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纬仪对点器调节结构以及经纬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87579发布日期:2023-01-17 22:58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经纬仪对点器调节结构以及经纬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纬仪对点器调节结构以及经纬仪。


背景技术:

2.经纬仪是一种根据测角原理设计的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的测量仪器,分为光学经纬仪和电子经纬仪两种,最常用的是电子经纬仪,经纬仪是望远镜的机械部分,使望远镜能指向不同方向。经纬仪具有两条互相垂直的转轴,以调校望远镜的方位角及水平高度。经纬仪是一种测角仪器,它配备照准部、水平度盘和读数的指标、竖直度盘和读数的指标,测量时,将经纬仪安置在三脚架上,用垂球或光学对点器将仪器中心对准地面测站点上,用水准器将仪器定平,用望远镜瞄准测量目标,用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测定水平角和竖直角。按精度分为精密经纬仪和普通经纬仪;按读数设备可分为光学经纬仪和游标经纬仪;按轴系构造分为复测经纬仪和方向经纬仪。
3.在将光学对点器对准地面测站点之前需要对对点器内的激光线路进行调整,现有的调整方式是采用调整光学对点器整体结构的位置,实现对对点器内的激光线路进行调整,例如专利cn215981786u中提供的一种加强固定的用于各种光学对点器的三爪基座,其通过调节光学对点器的位置,实现调节。
4.但其存在的问题在于:由于是对光学对点器整体结构的调节,所以调节结构不可避免的需要做大,导致整个经纬仪的体积变大,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经纬仪对点器调节结构以及经纬仪,能够实现对点器调节并且不改变经纬仪的体积。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纬仪对点器调节结构,包括:
7.对点座、激光管、透镜组件以及若干调节组件,所述对点座上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透镜组件以及所述激光管设置在所述通孔内,所述激光管与所述透镜组件形成光路,所述对点座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通孔连通的调节孔,所述调节组件一一对应的设置在所述调节孔内,所述调节组件至少部分可调节的伸入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透镜组件抵接。
8.可选的,所述对点座包括圆柱部以及圆饼部,所述圆柱部与所述圆饼部同轴固定,所述通孔沿所述圆柱部以及所述圆饼部的轴线方向贯穿于所述圆柱部以及所述圆饼部,所述激光管设置在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圆柱部内的部分内,所述透镜组件设置在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圆饼部内的部分内,所述调节孔沿所述圆饼部的径向开设在所述圆饼部上,所述调节孔与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圆饼部内的部分连通。
9.可选的,所述圆饼部上开设有三个所述调节孔,三个所述调节孔均不会位于所述圆饼部任意对称轴的同一侧。
10.可选的,所述透镜组件包括透镜座、透镜,所述透镜座上开设有嵌设所述透镜的嵌
设孔,所述透镜嵌设于所述嵌设孔内。
11.可选的,所述透镜座与所述调节组件接触的外周面为一锥面。
12.可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柱以及接触头,所述调节螺柱以及所述接触头设置在所述调节孔内,所述接触头一端与所述调节螺柱连接,所述接触头另一端与所述透镜组件抵接。
13.可选的,所述调节螺柱外表面与所述调节孔内壁形成螺纹连接。
14.可选的,所述接触头与所述透镜座抵接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锥面相匹配贴合的斜面。
15.可选的,至少有一个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接触头固定,另一端与所述调节螺柱固定。
16.一种经纬仪,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经纬仪对点器调节结构。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经纬仪对点器调节结构,在所述对点座上开设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所述调节孔,所述调节组件通过所述调节孔与位于所述通孔内的所述透镜组件抵接,所述调节组件伸入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透镜组件抵接的部分可调节,进而实现调节所述透镜组件在所述通孔内的位置,整个调节结构设置在对点座内,并不会造成对点座以及经纬仪的体积出现变化。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经纬仪对点器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经纬仪对点器调节结构在竖直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22.图3所示为图2中透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所示为图1中圆饼部的截面示意图;
24.图中,1-对点座,11-通孔,12-调节孔,13-圆柱部,14-圆饼部,2-激光管,3-透镜组件,31-透镜座,311-嵌设孔,32-透镜,4-调节组件,41-调节螺柱,42-接触头,4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6.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经纬仪对点器调节结构,其包括:对点座1、激光管2、透镜组件3以及若干调节组件4,所述对点座1上开设有一通孔11,所述透镜组件3以及所述激光管2设置在所述通孔11内,所述激光管2与所述透镜组件3形成光路,所述对点座1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通孔11连通的调节孔12,所述调节组件4一一对应的设置在所述调节孔12内,所述调节组件4至少部分可调节的伸入所述通孔11内并与所述透镜组
件3抵接。
27.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对点座1上开设有与所述通孔11连通的所述调节孔12,所述调节组件4通过所述调节孔12与位于所述通孔11内的所述透镜组件3抵接,所述调节组件4伸入所述通孔11内并与所述透镜组件3抵接的部分可调节,进而可以调节所述透镜组件3在所述通孔11内的位置,实现对对点器的光路调整,整个调节结构设置在对点座1内,并不会造成对点座以及经纬仪的体积出现变化。
28.具体的,如图1、图2所示,所述对点座1包括圆柱部13以及圆饼部14,所述圆柱部13与所述圆饼部14同轴固定,所述通孔11沿所述圆柱部13以及所述圆饼部14的轴线方向贯穿于所述圆柱部13以及所述圆饼部14,所述激光管2设置在所述通孔11位于所述圆柱部13内的部分内,所述透镜组件3设置在所述通孔11位于所述圆饼部14内的部分内,所述调节孔12沿所述圆饼部14的径向开设在所述圆饼部14上,所述调节孔12与所述通孔11位于所述圆饼部14内的部分连通。
29.可以理解的,所述调节孔12的数量越多,对所述透镜组件3的调节越精细,但所述调节孔12的数量越多调节就越复杂。
30.因此,综合考虑精度以及调节难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圆饼部14上开设有三个所述调节孔12。三个所述调节孔12均不会位于所述圆饼部14任意对称轴的同一侧。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所述调节组件4能够在各个方向对透镜组件3形成支撑限位。
31.进一步的,三个所述调节孔12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20
°

32.具体的,所述激光管2用于发射激光,发射的激光经过所述透镜组件3射出所述对点座1。所述激光管2固定在所述圆柱部13上。所述激光管2与所述圆柱部13具有多种固定方式,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激光管2与所述通孔11实现过盈配合,卡在所述通孔11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激光管2通过粘胶粘贴在所述通孔11内壁上。
33.具体的,如图2、图3所示,所述透镜组件3包括透镜座31、透镜32,所述透镜座31上开设有嵌设所述透镜32的嵌设孔311,所述透镜32嵌设于所述嵌设孔311内,所述透镜座31与所述调节组件4接触的外周面为一锥面。将所述透镜座31的外周面设置成锥面的目的在于,锥面可以实现作用力的换向,所述调节组件4沿垂直所述通孔11轴线的方向运动,经过锥面换向,推动所述透镜座31沿所述通孔11轴线的方向运动,实现调焦的功能。
34.具体的,如图2、图4所示,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调节螺柱41以及接触头42,所述调节螺柱41以及所述接触头42设置在所述调节孔12内,所述接触头42一端与所述调节螺柱41连接,所述接触头42另一端与所述透镜组件3抵接。
35.所述调节螺柱41外表面与所述调节孔12内壁形成螺纹连接,当转动所述调节螺柱41时,所述调节螺柱41沿所述调节孔12移动,所述接触头42则会推动所述透镜组件3移动。
36.所述接触头42与所述透镜座31抵接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锥面相匹配贴合的斜面,所述斜面使所述接触头42与所述透镜座31贴合稳定,便于精准调节以及对所述透镜座31稳定支撑。
37.在本实施例中,至少有一个所述调节组件4还包括弹簧43,所述弹簧43一端与所述接触头42固定,另一端与所述调节螺柱41固定,所述弹簧43使所述接触头42与所述透镜座31之间的抵接具有柔性,对所述透镜组件3起到保护作用,避免调解过程中,将所述透镜组件3挤破。
38.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包含有所述弹簧43的所述调节组件4为实时调节组件,不包含所述弹簧43的所述调节组件4为预先调节组件,只使用之前调节预先调节组件以及实时调节组件,使对点器符合使用要求;如果在使用过程出现需要调节的情况,则通过调节预先调节组件来调整所述透镜组件3。这种方式的目的在于,1、简化使用中的调节操作,降低操作者的使用难度;2、预先调节组件内包含有弹簧,可以避免调解过程中将所述透镜组件3挤破的情况。
3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经纬仪,其包括上述的经纬仪对点器调节结构。
40.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4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经纬仪对点器调节结构,在所述对点座上开设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所述调节孔,所述调节组件通过所述调节孔与位于所述通孔内的所述透镜组件抵接,所述调节组件伸入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透镜组件抵接的部分可调节,进而实现调节所述透镜组件在所述通孔内的位置,整个调节结构设置在对点座内,并不会造成对点座以及经纬仪的体积出现变化。
4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