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时检测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多种抗生素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64013发布日期:2023-08-09 03:01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时检测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多种抗生素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境污染治理,具体为一种同时检测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多种抗生素的装置。


背景技术:

1、垃圾渗滤液是指来源于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扣除垃圾、覆土层的饱和持水量,并经历垃圾层和覆土层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废水,垃圾渗滤液最直观的危害就是对水资源和土壤的危害。渗滤液渗透到土壤里,污染地下水河流等,将污染物转移到土壤和水体里,生长在被污染了的土地上的食物和养殖的动物也会受到威胁。有害物质转移到这些植物和动物体内,如果人类食用了这些食物,有害物质又将转移到人的体内。因此任何污染都是可迁移的,面对被污染的环境,任何一个物种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2、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相当复杂,一般含有高浓度有机物、重金属盐、ss及氨氮,垃圾渗滤液不仅污染土壤及地表水源,还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对于垃圾渗滤液中codcr的去除已有许多研究,需要将垃圾渗滤液中的污染成分搞清楚,才能针对性的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净化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检测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多种抗生素的装置,能够快捷准确的检测出垃圾渗滤液中的各个抗生素,便于进一步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净化处理。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同时检测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多种抗生素的装置,包括支撑容纳结构,设置在支撑容纳结构内的阵列式检测机构;

4、支撑容纳结构包括主体容纳壳,主体容纳壳为圆柱形的壳体结构,主体容纳壳内底部固定设有主体支撑台;

5、主体支撑台顶部固定设有圆盘形且水平放置的主体支撑板;

6、阵列式检测机构包括连接在主体支撑板顶端的多个色谱柱,主体支撑板上具有多组竖直贯通的支撑容纳孔,每组的多个支撑容纳孔沿主体支撑板径向排布,多组支撑容纳孔绕主体支撑板的周向阵列排布;

7、支撑容纳孔内固定设有开口朝上的下端密封约束盖,下端密封约束盖下端固定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下端相连通设有检测器;

8、主体支撑板顶端中心固定设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顶部固定设有圆盘形且水平放置的第二支撑板;

9、第二支撑板下侧面固定设有升降约束机构,升降约束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二支撑板下侧面且开口朝下的升降固定支撑筒,升降固定支撑筒内滑动配合设有升降滑动壳;

10、升降固定支撑筒内固定设有沿其轴线延伸的第一驱动伸缩杆,第一驱动伸缩杆为电控伸缩杆,第一驱动伸缩杆的外杆与升降固定支撑筒固定相连,第一驱动伸缩杆的内杆与升降滑动壳固定相连;

11、升降滑动壳下端固定设有竖直延伸的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下端固定设有开口朝下的上端密封约束盖,第二连接管与上端密封约束盖内部相连通,色谱柱固定设在上端密封约束盖与下端密封约束盖之间;

12、循环进料机构包括固定在主体容纳壳内底部的第一支撑轨道和第二支撑轨道,第一支撑轨道和第二支撑轨道用于运载盛装样本的样本容纳筒;

13、物料转移机构用于将样本容纳筒在第一支撑轨道和第二支撑轨道之间转移;

14、检测输送机构包括固定在主体容纳壳内侧壁上的环形的溶剂存储壳体,溶剂存储壳体内固定设有溶剂输送泵,溶剂输送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第二连接管相连通。

15、优选地,第一支撑轨道为固定在主体容纳壳内底部且为环形的轨道,第一支撑轨道上滑动配合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滑块,第一支撑滑块由伺服电机驱动沿第一支撑轨道移动,第一支撑滑块顶部固定设有开口朝上的容器约束筒,样本容纳筒为开口朝上的容器,样本容纳筒固定在容器约束筒内;

16、第二支撑轨道围绕在第一支撑轨道外围,且第二支撑轨道与第一支撑轨道同心布置,第二支撑轨道上滑动配合设有第二支撑滑块,第二支撑滑块由伺服电机驱动沿第二支撑轨道移动,第二支撑滑块顶部固定设有开口朝上的转移约束筒;

17、主体容纳壳外侧固定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初始放置壳体,第二支撑轨道一端延伸至初始放置壳体内部,初始放置壳体顶部具有内外贯通的放置开口,初始放置壳体顶部位于放置开口处设有密闭端盖,密闭端盖通过固定铰链与初始放置壳体外侧相连。

18、说明:利用循环进料机构能够将多个装有垃圾渗滤液的样本容纳筒转移放置在各个容器约束筒中,便于之后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提取检测,避免频繁补充添加垃圾渗滤液样本。

19、优选地,物料转移机构包括固定在主体容纳壳内侧壁的转移机构支撑板,转移机构支撑板下侧固定设有第三支撑轨道,第三支撑轨道沿主体容纳壳的径向延伸布置,第三支撑轨道上滑动配合设有第三支撑滑块,第三支撑滑块由伺服电机驱动沿第三支撑轨道移动;

20、第三支撑滑块下端固定设有开口朝下的转移升降固定筒,转移升降固定筒内滑动配合设有开口朝上的转移升降驱动筒,转移升降固定筒内固定设有沿其轴线延伸的第二驱动伸缩杆,第二驱动伸缩杆为电控伸缩杆,第二驱动伸缩杆的外杆端部与转移升降固定筒固定相连,第二驱动伸缩杆的内杆端部与转移升降驱动筒固定相连;

21、转移升降驱动筒下端固定设有水平延伸的第四支撑轨道,第四支撑轨道下侧滑动配合设有两个第四支撑滑块,第四支撑滑块由伺服电机驱动沿第四支撑轨道移动,第四支撑滑块下端固定设有夹持卡块。

22、优选地,第二支撑板顶部固定设有中转输送管,中转输送管一端通过管道与溶剂输送泵的输出端相连通,中转输送管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二连接管相连通;

23、中转输送管内设有样本输入机构,样本输入机构包括设置在中转输送管内且沿中转输送管轴线延伸的样本输入管,样本输入管为两端闭合结构,样本输入管通过多根连接固定杆与中转输送管内侧壁固定相连;

24、样本输入管远离溶剂输送泵的一端具有多个内外贯通的样本输出孔。

25、说明:将样本输入管同轴布置在中转输送管内部,有利于垃圾渗滤液样本与溶剂进行充分的混合。

26、优选地,中转输送管内设有单向启闭机构,单向启闭机构包括固定在中转输送管内且为喇叭形的启闭支撑壳,启闭支撑壳处于样本输入管靠近溶剂输送泵的一端,喇叭形的启闭支撑壳开口朝向样本输入管;

27、启闭支撑壳侧壁具有多个单向导通孔,启闭支撑壳远离溶剂输送泵的侧面且位于单向导通孔处固定设有导通控制筒,导通控制筒内滑动配合设有导通控制柱;

28、导通控制筒侧壁具有多个内外贯通的导通流通孔;

29、导通控制柱与导通控制筒内端部之间顶压配合设有导通复位弹簧。

30、说明:当暂停输送溶剂和垃圾渗滤液时,单向启闭机构能够避免垃圾渗滤液继续向溶剂的上游扩散,避免对上游溶剂产生不必要的污染。

31、优选地,中转输送管侧壁具有多个控制容纳孔,控制容纳孔内固定设有电磁容纳筒,电磁容纳筒与导通控制筒共轴排布,电磁容纳筒内固定设有电磁线圈,导通控制柱内镶嵌设有永磁体;

32、控制容纳孔与导通控制筒的中心线位于同一轴线上。

33、说明: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与导通控制柱内镶嵌的永磁体产生相互作用力,能够辅助控制导通控制柱在导通控制筒内的相对位移运动。

34、优选地,上端密封约束盖通过多孔回转阀与第二连接管相连接,多孔回转阀包括竖直贯通放置的回转阀外管,回转阀外管内固定设有固定阀柱,固定阀柱上具有多个沿平行于回转阀外管轴线贯通的第一阀门导通孔,回转阀外管内转动配合设有旋转阀柱,旋转阀柱上具有多个沿平行于回转阀外管轴线贯通的第二阀门导通孔;

35、旋转阀柱位于固定阀柱上端,固定阀柱下端为锥形尖端,旋转阀柱上端为锥形尖端;

36、回转阀外管外侧壁固定设有回转控制容纳壳,回转阀外管侧壁上具有与回转控制容纳壳颞部相连通的回转控制开槽,旋转阀柱上固定设有回转驱动杆,回转驱动杆穿过回转控制开槽延伸至回转控制容纳壳内部,回转驱动杆上固定设有弧形齿条,回转控制容纳壳内固定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设有回转驱动齿轮,回转驱动齿轮与弧形齿条啮合连接;

37、回转阀外管上端与第二连接管相连通固定连接,回转阀外管下端与上端密封约束盖固定相连。

38、说明:第一电机输出轴上的回转驱动齿轮带动弧形齿条绕旋转阀柱的轴线转动,弧形齿条通过回转驱动杆带动旋转阀柱转动,使得第二阀门导通孔与第一阀门导通孔相错位隔离,进而使得回转阀外管的上下两端隔离。

39、优选地,回转阀外管上端通过中转外排机构与第二连接管相连接,中转外排机构包括竖直放置的外排连通管,外排连通管侧壁具有多个内外贯通的外排流通孔;

40、外排连通管外侧转动配合设有环形的外排控制环,外排控制环上具有多个流通配合孔;

41、外排控制环由电机驱动绕外排连通管轴线转动;

42、外排连通管上端与第二连接管相连通连接,外排连通管下端与回转阀外管相连通连接;

43、外排连通管外侧固定包围设有环形的外排连通壳,外排连通壳外侧壁固定设有多个与其内部相连通的外排连接管。

44、说明:中转外排机构便于将第二连接管中残留的垃圾渗滤液通过流通配合孔和外排流通孔进入到外排连通壳内部,外排连通壳内的垃圾渗滤液再通过外排连接管以及通过管道输送到一个容器中。

45、优选地,主体支撑台上相连设有样本汲取机构,样本汲取机构包括固定在主体支撑台侧面且水平延伸的汲取机构支撑杆,汲取机构支撑杆,汲取机构支撑杆端部固定设有竖直延伸的第五支撑轨道,第五支撑轨道上滑动配合设有第五支撑滑块,第五支撑滑块由伺服电机驱动沿第五支撑轨道移动;

46、第五支撑滑块上固定设有汲取针筒,汲取针筒的尖端朝下,汲取针筒上端通过管道相连通设有汲取输送泵,汲取针筒通过管道与汲取输送泵的输入端相连通,汲取输送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样本输入管相连通。

47、优选地,主体支撑板顶端设有色谱柱转运机构,色谱柱转运机构包括固定在主体支撑板顶部的第六支撑轨道,第六支撑轨道上滑动配合设有第六支撑滑块,第六支撑滑块由伺服电机驱动沿第六支撑轨道移动;

48、第六支撑滑块顶部固定设有第六支撑板,第六支撑板顶部固定设有竖直延伸的转运支撑筒;

49、转运支撑筒为圆柱形的中空壳体,转运支撑筒侧面具有内外贯通的转运偏转开槽,转运支撑筒内转动配合设有两个转运偏转柱,转运偏转柱通过转运偏转连杆相连设有转运夹持半筒;

50、单个转运偏转柱由伺服电机驱动绕转运支撑筒轴线转动;

51、两个转运夹持半筒能够组合成一个圆管形结构,转运夹持半筒内侧且靠近端部的位置具有半圆形的夹持容纳槽,夹持容纳槽内固定设有夹持紧固气囊;

52、转运夹持半筒内侧具有温控容纳槽,温控容纳槽内固定设有多个半环形的温控输入环和多个半环形的温控输出环,温控输入环和温控输出环均为内部中空的半环形结构,温控输入环和温控输出环的上下侧面均具有多个与各自内部相连通的温控通气孔;

53、转运支撑筒下端通过回转机构与第六支撑板顶部相连,回转机构包括固定在第六支撑板顶部的回转固定盘,回转固定盘为轴线沿竖直方向的圆盘形结构,回转固定盘顶部转动配合设有回转驱动盘,回转驱动盘由伺服电机驱动绕回转固定盘轴线转动;

54、转运支撑筒固定连接在回转驱动盘顶端。

55、说明:转运夹持半筒既能够夹持色谱柱进行转移,同时转运夹持半筒内设置的温控输入环和温控输出环能够利用空气流通对色谱柱进行温度调节,使得色谱柱保持在更佳的工作状态。

5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57、1、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阵列式检测机构中设置的多个色谱柱能够分批次对样本中的抗生素类别进行检测,提高总体工作效率,且能够对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剔除掉偏差较大的数据,使得分析结果更加准确;

58、2、色谱柱转运机构便于将多个色谱柱进行相互换位,利用多个检测器分别对样本中的各个抗生素进行检测,提高对单一抗生素检测的准确性;

59、3、本发明中转运夹持半筒既能够夹持色谱柱进行转移,同时转运夹持半筒内设置的温控输入环和温控输出环能够利用空气流通对色谱柱进行温度调节,使得色谱柱保持在更佳的工作状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