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烘干肉制品中亚硝胺检测的前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14618发布日期:2023-03-10 22:26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烘干肉制品中亚硝胺检测的前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烘干肉制品中亚硝胺检测的前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亚硝胺是最重要的化学致癌物之一,是四大食品污染物之一,食物、化妆品、啤酒、香烟中都含有亚硝酸胺,在熏腊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亚硝胺类物质,某些消化系统肿瘤,如食管癌的发病率与膳食中摄入的亚硝胺数量相关,当熏腊食品与酒共同摄入时,亚硝胺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就会成倍增加,亚胺化合物引起科学家注意始自1960年,最早因实验动物喂以含高量亚硝酸钠的鱼粉而发生肝衰竭现象,才开始研究,由于亚硝酸盐可与胺结合成亚硝胺,所以认为n-亚硝基二甲胺为引起肝衰竭的物质;
3.在肉制品中亚硝胺的检测中,通常需要先进行前处理,将试样,加入100ml水和120g氯化钠于烧瓶中,充分振荡混匀,并在其他烧瓶中加入二氯甲烷及少量冰块用以接收冷凝液,开启蒸加热蒸馏,收集冷凝液后关闭加热,在此过程中,试样与其他溶液的混合至关重要,现有技术中,一般为操作人员手动混合,由于手动摆动局限性,尊在混合不均的情况,且手动混合,一次混合的烧瓶试样有限,效率低,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烘干肉制品中亚硝胺检测的前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烘干肉制品中亚硝胺检测的前处理装置,该用于烘干肉制品中亚硝胺检测的前处理装置通过滑动座在支撑架上左右移动,配合收纳部自身的旋转,使得混合更加均匀。
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烘干肉制品中亚硝胺检测的前处理装置,包括底座和侧板,所述侧板设有两组,且两组所述侧板均设在底座上,两组所述侧板之间的两端均设有支撑架,且支撑架上活动设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上转动设有收纳部;
6.所述底座顶部的一侧设有插板,且插板的内部活动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贯穿一侧的所述侧板并与所述滑动座连接,所述活动杆上设有套框,所述底座顶部一侧的前端设有支座,且支座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有转板,且转板后端的一侧设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套框的内侧活动适配。
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动座两端的两侧均转动设有滚轮,所述支撑架上设有轨道槽,所述滚轮与所述轨道槽相适配。
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收纳部等距设有多组,每组所述收纳部下方位置处的所述底座上均设有燃烧器。
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收纳部通过轴承圈转动设在滑动座的内部,且收纳部包括收纳筒和托架,所述托架为镂空架,且托架设在收纳筒的下方。
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收纳筒外侧的下方设有齿槽,相邻两组所述收纳筒之间位置处的滑动座下方转动设有联动齿轮,所述联动齿轮与所述齿槽相适配,所述滑动座底部的一侧设有马达,且马达的输出端设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一侧的所述收纳筒上的齿槽相适配。
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收纳筒的上方设有定位圈,且定位圈的内侧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内侧设有夹片。
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定位圈的外侧设有把手和定位杆,所述收纳筒的顶部设有把手槽和定位槽,所述把手槽与把手相适配,所述定位槽与定位杆相适配。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收纳部来容纳烧瓶,通过电机带动转板旋转,转板带动驱动轴偏心旋转,驱动轴与套框契合驱动活动杆左右摆动,从而推动滑动座在支撑架上左右移动,配合收纳部自身的旋转,使得混合更加均匀。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收纳筒放置多个烧瓶,通过联动齿轮适配齿槽的作用,驱动相邻的收纳筒旋转,以此驱动所有收纳筒旋转,便于一次性对多个烧瓶混匀,效率高。
16.3、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圈套在烧瓶外侧,配合弹簧夹片夹住烧瓶,通过定位槽与定位杆相适配的作用,对烧瓶定位,在取出时,只需提起把手,即可取出烧瓶,避免加热后烫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座上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座底部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圈示意图。
22.其中:1、底座;2、侧板;3、支撑架;4、滑动座;5、插板;6、活动杆;7、套框;8、支座;9、电机;10、转板;11、驱动轴;12、滚轮;13、轨道槽;14、燃烧器;15、轴承圈;16、收纳筒;17、托架;18、齿槽;19、联动齿轮;20、驱动齿轮;21、定位圈;22、弹簧;23、夹片;24、把手;25、定位杆;26、把手槽;27、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24.实施例一
25.根据图1、2、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烘干肉制品中亚硝胺检测的前处理装置,包括底座1和侧板2,所述侧板2设有两组,且两组所述侧板2均设在底座1上,两组所述侧板2之间的两端均设有支撑架3,且支撑架3上活动设有滑动座4,所述滑动座4上转动设有收纳部;
26.所述底座1顶部的一侧设有插板5,且插板5的内部活动设有活动杆6,所述活动杆6贯穿一侧的所述侧板2并与所述滑动座4连接,所述活动杆6上设有套框7,所述底座1顶部一
侧的前端设有支座8,且支座8上设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设有转板10,且转板10后端的一侧设有驱动轴11,所述驱动轴11与所述套框7的内侧活动适配。使用时,通过收纳部来容纳烧瓶,烧瓶内置试样和溶剂,在混合的过程中,启动电机9带动转板10旋转,转板10带动驱动轴11偏心旋转,驱动轴11与套框7契合驱动活动杆6左右摆动,从而推动滑动座4在支撑架3上左右移动,配合收纳部自身的旋转,使得混合更加均匀。
27.所述滑动座4两端的两侧均转动设有滚轮12,所述支撑架3上设有轨道槽13,所述滚轮12与所述轨道槽13相适配。使用时,通过收纳部来容纳烧瓶,烧瓶内置试样和溶剂,在混合的过程中,启动电机9带动转板10旋转,转板10带动驱动轴11偏心旋转,驱动轴11与套框7契合驱动活动杆6左右摆动,从而推动滑动座4在支撑架3上左右移动,滚轮12沿着轨道槽13移动。
28.所述收纳部等距设有多组,每组所述收纳部下方位置处的所述底座1上均设有燃烧器14。多个收纳部可以放置多个烧瓶,需要加热的时候,通过下方的燃烧器14即可对烧瓶加热。
29.实施例二
30.根据图1、2、3、4、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烘干肉制品中亚硝胺检测的前处理装置,包括底座1和侧板2,所述侧板2设有两组,且两组所述侧板2均设在底座1上,两组所述侧板2之间的两端均设有支撑架3,且支撑架3上活动设有滑动座4,所述滑动座4上转动设有收纳部;
31.所述底座1顶部的一侧设有插板5,且插板5的内部活动设有活动杆6,所述活动杆6贯穿一侧的所述侧板2并与所述滑动座4连接,所述活动杆6上设有套框7,所述底座1顶部一侧的前端设有支座8,且支座8上设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设有转板10,且转板10后端的一侧设有驱动轴11,所述驱动轴11与所述套框7的内侧活动适配。使用时,通过收纳部来容纳烧瓶,烧瓶内置试样和溶剂,在混合的过程中,启动电机9带动转板10旋转,转板10带动驱动轴11偏心旋转,驱动轴11与套框7契合驱动活动杆6左右摆动,从而推动滑动座4在支撑架3上左右移动,配合收纳部自身的旋转,使得混合更加均匀。
32.所述收纳部通过轴承圈15转动设在滑动座4的内部,且收纳部包括收纳筒16和托架17,所述托架17为镂空架,且托架17设在收纳筒16的下方。使用时,通过收纳筒16容纳烧瓶,通过托架17托住烧瓶底部,通过镂空架的作用,燃烧器14即可对烧瓶加热。
33.所述收纳筒16外侧的下方设有齿槽18,相邻两组所述收纳筒16之间位置处的滑动座4下方转动设有联动齿轮19,所述联动齿轮19与所述齿槽18相适配,所述滑动座4底部的一侧设有马达,且马达的输出端设有驱动齿轮20,所述驱动齿轮20与一侧的所述收纳筒16上的齿槽18相适配。使用时,多个收纳筒16放置多个烧瓶,马达带动驱动齿轮20旋转,驱动齿轮20配合齿槽18驱动一组收纳筒16旋转,通过联动齿轮19适配齿槽18的作用,驱动相邻的收纳筒16旋转,以此驱动所有收纳筒16旋转,便于一次性对多个烧瓶混匀。
34.所述收纳筒16的上方设有定位圈21,且定位圈21的内侧设有弹簧22,所述弹簧22的内侧设有夹片23。所述定位圈21的外侧设有把手24和定位杆25,所述收纳筒16的顶部设有把手槽26和定位槽27,所述把手槽26与把手24相适配,所述定位槽27与定位杆25相适配。使用时,通过收纳筒16容纳烧瓶,通过定位圈21套在烧瓶外侧,配合弹簧22夹片23夹住烧瓶,通过定位槽27与定位杆25相适配的作用,对烧瓶定位,在取出时,只需提起把手24,即可
取出烧瓶。
35.该用于烘干肉制品中亚硝胺检测的前处理装置通过收纳部来容纳烧瓶,烧瓶内置试样和溶剂,在混合的过程中,只需启动电机9带动转板10旋转,转板10带动驱动轴11偏心旋转,驱动轴11与套框7契合驱动活动杆6左右摆动,从而推动滑动座4在支撑架3上左右移动,配合收纳部自身的旋转,使得混合更加均匀。且本产品多个收纳筒16放置多个烧瓶,通过联动齿轮19适配齿槽18的作用,驱动相邻的收纳筒16旋转,以此只需驱动齿轮20驱动一组收纳筒16旋转,即可同时驱动所有收纳筒16旋转,便于一次性对多个烧瓶混匀,效率高。同时,本产品通过收纳筒16容纳烧瓶,通过定位圈21套在烧瓶外侧,配合弹簧22夹片23夹住烧瓶,通过定位槽27与定位杆25相适配的作用,对烧瓶定位,在取出时,只需提起把手24,即可取出烧瓶,避免加热后烫伤的风险。
3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