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境感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47724发布日期:2022-11-11 20:01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境感知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感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境感知设备。


背景技术:

2.三维智能是指将物理世界的信号通过摄像头、雷达或者其他传感器的硬件设备,借助图像识别等前沿技术,映射到数字世界,再将这些数字信息进一步提升至可认知的层次,比如记忆、理解、规划、决策等等。随着自动驾驶设备与全自动化工厂的发展,在自动驾驶中,车辆必须实时的感知周围的环境,市场对智能感知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智能感知设备的功能和效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3.市场需要可以实时监测复杂三维环境、具有自主计算能力、长时间可靠运行的三维感知模组。相机设备与激光雷达以及类似传感器的单一使用无法有效地在各类复杂环境中进行监测任务。目前的智能感知技术中,对三维感知设备没有较完善的设计,有些为了缩小三维感知设备的尺寸,将多种传感器设于一个外壳中,在长时间工作条件下,某个传感器发热严重时,会影响到其他传感器的正常工作及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环境感知设备,相机与激光雷达分腔而设,中间用联接板隔开,工作时不受干扰,环境监测功能好,寿命高,维修方便。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环境感知设备,包括:
7.上壳体;
8.下壳体;
9.联接板;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所述联接板固定连接并形成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壳体底板的底部设有多条凸条;相机;所述相机设置在所述上腔体内,且所述上壳体前侧设置有所述相机捕捉外界图像的开口;
10.激光雷达;所述激光雷达设置在所述下腔体内,且所述下壳体前侧设置有所述激光雷达探测外界的开口;
11.所述上腔体内设置有cpu处理器和gpu处理器,gpu处理器与所述相机电连接,cpu处理器与gpu处理器电连接。
12.通过所述相机与所述激光雷达上下分腔而设,中间用所述联接板隔开,工作时不受干扰,环境监测功能好,寿命高,维修方便,而且通过所述联接板设置隔开上下腔体可以减小所述激光雷达工作时因产生热量影响所述上腔体内所述相机、cpu、gpu的工作环境。优选地,所述联接板顶部与所述上壳体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联接板底部与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底板的底部设有多条凸条,通过上壳体底板的底部的多条所述凸条使得所述上壳体底板的底部和所述联接板之间形成多条贯穿的通道,当上下腔体内温度高
于环境感知设备的外部环境时,外部较冷空气可以通过多条贯穿的通道带走上下腔体传至所述联接板的部分热量,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散热功效。作为优选的,联接板可采用隔热材料。
13.优选地,cpu处理器和gpu处理器分别通过所述上壳体后侧的信号端口和侧面的通槽与外部设备进行信息交换,所述下壳体后侧开设有所述激光雷达线材通过的开口;相机捕捉到的画面通过gpu处理器和cpu处理器进行处理后与激光雷达捕捉到的信息分别传送到外部设备进行处理分析从而能够感知外界环境信息。
14.优选地,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设于所述下腔体内,所述散热装置的上端与所述激光雷达的下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散热装置的下端与所述下壳体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散热装置设置在所述下腔体内可以对所述下腔体内的所述激光雷达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
15.优选地,所述激光雷达的下端通过导热片与所述散热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导热片内设有空腔,导热片内设置空腔可以对所述激光雷达进行减震。
16.优选地,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板;
17.所述散热板包括散热基板和散热片,所述散热基板与所述导热片的下侧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导热片的上侧与所述激光雷达可拆卸固定连接;
18.所述散热片设于所述散热基板的下方,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散热片对应的散热孔。
19.优选地,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的上端与所述散热基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风扇的下端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设有与散热风扇对应的散热出风口,所述风扇的风力能够带走所述激光雷达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并从散热出风口排出。
20.优选地,所述上壳体内设有l型相机支架,所述相机通过所述l型相机支架与所述联接板固定连接,利用所述l型相机支架对所述相机进行固定。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2.本实用新型将相机与激光雷达上下分腔而设,中间用联接板隔开,工作时不受干扰,环境监测功能好,寿命高,便于拆卸,维修方便,而且通过联接板设置隔开上下腔体可以减小激光雷达工作时因产生热量影响上腔体内相机的工作环境,通过在下腔体内设置散热装置可以对下腔体内的激光雷达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好,工作稳定性高,可实现长时间可靠监测。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环境感知设备的立体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环境感知设备的俯视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c-c处的剖视图;
26.图4为本使用新型的一种环境感知设备的爆炸图。
27.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联接板;4、上腔体;41、凸条;42、通道;5、下腔体;6、相机;7、激光雷达;8、散热装置;81、散热板;9、导热片;10、l型相机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实施例1:
30.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环境感知设备:包括
31.上壳体1;
32.下壳体2;
33.联接板3;上壳体1和下壳体2通过联接板3固定连接并形成上腔体4和下腔体5;上壳体1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多条凸条41;
34.相机6;相机6设置在上腔体4内,且上壳体1前侧设置有相机6捕捉外界图像的开口;
35.激光雷达7;激光雷达7设置在下腔体5内,且下壳体2前侧设置有激光雷达7探测外界的开口;
36.通过将相机6与激光雷达7分别设置在上腔体4和下腔体5中,中间用联接板3隔开,工作时不受干扰,环境监测功能好,寿命高,维修方便,而且通过联接板3设置隔开上下腔体可以减小激光雷达7工作时因产生热量影响上腔体4内设备的工作环境,如相机7,进一步的,联接板3顶部与上壳体1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联接板3底部与下壳体2固定连接,上壳体1底板的底部设有多条凸条41,通过上壳体1底板的底部的多条凸条41使得上壳体1底板的底部和联接板3之间形成多条贯穿的通道42,多条贯穿的通道42的存在进一步减弱了上下腔体的之间的传热,使上下腔体之间的工作环境更为独立。而且,当上下腔体内温度高于环境感知设备的外部环境时,外部较冷空气可以通过多条贯穿的通道带走上下腔体传至所述联接板的部分热量,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散热功效,作为优选的,联接板可采用隔热材料。进一步的,上腔体4内设置有cpu处理器和gpu处理器,gpu处理器与相机6电连接,cpu处理器与gpu处理器电连接;cpu处理器和gpu处理器分别通过上壳体1后侧的信号端口和侧面的通槽与外部设备进行信息交换,下壳体2后侧开设有激光雷达7线材通过的开口,相机6捕捉到的画面通过gpu处理器和cpu处理器进行处理后与激光雷达7捕捉到的信息分别传送到外部设备进行处理分析从而能够感知外界环境信息。
37.本实施例中相机6为高速相机,激光雷达7为livox激光雷达,通过激光雷达7、相机6、cpu处理器以及gpu处理器的配合下实现针对复杂三维环境的长时间可靠监测。
38.实施例2: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本实施例还包括散热装置8;散热装置8设于下腔体5内,散热装置8的上端与激光雷达7的下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散热装置8的下端与下壳体2可拆卸固定连接,散热装置8设置在下腔体5内可以对下腔体5内的激光雷达7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优选的,如果上腔体4内设备发热严重,也可在上腔体4内设置一个可供散热的装置,用于上腔体4内设备的散热。
39.进一步的,激光雷达7的下端通过导热片9与散热装置8固定连接,导热片9内设有空腔,导热片9内设置空腔可以对激光雷达7进行减震。
40.进一步的,散热装置8包括散热板81;散热板81包括散热基板和散热片,散热基板
与导热片9的下侧可拆卸固定连接,导热片9的上侧与激光雷达7可拆卸固定连接;散热片设于散热基板的下方,下壳体的底部设有与散热片对应的散热孔,通过散热孔可以更好的散热。
41.进一步的,散热装置8还包括风扇,风扇的上端与散热基板可拆卸固定连接,风扇的下端与下壳体2的底部可拆卸固定连接,下壳体2的底部设有与风扇对应的散热出风口,风扇的风力能够带走激光雷达7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并从散热出风口排出。
42.进一步的,上壳体1内设有l型相机支架10,相机6通过l型相机支架10与联接板3固定连接,利用l型相机支架10对相机6进行固定。
43.工作原理:使用时,散热装置9中风扇运行,风扇工作过程中能够带走下腔体5中的激光雷达7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并从散热出风口排出,使得下腔体5中的激光雷达7具有很好的散热效果,提高激光雷达7的使用寿命,将相机6与激光雷达7分别设置在上腔体4和下腔体5中,中间用联接板3隔开,工作时相机6与激光雷达7互相不受干扰,环境监测功能好,寿命高,维修方便。正常工作环境下,上壳体1底板的底部的多条凸条41与联接板3之间形成多条贯穿的通道42在一定程度上可供上下腔体进行散热,提高相机6和激光雷达7的使用寿命。
44.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