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环境监测的大气采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55742发布日期:2022-11-29 19:19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环境监测的大气采样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监测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环境监测的大气采样器。


背景技术:

2.环境监测,是指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和测定的活动,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反映环境质量的指标进行监视和测定,以确定环境污染状况和环境质量的高低,环境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物理指标的监测、化学指标的监测和生态系统的监测,用于环境监测的设备很多,其中大气采样器最为常见。
3.但是在高温炎热地区,大气采样器长时间暴露在外,其内部的空气温度会很快升高,简单的散热孔根本无法将内部的高温空气及时散去,而滞留的高温空气很可能会对内部的电子元件造成损坏,影响大气采样器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环境监测的大气采样器,它可以实现有效避免长时间的使用后内部高温无法降低,导致内部电子元件出现损坏,从而保障大气采样器的正常使用。
6.2.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用于环境监测的大气采样器,包括上外壳及与其相适配的下外壳,所述上外壳位于下外壳上端,所述下外壳内固定连接有大气采样器主体,所述下外壳下端固定连接有承重杆,所述上外壳上端开设有出水口,所述上外壳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出水口相适配的出水管,所述上外壳内固定连接有与出水口相适配的水箱,所述出水管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导片,所述水箱内滑动连接有驱动板,所述水箱外端贯穿设置有多个位于驱动板下侧的导热片,所述水箱内设置有多个位于驱动板下端的热膨胀球,所述水箱内设置有位于驱动板上端的水溶剂,本方案可以实现有效避免长时间的使用后内部高温无法降低,导致内部电子元件出现损坏,从而保障大气采样器的正常使用。
9.进一步的,所述承重杆包括与下外壳固定连接的内杆,所述内杆外壁套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外杆,所述外杆外端贯穿设置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螺栓,所述螺栓与内杆相适配,使用者转动通过上下移动内杆的位置来改变承重杆的高度,然后转动螺栓使其与内杆相抵完成对内杆的定位,从而可以实现大气采样器可以对不同高度的空气环境进行监测。
10.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导片上侧设置有圆盘,所述圆盘与导片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分布的支撑杆,圆盘可以避免水溶剂受力过大导致水溶剂喷射至大气采样器外侧,达不到散热效果。
11.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板外端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固定连接有与水箱内壁
相适配的橡胶圈,橡胶圈可以保障驱动板在移动过程中的气密性,避免水溶剂流入驱动板下侧。
12.进一步的,所述下外壳上端开设有两个左右分布的凹槽,所述上外壳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凹槽相适配的铁块,所述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磁铁块,使用者可以将铁块卡入卡入对应位置的凹槽,此时铁块与磁铁块相吸,可以有效提高上外壳与下外壳之间的稳定性。
13.进一步的,所述承重杆下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横截面积均大于上外壳和下外壳的横截面积,所述上外壳和下外壳的几何对称中心点与收集箱的几何对称中心位于同一竖直位置,收集箱可以对溢出的水溶剂进行收集,同时在高温条件下,位于收集箱内部的水溶剂蒸发,也可以吸收热量,一定程度上也对大气采样器起到散热效果。
14.3.有益效果
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6.(1)本方案可以实现有效避免长时间的使用后内部高温无法降低,导致内部电子元件出现损坏,从而保障大气采样器的正常使用。
17.(2)承重杆包括与下外壳固定连接的内杆,内杆外壁套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外杆,外杆外端贯穿设置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螺栓,螺栓与内杆相适配,使用者转动通过上下移动内杆的位置来改变承重杆的高度,然后转动螺栓使其与内杆相抵完成对内杆的定位,从而可以实现大气采样器可以对不同高度的空气环境进行监测。
18.(3)多个导片上侧设置有圆盘,圆盘与导片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分布的支撑杆,圆盘可以避免水溶剂受力过大导致水溶剂喷射至大气采样器外侧,达不到散热效果。
19.(4)驱动板外端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固定连接有与水箱内壁相适配的橡胶圈,橡胶圈可以保障驱动板在移动过程中的气密性,避免水溶剂流入驱动板下侧。
20.(5)下外壳上端开设有两个左右分布的凹槽,上外壳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凹槽相适配的铁块,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磁铁块,使用者可以将铁块卡入卡入对应位置的凹槽,此时铁块与磁铁块相吸,可以有效提高上外壳与下外壳之间的稳定性。
21.(6)承重杆下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箱,收集箱的横截面积均大于上外壳和下外壳的横截面积,上外壳和下外壳的几何对称中心点与收集箱的几何对称中心位于同一竖直位置,收集箱可以对溢出的水溶剂进行收集,同时在高温条件下,位于收集箱内部的水溶剂蒸发,也可以吸收热量,一定程度上也对大气采样器起到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外壳与下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承重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驱动板与橡胶圈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中标号说明:
28.1、上外壳;2、下外壳;3、大气采样器主体;4、承重杆;401、内杆;402、外杆;403、螺栓;5、出水口;6、出水管;7、水箱;8、导片;9、支撑杆;10、圆盘;11、驱动板;12、水溶剂;13、导热片;14、热膨胀球;15、凹槽;16、铁块;17、磁铁块;18、环形槽;19、橡胶圈;20、收集箱。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实施例1:
33.请参阅图1-5,一种用于环境监测的大气采样器,包括上外壳1及与其相适配的下外壳2,上外壳1位于下外壳2上端,下外壳2内固定连接有大气采样器主体3,下外壳2下端固定连接有承重杆4,上外壳1上端开设有出水口5,上外壳1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出水口5相适配的出水管6,上外壳1内固定连接有与出水口5相适配的水箱7,出水管6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导片8,水箱7内滑动连接有驱动板11,水箱7外端贯穿设置有多个位于驱动板11下侧的导热片13,水箱7内设置有多个位于驱动板11下端的热膨胀球14,所述水箱7内设置有位于驱动板11上端的水溶剂12,本方案可以实现有效避免长时间的使用后内部高温无法降低,导致内部电子元件出现损坏,从而保障大气采样器的正常使用。
34.请参阅图4,承重杆4包括与下外壳2固定连接的内杆401,内杆401外壁套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外杆402,外杆402外端贯穿设置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螺栓403,螺栓403与内杆401相适配,使用者转动通过上下移动内杆401的位置来改变承重杆4的高度,然后转动螺栓403使其与内杆401相抵完成对内杆401的定位,从而可以实现大气采样器可以对不同高度的空气环境进行监测。
35.请参阅图1,多个导片8上侧设置有圆盘10,圆盘10与导片8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分布的支撑杆9,圆盘10可以避免水溶剂12受力过大导致水溶剂12喷射至大气采样器外侧,达不到散热效果。
36.请参阅图5,驱动板11外端开设有环形槽18,环形槽18内固定连接有与水箱7内壁相适配的橡胶圈19,橡胶圈19可以保障驱动板11在移动过程中的气密性,避免水溶剂12流入驱动板11下侧。
37.请参阅图3,下外壳2上端开设有两个左右分布的凹槽15,上外壳1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凹槽15相适配的铁块16,凹槽15内固定连接有磁铁块17,使用者可以将铁块16卡入卡入对应位置的凹槽15,此时铁块16与磁铁块17相吸,可以有效提高上外壳1与下外壳2之间的稳定性。
38.请参阅图1,承重杆4下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箱20,收集箱20的横截面积均大于上外壳1和下外壳2的横截面积,上外壳1和下外壳2的几何对称中心点与收集箱20的几何对称中心位于同一竖直位置,收集箱20可以对溢出的水溶剂12进行收集,同时在高温条件下,位于收集箱20内部的水溶剂12蒸发,也可以吸收热量,一定程度上也对大气采样器起到散热效果。
39.当大气采样器主体3长时间工作后,上外壳1和下外壳2内部空气温度升高,此时多个导热片13将热量传导入水箱7内,此时热膨胀球14受热发生膨胀,从而推动驱动板11向上移动,此时水溶剂12在驱动板11的推动下通过出水管6流到多个导片8上端,最后流到上外壳1和下外壳2表面,以降低上外壳1和下外壳2的温度,从而可以实现有效避免长时间的使用后内部高温无法降低,导致内部电子元件出现损坏,从而保障大气采样器的正常使用。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