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确定极耳延展拉伸张力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718052发布日期:2023-07-07 17:09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确定极耳延展拉伸张力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极耳延展拉伸张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广泛应用,电池的市场也越来越大,同时,踊跃出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和电池制造业。其中,电池分为前中后三段工序,每一段工序对于电池制造都具有不同的意义,尤其辊压工序对电池倍率放电和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因素。

2、尽管目前行业内的正负极辊压设备具备有极耳拉伸延展机构,极耳拉伸延展机构通过粘贴铁氟龙的方法对电池的极耳进行拉伸,以达到对电池的极耳进行拉伸的效果。但是,受到箔材材质以及生产工艺过程的影响,电池的极耳装配至正负极辊压设备时,需要对电池的极耳的拉伸张力进行调整,而电池的极耳在调整的过程由于正负极辊压设备的拉伸张力过大而导致极耳断裂,从而导致在重复多次调整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极片极耳的报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极耳延展拉伸张力的方法,实现快速确认极耳延展所需的拉伸张力,并解决了现有极耳在调整过程中容易发生断裂所导致大量报废的问题。

2、本发明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确定极耳延展拉伸张力的方法,包括:

4、s1:在进行辊压工序之前,获取涂布基材的抗拉强度l;

5、s2:确定所述涂布基材在所述辊压工序的预设调整系数t;

6、s3:根据所述预设调整系数t与所述涂布基材的抗拉强度l的关系,确定所述极耳延展的拉伸张力m,所述拉伸张力m=涂布基材的抗拉强度l+预设调整系数t,以使所述极耳在所述辊压工序中不断带的延展。

7、进一步地,定义未经涂布工序的涂布基材为第一涂布基材,则第一涂布基材的抗拉强度为第一抗拉强度l1,经涂布工序处理的涂布基材为第二涂布基材,则第二涂布基材的抗拉强度为第二抗拉强度l2;

8、在s1的步骤中,获取所述涂布基材的抗拉强度l包括:

9、对所述第一涂布基材的第一抗拉强度l1的获取;以及,

10、对所述第二涂布基材的第二抗拉强度l2的获取,并抗拉强度l为第一抗拉强度l1与第二抗拉强度l2之和的平均值。

11、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涂布基材的第一抗拉强度l1的获取的步骤中,包括:

12、s111、取样所述第一涂布基材的第一区域,并确定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区域面积s1;

13、s112、检测并确认施加在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最大负荷p1,则根据所述第一区域面积s1与所述第一最大负荷p1之间的关系确认所述第一抗拉强度l1,所述第一抗拉强度l1=第一最大负荷p1/第一区域面积s1。

14、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涂布基材的第一抗拉强度l1的获取的步骤中,包括:

15、s111、取样所述第一涂布基材的第一区域,并确定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区域面积s1;

16、s113、重复多次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施加最大负荷,并对多个最大负荷分别逐一记录为第一测试力n1、第二测试力n2、第三测试力n3……及第n测试力n,则所述第一抗拉强度l1=(第一测试力n1+第二测试力n2+第三测试力n3+……第n测试力n)/n/第一区域面积s1。

17、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涂布基材的第一抗拉强度l1的获取的步骤中,包括:

18、s114、在所述第一涂布基材上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取样区、第二取样区、第三取样区……第n取样区,以用于对所述第一涂布基材多处取样,并确定所述第一取样区的第一面积sq11、所述第二取样区的第二面积sq12、所述第三取样区的第三面积sq13……所述第n取样区的第n面积sq1 n;

19、s115、检测并确认施加在所述第一取样区内的第一最大力f11、所述第二取样区的第二最大力f12、所述第三取样区的第三最大力f13……所述第n取样区的第n最大力f1 n,则所述第一抗拉强度l1=(第一最大力f11+第二最大力f12+第三最大力f13+……+第n最大力f1 n)/(第一面积sq11+第二面积sq12+第三面积sq13+……+第n面积sq1 n)。

20、进一步地,在对所述第二涂布基材的第二抗拉强度l2的获取的步骤中,包括:

21、s121、取样所述第二涂布基材的第二区域,并确定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区域面积s2;

22、s122、检测并确认施加在所述第二区域内的第二最大负荷p2,则根据所述第二区域面积s2与所述第二最大负荷p2之间的关系确认所述第二抗拉强度l2,所述第二抗拉强度l2=第二最大负荷p2/第二区域面积s2。

23、进一步地,在对所述第二涂布基材的第二抗拉强度l2的获取的步骤中,包括:

24、s121、取样所述第二涂布基材的第二区域,并确定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区域面积s2;

25、s123、重复多次在所述第二区域内施加最大负荷,并对多个最大负荷分别逐一记录为第一试验力t1、第二试验力t2、第三试验力t3……及第n试验力t,则所述第二抗拉强度l2=(第一试验力t1+第二试验力t2+第三试验力t3+……第n试验力t)/n/第二区域面积s2。

26、进一步地,在对所述第二涂布基材的第二抗拉强度l2的获取的步骤中,包括:

27、s124、在所述第二涂布基材上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采样区、第二采样区、第三采样区……第n采样区,以用于对所述第二涂布基材多处取样,并确定所述第一采样区的一区面积sq21、所述第二采样区的二区面积sq22、所述第三采样区的三区面积sq23……所述第n采样区的n区面积sq2n;

28、s125、检测并确认施加在所述第一采样区内的一区最大力f21、所述第二采样区的二区最大力f22、所述第三采样区的三区最大力f23……所述第n采样区的n区最大力f2n,则所述第一抗拉强度l1=(一区最大力f21+二区最大力f22+三区最大力f23+……+n区最大力f2n)/(一区面积sq21+二区面积sq22+三区面积sq23+……+n区面积sq2n)。

29、进一步地,所述预设调整系数t为[5-20]n。

30、进一步地,在步骤s3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31、将所述第二涂布基材装配至所述辊压工序的设备,并梯度调整所述预设调整系数t,以使所述极耳不断带延展并处于最佳的拉伸张力。

32、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确定极耳延展拉伸张力的方法,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33、巧妙将涂布基材的材料特性抗拉强度与预设调整系数相结合,以达到快速确认极耳延展所需的拉伸张力的目的,并解决现有极耳在调整过程中容易发生断裂所导致大量报废的问题,同时,还有利于减少生产调试人员在辊压工序中调试/调整的次数,提升辊压工序的优率和产量。



技术特征:

1.一种确定极耳延展拉伸张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极耳延展拉伸张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义未经涂布工序的涂布基材为第一涂布基材,则第一涂布基材的抗拉强度为第一抗拉强度l1,经涂布工序处理的涂布基材为第二涂布基材,则第二涂布基材的抗拉强度为第二抗拉强度l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确定极耳延展拉伸张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涂布基材的第一抗拉强度l1的获取的步骤中,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确定极耳延展拉伸张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涂布基材的第一抗拉强度l1的获取的步骤中,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确定极耳延展拉伸张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涂布基材的第一抗拉强度l1的获取的步骤中,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确定极耳延展拉伸张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第二涂布基材的第二抗拉强度l2的获取的步骤中,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确定极耳延展拉伸张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第二涂布基材的第二抗拉强度l2的获取的步骤中,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确定极耳延展拉伸张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第二涂布基材的第二抗拉强度l2的获取的步骤中,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确定极耳延展拉伸张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调整系数t为[5-20]n。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确定极耳延展拉伸张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极耳延展拉伸张力的方法,包括S1:在进行辊压工序之前,获取涂布基材的抗拉强度L;S2:确定涂布基材在辊压工序的预设调整系数T;S3:根据预设调整系数T与涂布基材的抗拉强度L的关系,确定极耳延展的拉伸张力M,拉伸张力M=涂布基材的抗拉强度L+预设调整系数T,以使极耳在辊压工序中不断带的延展,实现快速确认极耳延展所需的拉伸张力,并解决了现有极耳在调整过程中容易发生断裂所导致大量报废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