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圈生产用成品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68063发布日期:2023-03-29 13:38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橡胶圈生产用成品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成本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橡胶圈生产用成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橡胶圈在各种机械当中经常会用到,橡胶圈起到的作用有很多,因此橡胶圈也成为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其中最常用到的是起到密封的作用,在密封圈生产的过程中,也常常会出现不合格的产品,这些不合格的产品会造成密封不紧密,甚至损坏设备,更严重的会直接影响企业的信誉。现有的橡胶圈检测基本上都是由人工进行观察,而人工观察不仅效率低,人工观察测量以及结果其精确性不高,存在着局限性。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橡胶圈生产用成品检测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橡胶圈生产用成品检测装置。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橡胶圈生产用成品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固定件、气泵以及推杆,所述支撑框架外表面设有固定件,固定件固定连接于支撑框架外表面,固定件内部设有气泵,气泵底端固定连接于固定件内表面,气泵动力输出端穿过支撑框架外表面延伸至支撑框架内部,气泵动力输出端设有推杆,推杆外表面一面与气泵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推杆外表面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推杆外表面,第一滑块上表面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块上表面,第一连接杆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撑框架外上表面,第一滑块下表面设有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块下表面。
7.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块上表面设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块上表面,第二连接杆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撑框架外上表面,第二滑块下表面设有第四连接杆,第四连接杆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块下表面。
8.优选的,所述支撑框架两端分别开设有通槽,通槽内分别设有右移动件以及左移动件,右移动件一端滑动连接于通槽内,右移动件下表面与第三连接杆一端转动连接,右移动件一端设有右半圆柱,所述左移动件一端滑动连接于支撑框架一端通槽内,左移动件下表面与第四连接杆转动连接,左移动件一端设有左半圆柱。
9.优选的,所述左半圆柱和右半圆柱外表面分别开设有放置凹槽,放置凹槽内部开设有放气孔,放置凹槽大小与橡胶圈大小相吻合,所述右移动件和左移动件内部与右半圆柱和左半圆柱内部相通。
10.优选的,所述右移动件和左移动件外侧表面分别设有右进气管和左进气管,右进气管和左进气管内部与右移动件和左移动件内部相通。
1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橡胶圈生产用成品检测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装置只需要将橡胶圈放置在左半圆柱以及右半圆柱外表面开设的放置凹槽中,其在开通左半圆柱以及右半圆柱侧表面的右进气管和左进气管,在观察其橡胶圈周围有无漏
气情况即可,本装置还可以检测橡胶圈的延展性,其气泵做工,推杆会向后运动,在拉力的作用下其右移动件和左移动件会相互分开,其设置在上的左半圆柱以及右半圆柱会被分开,随之橡胶圈也会被拉开,即员工就可以观察其会不会被拉断,没有就证明其橡胶圈延展性合格。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橡胶圈生产用成品检测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方位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标号:1、支撑框架;2、固定件;3、气泵;4、推杆;5、第一滑块;6、第一连接杆;7、右移动件;8、右进气管;9、右半圆柱;10、第二滑块;11、第二连接杆;12、左移动件;13、左进气管;14、左半圆柱;15、放置凹槽;16、放气孔;17、第三连接杆;18、第四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7.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橡胶圈生产用成品检测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方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支撑框架1、固定件2、气泵3以及推杆4,所述支撑框架1外表面设有固定件2,固定件2固定连接于支撑框架1外表面,固定件2内部设有气泵3,气泵3底端固定连接于固定件2内表面,气泵3动力输出端穿过支撑框架1外表面延伸至支撑框架1内部,气泵3动力输出端设有推杆4,推杆4外表面一面与气泵3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
18.其中,所述推杆4外表面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滑块5以及第二滑块10,第一滑块5和第二滑块10滑动连接于推杆4外表面,第一滑块5上表面设有第一连接杆6,第一连接杆6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块5上表面,第一连接杆6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撑框架1外上表面,第一滑块5下表面设有第三连接杆17,第三连接杆17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块5下表面,因为第一滑块5滑动连接于推杆4外表面,所以第一滑块5滑动时会带动其上表面的第一连接杆6以及下表面的第三连接杆17一端跟随着运动。
19.其中,所述第二滑块10上表面设有第二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1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块10上表面,第二连接杆11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撑框架1外上表面,第二滑块10下表面设有第四连接杆18,第四连接杆18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块10下表面,因为第二滑块10滑动连接于推杆4外表面,所以第二连接杆11滑行运动时可以带动其上表面设置的第二连接杆11以及下表面的第四连接杆18一端跟随运动。
20.其中,所述支撑框架1两端分别开设有通槽,通槽内分别设有右移动件7以及左移动件12,右移动件7一端滑动连接于通槽内,右移动件7下表面与第三连接杆17一端转动连接,右移动件7一端设有右半圆柱9,所述左移动件12一端滑动连接于支撑框架1一端通槽内,左移动件12下表面与第四连接杆18转动连接,左移动件12一端设有左半圆柱14,因为第三连接杆17一端跟随第一滑块5移动,第四连接杆18一端跟随第二滑块10移动,又因为右移
动件7下表面与第三连接杆17一端转动连接,左移动件12下表面与第四连接杆18转动连接,所以第一滑块5和第二滑块10的滑行运功可以带动右移动件7以及左移动件12在支撑框架1两端开设的通槽内滑动连接。
21.其中,所述左半圆柱14和右半圆柱9外表面分别开设有放置凹槽15,放置凹槽15内部开设有放气孔16,放置凹槽15大小与橡胶圈大小相吻合,所述右移动件7和左移动件12内部与右半圆柱9和左半圆柱14内部相通,其左半圆柱14和右半圆柱9外表面开设的放置凹槽15大小与橡胶圈大小相吻合,其员工在将橡胶圈放置在放置凹槽15内时,因为其右移动件7以及左移动件12在支撑框架1两端开设的通槽内滑动连接,所以左半圆柱14和右半圆柱9也可以分开,从而可以检测放置在其表面上橡胶圈的延展性有没有合格。
22.其中,所述右移动件7和左移动件12外侧表面分别设有右进气管8和左进气管13,右进气管8和左进气管13内部与右移动件7和左移动件12内部相通,其右进气管8和左进气管13内部与右移动件7和左移动件12内部相通而右移动件7和左移动件12内部与右半圆柱9和左半圆柱14内部相通,所以右进气管8和左进气管13内部与右半圆柱9和左半圆柱14内部相通,即当右进气管8和左进气管13往右半圆柱9和左半圆柱14内部放气时,其内部气体会从排气孔中流出,员工这时只需要观察其放置在放置凹槽15内的橡胶圈周围有无漏气,即可观察橡胶圈的气密性。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本装置前,先将橡胶圈放置在右半圆柱9和左半圆柱14表面开设的放置凹槽15内,打开其右进气管8和左进气管13检查其气密性,其原理在于右进气管8和左进气管13内部与右移动件7和左移动件12内部相通而右移动件7和左移动件12内部与右半圆柱9和左半圆柱14内部相通,所以右进气管8和左进气管13内部与右半圆柱9和左半圆柱14内部相通,即当右进气管8和左进气管13往右半圆柱9和左半圆柱14内部放气时,其内部气体会从排气孔中流出,员工这时只需要观察其放置在放置凹槽15内的橡胶圈周围有无漏气,即可观察橡胶圈的气密性,本装置还可以检测橡胶圈的延展性其原理在于气泵3做工,推杆4会向后运动,其推杆4上表面的第一滑块5以及第二滑块10会向推杆4两边运动,因为第一滑块5滑动时会带动其上表面的第一连接杆6以及下表面的第三连接杆17一端跟随着运动,第二连接杆11滑行运动时可以带动其上表面设置的第二连接杆11以及下表面的第四连接杆18一端跟随运动,又因为右移动件7下表面与第三连接杆17一端转动连接,左移动件12下表面与第四连接杆18转动连接,所以第一滑块5和第二滑块10的滑行运功可以带动右移动件7以及左移动件12在支撑框架1两端开设的通槽内滑动连接,以此达到让右半圆柱9和左半圆柱14之间分开,其放置在放置凹槽15内的橡胶圈会被拉开,这时员工只需要观察其橡胶圈有没有内拉断,即可判断其延展性有没有合格。
24.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电路以及控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过多赘述。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