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双圆盘平面混凝土浇筑厚度的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13782发布日期:2023-04-21 16:40阅读:43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测量工具领域,具体涉及混凝土浇筑厚度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1、混凝土是建筑行业领域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运用场景也越来越多。而作为混凝土最为基础的应用之一,被用于浇筑铺设建筑楼板、地面等,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何对混凝土的浇筑厚度进行有效把控,防止因浇筑不达标或超标而产生的安全隐患,施工过程中,通常会采用抹灰饼、冲筋等方式来控制混凝土铺设厚度,一般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测量浇筑混凝土的厚度,以保证楼板厚度满足设计要求:一是自制插纤工具,在一根竖向钢筋上根据混凝土楼板的浇筑高度焊接一根横向钢筋;二是在墙柱钢筋上拉线,通过线与混凝土浇筑完成面的高度来进行厚度控制;三是预埋止水节,通过在模板面上预埋与需要浇筑的混凝土同高的止水节进行厚度控制。但是自制插纤工具一般需要根据当层楼板的实际厚度制作多个工具;拉线由于砼浇筑时的冲击荷载、振动棒的振捣,以及人为人素的影响,固定细线的钢筋处于会晃动状态。预埋止水节设置数量大,极大增加施工的成本。如果能有一种装置在铺设过程中时刻测量,且能够重复使用,就能减少施工成本,提升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双圆盘平面混凝土浇筑厚度的测量装置,通过设置具有刻度线的测量杆和定位装置,定位装置下具有较大的接触面,实现测量混凝土浇筑厚度的功能。

2、一种便携式双圆盘平面混凝土浇筑厚度的测量装置,包括测量杆和定位装置,定位装置由上圆盘、下圆盘和连接装置组成,测量杆上半部设置有刻度线,顶部设有把手,上圆盘和下圆盘大小一致,在圆心上开有通孔,通孔内径与测量杆外径一致,测量杆能够穿过通孔;上圆盘和下圆盘通过连接装置固定连接,两者间最远表面的距离与测量杆无刻度线一段的长度相同且圆心轴线重合。

3、作为优选,把手为直径50mm的空心球体。

4、作为优选,测量杆上设置有承托部,承托部为圆环形状设在测量杆没有刻度线的部分,承托部与刻度线起始位置的距离与上圆盘厚度一致,承托部位于上圆盘和下圆盘之间。

5、作为优选,连接装置为连接杆,连接杆为两个以上,连接杆两端分别连接上圆盘和下圆盘的圆周,连接杆沿上圆盘和下圆盘的圆心均匀分布。

6、作为优选,还包括辅助圆盘,辅助圆盘中心开有通孔,通孔内径大于承托部外径,辅助圆盘设在上圆盘和下圆盘中间,圆周固定在连接杆上。

7、作为优选,测量杆底端为圆锥形。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双圆盘平面混凝土浇筑厚度的测量装置,操作方便,测量结果精确,且结构简单轻巧,能够有效避免因混凝土浇筑厚度不均而产生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双圆盘平面混凝土浇筑厚度的测量装置,包括测量杆(1)和定位装置,测量杆(1)上半部设置有刻度线,顶部设有把手(2),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上圆盘(3)、下圆盘(4)和连接装置,上圆盘(3)和下圆盘(4)大小一致,在圆心上开有通孔,通孔内径与测量杆(1)外径一致,测量杆(1)能够穿过通孔;上圆盘(3)和下圆盘(4)通过连接装置固定连接,两者间最远表面的距离与测量杆(1)无刻度线一段的长度相同且圆心轴线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为直径50mm的空心球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杆(1)上设置有承托部(5),承托部(5)为圆环形状,设在测量杆(1)没有刻度线的部分,承托部(5)与刻度线起始位置的距离与上圆盘(3)的厚度一致,承托部(5)位于上圆盘(3)和下圆盘(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为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为两个以上,连接杆(6)两端分别连接上圆盘(3)和下圆盘(4)的圆周,连接杆(6)沿上圆盘(3)和下圆盘(4)的圆心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圆盘(7),辅助圆盘(7)中心开有通孔,通孔内径大于承托部(5)外径,辅助圆盘(7)设在上圆盘(3)和下圆盘(4)中间,圆周固定在连接杆(6)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杆(1)底端为圆锥形。


技术总结
一种便携式双圆盘平面混凝土浇筑厚度的测量装置,包括测量杆和定位装置,定位装置由上圆盘、下圆盘和连接装置组成,测量杆上半部设置有刻度线,顶部设有把手,上圆盘和下圆盘大小一致,在圆心上开有通孔,通孔内径与测量杆外径一致,测量杆能够穿过通孔;上圆盘和下圆盘通过连接装置固定连接,两者间最远表面的距离与测量杆无刻度线一段的长度相同且圆心轴线重合,测量杆上设置有承托部,位于上圆盘和下圆盘之间。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双圆盘平面混凝土浇筑厚度的测量装置,操作方便,测量结果精确,且结构简单轻巧,能够有效避免因混凝土浇筑厚度不均而产生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吴林,郭佳鑫,陈光银,陈超,钱源,孙庆伟,杨绍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四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1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