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管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87550发布日期:2022-09-30 21:21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细管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传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细管传感器。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很多实验设备、化工设备以及医疗设备均需要检测液体。超声波类的传感器会对一些特殊的液体进行破坏,比如悬浊液,红外对射类的传感器对浑浊的液体,有颜色的液体会发生误判。并且均无法检测液体是否存在气隙和气泡。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细管传感器,可以准确的对细管内有无液体以及气泡进行判断同时不会对液体进行破坏。
4.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细管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发光部、受光部、细管检测部和控制电路板,所述发光部、所述受光部和所述控制电路板均连接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细管检测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6.所述发光部和所述受光部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发光部和所述受光部对称的设置于所述细管检测部的两侧,当细管放置于所述细管检测部后,所述细管的外壁与所述发光部的中心和所述受光部的中心连接线相交以使所述发光部发出的光线能够照射到所述细管;
7.所述发光部用于发出红外光线,所述受光部用于接收经由所述细管折射后的所述红外光线,所述控制电路板用于反馈所述受光部接收所述红外光线的强度以判断所述细管内的液体和气泡情况。
8.可选地,所述细管检测部为凹型通槽,所述凹型通槽沿着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置,当所述细管放置于所述细管检测部后,所述发光部和所述受光部对称设置于所述细管水平方向的两侧并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上方;
9.所述电控制电路板与所述壳体内部连接。
10.可选地,所述细管连接于所述壳体内的上部,所述发光部和所述受光部对称设置于所述细管水平方向的两侧并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上方;
11.所述电控制电路板与所述壳体内部连接。
12.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部;
13.所述凹型通槽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与所述凹型通槽相对的所述第一壳体的下表面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凹型通槽相适配以压紧所述细管。
14.可选地,所述发光部的中心和所述受光部的中心分别到所述细管中心的水平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所述发光部的中心和所述受光部的中心分别到所述细管中心的垂直距离
为第二预设距离;
15.所述发光部和所述受光部与所述细管以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和所述第二预设距离设置,以使所述红外光线以预设强度照射到所述细管。
16.可选地,所述控制电路板还用于连接上位机,所述上位机用于显示所述控制电路板反馈的结果信息。
17.可选地,所述发光部为发光素子或红外线发射管,所述受光部为受光素子或红外线接收管。
18.可选地,所述壳体具有高分子材质质地或聚碳酸酯质地。
19.可选地,所述细管包括点滴管路、血液检测试管和尿液检测试管。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2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内设置发光部、受光部、细管检测部和控制电路板,当细管放置于细管检测部后,发光部发出的红外光线照射到细管时,当细管内没有液体时,红外光线折射进入细管内的空气再从细管折射至外部空气,由于细管内为空气,根据折射原理,发光部发出的红外光线大部分会最终汇聚在受光部;当细管内存在液体时,红外光线折射进入细管内的液体再从细管折射至外部空气,由于细管内为液体,经过折射后发光部发出的红外线大部分无法汇聚在受光部;控制电路板根据受光部接收到的折射后的红外光线强度准确的判断细管内的液体情况,能够对细管内液体情况进行准确的检测,不仅适用于医疗设备、实验设备、化工设备,不会对液体进行破坏还可以对任何细管内的液体是否存在气泡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细管传感器的剖视图。
24.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细管内没有液体时细管传感器工作时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细管内有液体时细管传感器工作时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将细管放置于细管传感器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将细管取出细管传感器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28.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
29.1-壳体;11-第一壳体;111-凸出部;12-第二壳体;121-凹型通槽;2-发光部;3-受光部;4-细管检测部;5-控制电路板;6-细管。
30.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33.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34.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在此,示范性地描述了细管传感器的一般结构及其应用。
35.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细管传感器的剖视图,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细管内没有液体时细管传感器工作时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细管内有液体时细管传感器工作时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将细管放置于细管传感器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将细管取出细管传感器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36.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细管传感器,包括壳体1、发光部2、受光部3、细管检测部4和控制电路板5,发光部2、受光部3和控制电路板5均连接于壳体内,细管检测部4设置于壳体1上;发光部2和受光部3分别与控制电路板5电连接,发光部2和受光部3对称的设置于细管检测部4的两侧,当细管6放置于细管检测部4后,细管6外壁与发光部2的中心和受光部3的中心连接线相交以使发光部2发出的光线能够照射到细管6;发光部2用于发出红外光线,受光部3用于接收经由细管6折射后的红外光线,控制电路板5用于反馈受光部3接收红外光线的强度以判断细管6内的液体情况。
37.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内设置发光部、受光部、细管检测部和控制电路板,当细管放置于细管检测部后,发光部发出的红外光线照射到细管时,当细管内没有液体时,红外光线折射进入细管内的空气再从细管折射至外部空气,由于细管内为空气,根据折射原理,发光部发出的红外光线大部分会最终汇聚在受光部;当细管内存在液体时,红外光线折射进入细管内的液体再从细管折射至外部空气,由于细管内为液体,经过折射后发光部发出的红外线大部分无法汇聚在受光部;控制电路板根据受光部接收到的折射后的红外光线强度准确的判断细管内的液体情况,能够对细管内液体情况进行准确的检测,不仅适用于医疗设备、实验设备、化工设备,不会对液体进行破坏还可以对任何细管内的液体是否存在气泡进行检测。
38.如图1所示,细管检测部4为凹型通槽121,凹型通槽121沿着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当细管6放置与细管检测部4后,发光部2和受光部3对称设置于细管6水平方向的两侧并分
别垂直连接于控制电路板5上方;控制电路板5与壳体1内部连接。
39.细管检测部4为凹型通槽121,凹型通槽121沿着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便于对细管6进行限位,并且便于安装。
40.将细管6放置于凹型通槽121内后,发光部2和受光部3分别对称设置于细管6水平方向的两侧,并将发光部2和受光部3垂直连接于控制电路板5的上方,便于保证发光部2和受光部3之间为平行设置,发光部2、受光部3和细管6之间的位置关系设定更准确、方便,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细管6安装时的方便性。
41.如图4和图5所示,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二壳体12的上部;凹型通槽121设置于第二壳体12的上表面,与凹型通槽121相对的第一壳体11的下表面设置有凸出部111,凸出部111与凹型通槽121相适配以压紧细管6。
42.便于细管6的安放,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相对应的一端部通过销轴连接,使得第一壳体11相对于第二壳体12能够向上翻转开合,将细管6放置于凹型通槽121内,通过第一壳体11的下表面设置的凸出部111将细管6压紧等待进行检测,操作简单、方便。
43.如图1至图3所示,发光部2的中心和受光部3的中心分别到细管6中心的水平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发光部2的中心和受光部3的中心分别到细管6中心的垂直距离为第二预设距离;发光部2和受光部3与细管6以第一预设距离和所述第二预设距离设置,以使红外光线以预设强度照射到细管6。
44.将细管6放置于细管检测部4后,为了保证发光部2发出的红外光线以预设强度照射到细管6,以保证受光部3更好的接收到经细管6折射后的红外光线。在实际检测中,可以根据细管6的尺寸来调整第一预设距离和第二预设距离,避免第一预设距离过大影响红外光线照射细管6的强度或者第二预设距离过大使得红外光线无法照射到细管6,预设强度为红外光线以一定距离照射细管6后经折射能够被受光部3准确接收的强度。
45.当反光部2、受光部3和细管6之间的设置满足第一预设距离和第二预设距离时,红外光线会以预设强度照射到细管6,保证所述细管传感器工作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6.如图1所示,控制电路板5还用于连接上位机,上位机用于显示控制电路板反馈的结果信息。
47.为了便于操作者对所述的细管传感器检测结果进行观测,还可以将控制电路板5与上位机连接,上位机可以是电脑设备等显示终端,控制电路板5将接收到的光电数据进行处理后传输给上位机,最终在上位机上显示所述细管传感器检测的最后结果,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
48.如图2和图3所示,发光部为发光素子或红外线发射管,受光部为受光素子或红外线接收管。
49.发光部2只要是能够发出红外光线的部件均可以,同理,受光部3为能够接收到红外光线的部件均可以,不做具体限定。
50.如图1所示,壳体1具有高分子材质质地或聚碳酸酯质地。
51.高分子材质质地或聚碳酸酯质地具有耐冲击性能好,折射率高,加工性能好,并且重量轻。
52.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细管包括点滴管路、血液检测试管和尿液检测试管。
5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管传感器可以对多种细管6进行检测,比如点滴管路、血液检
测试管和尿液检测试管等,均可以准确的对管路中的液体情况进行判断,避免管路中出现断液或存在气泡情况的发生,只要细管6内存在液体的透明或半透明管路均可以对其进行检测,具体不做限定。
54.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并且实践这里所公开的本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