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同时进行钢混组合梁连接键拉拔与压弯性能试验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84047发布日期:2022-09-03 01:09阅读:41来源:国知局
可同时进行钢混组合梁连接键拉拔与压弯性能试验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同时进行钢混组合梁连接键拉拔与压弯性能试验的装置。


背景技术:

2.钢混组合梁,指的是钢材和混凝土一起成型制得的横梁,一般用在桥梁上。而钢混组合梁连接键,包括常见的栓钉、钢筋、钢杆以及角钢等,其用在钢材和混凝土上,起到连接加固、抗剪力冲击的目的。
3.而钢混组合梁连接键的性能参数,其中比较重要的两项就是拉拔性能与压弯性能,在连接键使用之前,就需要对其进行检测试验,而现有的拉拔、压弯性能检测设备,一般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使用不方便、检测效果差的问题。
4.例如专利公告号为cn214952583u、公告日为2021.11.3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分离式锚筋拉拔试验装置,包括第一支撑件、垫块、第二支撑件、起重装置以及固定件,第一支撑件沿着横向从相邻的两根锚筋之间进行贯穿,垫块用于供第一支撑件的两端进行放置,第二支撑件设置在第一支撑件的上方,并且第二支撑件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通孔,起重装置放置在第一支撑件上且设置在各根锚筋所包围的区域内,起重装置在远离第一支撑件的一端与第二支撑件相抵紧,固定件套装在锚筋上并将锚筋锁紧。
5.但是,该实用新型专利中的拉拔试验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难发现至少存在以下几个不足之处。
6.第一、只能进行拉拔试验,不难进行压弯试验,因此试验项目单一。
7.第二、拉拔试验的载荷施加方式难度大,载荷的增加、降低和解除操作繁复。
8.第三、即使是只做拉拔试验,也无法方便、快速地进行多个锚筋的同时试验,效率不高。
9.所以综上所述,现在急需一种既可以做拉拔试验,还可以做压弯试验,而且是同时多个试验一起进行的高效试验设备,以用于检测钢混组合梁连接键的性能参数。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同时进行钢混组合梁连接键拉拔与压弯性能试验的装置,其能通过在底板单元上设置立板单元、驱动用加劲板单元、整合板单元以及加载梁单元的方式,达到多组连接键可以同时进行拉拔与压弯性能试验的目的。
11.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同时进行钢混组合梁连接键拉拔与压弯性能试验的装置,包括下表面用于焊接连接键的底板单元,设置在所述底板单元上表面上且位于两组连接键之间的立板单元,设置在所述立板单元其中一个侧面和底板单元上表面上的驱动用加劲板单元,设置在若干个所述驱动用加劲板单元上的整合板单元,以及一端设置在所述整合板单元上且另一端用于下压的加载梁单元。
12.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底板单元包括下表面用于焊接连接键的矩形底
板,设置在所述矩形底板上表面上且分别位于所述立板单元两侧的两组固定螺杆,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螺杆上的安装螺母。
13.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立板单元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矩形底板上表面上且位于两组连接键之间的矩形立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矩形立板上并用于连接所述驱动用加劲板单元的连接螺栓。
14.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驱动用加劲板单元包括在所述矩形立板的两侧择一安装的矩形加劲板,设置在所述矩形加劲板的两个相对侧边上,并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固定螺杆、连接所述整合板单元的两个相对孔板,设置在所述矩形加劲板的剩余侧边上,并用于安装所述连接螺栓的竖向孔板,以及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相对孔板上并用于连接所述整合板单元的驱动用螺栓。
15.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竖向孔板的数量为一个。
16.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整合板单元包括横向板体,设置在所述横向板体上并用于连接所述加载梁单元的中部安装孔,以及设置在所述横向板体上并用于安装所述驱动用螺栓的驱动用孔。
17.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中部安装孔一侧的所述驱动用孔的数量为2或4组,单组所述驱动用孔的数量为2个或4个。
18.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加载梁单元包括一端设置在所述横向板体上表面上、另一端用于下压的工字钢,以及设置在所述工字钢底板上并用于连接所述中部安装孔的加载用螺栓。
19.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所述加载梁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工字钢的下压端上表面上的配重框体,以及设置在所述配重框体上的防护盖板。
2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所述加载梁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工字钢的下压端下表面上的加载用拉环。
21.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22.第一,底板单元、立板单元以及驱动用加劲板单元这三者形成一个独立的试验机构,整个试验装置包括2或4个该试验机构,而且单个试验机构可以任选检测拉拔或压弯性能,相互之间不影响,以实现不同试验项目同时进行的功能。
23.第二,整合板单元足够宽,连接所有试验机构,加载梁单元处施力,可以对所有试验机构进行加载荷测试。
24.第三,加载梁单元的下压位置固定,而驱动用加劲板单元的安装位置,在立板单元两侧任选,保证拉拔或压弯性能试验项目灵活可选。
25.第四,连接键在底板单元上的拉拔或压弯动作合理、有效,最终的试验数据可信度高、精准度好。
26.第五,整个试验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好,切换使用、拆装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对连接键进行拉拔性能试验的操作方式示意图,图中的m指的是弯矩。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对连接键进行压弯性能试验的操作方式示意图,图中的m指的是弯矩。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底板单元和立板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劲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整合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加载梁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3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连接键a、浇筑板b、底板单元1、立板单元2、驱动用加劲板单元3、整合板单元4、加载梁单元5、矩形底板101、固定螺杆102、安装螺母103、矩形立板201、连接螺栓202、矩形加劲板301、相对孔板302、竖向孔板303、驱动用螺栓304、横向板体401、中部安装孔402、驱动用孔403、工字钢501、加载用螺栓502、配重框体503、防护盖板504、加载用拉环505。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
36.如附图1-7所示,可同时进行钢混组合梁连接键拉拔与压弯性能试验的装置,包括下表面用于焊接连接键a的底板单元1,设置在所述底板单元1上表面上且位于两组连接键a之间的立板单元2,设置在所述立板单元2其中一个侧面和底板单元1上表面上的驱动用加劲板单元3,设置在若干个所述驱动用加劲板单元3上的整合板单元4,以及一端设置在所述整合板单元4上且另一端用于下压的加载梁单元5。
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单元1、立板单元2以及驱动用加劲板单元3三者组成一个独立的试验机构,而所述整合板单元4同时连接2或4个上述试验机构,且两侧对称,每个试验机构可以任选检测该批次连接键a的拉拔或压弯性能,以实现所述可同时进行试验的目的。
38.其中,连接键a先焊接在所述底板单元1下表面,再被浇筑板b固定,接着所述驱动用加劲板单元3如果是在所述底板单元1上倾斜向上拉起所述立板单元2,则两侧的连接键a都可以进行压弯性能试验。
39.而如果所述驱动用加劲板单元3仅仅是斜靠所述立板单元2,所述立板单元2的下端位置不动,此时所述驱动用加劲板单元3拉起的就是所述底板单元1的半边,此时该半边的连接键a可以进行拉拔试验,另外半边如果有连接键a,则也是静止不动的。
40.最后,所述立板单元2上部也可以连接所述整合板单元4,这样做不影响拉拔试验,而且增加压弯试验中所述立板单元2上的拉动连接部位,允许更大的向上拉动。
41.所述底板单元1包括下表面用于焊接连接键a的矩形底板101,设置在所述矩形底板101上表面上且分别位于所述立板单元2两侧的两组固定螺杆102,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螺杆102上的安装螺母103。
42.在本实施例中,整个试验装置的主体材质都是钢铁,例如所述矩形底板101。
43.此外理论上来说,所述驱动用加劲板单元3在进行压弯性能试验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向上提拉所述立板单元2,因此所述驱动用加劲板单元3下部与所述固定螺杆102、安装螺母103的连接作用,可以辅助提拉所述立板单元2、矩形底板101,但不是必要的。
44.反之,在进行拉拔试验时,则所述驱动用加劲板单元3下部就必须安装所述固定螺
杆102、安装螺母103了。
45.所述立板单元2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矩形底板101上表面上且位于两组连接键a之间的矩形立板201,以及设置在所述矩形立板201上并用于连接所述驱动用加劲板单元3的连接螺栓202。
4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矩形立板201与矩形底板101一体成型,位于所述矩形底板101的中间线上,所述连接螺栓202则用于传递所述驱动用加劲板单元3处施加给所述矩形立板201的力。
47.此外,所述加载梁单元5的两个端头,其中一个拉动连接键a,为固定端,另一个施加载荷,为下压端,而所述驱动用加劲板单元3在所述矩形立板201的靠近下压端一侧,即为压弯性能试验,反之在所述矩形立板201的远离下压端一侧,即为拉拔性能试验,所有上述试验机构都如此。
48.所述驱动用加劲板单元3包括在所述矩形立板201的两侧择一安装的矩形加劲板301,设置在所述矩形加劲板301的两个相对侧边上,并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固定螺杆102、连接所述整合板单元4的两个相对孔板302,设置在所述矩形加劲板301的剩余侧边上,并用于安装所述连接螺栓202的竖向孔板303,以及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相对孔板302上并用于连接所述整合板单元4的驱动用螺栓304。
49.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键a在拉拔与压弯性能试验中,需要任选一项,因此一个试验机构对应的一个所述驱动用加劲板单元3,就需要在所述矩形立板201的两侧进行选择安装。
50.此时,所述矩形加劲板301是试验载荷的传递部位,其向下即可传递给所述矩形底板101,将之向上拉起,此时为拉拔试验,以及压弯试验中辅助的矩形底板101向上拉起操作。
51.而所述矩形加劲板301向着侧边将载荷传递给所述矩形立板201,将之向上拉起,此时为压弯试验。
52.所述竖向孔板303的数量为一个。
5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用加劲板单元3在所述矩形立板201的哪一侧安装不确定,因此所述竖向孔板303的最简单使用方式就是两个,一左一右,这样方便切换使用。
54.但是更节省材料的做法是所述竖向孔板303仅有一个,而且两个所述相对孔板302的开孔位置要对齐,这样一来,整个所述驱动用加劲板单元3可以在左右切换时再上下对调,不影响连接效果,而且还节省了一块所述竖向孔板303。
55.所述整合板单元4包括横向板体401,设置在所述横向板体401上并用于连接所述加载梁单元5的中部安装孔402,以及设置在所述横向板体401上并用于安装所述驱动用螺栓304的驱动用孔403。所述中部安装孔402一侧的所述驱动用孔403的数量为2或4组,单组所述驱动用孔403的数量为2个或4个。
5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板体401可以是一块单板,也可以是一块工字钢。
57.此外,由于所述相对孔板302在所述矩形加劲板301上,可以是单侧设置,也可以是双侧设置,即与所述矩形加劲板301一起,可以是t型,也可以是倒l型,因此单组所述驱动用孔403的数量为2个或4个,前提是倒l型的相对孔板302对应2个孔。
58.最后,所述横向板体401需要足够宽,以覆盖所述矩形立板201的两侧,所以2个上
述试验机构,就对应总共4组所述驱动用孔403,最多4个上述试验机构,即所述驱动用孔4038组。
59.所述加载梁单元5包括一端设置在所述横向板体401上表面上、另一端用于下压的工字钢501,以及设置在所述工字钢501底板上并用于连接所述中部安装孔402的加载用螺栓502。
6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字钢501与所述横向板体401相互垂直,保证所述横向板体401能够倾斜向上拉起所有上述试验机构。
61.所述所述加载梁单元5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工字钢501的下压端上表面上的配重框体503,以及设置在所述配重框体503上的防护盖板504。
6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字钢501的下压端上,可以设置向下的千斤顶,也可以是铁块等配重,因此设置高强度橡胶材质的所述配重框体503加上防护盖板504,保证配重下压方式更加安全,所述防护盖板504可以铰接在所述配重框体503上。
63.所述所述加载梁单元5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工字钢501的下压端下表面上的加载用拉环505。
6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载用拉环505上安装绳子,连接下方的牵引轮,也开始实现稳定、有效的所述工字钢501加载荷操作。
6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