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式传感器及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56331发布日期:2022-10-28 22:20阅读:32来源:国知局
钳式传感器及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钳式传感器及构成为具备此种钳式传感器的测定装置,上述钳式传感器具备在前端部彼此接近的闭合状态下构成环状传感器部的一对夹持臂,并且构成为能使两个夹持臂转动,以使前端部彼此接触、分离。


背景技术:

2.作为此种钳式传感器,申请人已在下述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具备开闭自如的一对夹持部的钳式传感器。
3.在申请人已公开的钳式传感器中,两个夹持部的基端部由外壳体部(主体部)内的一对支撑轴以可转动的方式轴支撑,并且通过螺旋弹簧始终对两个夹持部施力,使得前端部彼此成为抵接状态(闭合状态)。此外,申请人已公开的钳式传感器具备一对操作杆,上述一对操作杆用于使两个夹持部的前端部彼此转变成分离状态(打开状态)。在此情况下,该钳式传感器的两个操作杆构成为,配置在外壳体部(主体部)的左右两侧部,通过外壳体部内的一对支撑轴被轴支撑,并且使与由支撑轴轴支撑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以下也称为“操作侧端部”)相互接近地相对于外壳体部转动,从而能使两个夹持部转变成打开状态。
4.而且,申请人已公开的钳式传感器具备锁定机构,上述锁定机构用于阻止闭合状态下的两个夹持部意外转变成打开状态。在此情况下,该钳式传感器中的锁定机构具备操作片及开口阻止片等。在该锁定机构中,随着操作片相对于外壳体部的滑动操作,开口阻止片移动至闭合状态的两个夹持部的基端部之间,从而限制两个夹持部的转动(即,从闭合状态转变成打开状态)。此外,随着操作片相对于外壳体部的朝向相反方向的滑动操作,开口阻止片从两个夹持部的基端部之间回避,从而允许两个夹持部转动(转变成打开状态)。
5.在使用该钳式传感器时,使转变为闭合状态的两个夹持部转变成打开状态。此时,当利用锁定机构限制了向打开状态的转变时,对操作片进行滑动操作,使开口阻止片从两个夹持部之间回避,从而解除限制。接着,使操作侧端部相互接近地使两个操作杆相对于外壳体部转动。此时,两个夹持部的基端部被两个操作杆按压,两个夹持部对抗螺旋弹簧的作用力转动,从而变成打开状态。在此状态下,使夹持对象(被测定导体)以穿过两个夹持部的前端部之间的方式位于两个夹持部之间。
6.接着,减弱施加在两个操作杆上的操作力。此时,利用螺旋弹簧的作用力,使两个夹持部转动而转变成闭合状态。接着,对操作片进行滑动操作,使开口阻止片移动至两个夹持部之间。由此,利用锁定机构(开口阻止片)限制两个夹持部的转动,变成从闭合状态向打开状态的转变受到限制的状态。通过以上步骤,即使保持钳式传感器的手触碰到了两个操作杆,也能将两个夹持部维持为闭合状态。之后,基于用钳式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来测定夹持对象的被测定量。此外,当测定作业结束时,与上述操作方法同样地,使两个夹持部转变成打开状态,使钳式传感器从夹持对象脱离。由此,完成一系列作业。
7.现有技术文献
8.专利文献
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25410号公报(第3~6页、图1~图5)


技术实现要素:

10.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11.但是,申请人已公开的钳式传感器仍然存在如下应改善的问题。
12.具体来说,在申请人已公开的钳式传感器中,两个夹持部在外壳体部内是由独立的支撑轴轴支撑,并且两个操作杆在外壳体部内也是由独立的支撑轴轴支撑。即,在上述钳式传感器中,为了能够开闭两个夹持部,需要与两个夹持部独立形成的一对操作杆、以及分别用于轴支撑两个夹持部及两个操作杆的四个支撑轴。因此,在上述钳式传感器中,构成零件的数量多,制造时的组装作业也繁琐,从而导致存在难以降低制造成本的现状。
13.此外,在申请人已公开的钳式传感器中,一个构成示例如下:拇指的指肚附接在两个操作杆中一个上,且食指(或食指及中指)的指肚附接在两个操作杆中的另一个上,在此状态下单手保持钳式传感器,并且以拇指的指肚、与食指(或食指及中指)的指肚相互接近的方式操作两个操作杆,从而能够使两个夹持部从闭合状态转变成打开状态。此外,在上述钳式传感器中,当沿上述各支撑轴的轴线方向观察时,两个操作杆的外边缘部(拇指及食指(或拇指、食指及中指)的指肚附接的部位)、及外壳体部的侧面外边缘部(小指、无名指及中指(或小指及无名指)的指肚、以及拇指的鱼际拢起(拇指根部)附接的部位)分别形成为直线状。
14.在此情况下,在申请人已公开的钳式传感器中,对两个操作杆的外边缘部、及外壳体部的侧面外边缘部实施了用于防滑的凹凸加工。但是,根据使用者的手的大小、使用时的保持方式,在操作两个操作杆时施加力时,有可能发生拇指及食指(或拇指、食指及中指)相对于两个操作杆打滑,或者小指、无名指及中指(或小指及无名指)、以及拇指的鱼际拢起相对于外壳体部打滑的情况。因此,优选对这一方面进行改善。
15.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应改善的问题而形成的,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谋求降低制造成本、可靠且容易地进行保持及开闭操作的钳式传感器及测定装置。
16.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17.本实用新型的钳式传感器构具备一对夹持臂,一对所述夹持臂形成为弧状且在前端部彼此抵接的闭合状态下构成环状传感器部,且所述钳式传感器构成为能以配置在两个所述夹持臂的基端部附近的转动轴为中心以使所述前端部彼此接触/分离的方式使两个所述夹持臂转动,所述钳式传感器具备一对操作用臂,一对所述操作用臂分别在两个所述夹持臂的所述基端部延伸设置,并且构成为能以相互接近的方式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转动从而使两个所述夹持臂转变成所述前端部彼此分离的打开状态,沿着所述转动轴的轴线方向观察两个所述操作用臂时,一方的所述操作用臂的与另一方的所述操作用臂侧相反一侧的第一外边缘部以及所述另一方的操作用臂的与所述一方的操作用臂侧相反一侧的第二外边缘部这两者形成为朝相同方向弯曲的弯曲形状。
18.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钳式传感器中,两个所述操作用臂形成为:所述一方的操作用臂的与所述夹持臂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和所述转动轴之间的第一距离短于所述另一方的操作用臂的与所述夹持臂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和所述转动轴之间的第二距离。
19.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钳式传感器2中,沿着所述轴线方向观察两个所述操作用臂
时,所述第一外边缘部及所述第二外边缘部形成为以从所述一方的操作用臂朝向所述另一方的操作用臂的方向弯曲的弯曲形状。
20.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钳式传感器中,从所述另一方的操作用臂的与所述夹持臂侧相反一侧的所述端部引出连接用线缆,该连接用线缆用于将所述钳式传感器连接到外部。
21.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钳式传感器2中,沿着所述轴线方向观察两个所述操作用臂时,一方的所述操作用臂的另一方的所述操作用臂侧的第三外边缘部以及所述另一方的操作用臂的所述一方的操作用臂侧的第四外边缘部这两者形成为与所述第一外边缘部及所述第二外边缘部朝相同方向弯曲的弯曲形状。
22.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钳式传感器中,沿着所述轴线方向观察两个所述操作用臂时,所述第三外边缘部的与所述第四外边缘部相对的部位和所述第四外边缘部的与所述第三外边缘部相对的部位形成为相同形状。
23.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测定装置具备上述钳式传感器、及测定部,所述测定部对关于利用所述钳式传感器夹持(日文:
クランプ
)的夹持对象的被测定量进行测定。
24.实用新型效果
25.本实用新型的钳式传感器中,具备一对操作用臂,一对所述操作用臂分别在两个夹持臂的基端部延伸设置并构成为能以相互接近的方式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从而使两个夹持臂转变成前端部彼此分离的打开状态,沿着转动轴的轴线方向观察两个操作用臂时,一方的操作用臂的与另一方的操作用臂侧相反一侧的第一外边缘部以及另一方的操作用臂的与一方的操作用臂侧相反一侧的第二外边缘部这两者形成为朝相同方向弯曲的弯曲形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测定装置中,构成为具备上述钳式传感器及测定部。
26.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钳式传感器及测定装置,通过将一方的夹持臂及一方的操作用臂一体形成,且将另一方的夹持臂及另一方的操作用臂一体形成,能充分减少钳式传感器的构成零件数量,从而能充分降低零件的制作成本及组装成本,结果,能充分降低钳式传感器的制造成本。此外,通过使一方的操作用臂的第一外边缘部、及另一方的操作用臂的第二外边缘部为朝相同方向弯曲的弯曲形状,当用单手(例如五根手指)保持钳式传感器时,能成为各手指以自然的姿势附接在第一外边缘部及第二外边缘部的状态,因此能够可靠且容易地保持钳式传感器,能够避免意外掉落。此外,在操作两个操作用臂时也能适当地避免各手指相对于第一外边缘部及第二外边缘部打滑,从而能够可靠且容易地进行两个夹持臂的开闭作业。而且,当使两个操作用臂相互接近而使两个夹持臂转变成打开状态时,由于在两个操作用臂的整个长度方向上第一外边缘部与第二外边缘部之间的距离足够短,因此即便较小的手也能可靠且容易地维持使两个操作用臂接近的状态(两个夹持臂的打开状态)。由此,能够可靠且容易地进行夹持对象的夹持(钳式传感器向夹持对象的安装)及从夹持对象拆下钳式传感器。此外,通过使第一外边缘部与第二外边缘部之间的距离足够短,能够以用拇指及食指捏住(或者用拇指、食指及中指捏住)两个操作用臂的方式可靠且容易地保持钳式传感器,在此状态下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开闭夹持臂。由此,与以将五根手指附接在两个操作用臂上的方式单手保持钳式传感器的情况相比,在对夹持对象进行夹持时及从夹持对象拆下时不会强行使手腕及肘部等弯曲伸展,能够以各种姿势保持钳式传感器并进行开闭。因此,即使对于存在于狭窄场所的夹持对象、存在于高处或低处的夹持对象,也能可靠且容易地夹持或拆下。此外,不同于第一外边缘部及第二外边缘部在两个操作用臂的长
度方向的中央部较大分离地朝相反方向弯曲的结构、以及第一外边缘部及第二外边缘部形成为沿着两个操作用臂的长度方向的直线状的结构,通过使第一外边缘部及第二外边缘部为朝相同方向弯曲的弯曲形状,即使仅用两根或三根手指保持钳式传感器时,也不易发生附接在弯曲形状的内侧的手指相对于操作用臂打滑,因此,也不易发生附接在弯曲形状的外侧的手指相对于操作用臂打滑。由此,即使仅用两根或三根手指也能可靠地保持钳式传感器,因此,能适当地避免钳式传感器的意外掉落。
27.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钳式传感器、及具备该钳式传感器的测定装置,以一方的所述操作用臂的与夹持臂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和转动轴之间的第一距离短于另一方的所述操作用臂的与夹持臂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和转动轴之间的第二距离的方式形成两个操作用臂,当单手保持钳式传感器时,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附接在另一方的所述操作用臂的第二外边缘部的状态下,能够将拇指以自然姿势附接在一方的所述操作用臂的第一外边缘部的与夹持臂侧相反一侧的端部。由此,可以更可靠且更容易地进行两个夹持臂的开闭作业。
28.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钳式传感器及具备该钳式传感器的测定装置,以在沿着轴线方向观察时第一外边缘部及第二外边缘部成为沿从一方的操作用臂朝向另一方的操作用臂的方向弯曲的弯曲形状的方式形成两个操作用臂,由此,当单手保持钳式传感器时,能将拇指以自然的姿势附接在一方的操作用臂的第一外边缘部,并能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以自然的姿势附接在另一方的操作用臂的第二外边缘部。由此,能更可靠且更容易地进行两个夹持臂的开闭作业。
29.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钳式传感器及具备该钳式传感器的测定装置,从另一方的操作用臂的与夹持臂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引出用于将钳式传感器连接到外部的连接用线缆,由此,不同于从较短的一方的操作用臂的与夹持臂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引出连接用线缆的结构,由于从较长的另一方的操作用臂的与夹持臂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引出的连接用线缆不会妨碍两个操作用臂的操作,因此能更可靠且更容易地进行两个夹持臂的开闭作业。
30.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钳式传感器及具备该钳式传感器的测定装置,以当沿着轴线方向观察时一方的操作用臂的另一方的操作用臂侧的第三外边缘部及另一方的操作用臂的一方的操作用臂侧的第四外边缘部这两者成为与第一外边缘部及第二外边缘部朝相同方向弯曲的弯曲形状的方式形成两个操作用臂,由此,能使第一外边缘部和第三外边缘部之间的宽度在一方的操作用臂的整个长度方向上足够大,且能使第二外边缘部和第四外边缘部间的宽度在另一方的操作用臂的整个长度方向上足够大,并能提供第一外边缘部、第二外边缘部、第三外边缘部及第四外边缘部均朝相同方向弯曲的美观上优异的钳式传感器。
31.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钳式传感器及具备该钳式传感器的测定装置,以在沿着轴线方向观察时第三外边缘部的与第四外边缘部相对的部位、及第四外边缘部的与第三外边缘部相对的部位为相同形状的方式形成两个操作用臂,由此,在使两个操作用臂相互接近的方向上操作时,两个操作用臂变成在第三外边缘部及第四外边缘部的足够大的区域抵接的状态,因此,即便施加了过大的力,也能适当地避免两个操作用臂及转动轴的破损、变形。
附图说明
32.图1是从正面侧观察测定装置1的构成图。
33.图2是限制传感器部10的向打开状态的转变的状态下的钳式传感器2的外观立体图。
34.图3是允许传感器部10的向打开状态的转变的状态下的钳式传感器2的外观立体图。
35.图4是传感器部10转变成打开状态后的状态下的钳式传感器2的外观立体图。
36.图5是允许传感器部10的向打开状态的转变的状态下的钳式传感器2的操作部20的剖视图。
37.图6是限制传感器部10的向打开状态的转变的状态下的钳式传感器2的操作部20的剖视图。
38.图7是沿着转动轴30的轴线方向观察允许传感器部10的向打开状态的转变的状态下的钳式传感器2的外观图。
39.图8是沿着转动轴30的轴线方向观察传感器部10转变成打开状态后的状态下的钳式传感器2的外观图。
40.图9是沿着转动轴30的轴线方向观察限制传感器部10的向打开状态的转变的状态下的钳式传感器2的外观图。
41.(符号说明)
42.1测定装置
43.2钳式传感器
44.3测定装置主体
45.10传感器部
46.11、12夹持臂
47.11a、11b、12a、12b端部
48.20操作部
49.21、22操作用臂
50.21a、21b、22a、22b端部
51.23转动限制部件
52.23a、23b端部
53.30转动轴
54.40信号线缆
55.e21o、e21i、e22o、e22i外边缘部
56.f22被抵接面
57.f23抵接面
58.l1一点划线
59.l2二点划线
60.l21、l22距离
61.m21~m23磁铁
62.w10,w20宽度
63.x夹持对象
具体实施方式
64.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钳式传感器及测定装置的实施方式。
65.图1所示的测定装置1是作为“测定装置”的一个示例的非接触型电流测定装置,构成为通过使电流在夹持对象x(电线等)中流动,检测夹持对象x周围产生的磁场,基于检测到的磁场大小,能测定在夹持对象x中流动的电流的电流值(“被测定量”的一个示例)。具体来说,该测定装置1构成为具备钳式传感器2及测定装置主体3。
66.钳式传感器2是“钳式传感器”的一个示例,如图2~图4所示,具备传感器部10、操作部20、转动轴30(参照图5~图9)及信号线缆40。传感器部10具备形成为弧状的夹持臂11、12(“一对夹持臂”的一个示例),如图2、图3所示,构成为在端部11a、12a彼此抵接且端部11b、12b彼此抵接的闭合状态下,形成环状的磁检测电路(未图示)。在此情况下,在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中,端部11a、12a相当于“前端部”,端部11b、12b相当于“基端部”。
67.操作部20具备在夹持臂11的端部11b延伸设置(与夹持臂11一体形成)的操作用臂21、及在夹持臂12的端部12b延伸设置(与夹持臂12一体形成)的操作用臂22(“一对操作用臂”的一个示例)。即,在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中,以夹持臂11的端部11b与操作用臂21的端部21a连续的方式构成一个棒状部件,并且以夹持臂12的端部12b与操作用臂22的端部22a连续的方式构成另一棒状部件。
68.在此情况下,在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中,如图7~图9所示,构成为能以配置在操作用臂21的端部21a及操作用臂22的端部22a(“两个夹持臂的基端部附近”的一个示例)的转动轴30(“转动轴”的一个示例)为中心,使两个夹持臂11、12及操作用臂21、22转动。此外,在该钳式传感器2中,如图4、图8所示,构成为通过以使操作用臂21、22(操作用臂21的端部21b及操作用臂22的端部22b彼此)相互接近的方式以转动轴30为中心使操作用臂21、22转动,能使两个夹持臂11、12转变成端部11a、12a彼此分离、且端部11b、12b彼此分离的打开状态。
69.另外,在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中,端部21b、22b相当于“与夹持臂侧相反一侧的端部”。此外,在实际的钳式传感器2中,向使两个操作用臂21、22相互分离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收纳在操作用臂21、22内,设置在传感器部10的磁检测电路与信号线缆40之间的传感器基板收纳在操作用臂22内,但为了容易理解钳式传感器2的构成,省略了这些部件的图示及详细说明。
70.此外,在所述钳式传感器2中,如图7所示,以操作用臂21(“一方的操作用臂”的一个示例)的端部21b与转动轴30之间的距离l21(“第一距离”的一个示例)短于操作用臂22(“另一方的操作用臂”的一个示例)的端部22b与转动轴30之间的距离l22(“第二距离”的一个示例)的方式形成两个操作用臂21、22。
71.在此情况下,如图7~9所示,在沿着转动轴30的轴线方向观察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的操作用臂21、22时,操作用臂21的与操作用臂22侧相反一侧的外边缘部e21o(“第一外边缘部”的一个示例)、及操作用臂22的与操作用臂21侧相反一侧的外边缘部e22o(“第二外边缘部”的一个示例)这两者形成为朝相同方向弯曲的弯曲形状。具体来说,在沿着轴线方向观察操作用臂21、22时,外边缘部e21o、e22o形成为以从操作用臂21朝向操作用臂22的方向(图7~图9中向下)弯曲的弯曲形状。
72.在此情况下,在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中,操作用臂22的外边缘部e22o以与成年人用单手保持钳式传感器2时其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这四根手指的中节指骨所处的弧状位置相应的较缓的曲率弯曲。此外,操作用臂21的外边缘部e21o以与操作用臂22的外边缘部e22o大致相同的形状(大致相同的曲率)较缓地弯曲。
73.此外,在沿着轴线方向观察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的操作用臂21、22时,操作用臂21的操作用臂22侧的外边缘部e21i(“第三外边缘部”的一个示例)、及操作用臂22的操作用臂21侧的外边缘部e22i(“第四外边缘部”的一个示例)这两者形成为向与操作用臂21的外边缘部e21o及操作用臂22的外边缘部e22o相同的方向(本例中,从操作用臂21朝向操作用臂22的方向)弯曲的弯曲形状。
74.而且,在沿着轴线方向观察本例的操作用臂21、22时,外边缘部e21i的与外边缘部e22i相对的部位、及外边缘部e22i的与外边缘部e21i相对的部位呈相同形状,两个夹持臂11、12构成互补的形状。由此,在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中,如图8所示,当使操作两个夹持臂11、12转变成打开状态时(使两个操作用臂21、2相互接近的操作时),操作用臂21的外边缘部e21i与操作用臂22的外边缘部e22i大致密接而成为两个操作用臂21、22之间无缝隙的状态。
75.此外,如图2~图4所示,在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中,在操作用臂21上安装有转动限制部件23。具体来说,作为一个示例,转动限制部件23的端部23a相对于操作用臂21能转动地轴支撑于操作用臂21的两端部21a、21b的中间部。
76.如图7、图8所示,该转动限制部件23在以端部23b不与操作用臂22抵接的方式相对于操作用臂21转动的状态(非锁定状态:作为一个示例,以端部23b位于操作用臂21的端部21b侧的方式转动的状态)下,允许操作用臂21相对于操作用臂22而朝向使夹持臂11、12从闭合状态转变成打开状态的方向相对转动。
77.在此情况下,在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中,以在非锁定状态下使端部23b位于操作用臂21的端部21b的方式将转动限制部件23轴支撑在操作用臂21上。此外,在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中,如图5所示,以在非锁定状态下,成为转动限制部件23与操作用臂21一体化而呈一根棒体且转动限制部件23不存在于操作用臂21、22之间的状态的方式,对转动限制部件23相对于操作用臂21的轴支撑位置、转动限制部件23的长度、及转动限制部件23的形状等进行规定。由此,在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中,当操作两个夹持臂11、12转变成打开状态时,能使操作用臂21的外边缘部e21i与操作用臂22的外边缘部e22i充分接近(使两外边缘部e21i、e22i密接)。
78.而且,如图9所示,转动限制部件23在以端部23b抵接于操作用臂22的外边缘部e22i的方式相对于操作用臂21转动的状态(锁定状态)下,限制操作用臂21相对于操作用臂22而向使夹持臂11、12从闭合状态转变成打开状态的方向相对转动。
79.在此情况下,在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中,如图6所示,以当沿着转动轴30的轴线方向观察时,穿过锁定状态的转动限制部件23的两端部23a、23b的假想直线(图6所示的一点划线l1)相对于操作用臂22的与转动限制部件23的端部23b(抵接面f23)抵接的被抵接面f22(沿着图6所示的二点划线l2的面)正交(或大致正交)的方式,形成转动限制部件23及操作用臂22。
80.此外,在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中,如图5所示,在操作用臂21的端部21b配置有磁铁
m21,并且在转动限制部件23的端部23b配置有磁铁m23。由此,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采用如下构成:当使转动限制部件23转变成非锁定状态时,利用两个磁铁m21、m23的吸引力来维持转动限制部件23的端部23b被拉向操作用臂21的端部21b的状态,限制转动限制部件23相对于操作用臂21的转动。
81.此外,在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中,如图6所示,在操作用臂22的两端部22a、22b的中间部配置有磁铁m22。由此,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采用如下构成:当使转动限制部件23转变成锁定状态时,利用该磁铁m22与转动限制部件23的磁铁m23的吸引力,来维持转动限制部件23的端部23b被拉向操作用臂22的e22i的状态,限制转动限制部件23相对于操作用臂21的转动(即锁定状态的解除)。
82.此外,在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中,如图7、图9所示,以操作部20存在于闭合状态下的传感器部10的最大宽度w10的范围内的方式(操作部20的最大宽度w20为传感器部10的最大宽度w10以下),规定两个夹持臂11、12、两个操作用臂21、22各自的长度及形状。
83.此外,在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中,用于将钳式传感器2连接到测定装置主体3的信号线缆40(“连接用线缆”的一个示例)在操作用臂22内连接到上述传感器基板,并且,如图2~图4所示,从操作用臂22的端部22b被引出到操作用臂22的外部。而且,在信号线缆40的前端部,连接有用于连接到测定装置主体3的连接用连接器(未图示)。
84.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示例,测定装置主体3由相当于“外部”及“测定部”的构成要素、具有用于设定测定条件等的多个操作开关的“操作部”、以及用于显示测定结果的“显示部”等一体构成,并且构成为能够连接/拆下钳式传感器2的信号线缆40。该测定装置主体3中收纳有信号线缆40、经由所述传感器基板而连接于钳式传感器2的传感器部10(磁检测电路)的测定电路。另外,也能代替此种测定装置主体3的构成,而将相当于“外部”及“测定部”的构成要素、与“操作部”、“显示部”等分开构成。
85.在所述测定装置1中,当保管时及搬送时,作为一个示例,从测定装置主体3拆下钳式传感器2(信号线缆40),并且,如图2、图9所示,使转动限制部件23转变成锁定状态。由此,能在如上所述操作部20存在于闭合状态的传感器部10的最大宽度w10的范围内的智能状态下保管及搬送钳式传感器2,并对传感器部10意外转变成打开状态进行限制,从而能适当地避免两个夹持臂11、12的端部11a、12b之间夹入异物导致两个夹持臂11、12变形或者破损。
86.另一方面,当利用该测定装置1测定流过夹持对象x的电流的电流值时,首先,在测定装置主体3上连接钳式传感器2(信号线缆40)。然后,当转动限制部件23如上所述转变成锁定状态时,使转动限制部件23相对于操作用臂21转动,如图3、图7所示,转变成非锁定状态。由此,允许使两个夹持臂11、12从闭合状态转变成打开状态的操作。
87.在此情况下,在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中,使转动限制部件23相对于操作用臂21转动,直到转动限制部件23的端部23b位于操作用臂21的端部21b为止,由此,利用配置在端部21b的磁铁m21与配置在端部23b的磁铁m23的吸引力,来限制转动限制部件23相对于操作用臂21的意外转动。由此,能避免非锁定状态的转动限制部件23相对于操作用臂21意外转动而妨碍后述使两个操作用臂21、22相互接近的操作的情况。
88.接着,作为一个示例,以将手掌附接在钳式传感器2的操作部20,并弯曲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将各手指的中节指骨的部位附接在操作用臂22的外边缘部e22o,且将拇指的指肚附接在操作用臂21的外边缘部e21o的方式,单手保持钳式传感器2。接着,以使拇
指靠近食指的方式对操作用臂21进行操作。此时,使操作用臂21对抗未图示的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以转动轴30为中心转动,使操作用臂21接近操作用臂22。此外,随着操作用臂21相对于操作用臂22的转动,与操作用臂21一体形成的夹持臂11相对于与操作用臂22一体形成的夹持臂12转动。由此,如图4、图8所示,传感器部10从闭合状态转变成打开状态,变成夹持臂11的端部11a与夹持臂12的端部12a相互分离,并且夹持臂11的端部11b与夹持臂12的端部12b相互分离的状态。
89.在此情况下,在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中,操作用臂22的外边缘部e22o以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这四根手指的中节指骨所处的弧状位置相应的曲率较缓地弯曲。因此,使操作用臂21相对于操作用臂22转动时施加在操作用臂22上的力(上述施力部件的回复力)由四根手指大致均等地承受,因此,即使是抓握力差的人也能充分支撑操作用臂21,并能适当地维持使四根手指附接在操作用臂22的外边缘部e22o的状态(适当地避免四根手指相对于操作用臂22打滑)。
90.此外,在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中,操作用臂21的外边缘部e21o以与操作用臂22的外边缘部e22o大致相同的形状(大致相同曲率)朝相同方向较缓地弯曲。因此,当操作用臂21相对于操作用臂22转动时施加在操作用臂21上的力(上述施力部件的回复力)能在拇指的指肚的足够大的区域内大致均等地被接收,因此拇指的指肚不会感到疼痛,能适当地支撑操作用臂21,并能适当地维持使拇指附接在操作用臂21的外边缘部e21o的状态(适当地避免拇指相对于操作用臂21打滑)。此外,通过使外边缘部e21o、e22o朝相同方向同样地弯曲,当使两个操作用臂21、22相互接近时,外边缘部e21o、e22o之间的距离在两个操作用臂21、22的整个长度方向上变得足够短。由此,即使手小也能可靠且容易地维持使两个操作用臂21、22接近的状态。
91.而且,在钳式传感器2中,如上所述,操作用臂21的外边缘部e21i的与操作用臂22的外边缘部e22i相对的部位、及外边缘部e22i的与外边缘部e21i相对的部位为相同形状,当进行使传感器部10转变成打开状态的操作时,两个外边缘部e21i、e22i大致密接而变成两个操作用臂21、22之间无缝隙的状态。因此,即便向使两个操作用臂21、22相互接近的方向施加了不必要的强力,由于成为操作用臂21的外边缘部e21i及操作用臂22的外边缘部e22i中的足够大的区域接触的状态,施加到外边缘部e21i与外边缘部e22i的接触部位的力被分散,因此也能适当地避免操作用臂21、22的破损、变形。
92.在此情况下,不同于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在外边缘部e21i、e22i的相对部位的形状不同的构成、即当两个操作用臂21、22相互接近时外边缘部e21i、e22i在操作用臂21、22的长度方向的任意部位处成为点接触状态的构成(未图示)中,在外边缘部e21i、e22i以点接触部位为支点,施加欲使两个操作用臂21、22的由转动轴30轴支撑的轴支撑部位分离的力,可能会导致转动轴30的变形、破损。相对于此,在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中,外边缘部e21i、e22i的相对部位构成为相同形状,当使两个操作用臂21、22相互接近时,不会产生相当于上述“支点”的部位,外边缘部e21i、e22i变成面接触状态,因此能适当地避免转动轴30的变形、破损。
93.接着,以穿过两个夹持臂11、12的端部11a、12a之间的方式使夹持对象x位于夹持臂11、12之间(以夹持对象x位于夹持臂11、12之间的方式移动钳式传感器2)。然后,减弱对操作用臂21进行操作的拇指的力。
94.此时,利用未图示的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操作用臂21以转动轴30为中心,朝向与目的是转变成上述打开状态的操作时相反的方向转动,操作用臂21与操作用臂22分离。此外,随着操作用臂21相对于操作用臂22朝相反的方向转动,与操作用臂21一体形成的夹持臂11相对于与操作用臂22一体形成的夹持臂12而朝向与目的是转变成打开状态的操作时相反的方向转动。由此,如图3、图7所示,传感器部10从打开状态变成闭合状态,成为夹持臂11的端部11a与夹持臂12的端部12a相互接触并且夹持臂11的端部11b与夹持臂12的端部12b相互接触的状态,在传感器部10中形成环状的磁检测电路。
95.接下来,使转动限制部件23对抗磁铁m21、m23的吸引力而相对于操作用臂21转动,如图2、图9所示,变成锁定状态。具体来说,以转动限制部件23的端部23b(抵接面f23)抵接于操作用臂22的外边缘部e22i的被抵接面f22的方式,使转动限制部件23相对于操作用臂21转动。由此,限制使两个操作用臂21、22相互接近的方向上的操作,传感器部10被维持为闭合状态。在此情况下,在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中,利用配置在操作用臂22的磁铁m22与配置在转动限制部件23的磁铁m23的吸引力,维持转动限制部件23的端部23b抵接于操作用臂22的外边缘部e22i的状态。
96.此外,在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中,在沿着转动轴30的轴线方向观察使转动限制部件23转变成锁定状态的钳式传感器2时,穿过转动限制部件23的两端部23a、23b的假想直线(沿着转动限制部件23的延伸方向的假想直线:图6所示的一点划线l1)相对于操作用臂22上与转动限制部件23的端部23b抵接的被抵接面f22(图6所示的二点划线l2)正交(或大致正交)。因此,当施加使两个操作用臂21、22相对接近的方向的力时,转动限制部件23的抵接面f23被垂直(或大致垂直)按压在操作用臂22的被抵接面f22上,因此不易产生沿着被抵接面f22的抵接面f23的打滑(即、端部23b相对于操作用臂22打滑)。结果为,更适当地维持转动限制部件23的端部23b抵接于操作用臂22的外边缘部e22i的状态。
97.因此,在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中,可以适当地避免以下事态:转变成锁定状态的转动限制部件23相对于操作用臂21意外转动,进行使两个操作用臂21、22相互接近的方向上的操作。由此,使两个夹持臂11、12从闭合状态转变成打开状态的操作被限制,传感器部10维持为闭合状态。通过以上,完成钳式传感器2对夹持对象x的夹持。
98.然后,操作测定装置主体3的操作部来开始测定处理。此时,利用钳式传感器2来检测因电流在夹持对象x(电线等)中流动而在夹持对象x周围产生的磁场,测定装置主体3基于检测到的磁场大小来运算(测定)在夹持对象x中流动的电流的电流值。由此,在测定装置主体3的显示部上显示作为测定结果的电流值,完成一系列测定作业。
99.此外,当完成测定作业时,按照与上述夹持的作业相反的顺序,从两个夹持臂11、12之间移动夹持对象x(从夹持对象x拆下钳式传感器2)。而且,在搬送、保管时,如上所述,使转动限制部件23转变成锁定状态,并从测定装置主体3拆下钳式传感器2。通过以上步骤,完成一系列作业。
100.另外,在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中,代替如上所述以将五根手指附接在两个操作用臂21、22上的方式用单手保持的操作方法,能以用拇指与食指捏住(或用拇指、食指及中指捏住)两个操作用臂21、22的方式进行保持。在此情况下,在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中,由于外边缘部e21o、e22o之间的距离足够短,因此能以用两根或三根手指捏住两个操作用臂21、22的方式可靠且容易地保持钳式传感器2,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开闭夹持臂11、12。由此,与以将五
根手指附接于两个操作用臂21、22的方式单手保持钳式传感器2的情况相比,在夹持对象x的夹持时、从夹持对象x拆下时不会强行使手腕、肘部等弯曲伸展,能以各种姿势保持钳式传感器2并进行开闭。因此,即使是存在于狭窄处的夹持对象x、存在于高处或低处的夹持对象x,也能以各种姿势使钳式传感器2接近/分离,并以各种姿势进行开闭,因此能够可靠且容易地针对各种夹持对象x夹持或拆下。
101.此外,在本例的钳式传感器2中,不同于外边缘部e21o、e22o在两个操作用臂21、22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较大分离地朝相反方向弯曲的结构、及外边缘部e21o、e22o形成为沿着两个操作用臂21、22的长度方向的直线状的结构,通过使外边缘部e21o、e22o为朝相同方向弯曲的弯曲形状,即使仅用两根或三根手指保持钳式传感器2时,也不易发生附接在弯曲形状的内侧的手指相对于操作用臂(本例中,操作用臂21)打滑。因此,也不易发生附接在弯曲形状的外侧的手指相对于操作用臂(本例中,操作用臂22)打滑。由此,仅用两根或三根手指就能可靠地保持钳式传感器2,因此可以适当地避免钳式传感器2的意外掉落。
102.像这样,在所述钳式传感器2中,具备一对操作用臂21、22,该一对操作用臂21、22构成为分别在两个夹持臂11、12的端部11b、12b延伸设置且能以相互接近的方式以转动轴30为中心转动从而使两个夹持臂11、12转变成端部11a、12a彼此分离的打开状态,在沿着转动轴30的轴线方向观察两个操作用臂21、22时,操作用臂21的与操作用臂22侧相反一侧的外边缘部e21o及操作用臂22的与操作用臂21侧相反一侧的外边缘部e22o这两者形成为朝相同方向弯曲的弯曲形状。此外,在上述测定装置1中,构成为具备上述钳式传感器2及测定装置主体3。
103.因此,根据上述钳式传感器2及测定装置1,通过将夹持臂11及操作用臂21一体形成,且将夹持臂12及操作用臂22一体形成,能充分减少钳式传感器2的构成零件数量,因此能充分降低零件的制作成本及组装成本,从而能充分降低钳式传感器2的制造成本。此外,通过使操作用臂21的外边缘部e21o、及操作用臂22的外边缘部e22o为朝相同方向弯曲的弯曲形状,从而在用单手(例如五根手指)保持钳式传感器2时,能使各手指以自然的姿势附接于外边缘部e21o、e22o,因此能够可靠且容易地保持钳式传感器2,能避免意外掉落。此外,即使在操作两个操作用臂21、22时,也能适当地避免手指相对于外边缘部e21o、e22o打滑,从而能够可靠且容易地进行两个夹持臂11、12的开闭作业。而且,当使两个操作用臂相互接近而使两个夹持臂转变成打开状态时,外边缘部e21o、e22o之间的距离在两个操作用臂21、22的整个长度方向变得足够短,因此即使手小也能可靠且容易地维持使两个操作用臂21、22的接近状态(两个夹持臂11、12的打开状态)。由此,能够可靠且容易地进行夹持对象x的夹持(钳式传感器2向夹持对象的安装)及从夹持对象x拆下钳式传感器2。此外,通过使外边缘部e21o、e22o之间的距离充分短,能以用拇指与食指捏住(或用拇指、食指及中指捏住)两个操作用臂21、22的方式可靠且容易地保持钳式传感器2,在此状态下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开闭夹持臂11、12。由此,与以将五根手指附接在两个操作用臂21、22的方式单手保持钳式传感器2的情况相比,在夹持对象x的夹持时、从夹持对象x拆下时,不会强行使手腕、肘部等弯曲伸展,能以各种姿势保持钳式传感器2并进行开闭。因此,即使对于存在于狭窄处的夹持对象x、存在于高处或低处的夹持对象x,也能可靠且容易地夹持或拆下。此外,不同于外边缘部e21o、e22o在两个操作用臂21、22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较大分离地朝相反方向弯曲的结构、外边缘部e21o、e22o形成为沿着两个操作用臂21、22的长度方向的直线状的结构,通
过使外边缘部e21o、e22o为朝相同方向弯曲的弯曲形状,即使仅用两根或三根手指保持钳式传感器2时,也不易发生附接在弯曲形状的内侧的手指相对于操作用臂(本例中,操作用臂21)打滑,因此也不易发生附接在弯曲形状的外侧的手指相对于操作用臂(本例中,操作用臂22)打滑。由此,仅用两根或三根手指就能可靠地保持钳式传感器2,因此能适当地避免钳式传感器2的意外掉落。
104.此外,根据该钳式传感器2及测定装置1,通过以操作用臂21的与夹持臂11侧相反一侧的端部21b和转动轴30之间的“第一距离”(图7的距离l21)短于操作用臂22的与夹持臂12侧相反一侧的端部22b和转动轴30之间的“第二距离”(距离l22)的方式形成两个操作用臂21、22,在用单手保持钳式传感器2时,能在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附接于操作用臂22的外边缘部e22o的状态下将拇指以自然的姿势附接在操作用臂21的外边缘部e21o的端部21b侧。由此,能更可靠且更容易地进行两个夹持臂11、12的开闭作业。
105.此外,根据该钳式传感器2及测定装置1,以在沿着轴线方向观察时外边缘部e21o及外边缘部e22o成为沿从操作用臂21朝向操作用臂22的方向弯曲的弯曲形状的方式形成两个操作用臂21、22,由此,当单手保持钳式传感器2时,能将拇指以自然的姿势附接在操作用臂21的外边缘部e21o,且能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以自然的姿势附接在操作用臂22的外边缘部e22o。由此,能更可靠且更容易地进行两个夹持臂11、12的开闭作业。
106.此外,根据该钳式传感器2及测定装置1,从操作用臂22的与夹持臂12侧相反一侧的端部22b引出用于将钳式传感器2连接到测定装置主体3(外部)的信号线缆40,由此,不同于从较短的操作用臂21的端部21b引出信号线缆40的结构,从较长的操作用臂22的端部22b引出的信号线缆40不会妨碍两个操作用臂21、22的操作,因此可以更可靠且更容易进行两个夹持臂11、12的开闭作业。
107.此外,根据该钳式传感器2及测定装置1,以在沿着轴线方向观察时操作用臂21的操作用臂22侧的外边缘部e21i及操作用臂22的操作用臂21侧的外边缘部e22i这两者成为与外边缘部e21o及外边缘部e22o朝相同方向弯曲的弯曲形状的方式形成两个操作用臂21、22,由此,能在操作用臂21的整个长度方向上使外边缘部e21o、e21i之间的宽度足够大,且在操作用臂22的整个长度方向上使外边缘部e22o、e22i之间的宽度足够大,并能提供各外边缘部e21o、e21i、e22o、e22i均朝相同方向弯曲的美观上优异的钳式传感器2。
108.此外,根据该钳式传感器2及测定装置1,以在沿着轴线方向观察时外边缘部e21i的与外边缘部e22位相对的部位、及外边缘部e22i的与外边缘部e21i相对的部位成为相同形状的方式形成两个操作用臂21、22,由此,当进行使两个操作用臂21、22相互接近的方向上的操作时,变成两个操作用臂21、22在外边缘部e21i、e22i的足够大的区域内抵接的状态,即使施加过大的力,也能适当地避免两个操作用臂21、22及转动轴30的破损、变形。
109.另外,“钳式传感器”及“测定装置”的构成并不限定于上述钳式传感器2及测定装置1的结构的示例。
110.例如,举例说明的钳式传感器2的构成中,以在沿着转动轴30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操作用臂21、22的外边缘部e21i、e22i成为与外边缘部e21o、e22o朝相同方向弯曲的弯曲形状的方式形成两个操作用臂21、22,但“第三外边缘部”及“第四外边缘部”的任意一个或两个也能形成为相对于“第一外边缘部”及
““
第二外边缘部”朝相反方向弯曲的弯曲形状或者非弯曲形状(直线状或角形状等)(未图示)。
111.此外,举例说明的钳式传感器2的构成中,以操作用臂21的端部21b与转动轴30之间的距离l21短于操作用臂22的端部22b与转动轴30之间的距离l22的方式形成两个操作用臂21、22,但也能以“一方的操作用臂”的“第一距离”、与“另一方的操作用臂”的“第二距离”相等的方式形成两个“操作用臂”(未图示)。此外,举例说明的钳式传感器2的构成中,具备能对两个操作用臂21、22相互接近的方向上的操作进行限制的转动限制部件23,但也可以不具备转动限制部件23地构成“钳式传感器”。
112.而且,对在作为“外部”的测定装置主体3上连接信号线缆40而使用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将延长线缆、信号放大器及噪声滤波器等作为“外部”而连接信号线缆40进行使用。此外,举例说明了能将在夹持对象x中流动的电流的电流值作为“被测定量”测定的测定装置1及钳式传感器2的结构,但在能将电流值以外的各种电气参数作为“被测定量”测定的“测定装置”及“钳式传感器”中,也能采用与上述测定装置1、钳式传感器2相同的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