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犊牛体重称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14932发布日期:2022-12-10 08:59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犊牛体重称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称重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便携式犊牛体重称重装置。


背景技术:

2.犊牛是一种杂交牛种。主要有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等良种肉牛做父本,以鲁西黄牛做母本进行杂交改良。其杂交后代普遍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生长快的特点。犊牛一般指出生4-6月的小牛。饲养人员要对这几个月的小牛的健康情况尤为注意。犊牛的健康情况关系到整个犊牛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
3.在犊牛养殖时需要对犊牛进行称重,目前使用的犊牛称重装置通过装有围栏进行承重,由于围栏体积较大,移动时不方便,同时不易携带。
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便携式犊牛体重称重装置,解决犊牛体重称重装置体积较大不易携带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便携式犊牛体重称重装置,包括升降提手、称牛电子秤、万向轮、下支撑架、第一固定器、上支撑架、上阻拦板、下阻拦板、挡板和第二固定器;
7.所述称牛电子秤的外侧秤架表面前部设有升降提手,称牛电子秤的仪表盘设于升降提手上部,所述升降提手后方设有两个下支撑架,两个所述下支撑架设于称牛电子秤的秤体上,两个所述下支撑架内侧分别设有下阻拦板,所述下阻拦板上部设有上阻拦板,所述上阻拦板下部和下阻拦板上部铰接,所述下阻拦板和上阻拦板两侧连接处通过第一固定器进行限位,所述上阻拦板上部设有上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前后两侧均设有挡板,两个所述下支撑架外侧前后分别设有第二固定器,所述下支撑架通过第二固定器与挡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称牛电子秤外侧秤架两侧均设有两个万向轮。
8.更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撑架内部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两端转动连接设置在下支撑架内壁,所述下阻拦板套设在第一转轴外。
9.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撑架内部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两端转动连接设置在上支撑架内壁,所述上阻拦板套设在第二转轴外。
10.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器包括螺钉和固定板,所述上阻拦板下部设有第一螺孔,所述固定板第一端铰接在上阻拦板底端,所述第一螺孔设于固定板第一端上部,所述下阻拦板顶部设有与固定板相配合的第二螺孔,所述固定板第二端上设有第三螺孔,所述第三螺孔内部螺接有螺钉,所述螺钉螺接的贯穿第三螺孔分别可拆卸的螺接入第一螺孔或第二螺孔。
11.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撑架中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三转轴,所述挡板套设在第三转轴外,所述挡板下端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器包括固定柱和弹簧,所述固定柱活动贯穿下支撑架外壳,所述固定柱上方横杆与下支撑架外壳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固定
柱末端与固定孔活动连接。
12.更进一步地,所述后侧挡板外侧设有拉环。
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犊牛体重称重装置,由于现有的称牛电子秤体积较大,不易运输,本实用新型将称牛电子秤的围栏加以改进,使其在工作时可以展开,闲置时可以将称牛电子秤的围栏收起减少称牛电子秤的体积,同时增加升降提手,将称牛电子秤显示屏设置在升降提手上表面,使用者可根据自身身高,调整升降提手的高度,运输该称牛电子秤时,通过拉动提手带动该称牛电子秤移动。
15.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工作时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支撑架闲置状态侧视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支撑架工作状态侧视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闲置状态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上阻拦板与下阻拦板折叠状态透视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转轴安装示意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板安装示意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闲置时挡板和第三转轴配合示意图;
25.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挡板闲置状态示意图;
26.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轴安装示意图;
27.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固定器结构示意图;
28.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轴侧视图;
29.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转轴安装示意图。
30.附图标记:
31.1为升降提手;2为称牛电子秤;3为拉环;4为万向轮;5为下支撑架;6为第一固定器;61为第二螺孔;62为螺钉;63为固定板;64为第一螺孔;65为第三螺孔;7为上支撑架;71为第二转轴;8为上阻拦板;9为下阻拦板;10为第一转轴;11为挡板;1101为第三转轴;12为第二固定器;1201为固定柱;1202为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参考图1至图13,便携式犊牛体重称重装置,包括包括升降提手1、称牛电子秤2、万向轮4、下支撑架5、第一固定器6、上支撑架7、上阻拦板8、下阻拦板9、挡板11和第二固定器12;
35.称牛电子秤2的外侧秤架表面前部安装有升降提手1,称牛电子秤2的外侧秤架两侧分别安装有两个万向轮4,万向轮4具有刹车装置,升降提手1可以根据使用者身高改变高度,且升降提手1内的导线满足升降的需求;
36.使用者可以拉动升降提手1进而带动称牛电子秤2移动,称牛电子秤2的仪表盘设在升降提手1上部,升降提手1后方安装有两个下支撑架5,两个下支撑架5分别安装于称牛电子秤2的秤体上部表面左右两侧,两个下支撑架5内侧分别安装有下阻拦板9,下支撑架5内部安装有第一转轴10,第一转轴10两端转动连接设置在下支撑架5内壁,下阻拦板9套设安装在第一转轴10外,下阻拦板9上部铰接有上阻拦板8,上阻拦板8上部安装有上支撑架7,上支撑架7内部安装有第二转轴71,第二转轴71两端转动连接设置在上支撑架7内壁,上阻拦板8套设在第二转轴71外,上阻拦板8和下阻拦板9用于阻挡犊牛活动,下阻拦板9和上阻拦板8两侧连接处安装有第一固定器6,第一固定器6用于固定连接下阻拦板9和上阻拦板8,第一固定器6包括螺钉62和固定板63,上阻拦板8下部设有第一螺孔64,固定板63第一端铰接在上阻拦板8底端,第一螺孔64设于固定板63第一端上部,下阻拦板9顶部设有与固定板63相配合的第二螺孔61,固定板63第二端上设有第三螺孔65,第三螺孔65内部螺接有螺钉62,本装置工作时,下阻拦板9和上阻拦板8两侧连接处通过第一固定器6进行限位,下阻拦板9和上阻拦板8并排连接,螺钉62螺接的贯穿第三螺孔65后再螺接入第二螺孔61中,本装置闲置时,用扳手拧动螺钉62,使螺钉62螺接入第三螺孔65,再用手拨动固定板63向上转动,再拧动螺钉62,使螺钉62先螺接入第三螺孔65再螺接入第一螺孔64中,将上阻拦板8和下阻拦板9沿上阻拦板8和下阻拦板9铰接处向内折叠。
37.上支撑架7前后两侧均安装有挡板11,将本装置拉到需要称重犊牛的地方后,先将下阻拦板9和上阻拦板8固定,再将靠近升降提手1一侧的一个挡板11与下支撑架5固定,两个下支撑架5外侧前后分别安装有第二固定器12,下支撑架5通过第二固定器12与挡板11可拆卸连接,上支撑架7中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三转轴1101,第三转轴1101用于安装挡板11,挡板11套设在第三转轴1101外,挡板11下端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孔1102,第二固定器12包括固定柱1201和弹簧1202,固定柱1201活动贯穿下支撑架5外壳,固定柱1201下方横杆与下支撑架5外壳之间安装有弹簧1202,弹簧1202保证固定柱1201不会在支撑架5外壳内前后来回活动,固定柱1201末端与固定孔1102活动连接,工作时,先将靠近升降提手1一侧的一挡板11两侧的两个固定柱1201安装入固定孔1102中,后侧挡板11外侧安装有拉环3,再拉着拉环3使后侧挡板11向外上翻,犊牛进入前侧挡板11、下阻拦板9和上阻拦板8中后,将挡板11快速放下,再将远离升降提手1一侧的一挡板11两侧的两个固定柱1201安装入固定孔1102中;待犊牛体重测量完毕后,将远离升降提手1一侧的挡板11两侧的两个固定柱1201向外拉动,后侧挡板11的定位功能得以解除,使用者向上拉拉环3,后侧挡板11向上打开,犊牛从称牛电子秤2上下来。
38.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39.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进行去皮,去掉秤体上围栏的重量,再将升降提手1向上拉,再拉动升降提手1带动称牛电子秤2运动至称量犊牛体重的地方,再将称牛电子秤2上的上阻拦板8和下阻拦板9竖直并排安装并通过第一固定器6限位,此时前后两侧的挡板11自然下垂,使用者将靠近升降提手1一侧的挡板11通过第二固定器12固定,使靠近升降提手1一侧的挡板11与下支撑架5紧紧固定,再向上拉拉环3,使后侧挡板11向外翻起,使犊牛进入称牛电子秤2上的上阻拦板8、下阻拦板9和挡板11内部,再称重犊牛的重量,之后将后侧挡板11与下支撑架5紧紧固定,待犊牛称重完毕后,将犊牛从上阻拦板8、下阻拦板9、挡板11内部放出,再解除第一固定器6和第二固定器12的限位状态,将本装置折叠。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