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质监测用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64557发布日期:2023-01-25 03:15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质监测用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监测报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质监测用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水产养殖上的能力越来越强,通过科学有效的养殖方式来使得养殖户能养殖更多的水产品,在整个科学有效的养殖方式当中,都对水质有一定的要求,因此经常监测水质才能保证养殖的生活率,所以需要使用到水质监测报警设备对水质进行长期监控;
3.经检索专利号为:cn216447834u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用水质监测报警装置,涉及水质监测技术领域,包括浮箱,所述浮箱的顶面连接有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与浮箱顶面相连接的空心壳,所述空心壳的内表面旋转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的外表面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外表面连接有限位夹。本实用新型,需要对监控器进行角度调节时,首先转动转板,随后转板带动第一电动伸缩杆发生旋转,第一电动伸缩杆带动限位夹进行旋转,限位夹带动监控器发生旋转,待其调整至合适角度后,开启第一电动伸缩杆,随后第一电动伸缩杆带动限位夹发生位移,限位夹带动监控器进行位移,此时适配块受力发生位移并带动复位弹簧进行压缩。
4.但这样的报警装置在使用中存在浮箱较轻可以浮于水面但是浮箱内部过中在遇到风时产生碰撞时容易发生倾倒,从而导致报警装置在水中翻掉造成报警装置损坏的问题。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水质监测用报警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质监测用报警装置,解决了大部分报警装置在使用中存在浮箱较轻可以浮于水面但是浮箱内部过中在遇到风时产生碰撞时容易发生倾倒,从而导致报警装置在水中翻掉造成报警装置损坏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质监测用报警装置,包括浮箱,所述浮箱的周侧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安装有平衡组件,所述平衡组件包括贴合于卡槽内壁的第一浮板,所述第一浮板的上表面内嵌有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一浮板的外壁固定有多个第一防撞柱,所述第一浮板的两端贴合有第二浮板,所述第二浮板的上表面内嵌有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二浮板的外壁固定有多个第二防撞柱,所述第一浮板和第二浮板的两端外壁同步贴合有安装片,且安装片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安装片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且第一螺栓的数量有两个。
8.优选的,所述浮箱的内壁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数量有四个,所述浮箱的内部安装有滤水组件,所述滤水组件包括设于浮箱内部的圆板,所述圆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与四个所述滑槽相适配的滑块,且滑块的数量有四个。
9.优选的,所述浮箱的外壁且位于四个所述滑块的内部同步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
且第二螺栓的数量有四个,所述圆板的上表面轴心处固定有凸管,所述圆板的内部环型阵列开设有多个通孔。
10.优选的,所述浮箱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部贯穿有固定杆,所述支架的上方且位于固定杆的外壁固定连接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壁滑动连接有活动环,且活动环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活动环的内部均套设有检测笔。
11.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底端贯穿凸管延伸至圆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周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且固定环的数量有两个,所述定位块的顶端轴心处螺纹连接有报警器。
12.优选的,所述第一浮板通过第一固定片、两个所述安装片、第二固定片和两个所述第一螺栓与第二浮板固定安装。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质监测用报警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报警装置增设有平衡组件,通过第一浮板和第二浮板通过卡槽套设到浮箱的外壁,然后将安装片放置到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的接口处,使用第一螺栓插入安装片中与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锁紧,这样能够将第一浮板和第二浮板固定到浮箱的外部,从而能够对浮箱的外壁增加浮力,并且第一浮板和第二浮板组合的直径大于浮箱,使得浮箱在水中时始终能够保持上半段面积在水面,进而使得报警装置具备了防倾倒的功能,避免在对水质进行监测的过程中由于碰撞翻掉的情况。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质监测用报警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所示浮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所示平衡组件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1所示滤水组件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标号:1、浮箱;2、卡槽;3、平衡组件;31、第一浮板;32、第一固定片;33、第一防撞柱;34、第二浮板;35、第二固定片;36、第二防撞柱;37、安装片;38、第一螺栓;4、滑槽;5、滤水组件;51、圆板;52、滑块;53、第二螺栓;54、凸管;6、支架;7、固定杆;8、固定块;9、活动环;10、检测笔;11、定位块;12、固定环;13、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1.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质监测用报警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浮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1所示平衡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滤水组件结构示意图。一种水质监测用报警装置,包括浮箱1,浮箱1的周侧壁开设有卡槽2,卡槽2的内部安装有平衡组件3,平衡组件3包括贴合于卡槽2内壁的第一浮板31,第一浮板31的上表面内嵌有第一固定片32,第一浮板31的外壁固定有多个第一防撞柱33,第一浮板31的两端贴合有第二浮板34,第二浮板34的上表面内嵌有第二固定片35,第二浮板34的外壁固定有多个第二防撞柱36,第
一浮板31和第二浮板34的两端外壁同步贴合有安装片37,且安装片37的数量有两个,两个安装片37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38,且第一螺栓38的数量有两个。
23.浮箱1的内壁开设有滑槽4,且滑槽4的数量有四个,浮箱1的内部安装有滤水组件5,滤水组件5包括设于浮箱1内部的圆板51,圆板5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与四个滑槽4相适配的滑块52,且滑块52的数量有四个。
24.浮箱1的外壁且位于四个滑块52的内部同步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53,且第二螺栓53的数量有四个,圆板51的上表面轴心处固定有凸管54,圆板51的内部环型阵列开设有多个通孔55,将圆板51通过四个滑块52与四个滑槽4滑动连接,将圆板51与浮箱1滑动安装,然后使用第二螺栓53将四个滑块52与浮箱1锁紧,这样的设计使得浮箱1在水利对水质监测时遇到下雨天时雨水进入浮箱1通过圆板51内部的多个通孔55可以将水排到浮箱1的内部,而浮箱1的底端通过支架6为镂空设计,使得雨水可以进入水中。
25.浮箱1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架6,支架6的内部贯穿有固定杆7,支架6的上方且位于固定杆7的外壁固定连接固定块8,固定块8的外壁滑动连接有活动环9,且活动环9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活动环9的内部均套设有检测笔10,活动环9可以在固定块8的外壁滑动到固定块8的内部,形成弧形滑动,在需要安装检测笔10时,将检测笔10放置到固定块8的外壁,然后转动活动环9滑出固定块8对检测笔10缠绕,然后使用螺钉将活动环9与固定块8外壁的凸块锁紧,从而固定检测笔10,检测笔10是一种检测水质的探头,可以对水质进行检测后通过无线传输功能将检测数据传远程输到主机中。
26.固定杆7的底端贯穿凸管54延伸至圆板5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定位块11,定位块11的周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2,且固定环12的数量有两个,定位块11的顶端轴心处螺纹连接有报警器13,报警器13使用导线与检测笔10连接,当检测笔10检测水质中有异常情况可以迅速传输至报警器13,报警器13通过内部的蜂鸣片进行声音报警。
27.第一浮板31通过第一固定片32、两个安装片37、第二固定片35和两个第一螺栓38与第二浮板34固定安装,将第一浮板31和第二浮板34固定到浮箱1的外部,从而能够对浮箱1的外壁增加浮力,并且第一浮板31和第二浮板34组合的直径大于浮箱1,使得浮箱1在水中时始终能够保持上半段面积在水面,进而使得报警装置具备了防倾倒的功能。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质监测用报警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29.第一步:首先在将报警装置放入水中之前,先将第一浮板31和第二浮板34通过卡槽2套设到浮箱1的外壁,然后将安装片37放置到第一固定片32和第二固定片35的接口处,使用第一螺栓38插入安装片37中与第一固定片32和第二固定片35锁紧,这样能够将第一浮板31和第二浮板34固定到浮箱1的外部,从而能够对浮箱1的外壁增加浮力;
30.第二步:将圆板51通过四个滑块52与四个滑槽4滑动连接,将圆板51与浮箱1滑动安装,然后使用第二螺栓53将四个滑块52与浮箱1锁紧,这样的设计使得浮箱1在水利对水质监测时遇到下雨天时雨水进入浮箱1通过圆板51内部的多个通孔55可以将水排到浮箱1的内部,而浮箱1的底端通过支架6为镂空设计,使得雨水可以进入水中,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避免在下雨的情况下将报警装置内部积满雨水的情况。
3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质监测用报警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2.本报警装置增设有平衡组件3,通过第一浮板31和第二浮板34通过卡槽2套设到浮
箱1的外壁,然后将安装片37放置到第一固定片32和第二固定片35的接口处,使用第一螺栓38插入安装片37中与第一固定片32和第二固定片35锁紧,这样能够将第一浮板31和第二浮板34固定到浮箱1的外部,从而能够对浮箱1的外壁增加浮力,并且第一浮板31和第二浮板34组合的直径大于浮箱1,使得浮箱1在水中时始终能够保持上半段面积在水面,进而使得报警装置具备了防倾倒的功能,避免在对水质进行监测的过程中由于碰撞翻掉的情况。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