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膜片瑕疵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44797发布日期:2023-03-14 23:21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膜片瑕疵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反渗透膜检测设备,尤其涉及便携式膜片瑕疵检测仪。


背景技术:

2.反渗透膜片生产过程中,需进行瑕疵检测,以保证膜片质量达标。目前生产上采用的瑕疵检测方式有两种:
3.1、由一名专职员工在收卷处进行观察,实时记录瑕疵。但是人工监测很容易由于人员疲劳出现瑕疵被漏掉的情况,并且长期在强光条件下用眼,对眼睛伤害巨大。
4.2、采用膜片瑕疵在线检测设备,可以自动检测瑕疵并且拍照记录,但是由于技术不成熟,检测精确度并不是很高,而且这款设备价格高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使用简便的便携式膜片瑕疵检测仪。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便携式膜片瑕疵检测仪,包括:
7.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连通的开口容纳槽和封闭容纳槽;
8.挡光板,所述开口容纳槽通过挡光板将其分隔成光源区和感应区;
9.直射光源,所述直射光源固定设置在所述光源区内,用于照射膜片表面;
10.光敏电阻传感器,所述光敏电阻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感应区,将膜片反射的光转化为电信号;
11.可变电阻,所述可变电阻与所述光敏电阻传感器串联,固定设置在壳体上,通过所述可变电阻调节光敏电阻传感器对光的灵敏度;
12.和 蜂鸣报警灯,所述蜂鸣报警灯固定设置在壳体上,通过三极管与所述光敏电阻传感器电性连接。
13.具体的,所述光敏电阻传感器包括光敏电阻传感器一和光敏电阻传感器二;
14.所述可变电阻包括可变电阻一和可变电阻二;
15.所述蜂鸣报警灯包括蜂鸣报警灯一和蜂鸣报警灯二;
16.所述三极管包括三极管一和三极管二;
17.所述光敏电阻传感器一与可变电阻一串联;
18.所述蜂鸣报警灯一通过三极管一与光敏电阻传感器一电性连接;
19.所述蜂鸣报警灯二通过三极管二与光敏电阻传感器二电性连接。
20.具体的,所述壳体的尾部设有便于把持的手握部;
21.所述封闭容纳槽位于手握部内。
22.具体的,所述封闭容纳槽内设有用于提供电能的电源。
23.具体的,所述电源通过与之电性连接的电源开关控制电路启闭。
24.具体的,所述蜂鸣报警灯设有两只,报警时分别闪烁黄光和红光。
25.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挡光板、直射光源、光敏电阻传感器、可变电阻和蜂鸣报警灯。通过直射光源照射在膜面上,其反射光照射到光敏电阻传感器,引起光敏电阻传感器的阻值变化,阻值变化影响三级管电路的通断,从而控制相应的蜂鸣报警灯报警。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30.图中100是壳体,110是开口容纳槽,120是封闭容纳槽,
31.200是挡光板,210是光源区,220是感应区,
32.300是直射光源,400是光敏电阻传感器,500是可变电阻,600是蜂鸣报警灯,700是三极管,800是电源,900是电源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本实用新型如图1-4所示;便携式膜片瑕疵检测仪,包括:
35.壳体100,所述壳体100上设有连通的开口容纳槽110和封闭容纳槽120;
36.挡光板200,所述开口容纳槽110通过挡光板200将其分隔成光源区210和感应区220,隔断光线传播;
37.直射光源300,所述直射光源300固定设置在所述光源区210内,用于照射膜片表面;
38.光敏电阻传感器400,所述光敏电阻传感器400固定设置在感应区220,将膜片反射的光转化为电信号;
39.可变电阻500,所述可变电阻500与所述光敏电阻传感器400串联,固定设置在壳体100上,通过所述可变电阻500调节光敏电阻传感器400对光的灵敏度;本案中可变电阻500固定设置在壳体100上,通过旋钮的旋转调节可变电阻500的阻值,从而调整光敏电阻传感器400对光线的灵敏度;
40.和蜂鸣报警灯600,所述蜂鸣报警灯600固定设置在壳体100上,通过三极管700与所述光敏电阻传感器400电性连接。
41.进一步限定,所述光敏电阻传感器400包括光敏电阻传感器一和光敏电阻传感器二;
42.所述可变电阻500包括可变电阻一和可变电阻二;
43.所述蜂鸣报警灯600包括蜂鸣报警灯一和蜂鸣报警灯二;
44.所述三极管700包括三极管一和三极管二;
45.所述光敏电阻传感器一与可变电阻一串联;
46.所述蜂鸣报警灯一通过三极管一与光敏电阻传感器一电性连接;
47.所述蜂鸣报警灯二通过三极管二与光敏电阻传感器二电性连接。
48.当膜面有缺陷时,对光的反射是不同的。使用直射光源300以一定角度照射膜片,光线反射到光敏电阻传感器400上,利用光敏电阻传感器400的特性,将光的强弱变化转为电路变化,最后通过蜂鸣报警器发出提醒。当光线变暗时光敏电阻传感器一的电阻变大,阻值超过可变电阻一时,三极管一接通,黄色蜂鸣报警灯一报警;同时光敏电阻传感器二的电阻大于可变电阻二,三极管二不会接通。
49.当光线变亮时,光敏电阻传感器二的电阻变小,阻值小于可变电阻二时,三极管二接通,红色蜂鸣报警灯二报警,同时光敏电阻传感器一的电阻变小,阻值小于可变电阻一时,三极管一不会接通。
50.进一步限定,所述壳体100的尾部设有便于把持的手握部;
51.所述封闭容纳槽120位于手握部内。
52.进一步限定,所述封闭容纳槽120内设有用于提供电能的电源800,本案电源800为9v碱性电池。
53.进一步优化,电源800的侧部设有与之串联的电源指示灯,电源指示灯为绿色,亮灯表示仪器电路连通,电源指示灯固定在壳体100的外侧。
54.进一步限定,所述电源通过与之电性连接的电源开关900控制电路启闭,开关与电源串联,用于控制电路开启关闭,电源开关900固定在壳体100的外侧,便于执行启动与或关闭操作。
55.进一步限定,所述蜂鸣报警灯设有两只,报警时分别闪烁黄光和红光,不同颜色蜂鸣器报警反应膜片不同的瑕疵,蜂鸣报警灯固定在壳体100上。
56.本案检测仪使用步骤为:
57.1)、调零:启动电源,将仪器正扣于没有瑕疵的膜片上方,指示灯亮,两个蜂鸣报警灯闪光报警,分别旋转两个旋钮,从而调节可变电阻阻值,直至蜂鸣报警器不再报警。
58.2)、手持仪器把柄,将设备正扣于膜片上方,水平移动,若黄色蜂鸣报警器报警,则说明反射光偏弱,膜面存在针眼、划伤、透痕、黄斑缺陷;若红色蜂鸣报警器报警,则说明反射光偏强,膜面存在光斑,油渍缺陷。
59.对于本案所公开的内容,还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60.(1)、本案所公开的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案所公开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61.(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案所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62.以上,仅为本案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案所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