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次元测量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61101发布日期:2023-03-15 03:51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次元测量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测量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次元测量机。


背景技术:

2.三次元测量机主要是指通过三维取点来进行测量的一种仪器。将被测物体置于三次元测量空间,可获得被测物体上各测点的坐标位置,根据这些点的空间坐标值,经计算求出被测物体的几何尺寸,形状和位置。
3.现有的三次元测量机主要包括基座、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于基座上的横梁、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于横梁上的安装台、设置于安装台上的升降机构以及设置于升降机构底部输出端的测量头,工作时,将待测工件置于基座上并进行定位,通过横梁滑动、安装台滑动以及升降机构带动测量头在三维空间内对待测工件进行测量计算,由于测量头需要接触工件,为了防止工件位置发生偏斜,需要对工件进行简单固定,目前对工件进行固定一般在基座上设置直角卡件,操作比较繁琐,仅可以对一些形状规整的工件进行定位。
4.因而,亟需一种操作简便,可以对不同形状的工件进行固定,提高使用可靠性的三次元测量机。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次元测量机,该三次元测量机可以对不同形状的工件进行有效临时固定,提高使用可靠性。
6.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三次元测量机,包括:基座,包括底板和电磁组件,所述底板的内部设置有空腔,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工作面,所述电磁组件设置于所述底板的空腔内;多个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工作面上,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定位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可转动连接的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的第一抵接件,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上的第二抵接件,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吸附所述电磁组件的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以及测量机构,设置于所述基座上。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座的中部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圆孔,所述第二底座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二永磁体位于所述圆孔内。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一橡胶圈,所述第一橡胶圈的底部与所述工作面抵接。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橡胶圈采用中空结构。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环形滑槽,所述第二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环形滑轨,所述环形滑轨滑动设置于所述环形滑槽内。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橡胶圈,所述第二橡胶圈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底座的顶部接触,所述环形滑轨的底部与所述环形滑槽的内底壁之间留有间隙。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底座顶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以及设置
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端部的第一抵接球;所述第二抵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二底座顶部连接的第二连接杆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端部的第二抵接球。
13.进一步地,所述电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空腔内顶壁上的电磁板以及与所述电磁板连接的控制开关。
14.有益技术效果:
1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三次元测量机,该三次元测量机通过多个固定机构对工件进行固定,具体通过相对转动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使得第一抵接件和第二抵接件分别与工件的两个待固定面抵接,直至完成对工件的定位,然后通过电磁组件通电产生磁性,对多个固定机构的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进行磁性吸附,使得第一固定机构的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保持固定,进而完成对工件的临时固定,通过相对转动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即可调节第一抵接件和第二抵接件的夹持角度,而且可以根据需要摆放固定机构的位置,进而可以对不同形状的工件进行有效临时固定,提高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另外,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7.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次元测量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次元测量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定位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定位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定位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基座;11、底板;111、工作面;12、电磁组件;121、电磁板;122、控制开关;
25.2、固定机构;21、第一定位组件;211、第一底座;2111、环形滑槽;212、第一抵接件;2121、第一连接杆;2122、第一抵接球;213、第一永磁体;214、第一橡胶圈;22、第二定位组件;221、第二底座;2211、环形滑轨;222、第二抵接件;2221、第二连接杆;2222、第二抵接球;223、第二永磁体;224、第二永磁体;
26.3、测量机构;31、门型架;32、安装台;33、升降组件;34、测量头。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次元测量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本申
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次元测量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定位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定位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定位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三次元测量机,包括:基座1、多个固定机构2和测量机构3,其中:
30.基座1包括底板11和电磁组件12,底板1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底板11的顶部设置有工作面111,电磁组件12设置于底板11的空腔内。
31.多个固定机构2设置于底板11的工作面111上,固定机构2包括第一定位组件21以及与第一定位组件21可转动连接的第二定位组件22,第一定位组件21包括第一底座211以及设置于第一底座211上的第一抵接件212,第二定位组件22包括第二底座221以及设置于第二底座221上的第二抵接件222,第一底座211和第二底座221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吸附电磁组件12的第一永磁体213和第二永磁体223。
32.测量机构3设置于基座1上;具体的,测量机构3包括沿前后方向滑动设置于基座1上的门型架、沿左右方向滑动设置于门型架上的安装台、设置于安装台上的升降组件以及设置于升降组件底部输出端的测量头,通过门型架前后滑动、安装台左右滑动、升降组件带动测量头上下移动,实现测量头在三维空间内移动,测量头需要对工件的外表或者内孔进行接触实现测量,所以需要对工件进行初步固定,防止测量头与工件接触时使工件发生位移。
33.本技术中,通过多个固定机构2对工件进行固定,具体通过相对转动第一定位组件21和第二定位组件22,使得第一抵接件212和第二抵接件222分别与工件的两个待固定面抵接,直至完成对工件的定位,然后通过电磁组件12通电产生磁性,对多个固定机构2的第一定位组件21和第二定位组件22进行磁性吸附,使得第一固定机构2的第一定位组件21和第二定位组件22保持固定,进而完成对工件的临时固定,通过相对转动第一定位组件21和第二定位组件22即可调节第一抵接件212和第二抵接件222的夹持角度,而且可以根据需要摆放固定机构2的位置,进而可以对不同形状的工件进行有效临时固定,提高使用可靠性。
3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底座211的中部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圆孔,第二底座221可转动设置于第一底座211上,第二永磁体223位于圆孔内。
35.本技术中,第二底座221设置于第一底座211上,第二永磁体223为柱状结构,第二永磁体223位于圆孔内,第二永磁体223的底部与工作面111之间留有间隙;具体的,第一永磁体213为设置于第一底座211底部的环形磁铁。
3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底座211的底部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一橡胶圈214,第一橡胶圈214的底部与工作面111抵接。
37.本技术中,第一橡胶圈214的底部与工作面111抵接,在电磁组件12通电时对第一永磁体213进行吸附,可以将第一橡胶圈214压紧,从而增加第一底座211与工作面111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对第一定位组件21进行固定。
38.进一步的,第一橡胶圈214采用中空结构。本技术中,第一橡胶圈214采用中空结构,在电磁组件12与第一永磁体213进行吸附时可以对第一橡胶圈214充分压缩,使得第一橡胶圈214变形后增加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对第一底座211的固定效果。
且其间具有中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
……
以上”或者“在
……
之上”不仅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的含义,还可以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且其间没有中间特征或层(即,直接处于某物上)的含义。
52.此外,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下面”、“以下”、“下方”、“以上”、“上方”等,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其他元件或特征的如图所示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在包含除了附图所示的取向之外的处于使用或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装置可以具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者处于其他取向上),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词可以同样被相应地解释。
5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