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主轴联轴器及电机对拖试验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73838发布日期:2023-01-17 20:55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电机主轴联轴器及电机对拖试验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主轴联轴器及电机对拖试验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机对拖试验是为电机耐久测试、性能测试所设计的一种试验方式。对拖试验的原理是将两台功率相近的电机进行同轴连接,然后基于同轴连接后的电机进行负载或特性试验。其中,一台电机是主测电机,另一台电机是陪测电机。
3.在电机对拖试验中,对主测电机主轴与陪测电机主轴的轴线同轴度要求非常高。如果主测电机与陪测电机不能保持轴对中(即轴中心线对齐),在高速转动下,电机会发生严重的抖动和应力损耗等问题,这使得电机对拖试验的试验台无法正常工作,并带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4.电机对拖试验中用于连接主测电机主轴与陪测电机主轴的器件被称为联轴器。联轴器与主测电机主轴、陪测电机主轴的轴线同轴度相关。在现有技术中,联轴器通常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例如,联轴器包括用于与主测电机主轴连接的a端,用于与陪测电机主轴连接的b端,在联轴器a端和联轴器b端上分别开孔,然后采用螺栓连接联轴器a端和联轴器b端。即联轴器以硬连接的方式连接主测电机主轴与陪测电机主轴。
5.在电机对拖试验中,主测电机与陪测电机之间可能存在转速差的问题。一旦出现这一情况,由于现有技术中的联轴器属于硬连接,缓冲空间小,因此联轴器两端会发生应力损耗,电机本身也会发生抖动。在电机转速较小的情况下(如电机最高转速不超过30000rpm),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联轴器所造成的应力损耗、电机抖动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一旦电机转速较大(如电机最高转速超过30000rpm),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联轴器所造成的应力损耗、电机抖动将会使得联轴器两端振动耦合不佳,影响电机对拖试验的结果,也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电机主轴联轴器在电机转速较高的情况下,应力损耗高、联轴器两端振动耦合不佳,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的缺陷。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主轴联轴器,包括:联轴器a端110、联轴器连接柔性线120、联轴器b端130;
9.其中,所述联轴器a端110用于连接主测电机的主轴,所述联轴器b端130用于连接陪测电机的主轴,所述联轴器连接柔性线120用于将所述联轴器a端110和联轴器b端130相连接;所述联轴器a端110与联轴器b端130通过所述联轴器连接柔性线120连接时,所述联轴器a端110的中心与所述联轴器b端130的中心同轴线对齐。
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联轴器a端110上设置有预设数量的第一通孔,所述预设数
量的第一通孔均匀分布在以所述联轴器a端110的轴中心为圆点所形成的圆环上;所述联轴器b端130上设置有预设数量的第二通孔,所述预设数量的第二通孔均匀分布在以所述联轴器b端130的轴中心为圆点所形成的圆环上。
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联轴器连接柔性线120交替穿过所述联轴器a端110的第一通孔与所述联轴器b端130的第二通孔,实现所述联轴器a端110与所述联轴器b端130的连接。
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联轴器连接柔性线120为碳素合成线,所述碳素合成线由纳米尼龙原丝和碳线组合而成,并经过碳氟涂层处理。
1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联轴器连接柔性线120采用螺旋绕线工艺制成。
1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联轴器连接柔性线120有7股柔性线,其中1股在中心,其余6股在周围紧密螺旋缠绕编织。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机对拖试验测试装置,包括所述的电机主轴联轴器。
16.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主轴联轴器及电机对拖试验测试装置采用柔软,耐磨,延展性低的柔性线作为联轴器的连接线,因此能有效减少该电机主轴联轴器两端的应力损耗、消除振动耦合,适应了高速下的主轴联结,满足了高速对拖试验的试验要求。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主轴联轴器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主轴联轴器中的联轴器a端与联轴器b端的连接部分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主轴联轴器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主轴联轴器包括:联轴器a端110、联轴器连接柔性线120、联轴器b端130。其中联轴器a端110用于连接主测电机的主轴,联轴器b端130用于连接陪测电机的主轴,联轴器连接柔性线120用于将联轴器a端110和联轴器b端130相连接;联轴器a端110与联轴器b端130通过联轴器连接柔性线120连接时,联轴器a端110的中心与联轴器b端130的中心同轴线对齐。
24.联轴器a端110的第一侧用于与主测电机的主轴连接,第一侧的直径与主测电机主轴的直径相配合。联轴器a端110的第二侧用于与联轴器b端130连接。
25.联轴器b端130的第一侧用于与陪测电机的主轴连接,第一侧的直径与陪测电机主轴的直径相配合。联轴器b端130的第二侧用于与联轴器a端110的第二侧连接。
26.联轴器a端110与联轴器b端130通过联轴器连接柔性线120连接具有多种实现方式。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联轴器a端110的第二侧、联轴器b端130的第二侧上分别开设有通孔,联轴器连接柔性线120分别穿过联轴器a端110上的第一通孔、联轴器b端130上的第二通孔,实现联轴器a端110与联轴器b端130之间的连接。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主轴联轴器中的联轴器a端与联轴器b端的连接部分横截面示意图,以图2所示的实施例为例,在联轴器a端110的第二侧上,在以联轴器a端110第二侧的中心为圆点所形成的圆环上均匀分布12个第一通孔,类似的,在联轴器b端130上,在以联轴器b端130第二侧的中心为圆点所形成的圆环上均匀分布12个第二通孔。联轴器连接柔性线120交替穿过联轴器a端110上的12个第一通孔、联轴器b端130上的12个第二通孔,将两者连接起来。在其他实施例中,联轴器a端110第二侧、联轴器b端130第二侧上所开设的通孔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8.联轴器连接柔性线120是一种碳素合成线,它由纳米尼龙原丝和碳线组合而成,并经由碳氟涂层处理。联轴器连接柔性线120既具有碳线比重大、高切水性的优点,又兼具尼龙线超强拉力的优点。联轴器连接柔性线120整体具有柔软,耐磨,延展性低的优点。
29.电机在做对拖试验时,主测电机与陪测电机同时做高速转动,但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转速差。由于联轴器连接柔性线120本身具有柔韧性好的特点,因此在主测电机与陪测电机存在转速差、进而使得主测电机主轴与陪测电机主轴的同心轴出现少量偏差时,联轴器连接柔性线120会发生轻微扭曲或拉伸形变,从而抵消前述偏差,减少电机主轴联轴器两端存在的应力损耗,有效弥补在高速对拖试验的情况下,主轴联轴器两端振动耦合不佳的缺陷,从而降低了对拖试验对电机主轴联轴器两端高速轴的同心度的要求。联轴器连接柔性线120所具备的耐磨、延展性低的特点,使得它在高速对拖试验中不易发生炸线的问题,能够有效避免安全隐患。解决了高速对拖试验中的轴联结难题。
30.联轴器连接柔性线120采用7股螺旋绕线工艺,其中1股在中心,其余6股在周围紧密螺旋缠绕编织。采用这一工艺制成的联轴器连接柔性线120具有坚韧顺滑,承载力大的优点。
31.本实用新型的电机主轴联轴器,能有效减少该电机主轴联轴器两端的应力损耗、消除振动耦合。适应了电机转速超过10000rpm的高速下的主轴联结,满足了对拖试验台的试验要求。
32.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机对拖试验测试装置,该电机对拖试验测试装置包括:主测电机轴座、陪测电机轴座、测试装置底板、转速测速仪支架和转速测速仪,还包括之前实施例所描述的电机主轴联轴器。
33.主测电机轴座用于固定安装主测电机,陪测电机轴座用于固定安装陪测电机;主测电机轴座与陪测电机轴座均安装于测试装置底板上,且两者同轴线对齐,以使主测电机和陪测电机在安装后的轴线也保持对齐;所述电机主轴联轴器分别连接主测电机主轴和陪测电机主轴;转速测速仪支架紧靠放置在测试装置底板的侧面,转速测速仪放置在转速测
速仪支架的平台部分,其探测部对准电机主轴联轴器。
34.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对拖试验测试装置在对拖试验过程中,主测电机主轴旋转后,通过电机主轴联轴器带动陪测电机主轴旋转。与此同时,转速测速仪对主测电机主轴和陪测电机主轴的转速进行测量。
35.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对拖试验测试装置采用电机主轴联轴器连接主测电机主轴和陪测电机主轴,由于电机主轴联轴器采用柔软,耐磨,延展性低的柔性线,因此能有效减少该电机主轴联轴器两端的应力损耗、消除振动耦合,适应了高速下的主轴联结,满足了高速对拖试验的试验要求。
3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