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80091发布日期:2023-03-24 17:53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防护装置,具体的讲,是一种用于测量α、β和γ射线的表面污染监测仪的防护装置。安装在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外侧的防护装置能够避免其被污染,将防护膜对α粒子污染测量结果的影响减至最小,并且方便操作人员及时更换清洁的防护套装。属于辐射防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核技术应用产业快速发展,各类放射源数量急剧增加,核应用领域的安全隐患逐渐增加,如核电站事故、核武器事故、核爆炸袭击、核恐怖袭击、操作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中的开放型操作等造成人体表面、装备器材等受到放射性物质污染等。核应急医学救援时放射性污染监测是现场医学救援的重要环节,对放射性污染去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表面污染监测仪作为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核与辐射探测器,在核电、核燃料循环、同位素生产、核医学、核科研等相关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表面污染监测仪多为便携式设计,常用于检测和测量如地表、墙面、桌面、衣物及皮肤等表面的α、β和γ污染。它包含微电子学显示单元、光电倍增管、闪烁体探测器和探测窗。表面污染监测仪多采用大面积zns(ag)闪烁体及塑料闪烁体探测器,可同时测量和分别测量α、β和γ污染。探测窗多呈长方形,表面有金属栅格网保护。使用前,为避免探测器被污染,导致检测数据异常或错误,需要在探测窗外侧包裹一层薄膜。实际应用时,常采用透明的保鲜膜作为防护材料,包裹表面污染监测仪的探测窗;然而,尽管保鲜膜很薄,但仍会显著降低α辐射的探测效率,使结果出现较大偏差;一旦保鲜膜被污染,操作人员更换清洁的保鲜膜时,不仅容易使探测窗受到污染,而且耗时较长。因此,亟需研发一种适用于上述场景的新型表面污染监测仪的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设计出一种一次性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防护装置。相较于使用保鲜膜包裹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的传统防护措施,本实用新型选用极薄的迈拉膜(厚度≤2.5微米)作为防护膜材质,可最大程度地提高表面污染监测仪对α射线的探测效率,实际使用效果显著优于保鲜膜等传统防护材料。本实用新型受到污染后易于更换,且成本较低,弥补了现有防护措施的不足。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一次性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防护装置,包括防护膜和固定边框,为一体化设计,一次性生产。所述的固定边框是由四条边围成的矩形中空结构,设有工作面和安装面;所述的防护膜安装在固定边框工作面的内侧壁,固定边框安装面的侧壁上设有弹性固定卡扣,防护膜及固定边框借助弹性固定卡扣安装在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的外侧。
7.所述的防护膜由透明的平面迈拉膜(mylar film)制成,厚度≤2.5微米,形状为矩形,其长、宽数值与表面污染监测仪的探测窗尺寸相互匹配。防护膜可与适配型号的表面污
染监测仪配合使用。
8.所述的固定边框由abs树脂制成,形状为矩形,为中空结构,高度为2.0~3.0厘米,两侧分别是工作面和安装面(图2),其作用是固定和展平防护膜。
9.所述的防护膜的尺寸稍大于固定边框工作面内侧壁的尺寸,即防护膜的长、宽分别比固定边框工作面内侧壁的长、宽各大2~3毫米。所述的防护膜通过胶黏剂粘贴于固定边框工作面的内侧壁。
10.所述的固定边框安装面内侧壁的长、宽数值稍大于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外侧壁的尺寸,即固定边框安装面内侧壁的长、宽分别比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外侧壁的长、宽各大1~2毫米。
11.所述的固定边框工作面内侧壁的长、宽数值小于其安装面内侧壁尺寸,即固定边框工作面内侧壁的长、宽分别比安装面内侧壁的长、宽各小1~2毫米。
12.所述的固定边框安装面的侧壁上设有6枚弹性固定卡扣,卡扣贯穿安装面的侧壁,其中每个长边上各设有2枚,每个短边上各设有1枚,使防护装置各部位受力均匀,安装牢靠,一次性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防护装置借助弹性固定卡扣安装在适配型号的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的外侧壁上。弹性固定卡扣的内侧壁上设有斜面朝向安装面的防滑齿,防滑齿能够使防护装置牢靠固定于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的外侧壁上,使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地安装探测窗防护装置;当需要拆卸被污染或更换清洁的防护装置时,仅需操作人员用手将1~2枚弹性固定卡扣向外拨开即可取下防护装置。
13.一次性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防护装置可与适配型号的表面污染监测仪配合使用,也可根据不同品牌、型号仪器探测窗的尺寸定制,以达到最佳使用效果。操作人员借助朝探测窗垂直均匀按压和反方向拨动弹性固定卡扣的操作,可方便地安装和拆卸本防护装置。
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设计科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适用于平战时环境污染监测,核应急、核事故现场救援过程中物体、人体表面放射性污染的测量等场景。该一次性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防护装置能够显著提高放射性污染,特别是α污染的探测效率,并可对仪器设备进行有效防护。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6.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固定边框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19.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20.1-防护膜;2-工作面;3-安装面;4-弹性固定卡扣;5-固定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21.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次性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防护装置,包括防护膜1和固定边框5,为一体化设计,一次性生产。固定边框5的形状为矩形,为中空结构,高度为2.0~3.0厘米,两侧分别为工作面2和安装面3(图2)。防护膜1通过胶黏剂粘贴于固定边框5工作面2的内侧壁上。一次性防护装置安装在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的外侧壁上,防止其意外脱落,并使防护膜1紧贴表面污染监测仪的探测窗。
22.一次性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防护装置的防护膜1的长、宽分别大于固定边框5工作面2的内侧壁的长、宽2~3毫米;固定边框5安装面3的内侧壁的长、宽分别大于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外侧壁的长、宽1~2毫米;固定边框5工作面2的内侧壁的长、宽分别小于安装面内侧壁的长、宽1~2毫米。
23.固定边框5安装面3的外侧壁上设有6枚弹性固定卡扣4,其中每个长边上各设有2枚,每个短边上各设有1枚,一次性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防护装置借助弹性固定卡扣4安装在表面污染监测仪的探测窗外侧壁上。弹性固定卡扣4的内侧壁上设有斜面朝向安装面3的防滑齿,方便操作人员安装和拆卸防护装置。
24.防护膜1的材质为极薄的透明聚酯薄膜,即平面迈拉膜(mylar film),具有透射率高、隔水防尘、抗拉伸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厚度≤2.5微米,其长、宽数值能够匹配探测窗尺寸,可与适配型号的表面污染监测仪配合使用。
25.固定边框5由abs树脂制成,为中空的矩形结构,高度为2.0~3.0厘米,设有工作面2和安装面3(图1、2),分别位于中空边框的两侧(图2)。防护膜1固定于固定边框5工作面2的内侧壁上(图2),固定边框5工作面2内侧壁的长、宽数值略小于防护膜1的尺寸,能够充分拉伸和固定防护膜1;固定边框5安装面3内侧壁的长、宽数值稍大于探测窗外侧壁的尺寸,且外侧壁上设计有6枚弹性固定卡扣4(图2),可确保探测窗防护装置与表面污染监测仪牢靠连接,使防护膜1贴近探测窗,并防止防护装置意外脱落。
26.使用时,操作人员从收纳箱中取出表面污染监测仪,取下探测窗保护盖,侧放于水平物体表面,再从塑封包装袋中取出清洁的防护装置(1和5);操作人员一手握表面污染监测仪握柄,另一手将防护装置(固定边框5)的安装面3朝向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垂直均匀用力按压,直至防护装置与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固定牢靠,启动仪器开始测量。测量结束,如需拆卸防护装置,操作人员可一手握持表面污染监测仪,另一只手朝探测窗的反方向拨动1~2枚弹性固定卡扣4,即可取下受污染的防护装置,关闭电源,收纳仪器;如需更换清洁的防护装置,在操作人员取下受污染的防护装置后,重复上述安装步骤;如需连续监测,则操作人员重复上述安装和拆卸步骤。
27.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膜材质为极薄的透明聚酯薄膜,能够有效提升α辐射的探测效率;固定边框为工程塑料,可充分拉伸并固定防护膜,使其紧贴表面污染监测仪的探测窗,保护探测窗免受放射性污染。设置于防护装置(固定边框)安装面的内侧壁上的弹性固定卡扣可使防护膜牢固安装在表面污染监测仪的探测窗外侧壁上,避免防护装置意外脱落。操作人员借助朝探测窗垂直均匀按压和反方向拨动弹性固定卡扣的操作,可方便地安装和拆
卸防护装置。本装置设计科学,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便于操作,可与适配型号的表面污染监测仪配合使用,也可根据不同品牌、型号仪器探测窗的尺寸定制。适用于环境污染监测,核应急、核事故现场救援过程中监测表面放射性污染等场景,能够提高放射性污染,特别是α污染的探测效率,并对仪器设备进行有效防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