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C谐振变换器的状态监测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5499819发布日期:2023-09-20 05:20阅读:76来源:国知局
LCC谐振变换器的状态监测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源状态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cc谐振变换器的状态监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大量的功率半导体器件被应用到电能变换领域。相对于传统的工频电源,开关电源有着体积更小,输出电流纹波小,动态响应速度快,可以实现较高功率密度等优点。直流互感器校验电源(或成为测试电源),是直流互感器开发设计过程当中所需要的重要设备。而目前,lcc谐振变换器已被广泛应用到高压直流互感器的测试电源中。

2、现有的技术方案主要是采用基波近似法对lcc谐振变换器进行建模,这种方法利用lcc谐振变换器谐振腔的选频特性,通过将逆变桥输出的方波信号并采用傅里叶分解,将其分解为基波分量与高次谐波分量,之后再将分解得到的高次谐波分量忽略后对电路进行建模分析。虽然,其能够有效描述变换器输出增益特性和输入阻抗特性,但是,其精度会随着开关频率偏离谐振频率而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cc谐振变换器的状态监测方法和装置,以解决如何提高监测过程中状态建模分析精度的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cc谐振变换器的状态监测方法,包括:

3、通过移相控制策略,获得lcc谐振变换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模态,并按照谐振腔输入电平和输出电平进行划分,得到各模态下的状态轨迹方程;

4、通过扩展基波近似法,基于所述各模态下的状态轨迹方程,计算得到谐振腔电流峰值;

5、基于计算得到的谐振腔电流峰值,计算得到各模态切换处,电流电压变量的解析解,并得到各模态下的轨迹圆半径,从而基于得到的轨迹圆半径按照移相控制下所述lcc谐振变换器的运行顺序进行组合,获得所述lcc谐振变换器的状态轨迹模型,获得状态监测结果。

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通过移相控制策略,获得lcc谐振变换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模态,具体为:

7、控制所述lcc谐振变换器的逆变全桥桥臂的开关管之间的移相角,以调节所述lcc谐振变换器的增益,获得所述一个开关周期内的模态。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通过扩展基波近似法,基于所述各模态下的状态轨迹方程,计算得到谐振腔电流峰值,具体为:

9、利用所述lcc谐振变换器的谐振腔电路的选频特性,设定只有开关频率的基波分量输入到所述谐振腔;将所述lcc谐振变换器的副边整流网络等效成一个rc并联电路折算到原边电路中,根据得到的等效电路,推导并计算得到所述谐振腔电流峰值。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一个开关周期内的模态依次包括第一zo模态、zn模态、pn模态、po模态、第二zo模态、zp模态、np模态和no模态;

11、所述各模态下的状态轨迹方程,具体为:

12、所述第一zo模态的状态轨迹方程:

13、[ilrn(t)ze/zr]2+vcprn(t)2=r02;

14、zn模态的状态轨迹方程:

15、ilrn(t)2+vcprn(t)2=r12;

16、pn模态的状态轨迹方程:

17、ilrn(t)2+[vcprn(t)-1]2=r22;

18、po模态的状态轨迹方程:

19、[vcprn(t)-1]2+[ilrn(t)ze/zr]2=r32;

20、所述第二zo模态的轨迹方程为:

21、[ilrn(t)ze/zr]2+vcprn(t)2=r42;

22、zp模态的状态轨迹方程:

23、ilrn(t)2+vcprn(t)2=r52;

24、np模态的状态轨迹方程:

25、ilrn(t)2+[vcprn(t)+1]2=r62;

26、no模态的状态轨迹方程:

27、[vcprn(t)+1]2+[ilrn(t)ze/zr]2=r72;

28、其中,ilrn(t)为为谐振电感lr电流进行标幺化后的值,vcrn(t)为串联谐振电容cr电压进行标幺化后的值,vcpn(t)为并联谐振电容cp进行标幺化后的值,zr为两元件谐振阻抗,ze为三元件谐振阻抗,r0为zo模态的轨迹半径,r1为zn模态的轨迹半径,r2为pn模态的轨迹半径,r3为po模态的轨迹半径,r5为zp模态的轨迹半径,r6为np模态的轨迹半径,r7为no模态的轨迹半径。

2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各模态下的轨迹圆半径,具体为:

30、所述第一zo模态和第二zo模态的轨迹半径为:

31、

32、所述zn模态和所述zp模态的轨迹半径为:

33、

34、所述pn模态和所述np模态的轨迹半径为:

35、

36、所述po模态和所述no模态的轨迹半径为:

37、

38、其中,vo为lcc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电压,i o为lcc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电流,fs为开关频率,vin为lcc谐振变换器的输入电压,von为输出电压vo经过标幺化之后的值,n为变压器原副边侧的变比。

39、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lcc谐振变换器的状态监测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电流峰值计算模块和建模模块;其中,

40、所述获取模块,用于通过移相控制策略,获得lcc谐振变换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模态,并按照谐振腔输入电平和输出电平进行划分,得到各模态下的状态轨迹方程;

41、所述电流峰值计算模块,用于通过扩展基波近似法,基于所述各模态下的状态轨迹方程,计算得到谐振腔电流峰值;

42、所述建模模块,用于基于计算得到的谐振腔电流峰值,计算得到各模态切换处,电流电压变量的解析解,并得到各模态下的轨迹圆半径,从而基于得到的轨迹圆半径按照移相控制下所述lcc谐振变换器的运行顺序进行组合,获得所述lcc谐振变换器的状态轨迹模型,获得状态监测结果。

4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获取模块通过移相控制策略,获得lcc谐振变换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模态,具体为:

44、所述获取模块控制所述lcc谐振变换器的逆变全桥桥臂的开关管之间的移相角,以调节所述lcc谐振变换器的增益,获得所述一个开关周期内的模态。

4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流峰值计算模块通过扩展基波近似法,基于所述各模态下的状态轨迹方程,计算得到谐振腔电流峰值,具体为:

46、所述电流峰值计算模块利用所述lcc谐振变换器的谐振腔电路的选频特性,设定只有开关频率的基波分量输入到所述谐振腔;将所述lcc谐振变换器的副边整流网络等效成一个rc并联电路折算到原边电路中,根据得到的等效电路,推导并计算得到所述谐振腔电流峰值。

4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一个开关周期内的模态依次包括第一zo模态、zn模态、pn模态、po模态、第二zo模态、zp模态、np模态和no模态;

48、所述各模态下的状态轨迹方程,具体为:

49、所述第一zo模态的状态轨迹方程:

50、[ilrn(t)ze/zr]2+vcprn(t)2=r02;

51、zn模态的状态轨迹方程:

52、ilrn(t)2+vcprn(t)2=r12;

53、pn模态的状态轨迹方程:

54、ilrn(t)2+[vcprn(t)-1]2=r22;

55、po模态的状态轨迹方程:

56、[vcprn(t)-1]2+[ilrn(t)ze/zr]2=r32;

57、所述第二zo模态的轨迹方程为:

58、[ilrn(t)ze/zr]2+vcprn(t)2=r42;

59、zp模态的状态轨迹方程:

60、ilrn(t)2+vcprn(t)2=r52;

61、np模态的状态轨迹方程:

62、ilrn(t)2+[vcprn(t)+1]2=r62;

63、no模态的状态轨迹方程:

64、[vcprn(t)+1]2+[ilrn(t)ze/zr]2=r72;

65、其中,ilrn(t)为为谐振电感lr电流进行标幺化后的值,vcrn(t)为串联谐振电容cr电压进行标幺化后的值,vcpn(t)为并联谐振电容cp进行标幺化后的值,zr为两元件谐振阻抗,ze为三元件谐振阻抗,r0为zo模态的轨迹半径,r1为zn模态的轨迹半径,r2为pn模态的轨迹半径,r3为po模态的轨迹半径,r5为zp模态的轨迹半径,r6为np模态的轨迹半径,r7为no模态的轨迹半径。

6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各模态下的轨迹圆半径,具体为:

67、所述第一zo模态和第二zo模态的轨迹半径为:

68、

69、所述zn模态和所述zp模态的轨迹半径为:

70、

71、所述pn模态和所述np模态的轨迹半径为:

72、

73、所述po模态和所述no模态的轨迹半径为:

74、

75、其中,vo为lcc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电压,i o为lcc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电流,fs为开关频率,vin为lcc谐振变换器的输入电压,von为输出电压vo经过标幺化之后的值,n为变压器原副边侧的变比。

7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7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cc谐振变换器的状态监测方法和装置,所述状态监测方法包括:通过移相控制策略,获得lcc谐振变换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模态,并按照谐振腔输入电平和输出电平进行划分,得到各模态下的状态轨迹方程;通过扩展基波近似法,基于所述各模态下的状态轨迹方程,计算得到谐振腔电流峰值;基于计算得到的谐振腔电流峰值,计算得到各模态切换处,电流电压变量的解析解,并得到各模态下的轨迹圆半径,从而基于得到的轨迹圆半径按照移相控制下所述lcc谐振变换器的运行顺序进行组合,获得所述lcc谐振变换器的状态轨迹模型,获得状态监测结果。实施本技术实施例,通过移相控制策略,获得各模态下的状态轨迹方程;通过扩展基波近似法计算得到谐振腔电流峰值,从而获得最终的状态轨迹模型,相比于现有的针对基波分量的技术方案,提高了监测过程中状态建模的分析精度,可以精确地监测出稳态工作下移相控制的lcc谐振变换器谐振腔的状态,便于相关技术人员对其及时进行保护,为测试电源的非线性控制提供参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