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风挡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19856发布日期:2023-01-04 05:10阅读:24来源:国知局
车辆前风挡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车辆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前风挡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智能座舱系统越来越受到各大主机厂的重视,而智能座舱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零件就是前风挡。前风挡不仅是车辆的关键零部件,也是智能座舱系统中关键的显示介质。
3.相关技术中,前风挡通常是每种车型具有专用的测试装置,不同的车型之间的测试装置结构不同。然而,由于车辆的类型众多,如果为每种汽车制造专用的测试装置,势必导致成本的浪费,增加了车辆的开发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前风挡测试装置,可以为不同类型的车辆提供通用的前风挡测试装置,节约了车辆的开发成本。
5.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前风挡测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台架和位于所述台架上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
7.所述台架包括底板、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并均与所述底板连接;
8.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两个支撑子部,其中一个所述支撑子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一侧,另一个所述支撑子部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架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侧;
9.所述第二支撑部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子部包括支撑杆和第一底座;
11.所述第一底座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架或所述第二支撑架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子部还包括第一缓冲件;
13.所述第一缓冲件套设在所述支撑杆上,用于与前风挡接触。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件为中空棒体,且所述棒体为尼龙棒体。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底座和第二缓冲件;
16.所述第二缓冲件位于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二缓冲件用于限位前风挡。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底座包括相连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板体的延伸方向垂直。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缓冲件背离所述第二底座的一侧具有限位部,所述前风挡的一侧位于所述限位部内。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滑动部;
20.所述滑动部包括两个滑动子部,其中一个滑动子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之间,另一个滑动子部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另一端之间。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子部包括第一滑轨、第一滑块、第二滑轨和第二滑块;
22.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一支撑架或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可滑动地位于所述第一滑轨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可滑动地位于所述第二滑轨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
23.所述第一滑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滑轨的延伸方向垂直。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底板所在平面平行。
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前风挡测试装置,在对不同类型的车辆的前风挡进行测试时,可以将前风挡的一侧支撑在位于台架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的第二支撑部上,前风挡下部的相对两侧可以固定在第一支撑部的两个支撑子部上;由于第二支撑部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第二支撑部,对前风挡的位置进行调整,满足不同类型车辆的前风挡测试要求,使得不同类型的车辆均可以使用该车辆前风挡测试装置进行测试,节约了车辆的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前风挡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前风挡测试装置在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前风挡测试装置在第一支撑部处的剖视图;
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前风挡测试装置在第二支撑部处的剖视图;
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前风挡测试装置在滑动部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33.1-台架,11-底板,12-第一支撑架,13-第二支撑架,2-第一支撑部,21-支撑子部,211-支撑杆,212-第一底座,213-第一缓冲件,3-第二支撑部,31-第二底座,311-第一板体,312-第二板体,32-第二缓冲件,321-限位部,4-滑动部,41-滑动子部,411-第一滑轨,412-第一滑块,413-第二滑轨,414-第二滑块,5-前风挡,a-轿车前风挡,b-suv前风挡。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35.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
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36.目前,车辆智能座舱越来越受各大主机厂所重视。而汽车智能座舱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零件就是前风挡。前风挡不仅是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也是汽车智能座舱系统中关键的显示介质,例如hud显示装置就是在前风挡上成像而可以让驾驶员所观察。
37.通常情况下,每种车型具有专用的测试装置,即专车专用。针对不同车型(如suv和轿车),其前风挡差别较大,因此如果为每种汽车制造专用的测试装置,势必导致成本的浪费,增加了车辆的开发成本。
38.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减少车辆的开发成本的车辆前风挡测试装置。
3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前风挡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装置包括:台架1和位于台架1上的第一支撑部2和第二支撑部3。
40.其中,台架1包括底板11、第一支撑架12和第二支撑架13,第一支撑架12和第二支撑架13相对设置在底板11两侧,并均与底板11连接。
41.第一支撑部2包括两个支撑子部21,其中一个支撑子部21位于第一支撑架12朝向第二支撑架13的一侧,另一个支撑子部21位于第二支撑架13朝向第一支撑架12的一侧。
42.第二支撑部3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2和第二支撑架13之间,第二支撑部3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架1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架13连接。
43.因此,在对不同类型的车辆的前风挡进行测试时,参见图2,其中图2中示出了轿车前风挡a和suv前风挡b两种车型前风挡安装在该车辆前风挡测试装置上的安装方式,可以将前风挡的一侧支撑在位于台架1的第一支撑架12和第二支撑架13之间的第二支撑部3上,前风挡下部的相对两侧可以固定在第一支撑部2的两个支撑子部21上;由于第二支撑部3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2和第二支撑架13之间,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第二支撑部3,对前风挡的位置进行调整,满足不同类型车辆的前风挡测试要求,使得不同类型的车辆均可以使用该车辆前风挡测试装置进行测试,节约了车辆的开发成本。
44.需要说明的是,在利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前风挡测试装置进行测试时,每次测试只能对一个类型的前风挡进行测试。
45.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前风挡测试装置的结构进行进一步地描述说明:
46.对于台架1而言,其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前风挡测试装置的主体部件,起到了支撑固定第一支撑部2和第二支撑部3的作用。
47.参见图1,第一支撑架12和第二支撑架13的结构相同,第一支撑架12和第二支撑架13相对设置在底板11的两侧,并与底板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48.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架12和第二支撑架13固定在底板11上。
49.对于第一支撑部2而言,其起到了辅助支撑前风挡5的作用。
50.参见图1,两个支撑子部21相对设置在台架1上,其中一个支撑子部21位于第一支
撑架12朝向第二支撑架13的一侧,另一个支撑子部21位于第二支撑架13朝向第一支撑架12的一侧。
51.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支撑子部21包括支撑杆211和第一底座212。
52.其中,第一底座212一侧与第一支撑架12或第二支撑架13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支撑杆211固定连接。
53.如此设置,利用第一底座212固定支撑杆211,可以防止支撑杆211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形;利用第一支撑杆211支撑前风挡5,实现辅助固定前风挡5的作用。
54.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3,支撑子部21还包括第一缓冲件213。
55.其中,第一缓冲件213套设在支撑杆211上,用于与前风挡5接触,起到缓冲的作用。
5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件213为中空棒体,且棒体为尼龙棒体,可以绕支撑杆211旋转,起到旋转支撑,稳定前风挡5上部的作用。
57.由于尼龙具有硬度低且具有一定强度的特点,当棒体采用尼龙棒体时,可以有效防止前风挡5在测试过程中由于滑动而受到损坏。
58.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缓冲件213为中空棒体时,其长度小于支撑杆211的长度。
59.对于第二支撑部3而言,其起到了主要支撑前风挡5的作用。
60.参见图1,第二支撑部3可以为中间窄且两边宽的弧形结构,便于支撑固定前风挡5。
61.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第二支撑部3包括第二底座31和第二缓冲件32。
62.其中,第二缓冲件32位于第二底座31上,第二缓冲件32用于限位前风挡5,可以在前风挡5与第二底座31之间起到缓冲的作用。
63.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前风挡5为高强度玻璃,在遭受撞击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破碎,因此通过设置第二缓冲件32,可以使得前风挡5依靠自身重力而支撑并限位。
64.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第二底座31包括相连的第一板体311和第二板体312,第一板体3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板体312的延伸方向垂直,便于第二缓冲件32的固定。
65.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前风挡5的限位,参见图4,第二缓冲件32背离第二底座31的一侧具有限位部321,前风挡5的一侧位于限位部321内,以实现对前风挡5的位置的限定。
66.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限位部321为开口槽,槽底部形成有直角结构,前风挡5的一侧可以进入到槽内,并抵接在槽底部。
67.可以理解的是,槽底部还可以形成为其他结构,只要能确保前风挡5的一侧进入到槽内,并限位在槽底部即可。
68.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为了实现第二支撑部3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2和第二支撑架13之间,结合图1和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前风挡测试装置还包括滑动部4。
69.其中,滑动部4包括两个滑动子部41,其中一个滑动子部41位于第一支撑架12和第二支撑部3的一端之间,另一个滑动子部41位于第二支撑架13和第二支撑部3的另一端之间。
70.利用滑动部4的滑动作用,可以使得第二支撑部3在第一支撑架12和第二支撑架13支架滑动,对不同车型的前风挡放置在台架1上时,只需要通过调整滑动部4,实现第二支撑
部3的位置的调整,即可调整前风挡的角度,模拟整车前风挡的位置角度。
71.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滑动子部41包括第一滑轨411、第一滑块412、第二滑轨413和第二滑块414。
72.其中,第一滑轨411与第一支撑架12或第二支撑架13连接;第一滑块412的一端可滑动地位于第一滑轨411上,另一端与第二滑轨413连接;第二滑块414的一端可滑动地位于第二滑轨413上,另一端与第二支撑部3连接;第一滑轨4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滑轨413的延伸方向垂直。
73.利用第一滑轨411、第一滑块412、第二滑轨413和第二滑块414的配合作用,可以使得第二支撑部3沿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运动,实现对前风挡5在测试过程中倾角的调节,以达到不同车型的前风挡倾角要求,满足只能座舱系统对前风挡的测试要求。
74.可选的,对于第一滑块412和第二滑块414的调节方式,可以为机械调节,也可以为电气化调节,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75.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第二滑轨413的延伸方向与底板11所在平面平行,也就是说,第二滑轨413和第二滑块414的配合可以使得第二支撑部3沿前后方向运动,第一滑轨411和第一滑块413的配合可以使得第二支撑部3沿上下方向运动。
76.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