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二次电缆芯线绝缘电阻测量辅助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85209发布日期:2022-10-29 04:28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式二次电缆芯线绝缘电阻测量辅助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阻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捷式二次电缆芯线绝缘电阻测量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2.二次电缆芯线绝缘电阻测量是电力系统常规作业内容,需测量电缆每一芯线对地以及对其他芯线绝缘电阻,在二次设备新安装或技改时存在大量绝缘测量工作,以测量4芯(a、b、c、d)电缆中的芯线a绝缘为例,目前现场常见的操作方式是用一根接地软铜线将芯线b、c、d短接接地,用兆欧表同时测量芯线a对地和对芯线b、c、d的绝缘电阻,以此类推,完成所有芯线绝缘电阻测量。
3.该测试操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4.1、二次电缆剥除的芯线一般较短(不超过1cm),软铜线缠绕不牢固,容易脱落,不便于操作。
5.2、接触不可靠,导致一些芯线未可靠接地,测量结果不能真实反映芯线绝缘值。
6.3、裸露的软铜线存在短接屏柜内带电部分的风险。当芯线数较多,如7芯甚至10芯时,上述问题更加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7.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捷式二次电缆芯线绝缘电阻测量辅助工具以解决现有测试方法中软铜线缠绕不牢固、容易脱落、不便于操作、接触不可靠和裸露的软铜线存在短接屏柜内带电部分的风险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9.一种便捷式二次电缆芯线绝缘电阻测量辅助工具,包括:
10.绝缘底座;绝缘底座为采用绝缘材质制成的中空框体;
11.l导电铜片;l导电铜片穿过绝缘底座的第一侧面并安装在绝缘底座中;
12.e导电铜片;e导电铜片穿过绝缘底座的第一侧面并安装在绝缘底座中,且与l导电铜片处于同一水平面;
13.至少两个芯线固定结构;一个芯线固定结构用于固定一根芯线,芯线固定结构设置在绝缘底座中;
14.至少两个滑动结构;一个滑动结构用于切换一根芯线与l导电铜片或e导电铜片连接,滑动结构设置在绝缘底座中,滑动结构的通电连接端与l导电铜片或e导电铜片接触;
15.至少两个用于导电的伸缩导电结构;伸缩导电结构设置在绝缘底座中,一个伸缩导电结构的第一连接端与一个芯线固定结构固定连接,一个伸缩导电结构的第二连接端与一个滑动结构固定连接;
16.接地结构;接地结构与e导电铜片固定连接。
17.优选地,一个芯线固定结构包括:
18.接线孔;接线孔设置在绝缘底座的第二侧面上;
19.下压板;下压板顶部设有锯齿条纹,下压板固定安装在绝缘底座内的底部上,下压板设置在接线孔的内侧开口处;
20.上压板;上压板底部设有锯齿条纹,上压板设置在下压板上方;
21.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设置在绝缘底座中,第一固定杆固定设置在绝缘底座的底部;
22.固定管;固定管设置在绝缘底座中,固定管设置在控制按钮下方,且固定管第一端与绝缘底座底面固定连接,固定管上侧壁设有条状开口;
23.控制按钮;控制按钮的下端可移动的设置在固定管中,控制按钮的顶端可移动的设置在绝缘底座顶部;
24.压缩弹簧;压缩弹簧设置在固定管中,且压缩弹簧的第一端与绝缘底座底部固定连接;
25.传动杆;传动杆为“v”形,传动杆第一端穿过固定管上的条状开口设置在压缩弹簧的第二端和控制按钮的底端之间,传动杆的第二端与上压板固定连接,传动杆的拐点位置与第一固定杆可转动连接。
26.优选地,一个伸缩导电结构包括:
27.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一端与下压板固定连接;
28.连接杆;
29.导线;导线第一端与连接杆第一端固定连接,导线第二端与第二固定杆第二端固定连接,导线的长度不小于l导电铜片和e导电铜片的间距。
30.优选地,一个滑动结构包括:
31.滑槽;滑槽设置在绝缘底座上,滑槽为矩形槽体,滑槽顶部设有宽度小于滑槽宽度的条状开口,l导电铜片和e导电铜片设置在滑槽底部,且l导电铜片和e导电铜片的顶面与滑槽底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32.金属棒;金属棒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槽中,金属棒与连接杆第二端固定连接,金属棒的第一端与l导电铜片或e导电铜片接触,连接完成后,芯线与l导电铜片或e导电铜片通过下压板、第二固定杆、导线、连接杆、金属棒电性连接;
33.绝缘帽;绝缘帽设置在金属棒第二端,绝缘帽为中间部位设有环形凹槽的圆柱体,绝缘帽可滑动的安装在滑槽上的条状开口处,绝缘帽的凹槽与滑槽顶部的条状开口两侧接触。
34.优选地,电阻测量辅助工具包括用于兆欧表短接自测以及特殊情况下l导电铜片和e导电铜片快速短接放电的短接结构,短接结构设置在绝缘底座中,短接结构的导电端与l导电铜片或e导电铜片接触。
35.优选地,短接结构包括:
36.短接滑动槽;短接滑动槽设置在绝缘底座上,短接滑动槽为矩形槽体,短接滑动槽顶部设有宽度小于短接滑动槽宽度的条状开口,l导电铜片和e导电铜片设置在短接滑动槽底部,且l导电铜片和e导电铜片的顶面与短接滑动槽底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37.短接导电棒;短接导电棒可滑动地设置在短接滑动槽中,且短接导电棒的的第一端与l导电铜片或e导电铜片接触;
38.短接绝缘盖;短接绝缘盖设置在短接导电棒第二端,短接绝缘盖为中间部位设有凹槽的圆柱体,短接绝缘盖可滑动的安装在短接滑动槽上的条状开口处,短接绝缘盖的凹槽与短接滑动槽顶部的条状开口两侧接触;
39.短接线;短接线第一端与e导电铜片固定连接,第二端与短接导电棒固定连接,且短接线的长度不小于l导电铜片和e导电铜片的间距,短接放电时,短接导电棒第一端滑动至l导电铜片上,使l导电铜片和e导电铜片电性连接。
40.优选地,接地结构包括:
41.鳄鱼夹;鳄鱼夹夹持在接地装置上;
42.接地线;接地线第一端与e导电铜片固定连接,绝缘底座的第三侧面设有开口,接地线第二端穿过绝缘底座的第三侧面开口与鳄鱼夹固定连接。
4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44.1、按压式接线孔可实现电缆软、硬芯线的快速接线,摆脱传统软线容易缠绕,鳄鱼夹不可靠且操作繁琐等问题。
45.2、通过内置l、e导电铜片和e段引出接线与鳄鱼夹连接,实现二次电缆芯线的短接、接地。
46.3、通过拨动绝缘盖,可快捷实现对不同芯线的选择、芯间绝缘测量、对地绝缘测量、芯线对地放电等功能。
附图说明
47.图1是一种便捷式二次电缆芯线绝缘电阻测量辅助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48.图2是一种便捷式二次电缆芯线绝缘电阻测量辅助工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49.图3是a-a剖面图;
50.图4是接线固定结构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51.图5是伸缩导电结构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52.图6是短接结构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53.图中标记为:
54.1-绝缘底座;2-l导电铜片;3-e导电铜片;4-绝缘帽;5-滑槽;6-接线孔;7-控制按钮;8-接地线;9-鳄鱼夹;10-下压板;11-传动杆;12-上压板;13-压缩弹簧;14-第一固定杆;15-金属棒;16-连接杆;17-导线;18-第二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5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6.实施例1
57.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便捷式二次电缆芯线绝缘电阻测量辅助工具,包括:
58.绝缘底座1;绝缘底座1为采用绝缘材质制成的中空框体;
59.l导电铜片2;l导电铜片2穿过绝缘底座1的第一侧面并安装在绝缘底座1中;
60.e导电铜片3;e导电铜片3穿过绝缘底座1的第一侧面并安装在绝缘底座1中,且与l导电铜片2处于同一水平面;
61.五个芯线固定结构;一个芯线固定结构用于固定一根芯线,芯线固定结构设置在绝缘底座(1)中;
62.五个滑动结构;一个滑动结构用于切换一根芯线与l导电铜片(2)或e导电铜片(3)连接,滑动结构设置在绝缘底座(1)中,滑动结构的通电连接端与l导电铜片(2)或e导电铜片(3)接触;
63.五个用于导电的伸缩导电结构;伸缩导电结构设置在绝缘底座1中,一个伸缩导电结构的第一连接端与一个芯线固定结构固定连接,一个伸缩导电结构的第二连接端与一个滑动结构固定连接,连接完成后,芯线通过芯线固定结构、伸缩导电结构、滑动结构与l导电铜片2或e导电铜片3电性连接;
64.接地结构;接地结构与e导电铜片3固定连接。
65.在本实施例中,芯线通过芯线固定结构、伸缩导电结构、滑动结构与l导电铜片2或e导电铜片3电性连接,同时芯线固定结构可实现电缆软、硬芯线的快速接线,摆脱传统软线容易缠绕,鳄鱼夹不可靠且操作繁琐等问题,且可通过内置l导电铜片2、e导电铜片3和接地结构,实现二次电缆芯线的短接、接地,以及通过滑动结构可快捷实现对不同芯线的选择、芯间绝缘测量、对地绝缘测量、芯线对地放电等功能。
66.实施例2
6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3、图4所示,一个芯线固定结构包括:
68.接线孔6;接线孔6设置在绝缘底座1的第二侧面上;
69.下压板10;下压板10顶部设有锯齿条纹,下压板10固定安装在绝缘底座内1的底部上,下压板10设置在接线孔6的内侧开口处;
70.上压板12;上压板12底部设有锯齿条纹,上压板12设置在下压板10上方;
71.第一固定杆14;第一固定杆14设置在绝缘底座1中,第一固定杆14固定设置在绝缘底座1的底部;
72.压缩弹簧13;压缩弹簧13设置在固定管中,且压缩弹簧13的第一端与绝缘底座1底部固定连接;
73.固定管;固定管设置在绝缘底座1中,固定管设置在控制按钮7下方,且固定管第一端与绝缘底座1底面固定连接,固定管上侧壁设有条状开口;
74.压缩弹簧13;压缩弹簧13设置在固定管中,且压缩弹簧13的第一端与绝缘底座1底部固定连接;
75.传动杆11;传动杆为“v”形,传动杆11第一端穿过固定管上的条状开口设置在压缩弹簧13的第二端和控制按钮7的底端之间,传动杆13的第二端与上压板12固定连接,传动杆11的拐点位置与第一固定杆14可转动连接。
76.在本实施例中,当按下控制按钮7时,控制按钮7的底端推动传动杆11向下运动,同时挤压压缩弹簧13,此时由于传动杆11第一端向下运动,且在第一固定杆14的配合下,传动杆11的第二端带动上压板12向上运动,此时将芯线接入接线孔6,并将芯线裸露端置于下压板10上,松开控制按钮7,在压缩弹簧13向上的力的作用下,控制按钮7复位,且传动杆11第一端被压缩弹簧13向上推动,在第一固定杆14的作用下,传动杆11的第二端带动上压板12
向下运动,最后与下压板10挤压接触,将芯线固定在下压板10上。
77.实施例3
7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如图2、图5所示,一个伸缩导电结构包括:
79.第二固定杆18;第二固定杆18第一端与下压板10固定连接;
80.连接杆16;连接杆16第一端与滑动结构固定连接;
81.导线17;导线17第一端与连接杆16第二端固定连接,导线17第二端与第二固定杆18第二端固定连接,导线17的长度不小于l导电铜片2和e导电铜片3的间距。
82.在本实施例中,伸缩导电结构与芯线固定结构电性连接,使芯线上的电流可以通过下压板10、第二固定杆18、导线17和连接杆16传输到滑动结构中,滑动结构又与l导电铜片2或e导电铜片3电性连接,所以在本技术中,伸缩导电结构起到了连接贯通整个从芯线到l导电铜片2或e导电铜片3的作用。
83.实施例4
8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1、图3所示,一个滑动结构包括:
85.滑槽5;滑槽5设置在绝缘底座1上,滑槽5为矩形槽体,滑槽5顶部设有宽度小于滑槽5宽度的条状开口,l导电铜片2和e导电铜片3设置在滑槽5底部,且l导电铜片2和e导电铜片3的顶面与滑槽5底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86.金属棒15;金属棒15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槽5中,金属棒15与连接杆16第一端固定连接,金属棒15的第一端与l导电铜片2或e导电铜片3接触,连接完成后,芯线与l导电铜片2或e导电铜片3通过下压板10、第二固定杆18、导线17、连接杆16、金属棒15电性连接;
87.绝缘帽4;绝缘帽4设置在金属棒15第二端,绝缘帽4为中间部位设有环形凹槽的圆柱体,绝缘帽4可滑动的安装在滑槽5上的条状开口处,绝缘帽4的凹槽与滑槽5顶部的条状开口两侧接触。
88.在本实施例中,伸缩导电结构将芯线固定结构与滑动结构连接起来,实现了将电流从芯线连通到滑动结构的金属棒15上,在e导电铜片3接地的情况下,选择需要测量的芯线,并推动该芯线所连接的金属棒15,将金属棒15推至l导电铜片2上,余下的金属棒15不做移动,余下芯线仍保持与e导电铜片3电路连通,此时将测量仪器的l线与e线分别与l导电铜片2和e导电铜片3连接,即可测出所选芯线的电阻。
89.实施例5
9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1、图2所示,电阻测量辅助工具包括用于兆欧表短接自测以及特殊情况下l导电铜片2和e导电铜片3快速短接放电的短接结构,短接结构设置在绝缘底座1中,短接结构的导电端与l导电铜片2或e导电铜片3接触。
91.实施例6
9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如图6所示,短接结构包括:
93.短接滑动槽;短接滑动槽设置在绝缘底座1上,短接滑动槽为矩形槽体,短接滑动槽顶部设有宽度小于短接滑动槽宽度的条状开口,l导电铜片2和e导电铜片3设置在短接滑动槽底部,且l导电铜片2和e导电铜片3的顶面与短接滑动槽底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94.短接导电棒;短接导电棒可滑动地设置在短接滑动槽中,且短接导电棒的的第一端与l导电铜片2或e导电铜片3接触;
95.短接绝缘盖;短接绝缘盖设置在短接导电棒第二端,短接绝缘盖为中间部位设有
凹槽的圆柱体,短接绝缘盖可滑动的安装在短接滑动槽上的条状开口处,短接绝缘盖的凹槽与短接滑动槽顶部的条状开口两侧接触;
96.短接线;短接线第一端与e导电铜片3固定连接,第二端与短接导电棒固定连接,且短接线的长度不小于l导电铜片2和e导电铜片3的间距,短接放电时,短接导电棒第一端滑动至l导电铜片2上,使l导电铜片2和e导电铜片3电性连接。
97.在本实施例中,在装置末端增加短接结构,快速实现l、e短接,可用于兆欧表短接自测以及特殊情况下l、e快速短接放电等,提高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98.实施例7
9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1、图2所示,接地结构包括:
100.鳄鱼夹9,鳄鱼夹9夹持在接地装置上。
101.接地线8,接地线8第一端与e导电铜片3固定连接,绝缘底座1的第三侧面设有开口,接地线8第二端穿过绝缘底座的第三侧面开口与鳄鱼夹9固定连接。
102.在本实施例中,接地结构可以确保设备上的所有在单一绝缘在失效的情形下变成带电体时,可以被使用者接触到的导电性部件能够被可靠连接到电源输入的接地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