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机电设备排水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08428发布日期:2023-02-01 01:46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机电设备排水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机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煤矿机电设备排水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煤矿机电设备一般分为采掘机械、电气设备、运输设备、通风设备等几大类。最常见的煤矿机电设备有采煤机、掘进机、运输机、绞车、风机、水泵、电动机等设备,煤矿机电设备排出的水一般均需要进行处理才能进行排放,为了检测排出水流是否能达到排放发的标准,需要对煤矿机电设备的排水进行检测。
3.但现有的排水检测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水质检测仪对水直接进行检测,一些有害物质沉淀在下方,导致检测的数据的不准确,且大多检测装置不能对进行检测的污水进行过滤排放,使其检测的污水直接排放出来,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机电设备排水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排水检测装置,不能进行搅拌,且不具备过滤功能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机电设备排水检测装置,包括箱体、转盘和转杆,所述箱体上方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插接在箱体的内部,所述电机中部位置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箱体上方,所述电机下方通过传动杆与第二齿轮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两侧活动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一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箱体内壁上,所述第三齿轮下方活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中心位置为孔洞设置,所述第一齿轮下方连接有联动杆。
6.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下方活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下方贯穿第一齿轮与转盘活动安装在箱体底部。
7.优选的,所述第三齿轮关于转杆对称设置有两个。
8.优选的,所述转盘上方通过联动杆与第一齿轮活动连接,所述转盘两侧通过凹槽活动安装在箱体内部。
9.优选的,所述转盘下方通过连接杆与第二搅拌片相连接,所述第二搅拌片一侧设置有进水管。
10.优选的,所述转杆下方通过连接杆连接有第一搅拌片,所述第一搅拌片关于转杆中心位置对称设置。
11.优选的,所述箱体下方通过出水口连接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一端安装有第一夹块,所述第一夹块中部下方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上端通过螺栓活动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第二夹块一端连接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与第二出水管内部均安装有格网,所述格网之间安装有过滤网,所述第二出水管管壁上设置有橡胶圈。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煤矿机电设备排水检测装置:
14.1.在煤矿机电设备使用中,需要对设备排放出的污水进行检测,启动电机,通过电机传动杆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进行旋转,继而第二齿轮带动转杆进行旋转,继而通过转杆带动第一搅拌片进行转动,通过第二齿轮的转动带动两侧第三齿轮进行旋转,通过第三齿轮旋转,带动第一齿轮进行旋转,继而带动联动杆进行转动,通过联动杆转动,带动转盘进行转动,继而转盘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二搅拌片进行转动,且第一搅拌片与第二搅拌片通过转杆与转盘带动为相对旋转,通过第一搅拌片与第二搅拌片的相对旋转,可使其污水可以更好的进行混合,解决了上述所提出的,有害物质沉淀在下方,导致检测的数据的不准确的问题。
15.2.在对污水进行检测完成后,需要对检测装置内部的污水进行排放,通过向一侧移动旋转阀门,通过阀门旋转打开,使其检测箱内部的污水通过出水管,继而经过过滤网对污水进行处理,防止直接排放污水,造成的环境的污染,通过旋转螺栓,使其螺栓旋转脱离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向下掰动第二出水管,继而出水管通过转轴使其脱离第一出水管,后通过将过滤网从第一出水管内拿出,从而快捷的对过滤网进行更换,解决了上述所提出的,不能对进行检测的污水进行过滤排放,当检测的污水直接排放出来时,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出水管截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图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齿轮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箱体;2、第一搅拌片;3、进水管;4、联动杆;5、第一齿轮;6、电机;7、第二齿轮;8、第三齿轮;9、固定杆;10、转盘;11、第二搅拌片;12、转杆;13、格网;14、过滤网;15、第一出水管;16、橡胶圈;17、螺栓;18、第二出水管;19、第二夹块;20、第一夹块。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煤矿机电设备排水检测装置,包括箱体1、第一搅拌片2、进水管3、联动杆4、第一齿轮5、电机6、第二齿轮7、第三齿轮8、固定杆9、转盘10、第二搅拌片11、转杆12、格网13、过滤网14、第一出水管15、橡胶圈16、螺栓17、第二出水管18、第二夹块19和第一夹块20,所述箱体1上方设置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贯穿插接在箱体1的内部,所述电机6中部位置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箱体1上方,所述电机6下方通过传动杆与第二齿轮7连接,所述第二齿轮7两侧活动连接有第三齿轮8,所述第二齿轮7下方活动连接有转杆12,所述转杆12下方贯穿第一齿轮5与转盘10活动安装在箱体1底部,所述第三齿轮8一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固定杆9上,所述第三齿轮8关于转杆12对
称设置有两个,所述转杆12下方通过连接杆连接有第一搅拌片2,所述第一搅拌片2关于转杆12中心位置对称设置,所述固定杆9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箱体1内壁上,所述第三齿轮8下方活动连接有第一齿轮5,所述第一齿轮5中心位置为孔洞设置,所述第三齿轮8下方连接有联动杆4,所述转盘10上方通过联动杆4与第一齿轮5活动连接,所述转盘10两侧通过凹槽活动安装在箱体1内部,所述转盘10下方通过连接杆与第二搅拌片11相连接,所述第二搅拌片11一侧设置有进水管3。
23.具体实施时,在煤矿机电设备使用中,需要对设备排放出的污水进行检测,通过将污水从进水管3流入到搅拌桶内时,启动电机6,通过电机6传动杆转动,带动第二齿轮7进行旋转,继而第二齿轮7带动转杆12进行旋转,继而通过转杆12带动第一搅拌片2进行转动,通过第二齿轮7的转动带动两侧第三齿轮8进行旋转,通过第三齿轮8旋转,带动第一齿轮5进行旋转,继而带动联动杆4进行转动,通过联动杆4转动,带动转盘10进行转动,继而转盘10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二搅拌片11进行转动,且第一搅拌片2与第二搅拌片11通过转杆12与转盘10带动为相对旋转,通过第一搅拌片2与第二搅拌片11的相对旋转,可使其污水可以更好的进行混合,解决了上述所提出的,有害物质沉淀在下方,导致检测的数据的不准确的问题。
24.参考图1和图2,所述箱体1下方通过出水口连接有第一出水管15,所述第一出水管15一端安装有第一夹块20,所述第一夹块20中部下方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夹块19,所述第一夹块20与第二夹块19上端通过螺栓17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夹块19一端连接有第二出水管18,所述第一出水管15与第二出水管18内部均安装有格网13,所述格网13之间安装有过滤网14,所述第二出水管18管壁上设置有橡胶圈16。
25.具体实施时,在对污水进行检测完成后,需要对检测装置内部的污水进行排放,通过向一侧移动旋转阀门,通过阀门旋转打开,使其检测箱内部的污水通过出水管,继而经过过滤网14对污水进行处理,防止直接排放污水,造成的环境的污染,通过旋转螺栓17,使其螺栓17旋转脱离第一夹块20与第二夹块19,向下掰动第二出水管18,继而出水管通过转轴使其脱离第一出水管15,后通过将过滤网14从第一出水管15内拿出,从而快捷的对过滤网14进行更换,解决了上述所提出的,不能对进行检测的污水进行过滤排放,当检测的污水直接排放出来时,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通过安装的隔板,可对过滤网14进行限位,防止在排放污水时,随同污水的推力,流出出水管,通过设置的橡胶圈16,可使其更换过滤网14后,使其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的可以紧密贴合,防止在排放污水时,通过接口流出。
26.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煤矿机电设备排水检测装置时,首先,通过进水管3将污水流入到检测装置内部,启动电机6,通过电机6传动杆转动,带动第二齿轮7进行旋转,继而第二齿轮7带动转杆12进行旋转,继而通过转杆12带动第一搅拌片2进行转动,通过第二齿轮7的转动带动两侧第三齿轮8进行旋转,通过第三齿轮8旋转,带动第一齿轮5进行旋转,继而带动联动杆4进行转动,通过联动杆4转动,带动转盘10进行转动,继而转盘10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二搅拌片11进行转动,且第一搅拌片2与第二搅拌片11通过转杆12与转盘10带动为相对旋转,通过第一搅拌片2与第二搅拌片11的相对旋转,可使其污水可以更好的进行混合,通过向一侧移动旋转阀门,通过阀门旋转打开,使其检测箱内部的污水通过出水管,继而经过过滤网14对污水进行处理,防止直接排放污水,造成的环境的污染,通过旋转螺栓17,使其螺栓17旋转脱离第一夹块20与第二夹块19,向下掰动第二出水管18,继而出水管通过转轴
使其脱离第一出水管15,后通过将过滤网14从第一出水管15内拿出,从而快捷的对过滤网14进行更换,解决了上述所提出的,不能对进行检测的污水进行过滤排放,当检测的污水直接排放出来时,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
27.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