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表面检测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90479发布日期:2023-03-24 20:11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表面检测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板带材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表面检测平台。


背景技术:

2.金属板带材加工机组中需配置检测平台,用于在线辅助人工检查带材表面带材缺陷和带材的板型,是一种实用的平面基准量具。现有的技术中,检测平台表面通常采用铸钢板,框架采用固定式焊接结构,常规布置在机组出口侧。其存在以下缺陷:常规配置的检测平台只能观察到带材上表面,由于检测平台固定结构安装在机组中,人员不能观测到带材下表面带材质量,要观测带材下表面还需收卷后再反向放卷将其未检测的面放置到上侧,不易操作;功能较少,不能直接检测带材的平直度。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多功能表面检测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功能表面检测平台,通过上观测机构可以观测带材的上表面质量,而通过设置在下侧的下观测机构则可以观测带材的下表面质量,上下表面可以同时观测,从而提高了表面检测效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表面检测平台,包括两个底架,所述底架上通过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有用于放置带材的移动平台,移动平台在第一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沿着底架移动,底架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的侧表面设置有控制箱,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观测带材上表面的上观测机构,两个底架之间设置有用于观测带材下表面的下观测机构,所述固定架的顶部通过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有平直度检测机构。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底架侧表面的第一驱动电机,两个底架相对的一侧表面均开设有滑槽,每个滑槽内均滑动设置有两个第一滑块,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入滑槽内并通过联轴器与第一驱动螺杆连接,第一驱动螺杆与第一滑块侧表面开设的螺孔螺纹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块的下表面设置有辅助轮。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平台的下表面四角处均设置有支撑柱,四个支撑柱分别与一个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平台上设置有钢化玻璃板。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观测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固定架顶部侧表面的上固定板,上固定板的端部与固定架之间倾斜地固定设置有上倾斜板,上倾斜板的下侧表面安装有上观测镜。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观测机构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下固定板,下固定板的上表面靠近固定架处对称地固定设置有两个竖板,两个竖板的顶端与下
固定板之间倾斜地固定设置有下倾斜板,下倾斜板的上表面安装有下观测镜。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固定架侧表面的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入固定架顶部侧表面开设的滑槽内并通过联轴器与第二驱动螺杆连接,固定架的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平直度检测机构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平直度检测机构包括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的移动杆,移动杆的侧表面下部开设有通槽,且移动杆的下表面开设有与通槽连通的滑孔,滑孔内滑动设置有升降杆,升降杆的底端转动设置有检测辊,升降杆的顶端通过弹簧与通槽的顶面连接,升降杆的上部侧表面固定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通槽的内侧表面与红外线发射器对应处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侧表面均匀设置有与红外线发射器对应的红外线接收头。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多功能表面检测平台,将原来是固定设置的检测平台更换为可移动的移动平台,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可以带动移动平台在工作位和退出位上移动,从而方便操作;通过上观测机构可以观测带材的上表面质量,而通过设置在下侧的下观测机构则可以观测带材的下表面质量,上下表面可以同时观测,从而提高了表面检测效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移动到退出位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平直度检测机构对带材的平直度进行检测,功能多样,能够满足不同的使用需要。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18.图中:1底架、2第一驱动机构、21第一驱动电机、22第一驱动螺杆、23第一滑块、24辅助轮、3移动平台、31支撑柱、32钢化玻璃板、4固定架、5控制箱、6上观测机构、61上固定板、62上倾斜板、63上观测镜、7下观测机构、71下固定板、72下倾斜板、73下观测镜、8第二驱动机构、81第二驱动电机、82第二驱动螺杆、83第二滑块、9平直度检测机构、91移动杆、92通槽、93升降杆、94挡块、95弹簧、96红外线发射器、97安装板、98红外线接收头、99检测辊。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表面检测平台,包括两个底架1,所述底架1上通过第一驱动机构2连接有用于放置带材的移动平台3,将原来是固定设置的检测平台更换为可移动的移动平台3,通过第一驱动机构2可以带动移动平台3在工作位和退出位上移动,从而方便操作。
21.移动平台3在第一驱动机构2的带动下沿着底架1移动,具体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包括固定设置在底架1侧表面的第一驱动电机21,两个底架1相对的一侧表面均开设有滑槽,每个滑槽内均滑动设置有两个第一滑块23,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穿入滑槽内并通过联轴器与第一驱动螺杆22连接,第一驱动螺杆22与第一滑块23侧表面开设的螺孔螺纹连接,所述移动平台3的下表面四角处均设置有支撑柱31,四个支撑柱31分别与一个第一滑块23固定连接,第一驱动电机21通过第一驱动螺杆22带动第一滑块23在滑槽内移动,第一滑块23带动支撑柱31及移动平台3移动,从而带动其上放置的带材在工作位与退出位之间移动。
22.工作位和退出位以固定架4为分界线,工作位设置在观测机构的一侧,主要用于对带材的表面质量进行检测,退出位设置在平直度检测机构9的一侧,用于在对带材表面质量检测后移动到退出位并穿带收卷,在退出过程中,可以通过平直度检测机构9对带材一段一段地进行平直度检测。
23.所述移动平台3上设置有钢化玻璃板32,代替了传统检测平台的铸钢板,以便于通过观测机构对带材的下表面进行观测。
24.钢化玻璃板32选用厚度在12mm以上的钢化玻璃,以确保其承压能力;检测时注意带材的密度及厚度,要低于钢化玻璃板32的承压能力的80%,避免损坏检测平台。
25.进一步的,也可以在移动平台3的上表面边缘处设置2-4cm的凸起,用于承接待检测的带材,使带材不与钢化玻璃板32接触,从而避免接触与损坏等。
26.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23的下表面设置有辅助轮24,用于支撑在地面,在第一滑块23和支撑柱31移动时提供辅助支撑移动的作用,以保证移动平台3移动的平稳。
27.底架1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固定架4,固定架4的侧表面设置有控制箱5,控制箱5内设置有plc控制器,优选为三菱fx2n系列的plc控制器,plc控制器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并控制本装置中的第一驱动电机21、第二驱动电机81、红外线发射器96、红外线接收头98和补光灯10等电器件,plc控制器控制上述装置的方式均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28.本实用新型中所用的plc控制器、第一驱动电机21、第二驱动电机81、红外线发射器96、红外线接收头98和补光灯10等均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其具体结构、工作原理和电路连接等均为公知常识,在此不作详述。
29.优选的,固定架4上设置有用于观测带材上表面的上观测机构6,所述上观测机构6包括固定设置在固定架4顶部侧表面的上固定板61,上固定板61的端部与固定架4之间倾斜地固定设置有上倾斜板62,上倾斜板62的下侧表面安装有上观测镜63,上观测镜63朝下倾斜,其与水平面的角度为45-60
°
,其设置在上侧,可以作为直接观测带材表面质量的辅助,通过镜面观察带材上表面的质量。
30.优选的,两个底架1之间设置有用于观测带材下表面的下观测机构7,所述下观测机构7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下固定板71,下固定板71的上表面靠近固定架4处对称地固定设置有两个竖板,两个竖板的顶端与下固定板71之间倾斜地固定设置有下倾斜板72,下倾斜板72的上表面安装有下观测镜73,下观测镜73朝上倾斜设置,其与水平面的角度为45-60
°
;上观测镜63和下观测镜73均设置在同一侧,即工作位上,带材移动放置到移动平台3上后,在第一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移动平台3移动到工作位,工作人员通过观察带材的上表面检测上表面的质量,观测下表面质量时,带材的下表面透过钢化玻璃板32被下观测镜73反映出
来,工作降低身位,通过下观测镜73观测带材的表面质量,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31.可选的,在上倾斜板62的下表面边缘处和下倾斜板72的上表面边缘处均设置有补光灯10,补光灯10设置在镜面外侧,用于在光线较暗时提供照明补充光照,以便于工作人员对带材的表面质量进行检测。
32.优选的,所述固定架4的顶部通过第二驱动机构8连接有平直度检测机构9,具体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8包括固定设置在固定架4侧表面的第二驱动电机81,第二驱动电机81的输出轴穿入固定架4顶部侧表面开设的滑槽内并通过联轴器与第二驱动螺杆82连接,固定架4的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83,第二滑块83与平直度检测机构9连接,第二驱动电机81通过第二驱动螺杆82带动第二滑块83在滑槽内移动,第二滑块83带动平直度检测机构9沿着与底架1垂直的方向移动,可以对移动平台上的带材表面进行平直度检测。
33.所述平直度检测机构9包括与第二滑块83固定连接的移动杆91,移动杆91的侧表面下部开设有通槽92,且移动杆91的下表面开设有与通槽92连通的滑孔,滑孔内滑动设置有升降杆93,升降杆93的顶端穿入通槽92内侧,升降杆93的底端转动设置有精密加工的检测辊99,升降杆93的顶端通过弹簧95与通槽92的顶面连接,升降杆93悬空时,检测辊99的最低点低于移动平台3上带材的上表面,从而保证在检测时检测辊99可以与带材上表面接触;在检测前,工作人员手动提升升降杆93,使其上移动,之后操作控制箱5的plc控制器,打开第一驱动电机21,通过第一驱动螺杆22带动第一滑块23移动,从而带动移动平台从工作位向退出位移动,移动第一到一个平直度检测点时,即移动平台的大部分还在工作位、只有左侧到达退出位并且检测辊99可以与带材接触时,再松开升降杆93,使检测辊99自然落下并与带材的上表面接触。
34.升降杆93的上部侧表面固定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96,通槽92的内侧表面与红外线发射器96对应处安装有安装板97,安装板97的侧表面均匀设置有与红外线发射器96对应的红外线接收头98,红外线接收头98采用小型贴片式红外线接收头,优选型号为ch0038c-38a;红外线接收头98等距地垂直分布在一条直线上。
35.在检测平直度前,使检测辊99自然落下并与带材的上表面接触,然后操作控制箱5的plc控制器,使红外线发射器96和各红外线接收头98复位,并通过plc控制器记录此时红外线发射器96所发射的红外线是被几号红外线接收头98接收到,即初始检测前升降杆93的高度。
36.在检测平直度时,检测辊99与带材上表面接触,操作控制箱5的plc控制器,打开第二驱动电机81,第二驱动电机81通过第二驱动螺杆82带动第二滑块83在滑槽内移动,第二滑块83带动移动杆91和升降杆93移动,移动过程中,检测辊99在带材上表面滚动,带材上表面出现不平直处时,检测辊99会带动升降杆93上下移动,同时升降杆93上的红外线发射器96也会上下起伏,使沿竖直线排列的各红外线接收头98接收到其发射的红外线信号,plc控制器分析检测过程中接收到红外线信号的红外线接收头98所在高度,可以输出一个波形图,根据波形图的起伏即可判断带材的平直度,功能多样,操作简单,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要。
37.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杆93的上部外侧表面固定设置有挡块94,挡块94设置在通槽92内侧,即升降杆93悬空状态时,通过挡块94对其限位,可以对弹簧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其经常处于拉伸状态而影响弹性系数从而降低正直度检测的准确性。升降杆93由于挡块94的
限位而处于悬空状态时,弹簧处在不受力的状态。
38.本实用新型中未公开部分均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材料及工作原理不再详述。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