体的左右两侧达到平衡,配合中心晃动架结构整体,可以防止工作人员手持时出现晃动。
1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中空固定框和柔性波纹管的设置,有利于使中空固定框可以在多光谱成像仪主体的下部晃动,保证多光谱成像仪主体在使用时的平衡性,并且柔性
波纹管对缝隙进行防护。
1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外侧固定框和纵向支撑轴的设置,有利于通过外侧固定框和纵向支撑轴的相互配合,使内侧转动框可以在外侧固定框的内侧前后晃动。
1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内侧转动框和横向支撑轴的设置,有利于通过内侧转动框和横向支撑轴的相互配合,使连接轴杆可以在内侧转动框的内侧左右晃动,提高多光谱成像仪主体的平衡性,从而保证摄录时的清晰度。
1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电池外壳、l型卡槽和弹性锁紧杆的设置,有利于通过l型卡槽和弹性锁紧杆的相互配合,对电池外壳进行固定,并且弹性设置的弹性锁紧杆,便于对电池外壳尽心快速更换。
1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定位凸起、电源插头、定位凹槽和电源插口的设置,有利于对电池外壳的左侧进行定位,防止该装置手持使用时,电源插头和电源插口之间出现相对运动,影响连接处的正常供电。
1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光谱摄像检测头、拍照镜头、摄像模块、拍照模块、u盘连接插槽和图像处理模块的设置,有利于集数码摄录、数码照相、数据存储、图像处理功能于一身,并且图像处理模块可以在线快速提取并识别,增加该装置的使用功能。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重心平衡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心晃动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供电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
22.1、多光谱成像仪主体;2、定位凹槽;3、电源插口;4、可拆卸供电架结构;41、电池外壳;42、定位凸起;43、电源插头;44、l型卡槽;45、弹性锁紧杆;5、重心平衡架结构;51、中空固定框;52、柔性波纹管;53、中心晃动架结构;531、外侧固定框;532、纵向支撑轴;533、内侧转动框;534、横向支撑轴;54、连接轴杆;55、金属配重球;6、手持把手;7、光谱摄像检测头;8、u型防护罩;9、拍照镜头;10、显示屏幕;11、摄像模块;12、拍照模块;13、u盘连接插槽;14、图像处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24.实施例:
25.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多光谱复合探测成像装置,包括多光谱成像仪主体1,定位凹槽2,电源插口3,可拆卸供电架结构4,重心平衡架结构5,手持把手6,光谱摄像检测头7,u型防护罩8,拍照镜头9,显示屏幕10,摄像模块11,拍照模块12,u盘连接插槽13和图像处理模块14,所述的定位凹槽2和电源插口3分别开设在多光谱成像仪主体1的颞部右侧;所述的可拆卸供电架结构4安装在多光谱成像仪主体1的右侧;所述的重心平衡架结构5设置在多光谱成像仪主体1的下部;所述的手持把手6安装在重心平衡架结构5的下部;所述的光谱摄像检测头7一体化设置在多光谱成像仪主体1的左侧下部;所述的u型防护罩8胶接在多
光谱成像仪主体1的左侧上部;所述的拍照镜头9嵌入在u型防护罩8的左侧;所述的显示屏幕10螺钉连接在多光谱成像仪主体1的前端左侧;所述的摄像模块11、拍照模块12和图像处理模块14分别安装在多光谱成像仪主体1的内侧;所述的u盘连接插槽13开设在多光谱成像仪主体1的上部右侧;所述的重心平衡架结构5包括中空固定框51,柔性波纹管52,中心晃动架结构53,连接轴杆54和金属配重球55,所述的柔性波纹管52胶接在中空固定框51的上部;所述的中心晃动架结构53安装在中空固定框51的内侧上部;所述的连接轴杆54设置在中心晃动架结构53的内侧;所述的金属配重球55一体化设置在连接轴杆54的下部;通过连接轴杆54和金属配重球55的相互配合,使多光谱成像仪主体1的重心始终朝下垂直设置,柔性波纹管52对中空固定框51和多光谱成像仪主体1之间的缝隙进行防护。
26.如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中心晃动架结构53包括外侧固定框531,纵向支撑轴532,内侧转动框533和横向支撑轴534,所述的纵向支撑轴532分别轴接在外侧固定框531的内部左右两侧;所述的内侧转动框533插接在外侧固定框531的内侧;所述的横向支撑轴534分别轴接在内侧转动框533的内侧前后两端;外侧固定框531和纵向支撑轴532配合,使多光谱成像仪主体1可以前后晃动,内侧转动框533和横向支撑轴534配合,使多光谱成像仪主体1可以左右晃动。
27.如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可拆卸供电架结构4包括电池外壳41,定位凸起42,电源插头43,l型卡槽44和弹性锁紧杆45,所述的定位凸起42一体化设置在电池外壳41的左侧;所述的电源插头43胶接在电池外壳41的左侧;所述的l型卡槽44分别开设在电池外壳41的内侧上下两部;所述的弹性锁紧杆45插接在l型卡槽44的内侧;分别向上下两侧掰动弹性锁紧杆45,然后向右侧移动电池外壳41,将电源插头43从电源插口3的内侧分离,直到弹性锁紧杆45从l型卡槽44的内侧分离。
28.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中空固定框51的下部与手持把手6的上部螺钉连接,便于对该装置进行手持使用。
29.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连接轴杆54的上部与多光谱成像仪主体1的下部螺纹连接,对手持把手6和多光谱成像仪主体1进行连接。
30.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柔性波纹管52的上部胶接在多光谱成像仪主体1的下部,对缝隙处进行防护。
31.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金属配重球55位于手持把手6的上部,增加多光谱成像仪主体1的平衡向。
32.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外侧固定框531镶嵌在中空固定框51的内侧上部,并且外侧固定框531设置在柔性波纹管52的下部,对外侧固定框531的位置进行固定。
33.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纵向支撑轴532远离外侧固定框531的一侧分别与内侧转动框533的左右两侧一体化设置,使内侧转动框533可以在外侧固定框531的内侧纵向移动。
34.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连接轴杆54插接在内侧转动框533的内侧,并且前后两端分别与横向支撑轴534远离内侧转动框533的一侧焊接,使连接轴杆54可以在内侧转动框533的内侧横向移动。
35.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定位凸起42插接在定位凹槽2的内侧,起到定位的作用。
36.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电源插头43插接在电源插口3的内部右侧,对连接处进行快速拆卸。
37.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弹性锁紧杆45的左侧分别与多光谱成像仪主体1的右侧上下两部螺栓连接,右侧卡接在l型卡槽44的内部右侧。
38.工作原理
3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手握手持把手6,对该装置进行手持,分别向上下两侧掰动弹性锁紧杆45,然后向右侧移动电池外壳41,将电源插头43从电源插口3的内侧分离,直到弹性锁紧杆45从l型卡槽44的内侧分离,对电池外壳41进行更换,光谱摄像检测头7对环境进行拍摄,并且摄像模块11和图像处理模块14相互配合,将图像处理后显示在显示屏幕10的上,并且拍照模块12和拍照镜头9配合可以对图像进行拍照,并将数据存储在u盘连接插槽13内侧的u盘中,工作人员手持该装置移动时,多光谱成像仪主体1和手持把手6之间会出现晃动,外侧固定框531和纵向支撑轴532配合,使多光谱成像仪主体1可以前后晃动,内侧转动框533和横向支撑轴534配合,使多光谱成像仪主体1可以左右晃动,通过连接轴杆54和金属配重球55的相互配合,使多光谱成像仪主体1的重心始终朝下垂直设置,柔性波纹管52对中空固定框51和多光谱成像仪主体1之间的缝隙进行防护,从而提高多光谱成像仪主体1使用时的平衡性。
40.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