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感器的防摔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90818发布日期:2022-11-23 01:35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感器的防摔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传感器的防摔组件。


背景技术:

2.传感器在工业领域被广泛应用,其将检测的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并输出,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重要部件。目前传感器在转移运输、存放等过程中,存在跌落地面、碰撞等情况。上述情况发生时极易导致传感器出现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传感器的防摔组件,能够对传感器的重点部位进行隔离和缓冲,在传感器跌落地面、碰撞等时,对传感器起到有效保护。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传感器的防摔组件,包括抱箍、锁紧件和第一防护件;
5.所述抱箍包括相互组合内部形成第一夹紧空间的两个箍体;
6.所述锁紧件用于对两个所述箍体锁紧;
7.两个所述箍体的第一端均设有第一外延伸件;两个所述第一外延伸件的相对面上设有沿抱箍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在两个所述箍体相互锁紧时,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相互组合形成第二夹紧空间;
8.所述第一防护件包括沿螺旋方向延伸的第一螺旋体和连接在第一螺旋体一端的第一延长体;所述第一螺旋体的内部形成能够放置传感器的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延长体设有与第二夹紧空间夹紧配合的夹紧位置。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旋体具有中心轴线;所述第一螺旋体由金属线材绕中心轴线缠绕而成。
10.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一延长体夹紧于第二夹紧空间中时,所述第一螺旋体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夹紧空间的中心轴线相互靠近。
11.进一步的,所述组件包括橡胶止挡件;橡胶止挡件设置于第一螺旋体远离第一延长体的一端,且横跨第一容纳空间设置;所述橡胶止挡件的两端设有与第一螺旋体卡接的卡钩。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旋体的外轮廓在垂直于其中心轴线的投影面上的投影为方形。
13.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箍体的第二端均设有第二外延伸件;两个所述第二外延伸件的相对面上设有沿抱箍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在两个所述箍体相互锁紧时,两个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相互组合形成第三夹紧空间;
14.所述组件包括第二防护件;所述第二防护件和第一防护件分列于抱箍的两侧;所述第二防护件包括沿螺旋方向延伸的第二螺旋体和连接在第二螺旋体一端的第二延长体;
所述第二螺旋体的内部形成能够放置传感器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延长体设有与第三夹紧空间夹紧配合的夹紧位置。
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抱箍、第一防护件、第二防护件的配合使用,抱箍能够箍紧在传感器的外周面上,并将第一防护件和第二防护件进行固定。传感器的重要部位被容纳在第一螺旋体和第二螺旋体的内部,在传感器跌落地面、碰撞等时,第一螺旋体和第二螺旋体能够进行隔离和缓冲,从而能够对传感器的重点部位进行有效保护。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第一延长体和第二延长体的夹紧位置,从而能够调节第一螺旋体和第二螺旋体在传感器的长度方向的位置,能够适应不同长度的传感器的保护需求。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21.图3为图1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抱箍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图4的爆炸视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防护件和第二防护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橡胶止挡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6.其中:1、箍体;11、第一夹紧空间;12、第二夹紧空间;13、第三夹紧空间;2、第一外延伸件;21、第一凹槽;3、第二外延伸件;31、第二凹槽;4、锁紧件;5、橡胶止挡件;51、卡钩;6、第一防护件;61、第一螺旋体;62、第一延长体;7、第二防护件;71、第二螺旋体;72、第二延长体;8、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28.如图1-7所示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的防摔组件,该防摔组件适用于杆状或圆柱状的传感器的应用需求。该组件包括抱箍、锁紧件4和第一防护件6。抱箍为两个圆弧状的箍体1,该两个箍体1相互组合内部形成第一夹紧空间11。抱箍通过该第一夹紧空间11抱紧在传感器8的外周面上。本实施例的锁紧件4为螺杆,在其中一个箍体1上加工有安装空,另一箍体1上加工螺纹孔。通过螺杆的连接,将两个箍体1锁紧在一起。两个箍体1的第一端均加工有第一外延伸件2,第一外延伸件2朝箍体1的外侧延伸一定的长度。该两个第一外延伸件2并列布置,两个第一外延伸件2的相对面上加工有沿抱箍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21,本实施例的第一凹槽21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结构。在两个箍体1相互锁紧时,两个第一凹槽21之间相互组合形成第二夹紧空间12。该第二夹紧空间12的两端敞口设置。前述的第一防护件6包括第一螺旋体61和第一延长体72。第一螺旋体61沿螺旋方向延伸一定的长度。
该第一螺旋体61具有中心轴线和内径。第一延长体62连接在第一螺旋体61一端。该第一螺旋体61的内部形成能够放置传感器8的第一容纳空间。第一螺旋体61的内径大小与传感器8的外径相对应。第一延长体62上形成有与第二夹紧空间12夹紧配合的夹紧位置。当两个箍体1被锁紧时,第一延长体62同步被夹紧在第二夹紧空间12中。前述的第一螺旋体61由金属线材绕中心轴线缠绕而成,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
29.在具体设计时,当第一延长体7262夹紧于第二夹紧空间12中时,第一螺旋体61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夹紧空间11的中心轴线相互靠近,以使得传感器8尽可能维持在第一容纳空间的中间位置。
30.本实施例中,该组件包括橡胶止挡件5。该橡胶止挡件5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橡胶止挡件5安装于第一螺旋体61远离第一延长体7262的一端,且横跨第一容纳空间布置。橡胶止挡件5的两端加工有与第一螺旋体61卡接的卡钩。通过卡接的方式,使得橡胶止挡件5能够从第一螺旋体61上拆卸下来。由于橡胶止挡件5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橡胶止挡件5能够较为稳固的固定在第一螺旋体61上。
31.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旋体61的外轮廓在垂直于其中心轴线的投影面上的投影为方形。该方形设计能够尽量避免传感器跌落时发生二次滚动的情况,提高防摔能力。
32.本实施例中,前述的两个箍体1的第二端均加工有第二外延伸件3。该第二外延伸件3朝箍体1的外侧方向延伸。两个第二外延伸件3并列布置。两个第二外延伸件3的相对面上加工有沿抱箍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31。该第二凹槽31的形状结构与第一凹槽21相同。在两个箍体1相互锁紧时,两个第二凹槽31之间相互组合形成第三夹紧空间13。该第三夹紧空间13的两端敞口设置。本实施例的组件包括第二防护件7。该第二防护件7的结构可以与第一防护件6相同,也可以类似。第二防护件7和第一防护件6分列于抱箍的两侧。第二防护件7包括沿螺旋方向延伸的第二螺旋体71和连接在第二螺旋体71一端的第二延长体72。第二螺旋体71的内部形成能够放置传感器8的第二容纳空间。第二延长体72上形成有与第三夹紧空间13夹紧配合的夹紧位置。当两个箍体1被锁紧时,第二延长体72同步被夹紧在第三夹紧空间13中。前述的第二螺旋体71由金属线材绕中心轴线缠绕而成,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
33.具体使用时,将第一防护件6和第二防护件7套在传感器8的两端,沿传感器8的长度方向调整第一防护件6和第二防护件7的位置,以使得第一防护件6的第一螺旋体71外露于传感器8的一端,以及第二防护件7的第二螺旋体71外露于传感器8的另一端。将两个箍体1置于第一防护件6和第二防护件7之间,将第一防护件6上的第一延长体62置于两个第一凹槽21之间,以及将第二防护件7上的第二延长体72置于两个第二凹槽31之间,锁紧两个箍体1,同步将第一延长体62和第二延长体72夹紧固定。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将橡胶止挡件5卡接在第一螺旋体611和第二螺旋体71的端部上。通过上述的安装方式,传感器8的重要部位被容纳在第一螺旋体61和第二螺旋体71的内部,在传感器8跌落地面、碰撞等时,第一螺旋体61和第二螺旋体71进行隔离和缓冲,从而能够对传感器8的重点部位进行有效保护。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