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程地质勘察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72416发布日期:2022-06-29 06:23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工程地质勘察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勘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工程地质勘察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不同地区的地质情况不同,因此在一些工程开展之前,需要对地质进行勘察、探索的研究工作,以便于工程能够顺利的开展。
3.在对地质进勘察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取样装置对土壤进行取样,而现有的一些取样装置固定效果较差,在取样时容易发生晃动,导致取样效率较低,并且现有的一些取样装置在取样后,需要将取样装置移开才能对土壤样本进行收集,使得整体工作效率较低,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用于工程地质勘察取样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工程地质勘察取样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内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内螺纹套,所述底板通过两个所述第二内螺纹套安装有固定杆,两根所述固定杆的内部均为中空结构,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根滑杆,两根所述滑杆的外表面均活动套接有滑套,两个所述滑套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握杆,两根所述握杆之间固定安装有机箱,所述机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机箱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转动安装有钻取轴,所述钻取轴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机箱的内部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钻取轴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螺纹安装有收集筒,所述收集筒套设在所述钻取轴的外侧,所述收集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收集盒,所述收集盒的一侧设置有出料槽。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根所述握杆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套,两根所述滑杆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两根所述滑杆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两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滑套的正下方。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根所述固定杆的底端均为锥形结构,两根所述固定杆位于所述底板顶部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手动转盘。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根所述固定杆的顶端均通过轴承安装有丝杆,两根所述丝杆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旋钮,两根所述丝杆的外表面均螺纹安装有第一内螺纹套,两个所述第一内螺纹套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两块所述安装块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两根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分别延伸至两根所述固定杆的内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根所述连接杆分别位于两根所述固定杆内部的外表面均等间距圆周固定安装有四根倒刺,八根所述倒刺均由弹性材料制成,两根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均等间距圆周开设有四个倾斜的导向孔,所述连接杆分别位于两根所述固定杆内部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封堵块,两块所述封堵块均位于八根所述倒刺的上
方。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用户可通过转动手动转盘带动固定杆旋转,使得固定杆插入土壤中,将底板固定在地面上,之后旋转旋钮使得丝杆旋转,使得连接杆向上运动,此时倒刺将跟随连接杆进行运动,倒刺将通过导向孔延伸至固定杆的外侧,并插入固定杆周围的土壤中,从而提高固定杆在土壤中的稳定性,避免本实用新型在取样的过程中发生晃动倾斜。
13.2、用户可旋转收集筒,使得收集筒的底部与地面接触,并启动电机带动钻取轴旋转,使得钻取轴向下运动,钻取出的土壤将通过螺旋叶片向上运动,并沿着收集筒进入收集盒的内部,之后便可将收集盒内部的土壤通过一侧的出料槽取出,从而不需要将取样装置移开后才能对土壤样本进行收集,提高了取样效率。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工程地质勘察取样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工程地质勘察取样装置的收集筒的立体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工程地质勘察取样装置的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工程地质勘察取样装置的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底板;2、收集筒;3、螺旋叶片;4、钻取轴;5、收集盒;6、第一限位块;7、机箱;8、电机;9、握杆;10、防滑套;11、滑套;12、滑杆;13、第二限位块;14、旋钮;15、丝杆;16、第一内螺纹套;17、固定杆;18、连接杆;19、安装块;20、第二内螺纹套;21、导向孔;22、封堵块;23、倒刺。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工程地质勘察取样装置技术方案,包括底板1,底板1内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内螺纹套20,底板1通过两个第二内螺纹套20安装有固定杆17,两根固定杆17的内部均为中空结构,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根滑杆12,两根滑杆12的外表面均活动套接有滑套11,两个滑套11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握杆9,两根握杆9之间固定安装有机箱7,机箱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8,用户可通过控制握杆带动电机8沿着滑杆12进行上下运动,从而可控制钻取轴4的位置。
22.机箱7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转动安装有钻取轴4,钻取轴4的顶端延伸至机箱7的内部并与电机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钻取轴4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3,通过启动电机8带动钻取轴4旋转,并握住握柄9使得钻取轴4向下运动,可对土壤进行钻取。
23.底板1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螺纹安装有收集筒2,收集筒2套设在钻取轴4的外侧,收集筒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收集盒5,收集盒5的一侧设置有出料槽,螺旋叶片3可带动土壤向
上运动,并沿着收集筒2进入收集盒5的内部,之后便可将收集盒5内部的土壤通过一侧的出料槽取出,从而不需要将取样装置移开后才能对土壤样本进行收集,提高了取样效率。
24.两根握杆9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套10,两根滑杆12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6,两根滑杆12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13,两块第二限位块13分别位于两个滑套11的正下方,通过设置的防滑套10可便于握住握杆9,通过设置的第一限位块6,可避免滑套11与滑杆12脱离。
25.两根固定杆17的底端均为锥形结构,两根固定杆17位于底板1顶部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手动转盘,通过旋转手动转盘,可使得固定杆17旋转,固定杆17在第而内螺纹套20的作用下可进行上下运动。
26.两根固定杆17的顶端均通过轴承安装有丝杆15,两根丝杆15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旋钮14,两根丝杆15的外表面均螺纹安装有第一内螺纹套16,两个第一内螺纹套16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19,两块安装块19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18,两根连接杆18的底端分别延伸至两根固定杆17的内部,通过旋转旋钮14可带动丝杆15旋转,丝杆15旋转后可通过第一内螺纹套20带动连接杆18进行上下运动。
27.两根连接杆18分别位于两根固定杆17内部的外表面均等间距圆周固定安装有四根倒刺23,八根倒刺23均由弹性材料制成,两根固定杆17的外表面均等间距圆周开设有四个倾斜的导向孔21,连接杆18分别位于两根固定杆17内部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封堵块22,两块封堵块22均位于八根倒刺23的上方,当连接杆18向上运动后,倒刺23将跟随连接杆18进行运动,倒刺23将通过导向孔21延伸至固定杆17的外侧,并插入固定杆17周围的土壤中,从而提高固定杆17在土壤中的稳定性,避免在取样的过程中发生晃动倾斜。
28.工作原理:使用前,先检查本实用新型各个结构的安全性,其中电机8为现有的电器元件,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对其选型安装使用,当使用该用于工程地质勘察取样装置时,首先将本实用新型移动至需要进行取样的位置,之后转动手动转盘带动固定杆17旋转,使得固定杆17插入土壤中,将底板1固定在地面上,再之后旋转旋钮14使得丝杆15旋转,丝杆15将通过第一内螺纹套20带动连接杆18向上运动,连接杆18向上运动后,倒刺23将跟随连接杆18进行运动,倒刺23将通过导向孔21延伸至固定杆17的外侧,并插入固定杆17周围的土壤中,从而提高固定杆17在土壤中的稳定性,避免本实用新型在取样的过程中发生晃动倾斜。
29.当倒刺23插入土壤之后,可旋转收集筒2,使得收集筒2的底部与地面接触,最后启动电机8带动钻取轴4旋转,并握住握柄9使得钻取轴4向下运动,从而可对土壤进行钻取,而钻取出的土壤将通过螺旋叶片3向上运动,并沿着收集筒2进入收集盒5的内部,之后便可将收集盒5内部的土壤通过一侧的出料槽取出,从而不需要将取样装置移开后才能对土壤样本进行收集,提高了取样效率。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