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模式多参数多功能一体化传输测量控制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69997发布日期:2023-01-25 10:16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模式多参数多功能一体化传输测量控制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仪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模式多参数多功能一体化传输测量控制仪。


背景技术:

2.测量控制仪器,由于可以对环境中的参数进行监测,因此,目前在各个领域中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日常常见的测量控制仪器一般可以分别对温湿度、风速和压力进行检测。
3.由于检测的要求,会对环境的参数设定最高的限定值,也会设定最低的限定值,以便某一环境参数在超出限定值的范围后,及时发出警报进行提醒,但是,目前用于警报提醒的报警指示灯一般只设置在控制面板的一侧,当环境中的参数变化超出设定值时,监测该环境的测量控制仪器就会发出警报,人们在收到警报提醒后,只能在面对控制面板的一侧逐一检测,以便找出发出警报的测量控制仪器,但是这样会浪费了时间,耽误了检修的速度,或者需要加装专用报警灯辅助警示,增加了安装工程费用和采购成本。
4.因此,提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双模式多参数多功能一体化传输测量控制仪实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双模式多参数多功能一体化传输测量控制仪。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模式多参数多功能一体化传输测量控制仪,包括测量探杆、测量控制仪前盖和测量控制仪后盖;
7.所述测量探杆安装在测量控制仪前盖上,所述测量控制仪后盖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报警指示灯;
8.所述测量控制仪前盖可拆卸的套设在测量控制仪后盖上,所述测量控制仪前盖和测量控制仪后盖之间设有与报警指示灯相连通的报警光圈,通过将测量控制仪前盖和测量控制仪后盖设置成可拆卸的结构,并在测量控制仪前盖和测量控制仪后盖之间设有报警光圈,既便于报警光圈安装的同时,也便于人们在不同角度观看测量控制仪时,能通过报警光圈发出闪烁的不同颜色的灯光对测量控制仪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测,使人们能从不同的位置也能更直观,更快速的发现和找出检测情况出现异常的测量控制仪,节省了人们找出问题所需的时间,使人们有更充分的时间对环境和设备的异常进行快速解决,降低了风险。
9.进一步的,所述报警光圈包括透光光圈和分别设置在透光光圈上,并以不同色区别的上限报警灯带、正常值显示灯带和下限报警灯带;
10.所述测量控制仪前盖和测量控制仪后盖之间设有连接过度槽,所述透光光圈设置在测量控制仪前盖和测量控制仪后盖之间的连接过度槽上;
11.所述上限报警灯带、正常值显示灯带和下限报警灯带分别与控制面板上的报警指
示灯相连通,通过将透光光圈设置在测量控制仪前盖和测量控制仪后盖之间的连接过度槽上,使得测量控制仪前盖和测量控制仪后盖之间的过度更加平顺,还可以通过调节透光光圈的宽度,通过加宽透光光圈的方式,可以用于扩展或加长传输测量控制仪的整体长度,起到灵活改变传输测量控制仪的整体长度,也使其可以配合传输测量控制仪内置的各种传感器进行配合工作,而由于上限报警灯带、正常值显示灯带和下限报警灯带均是闪烁不同颜色的灯光,人们在使用时,从任意角度看向双模式多参数多功能一体化传输测量控制仪时,均能通过灯光所闪烁的颜色,快速的判断出双模式多参数多功能一体化传输测量控制仪的运行情况,对于现场安装很多测控探头的场景,这种带有报警光圈的探头可最大程度快速准确识别到异常工位的探头工作状态。
12.更进一步的,所述报警光圈呈圆环状或圆弧状,在实际应用中,报警光圈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而进行设置,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3.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面板的外侧设有面板封装贴膜,通过面板封装贴膜的设置,可以对控制面板起到保护的作用。
14.更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面板的内侧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测量探杆的端部设有测量探头,所述测量探头分别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相连接,由于在控制面板的内侧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因此测量控制仪可以同时对环境中各种不同的参数进行测量,使测量控制仪具有更多的检测功能。
15.进一步的,所述测量控制仪后盖内设有与控制面板相连接的内存卡,通过内存卡的设置,可以用于储存测量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温度、湿度、风扇和压力的实时变化,便于对数据进行记录。
16.更进一步的,所述测量控制仪后盖上设有安装卡座,安装卡座内设有云卡或无线频道模块,所述测量控制仪后盖上设有发射天线,所述云卡或无线频道模块和发射天线分别与控制面板相连接,通过云卡或无线频道模块和发射天线的设置,在对检测环境的各种参数进行测量后,可以及时将检测到的数据通过无线的方式向外发送,便于检测人员快速对环境的温度、湿度、风扇和压力进行监控和记录,在实际应用中,发射天线也可以设置在安装卡座上,发射天线穿过安装卡座与控制面板相连接,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7.进一步的,所述测量控制仪后盖上设有用于导线通过的引线出口,所述导线由测量控制仪后盖的引线出口穿过后与控制面板相连接,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连接的方式,可以利用导线对检测的数据进行实时导出,可以确保检测数据在导出时不会受到环境的因数影响,本技术所定义的双模式传输是指一个测控单元可以通过有线传输数据给其它控制设备,同时还可以通过无线发射数据给云端或远距离无线发送给当地无线接收设备,实现一个测控单元同时完成多项传输任务,真正贴实工业数字化的设想,双模式传输的特点是把一个测控单元实现二个或多个测控单元的裂变,实现测控单元的最大效益和完全符合中国工业数字化的要求。
18.更进一步的,还包括外六角螺母和活动六角锁紧夹头;
19.所述测量控制仪前盖上分别设有外固定螺纹和内固定螺纹,所述外六角螺母套设在测量控制仪前盖的外固定螺纹上;
20.所述测量探杆卡设在活动六角锁紧夹头的内侧,所述活动六角锁紧夹头的外侧与测量控制仪前盖的内固定螺纹相啮合,通过将测量探杆卡设在活动六角锁紧夹头的内侧,利用测量控制仪前盖上的内固定螺纹对活动六角锁紧夹头进行锁紧固定,最后,还可以根据需要将外六角螺母拧到外固定螺纹上,起到加强连接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测量探杆既可以选择由软质材料制成,也可以选择由硬质材料制成,此外,测量探杆的直径是可以需要进行改变的,因此,活动六角锁紧夹头可以对不同直径和不同材质的测量探杆进行夹紧,以适应多参数传感器的组合需要。
21.进一步的,所述测量控制仪前盖和测量控制仪后盖均由铝合金材料或不锈钢材料制成,铝合金材料或不锈钢材料制成测量控制仪前盖和测量控制仪后盖,即增强了双模式多参数多功能一体化传输测量控制仪外观的整体美感,提高了整体档次的同时,也减轻了双模式多参数多功能一体化传输测量控制仪的整体重量,在实际应用中,测量控制仪前盖和测量控制仪后盖还可以采用其它材料制成,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2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双模式多参数多功能一体化传输测量控制仪,通过将测量控制仪前盖和测量控制仪后盖设置成可拆卸的结构,并在测量控制仪前盖和测量控制仪后盖之间设有报警光圈,既便于报警光圈安装的同时,也便于人们在不同角度观看测量控制仪时,能通过报警光圈发出闪烁的不同颜色的灯光对测量控制仪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测,使人们能从不同的位置也能更直观,更快速的发现和找出检测情况出现异常的测量控制仪,节省了人们找出问题所需的时间,使人们有更充分的时间对环境和设备的异常进行快速解决,降低了风险。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种采用无线传输数据的多参数多功能一体化传输测量控制仪在夹持硬质的测量探杆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种采用无线传输数据的多参数多功能一体化传输测量控制仪在夹持硬质的测量探杆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种采用无线传输数据的多参数多功能一体化传输测量控制仪在夹持软质的测量探杆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有线传输数据的多参数多功能一体化传输测量控制仪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有线传输数据的多参数多功能一体化传输测量控制仪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报警光圈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多参数多功能一体化传输测量控制仪在活动六角锁紧夹头拆卸后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活动六角锁紧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32.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多参数多功能一体化传输测量控制仪的内部结构原理图。
33.图中,1为测量探杆、2为测量控制仪前盖、3为测量控制仪后盖、4为控制面板、5为报警指示灯、6为报警光圈、7为透光光圈、8为上限报警灯带、9为正常值显示灯带、10为下限
报警灯带、11为连接过度槽、12为温度传感器、13为湿度传感器、14为风速传感器、15为压力传感器、16为测量探头、17为内存卡、18为安装卡座、19为云卡、20为发射天线、21为引线出口、22为外六角螺母、23为活动六角锁紧夹头、24为外固定螺纹、25为内固定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34.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36.如图1-5所示,一种双模式多参数多功能一体化传输测量控制仪,包括测量探杆1、测量控制仪前盖2和测量控制仪后盖3;测量探杆1安装在测量控制仪前盖2上,测量控制仪后盖3上设有控制面板4,控制面板4上设有报警指示灯5;测量控制仪前盖2可拆卸的套设在测量控制仪后盖3上,测量控制仪前盖2和测量控制仪后盖3之间设有与报警指示灯5相连通的报警光圈6,通过将测量控制仪前盖2和测量控制仪后盖3设置成可拆卸的结构,并在测量控制仪前盖2和测量控制仪后盖3之间设有报警光圈6,既便于报警光圈6安装的同时,也便于人们在不同角度观看测量控制仪时,能通过报警光圈6发出闪烁的不同颜色的灯光对测量控制仪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测,使人们能从不同的位置也能更直观,更快速的发现和找出检测情况出现异常的测量控制仪,节省了人们找出问题所需的时间,使人们有更充分的时间对环境和设备的异常进行快速解决,降低了风险。
37.如图6所示,报警光圈6包括透光光圈7和分别设置在透光光圈7上,并以不同色区别的上限报警灯带8、正常值显示灯带9和下限报警灯带10;测量控制仪前盖2和测量控制仪后盖3之间设有连接过度槽11,透光光圈7设置在测量控制仪前盖2和测量控制仪后盖3之间的连接过度槽11上;上限报警灯带8、正常值显示灯带9和下限报警灯带10分别与控制面板4上的报警指示灯5相连通,通过将透光光圈7设置在测量控制仪前盖2和测量控制仪后盖3之间的连接过度槽11上,使得测量控制仪前盖2和测量控制仪后盖3之间的过度更加平顺,还可以通过调节透光光圈7的宽度,通过加宽透光光圈7的方式,可以用于扩展或加长传输测量控制仪的整体长度,起到灵活改变传输测量控制仪的整体长度,也使其可以配合传输测量控制仪内置的各种传感器进行配合工作,而由于上限报警灯带8、正常值显示灯带9和下限报警灯带10均是闪烁不同颜色的灯光,人们在使用时,从任意角度看向双模式多参数多功能一体化传输测量控制仪时,均能通过灯光所闪烁的颜色,快速的判断出双模式多参数多功能一体化传输测量控制仪的运行情况,对于现场安装很多测控探头的场景,这种带有报警光圈的探头可最大程度快速准确识别到异常工位的探头工作状态,在本实用新型中,报警光圈6呈圆环状或圆弧状,在实际应用中,报警光圈6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而进行设置,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8.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控制面板4的外侧设有面板封装贴膜,控制面板4的内侧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12、湿度传感器13、风速传感器14和压力传感器15,测量探杆1的端部设有测量探头16,测量探头16分别与温度传感器12、湿度传感器13、风速传感器14和压力传感器15相连接,通过面板封装贴膜的设置,可以对控制面板4起到保护的作用,而由于在控制面板4的内侧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12、湿度传感器13、风速传感器14和压力传感器15,因此测量控制仪可以同时对环境中各种不同的参数进行测量,使测量控制仪具有更多的检测功能,其中,在测量控制仪后盖3内设有与控制面板4相连接的内存卡17,通过内存卡17的设置,可以用于储存测量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温度、湿度、风扇和压力的实时变化,便于对数据进行记录,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测量控制仪后盖3上设有安装卡座18,安装卡座18内设有云卡19或无线频道模块,测量控制仪后盖3上设有发射天线20,云卡19或无线频道模块和发射天线20分别与控制面板4相连接,通过云卡19和发射天线20的设置,在对检测环境的各种参数进行测量后,可以及时将检测到的数据通过无线的方式向外发送上云端,便于检测人员快速对环境的温度、湿度、风扇和压力进行监控和记录,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测量控制仪后盖3上设有用于导线通过的引线出口21,导线由测量控制仪后盖3的引线出口21穿过后与控制面板4相连接,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4连接的方式,可以利用导线对检测的数据进行实时导出,可以确保检测数据在导出时不会受到环境的因数影响,本技术所定义的双模式传输是指一个测控单元可以通过有线传输数据给其它控制设备,同时还可以通过无线发射数据给云端或远距离无线发送给当地无线接收设备,实现一个测控单元同时完成多项传输任务,真正贴实工业数字化的设想,双模式传输的特点是把一个测控单元实现二个或多个测控单元的裂变,实现测控单元的最大效益和完全符合中国工业数字化的要求,此外,在实际应用中,发射天线20也可以设置在安装卡座18上,发射天线20穿过安装卡座18与控制面板4相连接,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9.通过采用上述的设置,本传输测量控制仪与市面上的同类产品相比,还具有对检测到的数据可以采用双模式的方式进行输出,在实际应用中,既可以选择通过云卡19或无线频道模块和发射天线20,利用4g/5g网络将检测到的数据上传到云端的方式实现无线输出,也可以通过导线对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导出,必要时可以有线+无线双模式同时输出,双模式的方式能适合更多的情况下进行使用。
40.如图7-9所示,还包括外六角螺母22和活动六角锁紧夹头23;测量控制仪前盖2上分别设有外固定螺纹24和内固定螺纹25,外六角螺母22套设在测量控制仪前盖2的外固定螺纹24上;测量探杆1卡设在活动六角锁紧夹头23的内侧,活动六角锁紧夹头23的外侧与测量控制仪前盖2的内固定螺纹25相啮合,通过将测量探杆1卡设在活动六角锁紧夹头23的内侧,利用测量控制仪前盖2上的内固定螺纹25对活动六角锁紧夹头23进行锁紧固定,最后,还可以根据需要将外六角螺母22拧到外固定螺纹24上,起到加强连接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测量探杆1既可以选择由软质材料制成,也可以选择由硬质材料制成,此外,测量探杆1的直径是可以需要进行改变的,因此,活动六角锁紧夹头23可以对不同直径和不同材质的测量探杆1进行夹紧,以适应多参数传感器的组合需要,在本实用新型中,测量控制仪前盖2和测量控制仪后盖3均由铝合金材料或不锈钢材料制成,铝合金材料或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测量控制仪前盖2和测量控制仪后盖3,即增强了双模式多参数多功能一体化传输测量控制仪外观的整体美感,提高了整体档次的同时,也减轻了双模式多参数多功能一体化传输测
量控制仪的整体重量,在实际应用中,测量控制仪前盖2和测量控制仪后盖3还可以采用其它材料制成,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1.实施例
42.实施例一
43.在本实施例中,测量控制仪通过第一种模式(即无线的方式)进行数据的传输,其中,测量探杆可以根据需要而选择软管或选择硬管。
44.在需要对环境中的各种参数进行测量时,测量探杆端部的测量探头分别对环境的温度、湿度、风速和压力进行测量,在测量后,测量探头将测得的温度、湿度、风速和压力分别传输到控制面板中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中,由于将多个传感器共同集成到测量控制仪中,因此一体化的测量控制仪可以同时对环境中各种不同的参数进行测量,使得其应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在对环境中的温度、湿度、风速和压力测量后,可以利用内存卡对测得的数据进行记录。
45.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可充电电池等部件集成到控制面板中,利用当地电源给测量控制仪供电或利用太阳能板充电,当需要将测得的温度、湿度、风速和压力与外界设备进行无线传输时,通过云卡和发射天线,利用4g/5g网络发送上云端,便于检测人员快速对环境的温度、湿度、风速和压力进行监控和记录,在本实用新型中,发射天线为433mhz的发射天线,而由于将测量控制仪前盖和测量控制仪后盖设置成可拆卸的结构,并在测量控制仪前盖和测量控制仪后盖之间设有报警光圈,其中,报警光圈中的上限报警灯带采用的是闪烁着红光的闪烁灯带,正常值显示灯带采用的是闪烁着绿光的闪烁灯带,而下限报警灯带是闪烁着蓝光的闪烁灯带,这样的设置,便于人们在不同角度观看测量控制仪时,能通过报警光圈发出闪烁的灯光对测量控制仪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测,使人们能从不同的位置也能更直观,更快速的发现和找出检测情况出现异常的测量控制仪,节省了人们找出问题所需的时间,使人们有更充分的时间对环境和设备的异常进行快速解决,降低了风险,在实际应用中,报警光圈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而进行设置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6.实施例二
47.在目前,单一传输模式也不能满足新时代数字化测控需求,目前解决数字化测控需要为一个传感器配套很多不同功能的模块才能完成,比如一个温度传感器要配一台控制表,再由控制表二次变送输出信号给无线模块发送数据,在本实施例中,测量控制仪通过第二种模式(即有线的方式)进行数据的传输。
48.实施例一在应用时,测控现场可能有电磁干扰不适合无线传输,可以切换为有线传输方式,只需要在测量控制仪后盖上设有用于导线通过的引线出口,导线由测量控制仪后盖的引线出口穿过后与控制面板相连接,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连接的方式,可以利用导线对检测的数据进行实时导出,由于利用有线的方式进行数据的传输,因此可以确保检测数据在导出时不会受到环境的因数影响。
49.本专利所阐述的双模式传输方式要点,使本测量控制仪具备控制功能和有线传输功能,通常现场测量单元输出信号给其它外围控制设备是基本需求,本专利产品除了有线输出信号给外围控制设备,本体亦具备控制设备功能,同时本专利产品将测量数据同步无线上云或无线传输给现场其它显示或记录分析设备,如现场中央控制室或移动疫设备如手机端又或者是异地网络监示器等,因此双模式传输功能相当于把一个测量单元分身为二个
或三个测控单元使用,可以理解为工业数字化的一种创新产品。
50.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