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片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86074发布日期:2023-03-24 19:25阅读:39来源:国知局
镜片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通过光源照射对镜片瑕疵进行检测的设备。


背景技术:

2.镜片注塑完成后,需要对镜片体上的瑕疵进行检测,通常都镜片瑕疵包括表面的划痕、气泡等。在没有引入光学图像原理对镜片进行检测之前,通常是由人工对每个镜片进行人工检测,如果出现瑕疵镜片将会被挑选出来。显然的采用人工检测的效率很低,而且容易出现错误。
3.随着图像识别技术发展,通过相机对镜片拍摄后,通过图像识别算法将瑕疵识别出来。这样的算法在国内外已经充分研究,如公告号cn112816408a名称为一种光学镜片的瑕疵检测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对光学镜片瑕疵数据提取瑕疵特征点,对提取后的特征点进行聚类,分类,再通过对瑕疵数据进行数据增广,建立高鲁棒性的油门误踩模型,提高镜片瑕疵检测的准确度。再如公告号为cn115082416a名称为镜片瑕疵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中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通过控制点光源和待检测镜片距离图像采集终端的距离使光线趋近于平行光透过待检测镜片,可以有效的使待测镜片的所有纹理更加清晰的成像,而且本发明采用的是深度学习检测模型,通过深度学习检测模型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特征融合以及瑕疵预测,有效的提高了瑕疵检测的准确率。可知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图像识别镜片瑕疵的识别方案是较为常见的。
4.应用相应的检测装置的现有技术如公告号为cn109490330a名称为一种镜片瑕疵检测装置中公开了包括光学检测机构、吹风机等组成的装置,应用检测原理进行检测。再如公告号为cn107356605a经过镜片照射在工业相机的感光芯片上成像,使得镜片上的瑕疵在图像上呈现出突变的灰度值,然后通过视觉系统分辨出镜片上的瑕疵,然后再通过背景板移动模组的移动结合工业相机的拍摄获取多个位置的镜片成像,检测完整个镜片表面,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
5.申请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检测装置中,需要对被检测的镜片进行横向照射和竖向照射的两种光源照射以显示出不同光线折射角度,以反映出不同的瑕疵状态。如镜片中的波纹瑕疵,需要给与侧面光才能显示出相应的图像图案,而气泡则需要垂直光照射镜片才能显示出相应的瑕疵。同时,还需要调整垂直方向的光源与镜片之间的垂直距离,拍摄两张或者多张图片显示出如相同气泡瑕疵在不同光源距离照射下以显示出来的图片效果,以根据对比情况准确标识出瑕疵。具体本技术提供至少两种布置方式以及可调整镜片与垂直光源之间距离的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片检测装置,其目的是,提供具有双光源检测的装置,通过不同光源位置的照射用于检测不同镜片瑕疵,以及通过对垂直光
源与镜片之间距离的调整产生不同折射图片的照片以适应镜片在不同距离下检测的效果需求,并提供镜片自动进料和出料,以提升镜片瑕疵检测的效果。
7.一种镜片检测装置,用于对镜片上的瑕疵进行检测,包括框架体,所述框架体的一侧设置有将镜片送入框架体中的进料机构,以及成像装置用于拍摄镜片,
8.还包括有:
9.载具,用于安置镜片;
10.设置于载具位置的光源一,以及设置于载具垂直方向的光源二;
11.其中所述的进料机构包括传送带一,在所述传送带一的一侧设置有能够吹出离子风的送风装置;
12.夹取装置,
13.所述夹取装置包括一夹取部,用于夹取镜片,所述夹取部连接于一横向移动的安装部上,所述安装部通过电机驱动沿着一横向导向结构移动,所述安装部设置有伸缩件,所述伸缩件与夹取部连接。
14.进一步的,还包括出料机构,所述夹取部将镜片从载具上取下移送至所述出料机构上移送出框架体,所述出料机构包括传送带二,所述传送带二伸出于框架体的一侧。
15.进一步的,所述送风装置包括一开放的敞口空间,所述的传送带一一侧从所述敞口空间通过。
16.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体内设置有一固定架,所述载具设置于所述固定架的中部,所述成像装置设置于所述固定架的上部,所述载具为通孔,设置于所述载具下部的光源二向上射出的光通过所述通孔照射于镜片上;所述载具还包括两个夹片,设置于通孔内,用于对镜片固定;所述光源一为条带状led灯带,并设置于所述载具上所开设的安装槽内。
17.进一步的,所述光源二包括矩形led光源模块,所述led光源模块与一升降装置连接。
18.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一拖板,所述拖板一侧设置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一升降块连接,所述升降块与一可伸缩杆连接,所述伸缩杆通过上下移动带动所述升降块上下移动。
19.优选的,所述框架体中部的固定板置有具有粘性的黏贴层,在所述框架体的上方设置有正压系统,用于对所述框架体内产生正压环境。
20.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二分成为承接镜片的承接段,以及将镜片送出框架体的输送段,所述承接段与输送段连接形成“l”字形状。
21.优选的,所述的成像装置与一连接头连接,所述连接头通过螺栓与一连接槽连接。
22.优选的,所述夹取部包括夹头,所述夹头包括两个夹持体,所述夹持体分别通过安装块与安装部的横向凹槽内的导轨适配连接,所述安装块沿着所述导轨移动。
2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镜片检测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
24.改进点一:在框架体的中的固定架中部单独设置载具,并在载具所开设的通孔内设置环装的载具的通孔设置有多个led灯片或者设置有环装的led灯带作为光源一。光源一向载具上的镜片提供横向光线照射,以显示出如划痕这样的需要侧面光显示出来的的瑕疵。
25.改进点二:在载具的垂直方向上设置有光源二,通常情况下光源二设置于所述载
具的下方,提供垂直于载具的垂直光并照射于载具上的镜片上。通常这种垂直光与镜片的距离会影响所显示的瑕疵如气泡所产生图像的形状。一般的为了对疑似的瑕疵点做精准的判断,需要通过调整光源二与镜片的之间的垂直距离,以调整所成图像的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光源二为矩形led灯,并通过设置于其下的托盘且托盘与一可上下伸缩移动的杆连接,并通过该伸缩杆的上下移动以带动所述托盘的上下移动,以改变所述光源二的上下距离。
26.改进点三:对不同镜片的度数需要对设置于其上方的成像装置之间的距离调整以适应不同的镜片度数以达到聚焦成像的目的。对于工业检测时,一般是对相同度数的成批量的镜片进行检测。据此所述的成像装置通过连接头与连接槽之间螺栓固定的方式进行固定,并在需要的时候调整高度以适应不同度数镜片的检测需要。
27.改进点四:与上料机构适配的是所述的产生离子风的送风装置延伸至所述敞口位置,所述镜片被传送带一送至敞口位置时,产生的离子风与带电灰尘相互吸引并被吹离镜片。同时正压系统维持框架体内的正压环境,使得灰尘向下移动并被固定粘附于固定板设置有具有粘性的黏贴层,或者从出风位置排出所述的框架体内保持镜片表面检测时候的清洁程度。而夹取装置自动夹取镜片放置于载具,并在完成检测后从载具上夹取后送至出料机构上,完成自动化检测过程,效率提升。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9.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显示框架体内的部分示意图一;
31.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载具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架部分示意图图;
33.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夹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显示框架体内的部分示意图二;
35.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光源二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7.一种镜片检测装置,用于对镜片上的瑕疵进行检测,如图1和图6所示包括框架体1,所述框架体的一侧设置有将镜片送入框架体中的进料机构,以及成像装置3用于拍摄镜片。所述的进料机构包括一传送带一21,所述传送带一21通过滚轮实现循环运送的功能。所述镜片由传送带一21的一侧送入后,向前移送至另一侧并停留在所述离子送风装置3的下方。所述离子送风装置3具有一敞口,所述镜片置于该敞口位置后,离子送风装置3产生离子风对镜片进行除尘,通过电荷吸附灰尘并被强风吹离镜片。而吹离的吹尘因设置于框架体1上的正压系统4所形成的框架体1内的正压环境而被向下经过出风口吹出框架体1,或者粘附于固定板5设置有具有粘性的黏贴层上。
38.如图2所示在所述框架体1中设置有夹取装置,而夹取装置会横向移动至传送带一21的镜片位置,并夹取镜片后在移动至载具6的位置并将镜片放置于载具6上。如图5所示其中夹取装置包括包括夹头7,所述夹头7包括两个夹持体71,所述夹持体71分别通过安装块72与安装部73的横向凹槽内的导轨74适配连接,所述安装块72沿着所述导轨74在气缸的驱动下做移动,以驱动夹持体71夹取镜片。
39.如图3所示,载具6包括贯通的通孔,以及两个夹片61,所述镜片就被两个夹片61托举,在载具6的位置还设置有光源一10。所述光源一10其中一种方式为在载具6开设有槽,在槽内设置有led灯或者灯带,还有一种方式为在载具6的周围设置有led灯对载具6上的镜片照射。
40.如图4所示,所述载具6通过连接件固定于固定架8的中部,一成像装置9设置于所述固定架8的上部。载具6的下方设置有光源二11,所述成像装置9成像时所述光源一10产生向镜片侧面的光照,所述光源二11产生垂直镜片的光照,通过两个方向的光照对所述镜片成像。
41.所述光源二11位矩形led灯,在所述矩形led灯放置于托板12上,所托板12通过连接件与一可上下移动的丝杆连接,所述丝杆则通过气缸带动转动驱动矩形led等上下移动以改变与镜片之间的距离。
42.成像装置完成成像后,所述夹取装置将镜片夹取移动至出料机构上,所述出料机构的传送带二成“l”型布置,并将镜片移送出框架体1完成整个检测过程。
4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