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元热电池物理性能检测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30091发布日期:2022-12-03 00:58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元热电池物理性能检测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单元热电池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元热电池物理性能检测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热电池是一种热激活贮备电池,在常温下贮存时电解质为不导电的固体,使用时用电发火头或撞针机构引燃其内部的加热药剂,使电解质熔融成为离子导体而被激活的一种储备电池。贮存时间理论上是无限的,实际达17年以上,因此受到长贮存用电设备的青睐,应用领域和生产数量也逐年增加。
3.单元热电池物理性能检测是判断单元热电池合格与否的基本指标,因此单元热电池装配前均需经过物理性能测试。随着单元热电池产量的提高,传统一对一设备检测常常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元热电池物理性能检测辅助装置。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6.一种单元热电池物理性能检测辅助装置,包括测试电路板,一侧端部与所述测试电路板连接的通断开关,以及连接于所述通断开关(4) 另一侧端部的输出端子;
7.所述测试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单元测试座;所述单元测试座包括 m极柱测试孔、n极柱测试孔、正极柱测试孔、负极柱测试孔以及连通环;不同所述单元测试座上相同定义的测试点通过设于所述测试电路板内的铜箔导通,并由所述通断开关控制;
8.所述输出端子包括总输出端子,分输出端子以及单排输出端子。
9.所述单元测试座的排数为3~7,列数为3~10。
10.每排不同所述单元测试座上相同定义的测试点通过所述测试电路板内的铜箔导通,并由所述单排输出端子输出。
11.不同排所述单元测试座上相同定义的测试点通过所述测试电路板内的铜箔导通,单排或多排之间铜箔的导通可通过不同排所述通断开关控制,并由所述总输出端子输出。
12.所述测试电路板为多层电路板,其厚度为6mm~15mm。
13.所述m极柱测试孔与所述n极柱测试孔的数量分别为1~2个;所述正极柱测试孔与所述负极柱测试孔的数量分别为1~3个。
14.所述m极柱测试孔、n极柱测试孔、正极柱测试孔以及负极柱测试孔的内径为1.1mm~4.1mm,深度为4mm~13mm。
15.所述连通环的环径为2mm~3mm。
16.所述连通环与所述m极柱测试孔、n极柱测试孔、正极柱测试孔、负极柱测试孔的孔口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且低于所述测试电路板平面 1mm。
17.还包括与所述测试电路板连接的底座,以及设于相邻底座之间的连接杆。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直接将单元热电池倒置于检测辅助装置上,可对单元热电池极柱的垂直度进行检测;通过测试电路板将多个单元热电池相同定义的测试点内导通,在总输出端子的端口汇流,则由原来一对一的性能测试,现改为多个同时测试。
19.在发生批次内存在某个单元电池物理性能测试问题时,可通过通断开关切断不同排之间的导通关系,实现故障电池的快速定位。
20.该辅助装置可缩短批次单元热电池的检测时间,节省人力和物力,适合单元热电池的批量生产检测。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单元热电池物理性能检测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单元热电池物理性能检测辅助装置的电路图;
23.图中:1-测试电路板,2-连接杆,3-底座,4-通断开关,5-单元测试座,6-连通环,7-m极柱测试孔,8-n极柱测试孔,9-正极柱测试孔,10-负极柱测试孔,11-总输出端子,12-分输出端子,13-单排输出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25.参照图1所示的一种单元热电池物理性能检测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检测辅助装置包括测试电路板(1),与所述测试电路板(1)连接的底座(3),设于相邻底座(3)之间的连接杆(2),一侧端部与所述测试电路板(1)连接的通断开关(4),以及连接于所述通断开关(4)另一侧端部的输出端子。所述测试电路板1为多层电路板,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测试电路板1的厚度为12mm。所述输出端子包括总输出端子11,分输出端子12以及单排输出端子13,可对置于所述测试电路板1上的单排、多排和所有单元热电池进行检测。
26.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测试电路板1上的单元测试座5 设置为3排、5列,即共计15个所述单元测试座5。每个所述单元测试座5上分别设置有m极柱测试孔7、n极柱测试孔8、正极柱测试孔9、负极柱测试孔10以及连通环6;其中,所述m极柱测试孔7、n极柱测试孔8、正极柱测试孔9以及负极柱测试孔10分别设置1个,且其内径均为2.1mm,深度均为10mm;所述连通环6的环径为2mm;所述连通环6与所述m极柱测试孔7、n极柱测试孔8、正极柱测试孔9、负极柱测试孔10的孔口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低于测试电路板1平面1mm。
27.结合参照图1与图2,不同所述单元测试座5上的相同定义的测试点通过测试电路板1内的铜箔导通,并由通断开关4控制。具体的,所述通断开关4的一侧端部通过铜箔与所述单元测试座5连接,另一侧端部与输出端子连接。这里所说的相同定义的测试点解释如下,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共有15个所述单元测试座5,每个所述单元测试座5 上分别设置有1个m极柱测试孔7、1个n极柱测试孔8、1个正极柱测试孔9以及1个负极柱测试孔10;则共有15个m极柱测试孔7、15个n极柱测试孔8、15个正极柱测试孔9以及15个负极柱测试孔10;本实施例中,这15个不同排不同列的m极柱测试孔7为相同定义的测试点,同理, 15个n极柱测试孔8、15个正极柱测试孔9以及15个负极柱测试孔10也分别称为相同定义的测试点。
28.不同所述单元测试座5上相同定义的测试点通过所述测试电路板 1内的铜箔导
通,并由所述通断开关控制;每排不同所述单元测试座5 上相同定义的测试点通过所述测试电路板1内的铜箔导通,并由所述单排输出端子13输出。具体的,以所述单元测试座5第一排的正极柱测试孔9为例,结合参照图1与图2,第一排所有的正极柱测试孔9通过铜箔连接,当连接在正极柱测试孔9一侧端部的通断开关4连通时,第一排所述单元测试座5上的正极柱测试孔9则可以通过铜箔导通。
29.不同排所述单元测试座5上相同定义的测试点通过所述测试电路板1内的铜箔导通,单排或多排之间铜箔的导通可通过不同排所述通断开关4控制,并由所述总输出端子11输出。同样以正极柱测试孔9 为例,结合参照图1与图2,第一排、第二排和第三排的正极柱测试孔 9分别通过铜箔连接,然后第一排的正极柱测试孔9通过铜箔再与第二排的正极柱测试孔9连接,第二排的正极柱测试孔9通过铜箔再与第三排的正极柱测试孔9连接,当连接在不同排的正极柱测试孔9一侧端部的通断开关4均连通时,则不同排所述单元测试座5上的正极柱测试孔9通过铜箔导通,并由所述总输出端子11输出。
30.检测时,将与所述单元测试座5相等数量的单元热电池,即在本实施例中为15个,依次倒置于所述测试电路板1上,单元热电池上不同接点定义的极柱对应放入所述测试电路板1上的极柱测试孔内,单元热电池的壳体和所述连通环6导通,并经所述测试电路板1内部的铜箔连通至输出端子的端口,通过在输出端子的端口可测试不同定义接点相互之间的绝缘性能。若发生测试绝缘不满足要求,说明本批存在单元热电池绝缘性能物理指标不满足要求,可通过每排的所述通断开关4,对故障单元热电池进行定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