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位观察的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55660发布日期:2023-01-25 00:07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水位观察的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位观察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2.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为水利工程中重要的过程,其中对水位的检测常用到水位尺或水位传感器,水位传感器是指能将被测点水位参量实时地转变为相应电量信号的仪器,现有的水位检测装置样式单一,检测不稳定,没有固定的检测装置,检测成本高,水库的水流不稳定,长时间暴露在外,维修成本高,不利于对水库水位的观测,不利于观察员的观测,影响水库的安全。
3.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通常采用漂浮板作为水面测量的参照物,以漂浮板的位置作为水面的位置进行测量,为了避免漂浮板的侧翻现有技术通常会设置支撑杆,并使漂浮板滑动在支撑杆上,但是现有技术在支撑杆和漂浮板连接处出现异物或者长时间使用支撑杆老化可能导致支撑杆和漂浮板之间摩擦力变大,在一定情况下摩擦力大于漂浮板的重力时漂浮板受摩擦力作用挂置在支撑杆上,无法受重力作用跟随水面上下移动,无法对水位进行测量;
4.因此,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支撑杆和漂浮板连接处摩擦力较大情况下漂浮板无法受重力作用跟随水面上下移动导致无法对水位进行测量。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水位观察的测量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支撑杆和漂浮板连接处摩擦力较大情况下漂浮板无法受重力作用跟随水面上下移动导致无法对水位进行测量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位观察的测量装置,包括漂浮测量机构和纠偏结构;
7.所述漂浮测量机构用于提供漂浮板作为水位测量的参照物,所述漂浮板侧边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漂浮板通过限位栓限位于所述支撑架内;
8.所述纠偏结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校准部件和脱离监测元件,所述脱离监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漂浮板的漂浮状态,所述校准部件用于根据所述脱离监测元件检测结果和周期性通过所述限位栓带动所述漂浮板移至所述支撑架内远离水面以上区域,以对漂浮板的漂浮状态进行校准。
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由支撑顶座和支撑杆组成;
10.所述支撑杆设置为两个,所述支撑杆设置在所述支撑顶座底部,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限位栓。
11.进一步地,所述脱离监测元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顶座顶部的安装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的驱动气缸;
12.所述支撑顶座连接在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端。
13.进一步地,所述校准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顶座上的驱动电机、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的螺纹驱动杆、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驱动杆上的升降环以及连接在所述升降环上的升降筒;
14.所述升降筒套接在所述支撑杆外。
15.进一步地,所述漂浮板上设置有测量杆,所述支撑顶座上设置有刻度筒,所述测量杆端部滑动设置在所述刻度筒内,所述测量杆贯穿设置在所述支撑顶座上;
16.所述测量杆贯穿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纠偏结构,周期性以及在漂浮板脱离水面时推动漂浮板至水面下,使得漂浮板在水的浮力作用下浮至水面上,重新复位至漂浮状态,以便于对水位的后续测量,以及在漂浮板受浮力作用下无法浮至水面上时及时对支撑杆或者限位栓进行检查,提高了漂浮板检测水位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水位观察的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22.1-漂浮测量机构;2-纠偏结构;
23.11-漂浮板;12-支撑架;13-限位栓;14-测量杆;15-刻度筒;
24.21-校准部件;22-脱离监测元件;
25.121-支撑顶座;122-支撑杆;
26.221-安装架;222-驱动气缸;
27.211-驱动电机;212-螺纹驱动杆;213-升降环;214-升降筒。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水位观察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测量机构1和纠偏结构2;其中,漂浮测量机构1用于提供漂浮板 11作为水位测量的参照物,漂浮板11侧边设置有支撑架12,漂浮板11通过限位栓13限位于支撑架12内;纠偏结构2包括安装在支撑架12上的校准部件21和脱离监测元件22,脱离监测元件22用于检测漂浮板11的漂浮状态,校准部件21 用于根据脱离监测元件22检测结果和周期性通过限位栓13带动漂浮板11移至支撑架12内远离水面以上区域,以对漂浮板11的漂浮状态进行校准。
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了纠偏结构2,周期性以及在漂浮板11脱离水面时推动
漂浮板11至水面下,使得漂浮板11在水的浮力作用下浮至水面上,重新复位至漂浮状态,以便于对水位的后续测量,以及在漂浮板11受浮力作用下无法浮至水面上时及时对支撑杆122或者限位栓13进行检查,提高了漂浮板11检测水位的准确性。
31.其中支撑架12起到供漂浮板11进行限位和安装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架12由支撑顶座121和支撑杆122组成;支撑杆122设置为两个,支撑杆122 设置在支撑顶座121底部,支撑杆122穿过限位栓13。
32.上述实施例中,漂浮板11限位在支撑杆122之间,针对不同区域的水域的水位进行测量可对支撑杆122的尺寸进行相应不同的设计,具体为,对水面不稳定的水域,可使得支撑杆122的外径等于限位栓13孔的内径,此种设计可避免漂浮板11发生倾斜导致测量水位出现不精确的情况,但是此种情况下由于支撑杆122与限位栓13完全接触,这就需要校准部件21经常性进行校正,避免限位栓13挂置在支撑杆122上导致漂浮板11无法漂浮在水面上;对水面较稳定的水域,可使得支撑杆122的外径小于限位栓13上孔的内径,此种情况下,漂浮板11容易跟随水面晃动,由于水面平稳,测量的数据较为精确,且限位栓 13与支撑杆122发生的接触较少,漂浮板11通常不会挂置在支撑杆122上,因此不需要经常性的对漂浮板11进行校正。
33.为了使得漂浮板11部分能够直接读出水域的水位数值,本实用新型做以下设计,漂浮板11上设置有测量杆14,支撑顶座121上设置有刻度筒15,测量杆14端部滑动设置在刻度筒15内,测量杆14贯穿设置在支撑顶座121上;测量杆14贯穿设置在安装架221上。
34.漂浮板11跟随水面移动,实际应用过程中支撑杆122竖直插置在水域内,漂浮板11移动带动测量杆14上下移动,测量杆14顶端在刻度筒15内的位置变化,使得对应的在刻度筒15上的读数发生变化,本实用新型中的刻度筒15为透明材料,便于读数。
35.本实用新型周期性对漂浮板11的漂浮情况进行检查,本实用新型的脱离监测元件22主要采取以下优选实施例,脱离监测元件22包括设置在支撑顶座 121顶部的安装架221以及设置在安装架221上的驱动气缸222;支撑顶座121连接在驱动气缸222的输出端。
36.脱离监测元件22的检测原理为,驱动气缸222驱动,带动支撑顶座121上移,从而带动支撑杆122和刻度筒15上移,此时如果漂浮板11漂浮在水面上,则测量杆14的位置不变,此种情况下测量杆14顶端在刻度筒15内的读数发生变化;如果漂浮板11挂置在支撑杆122上(脱离了水面),则跟随支撑杆122一起上移,此时测量杆14和刻度筒15均上移,未发生相对位移,测量杆14对应的读数不变,此时则说明漂浮板11检测的水位读数不准确。
37.本实用新型周期性或者在脱离监测元件22检测出现问题时对漂浮板11进行校准,本实用新型的校准部件21主要采取以下优选实施例,校准部件21包括设置在支撑顶座121上的驱动电机211、连接在驱动电机211输出端的螺纹驱动杆212、螺纹连接在螺纹驱动杆212上的升降环213以及连接在升降环213上的升降筒214;升降筒214套接在支撑杆122外。
38.校准部件21的校准过程为,驱动电机211驱动带动螺纹驱动杆212转动,在螺纹驱动杆212的转动作用下升降环213下移从而带动升降筒214下移,升降筒214下移带动限位栓13和漂浮板11下移至水面下,在浮力的作用下,漂浮板 11会重新浮在水面上,但是在漂浮板11校准之后不能浮在水面上的情况下,需要对支撑杆122和限位栓13进行手动检查,可能是被水草缠绕或者其他障碍物阻挡。
3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实施过程为,将支撑杆122竖直插置在待测水域,将
安装架221固定在水域上方(检测过程中安装架221位置保持不变),根据测量杆14在刻度筒15内的位置读数,周期性对漂浮板11的漂浮情况进行检查,驱动气缸222驱动,带动支撑顶座121上移,对水位进行读数,读数相较于检测之前变化则说明漂浮板11处于正常状态,读数不变化则说明漂浮板 11未处于漂浮状态,驱动电机211驱动带动螺纹驱动杆212转动,从而带动限位栓13和漂浮板11下移至水面下,在浮力的作用下,漂浮板11会重新浮在水面上,此时重新进行水位读数即为较为精确的水位值;在漂浮板11校准之后不能浮在水面上的情况下,需要对支撑杆122和限位栓13进行手动检查清理或者更换。
40.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