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柱型氧化锌避雷器低压端在线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22233发布日期:2023-05-05 02:38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柱型氧化锌避雷器低压端在线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支柱型氧化锌避雷器,具体为一种支柱型氧化锌避雷器低压端在线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1、长期以来,电力变电站运行中的高压电气设备均采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作为雷击过电保护的关键设备以及操作过电压的防护设备,这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一般采用氧化锌电阻片,氧化锌避雷器利用氧化锌电阻片良好的非线性伏安特性达到安全避雷功能,广泛应用于变电站高压电气设备的过电压防护中。氧化锌避雷器并联在变电站高压电气设备的高压端和大地之间,当变电站高压设备在正常工作电压下运行时避雷器不会产生作用,对地面来说可视为开路,而一旦出现超过正常工作电压的高压且危及被保护设备绝缘时氧化锌避雷器会立即产生动作将高压冲击电流导向大地来限制电压幅值,从而保护变电站高压设备,过电压消失后氧化锌避雷器会迅速恢复原状使变电站高压电气设备正常工作。

2、长期运行的氧化锌避雷器难免出现不同程度的劣化和老化问题,其中以氧化锌阀片的老化最为显著,这将直接造成氧化锌避雷器非线性电阻特性的失效,最终使得避雷器无法承受高电压,不能保护高电压电气设备。为了评估变电站内部的不同使用年限的避雷器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状态,电力运维人员通常采用泄漏电流带电检测仪,通过测量泄露电流对氧化锌避雷器的泄漏电流进行在线监测。现有氧化锌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需要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维护,工作人员在维护过程中需要携带专业工具和各种零件,对维护工作造成了不便,使得维护工作耗时较高,效率较低,不能实时的监控避雷器的运行状态并评估其运行健康状况。由此可见,研究一种新型的避雷器在线检测装置对于提高避雷器监测的运维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支柱型氧化锌避雷器低压端在线监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氧化锌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的维护工作耗时较高,效率较低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柱型氧化锌避雷器低压端在线监测装置,所述支柱型氧化锌避雷器低压端在线监测装置包括监测装置本体和维护组件,所述监测装置本体设于氧化锌避雷器的底部,并用于监测所述氧化锌避雷器的泄漏电流,所述维护组件设于所述监测装置本体;

3、所述维护组件包括调节杆、挂杆、连接环和箱体,所述调节杆设于所述监测装置本体,所述连接环套设于所述调节杆,并与所述调节杆转动连接,所述挂杆连接于所述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外周壁上突出形成有第一限位体,所述监测装置本体上形成有第二限位体,所述第一限位体形成有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限位体上形成有第一止挡面,所述第一止挡面用于与所述第一抵接面相抵,以限制所述连接环的转动角度,以使所述挂杆相对水平面按照预设角度设置,所述箱体挂设于所述挂杆,并用于存储维护工具。

4、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环还能相对所述调节杆轴向移动,所述第一限位体还形成有第二抵接面,所述监测装置本体上还形成有第三限位体,所述第三限位体上形成有第二止挡面,所述第二止挡面用于与所述第二抵接面相抵,以限制所述连接环轴向移动;

5、所述连接环能够相对所述调节杆转动,以使所述第二抵接面避让所述第二止挡面,以使所述连接环能够相对所述调节杆轴向移动。

6、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挂杆设有多个,所述连接环设有多个,并与各所述挂杆一一对应设置。

7、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挂杆上设有插接槽,所述箱体包括箱本体、把手和固定组件,所述把手安装于所述箱本体,所述固定组件安装于所述把手,并能够与所述插接槽插接配合,以将所述箱体安装于所述挂杆上。

8、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本体、按压件、牵引绳、插接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固定本体安装于所述把手,所述固定本体开设有第一槽,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槽内,至少部分所述插接件设于所述第一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槽的槽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弹性连接所述插接件和所述第一槽的槽壁,以能够推动所述插接件插入所述插接槽内;

9、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与所述按压件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插接件相连接,以能够拉动所述插接件脱离所述插接槽。

10、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固定本体上开设有第二槽,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槽内,至少部分所述按压件设于所述第二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槽的槽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连接所述按压件和所述第二槽的槽壁,所述第一槽的槽壁上开设有第一孔,所述第二槽的槽壁上开设有第二孔,所述牵引绳通过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孔连接所述按压件和所述插接件。

11、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插接槽设有两排,两排所述插接槽在所述挂杆的两侧对称设置,每排中各所述插接槽均沿所述挂杆的轴向方向间隔分布。

12、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监测装置本体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连接环能够相对所述调节杆转动,以将至少部分所述挂杆容纳于所述容置槽内。

13、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挂杆上设有第一磁吸件,所述容置槽内设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能够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磁吸连接,以将所述挂杆磁吸固定于所述容置槽内。

14、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的槽壁上开设有取杆槽,所述取杆槽设有多个,并相对设置于所述挂杆的两侧。

15、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采用本发明的支柱型氧化锌避雷器低压端在线监测装置,调节杆设于监测装置本体,连接环套设于调节杆,并与调节杆转动连接,挂杆连接于连接环,连接环的外周壁上突出形成有第一限位体,监测装置本体上形成有第二限位体,第一限位体形成有第一抵接面,第二限位体上形成有第一止挡面,第一止挡面用于与第一抵接面相抵,以限制连接环的转动角度,以使挂杆相对水平面按照预设角度设置,箱体挂设于挂杆,并用于存储维护工具,从而使工作人员可以将携带的箱体挂于挂杆上,便于箱体的放置,便于工作人员拿取维护工具,而无需工作人员在维护过程中亲自携带维护工具,便于维护工作的进行,降低了维护工作的耗时并提高了维护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支柱型氧化锌避雷器低压端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装置本体和维护组件,所述监测装置本体设于氧化锌避雷器的底部,并用于监测所述氧化锌避雷器的泄漏电流,所述维护组件设于所述监测装置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柱型氧化锌避雷器低压端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还能相对所述调节杆轴向移动,所述第一限位体还形成有第二抵接面,所述监测装置本体上还形成有第三限位体,所述第三限位体上形成有第二止挡面,所述第二止挡面用于与所述第二抵接面相抵,以限制所述连接环轴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柱型氧化锌避雷器低压端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杆设有多个,所述连接环设有多个,并与各所述挂杆一一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柱型氧化锌避雷器低压端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杆上设有插接槽,所述箱体包括箱本体、把手和固定组件,所述把手安装于所述箱本体,所述固定组件安装于所述把手,并能够与所述插接槽插接配合,以将所述箱体安装于所述挂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柱型氧化锌避雷器低压端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本体、按压件、牵引绳、插接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固定本体安装于所述把手,所述固定本体开设有第一槽,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槽内,至少部分所述插接件设于所述第一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槽的槽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弹性连接所述插接件和所述第一槽的槽壁,以能够推动所述插接件插入所述插接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柱型氧化锌避雷器低压端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固定本体上开设有第二槽,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槽内,至少部分所述按压件设于所述第二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槽的槽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连接所述按压件和所述第二槽的槽壁,所述第一槽的槽壁上开设有第一孔,所述第二槽的槽壁上开设有第二孔,所述牵引绳通过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孔连接所述按压件和所述插接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柱型氧化锌避雷器低压端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设有两排,两排所述插接槽在所述挂杆的两侧对称设置,每排中各所述插接槽均沿所述挂杆的轴向方向间隔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柱型氧化锌避雷器低压端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装置本体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连接环能够相对所述调节杆转动,以将至少部分所述挂杆容纳于所述容置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柱型氧化锌避雷器低压端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杆上设有第一磁吸件,所述容置槽内设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能够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磁吸连接,以将所述挂杆磁吸固定于所述容置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柱型氧化锌避雷器低压端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壁上开设有取杆槽,所述取杆槽设有多个,并相对设置于所述挂杆的两侧。


技术总结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支柱型氧化锌避雷器低压端在线监测装置。该支柱型氧化锌避雷器低压端在线监测装置包括:监测装置本体和维护组件,维护组件设于监测装置本体,维护组件包括调节杆、挂杆、连接环和箱体,调节杆设于监测装置本体,连接环套设于调节杆,并与调节杆转动连接,挂杆连接于连接环,连接环的外周壁上突出形成有第一限位体,监测装置本体上形成有第二限位体,第一限位体形成有第一抵接面,第二限位体上形成有第一止挡面,第一止挡面用于与第一抵接面相抵,以限制连接环的转动角度,以使挂杆相对水平面按照预设角度设置,箱体挂设于挂杆,并用于存储维护工具,从而使工作人员不用亲自携带,提高了维护工作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马御棠,马仪,周仿荣,朱梦梦,耿浩,曹俊,文刚,潘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