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锥流量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79007发布日期:2023-04-26 22:35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V锥流量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流量计,具体是指一种v锥流量计。


背景技术:

1、目前,差压式流量计已经广泛运用于流体流量的计量过程中,诸如流量喷嘴、文丘里管及孔板等最早的差压测量装置是基于伯努利定理设计而成的,这些产品虽已在国内外广泛使用,但仍需改进。v锥流量计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式差压流量计,该种流量计是在管道中心悬挂一v锥节流元件,被测流体进入管道后经其中心的锥体压缩后沿管壁流动,该种节流结构的出现带来了压差式流量计的革命性成果。

2、由于v锥流量计是通过悬挂在管道中心的一个v锥体来节流,这就必须使得流体以管线的中心线为中心,围绕着v锥体流过,然而,现有的v锥流量计的v锥体的中心线在长期使用时容易与管线的中心线发生偏移,v锥体发生了晃动及偏心,这就影响了流量计的测量精确度和稳定性。且现有的v锥流量计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v锥流量计。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v锥流量计,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两端均设有法兰,所述导流管靠近其中一个法兰一端的内部设有多孔平衡板,所述导流管上设有两个分别位于多孔平衡板两侧的第一取压管,所述导流管远离多孔平衡板一端的内部设有v型锥体,所述v型锥体的后端设有后盖,所述v型锥体的中部贯穿设有l型取压管,所述l型取压管的外端延伸至导流管外侧。

3、作为改进,所述l型取压管位于导流管内部的一端通过锥形支架与导流管内壁固定。

4、作为改进,所述v型锥体迎流体面的角度为45°。

5、作为改进,所述导流管靠近l型取压管外部的一端设有第二取压管。

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申请的流量计的整体结构设计巧妙,结构合理稳定,体积紧凑,其中锥形支架的设置可稳定l型取压管,可有效避免v型锥体发生晃动,通过设置多孔平衡板的设置起到节流的作用,且两个第一取压管分别设置在多孔平衡板的两侧从而起到多点测量的目的,且相对误差小,测量精度高。



技术特征:

1.一种v锥流量计,包括导流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1)的两端均设有法兰(2),所述导流管(1)靠近其中一个法兰(2)一端的内部设有多孔平衡板(3),所述导流管(1)上设有两个分别位于多孔平衡板(3)两侧的第一取压管(4),所述导流管(1)远离多孔平衡板(3)一端的内部设有v型锥体(5),所述v型锥体(5)的后端设有后盖(6),所述v型锥体(5)的中部贯穿设有l型取压管(7),所述l型取压管(7)的外端延伸至导流管(1)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锥流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取压管(7)位于导流管(1)内部的一端通过锥形支架(8)与导流管(1)内壁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锥流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锥体(5)迎流体面的角度为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锥流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1)靠近l型取压管(7)外部的一端设有第二取压管(9)。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V锥流量计,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两端均设有法兰,所述导流管靠近其中一个法兰一端的内部设有多孔平衡板,所述导流管上设有两个分别位于多孔平衡板两侧的第一取压管,所述导流管远离多孔平衡板一端的内部设有V型锥体,所述V型锥体的后端设有后盖,所述V型锥体的中部贯穿设有L型取压管,所述L型取压管的外端延伸至导流管外侧。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申请的流量计的整体结构设计巧妙,结构合理稳定,体积紧凑,其中锥形支架的设置可稳定L型取压管,可有效避免V型锥体发生晃动,通过设置多孔平衡板的设置起到节流的作用,且相对误差小,测量精度高。

技术研发人员:李武泉,林家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泉(上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7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