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线路自动上料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30556发布日期:2023-11-05 04:25阅读:35来源:国知局
软体线路自动上料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软体线路板测试,尤其涉及一种软体线路自动上料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1、软体线路板是一种较薄的电路板,能够弯曲和折叠,常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消费电子产品中,软体线路测试设备是针对软体线路板进行测试的设备。

2、但是,现有的测试设备,需要人工上料和人工测试,导致测试效率低、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软体线路自动上料测试设备,可以改善相关技术中的软体线路测试设备测试效率低、操作繁琐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体线路自动上料测试设备,包括;

3、机架;

4、初检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用于对软体线路板进行第一测试;

5、上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初检机构的一侧,用于将待测试的软体线路板输送至所述初检机构上;以及

6、复检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初检机构的一侧,用于接收经过所述初检机构测试完的软体线路板,并对软体线路板进行第二测试。

7、本技术实施例中上述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软体线路自动上料测试设备,上料机构能可以实现自动上料,无需人工操作将其运送至初测机构上,能使上料运输的工作效率提高,且无需人工搬运软体线路版,增加了人工操作的便捷性。

9、并且,初检机构可自动对软体线路板进行第一测试,相比传统人工测试的方法,能够大大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复检机构可以接收经过初检机构测试完的软体线路板,并对软体线路板进行第二测试,相比传统人工复检,既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工序,又将测试工作划分为多个模块,并同时进行测试,互相之间不会干扰,大大加速了测试工作,有利于提高软体线路板的测试效率。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初检机构包括:

11、第一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具有第一传动带;

12、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带传动;

13、多个第一载物机构,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带上,用于承载软体线路板;以及

14、多个第一测试机构,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一载物机构内,所述第一测试机构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载物机构上的软体线路板电连接的测试触点。。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检机构包括:

16、第二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具有第二传动带;

17、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动带传动;

18、多个第二载物机构,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带上;以及

19、第二测试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测试机构的检测端位于所述第二传动带的上方,用于测试所述第二载物机构上的软体线路板。。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载物机构包括:

21、第一壳体,具有滑槽和输出口;

22、推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内;

23、联接绳,所述联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推动件;

24、第一驱动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驱动部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联接绳的另一端,用于驱动所述推动件在所述滑槽内移动;以及

25、弹性件,位于所述推动件远离所述联接绳的一侧,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推动件;

26、其中,所述第一测试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载物机构包括:

28、第二壳体,具有开口和输入口;

29、拨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开口内,所述拨动件可部分伸出所述开口和全部伸入所述开口;以及

30、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拨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拨动件转动,以使所述拨动件伸出和伸入所述开口;

31、其中,所述推动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壳体上的软体线路板从所述输出口推动至所述输入口,所述拨动件用于将软体线路板从所述输入口拨动至完全位于所述第二壳体上。

3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软体线路自动上料测试设备还包括:

33、废料框,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传动带的传动末端,用于收集所述第一传动带的传动末端掉落的经过经所述第一测试机构测试为不合格的软体线路板;

34、收集框,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二传动带的传动末端,用于收集所述第二传动带的传动末端掉落的经所述第二测试机构测试位为合格的软体线路板;以及

35、拾取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用于拾取所述第二载物机构上被所述第二测试机构测试为不合格的软体线路板,并将其放入所述废料框内所述拾取机构包括:

36、移动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

37、伸缩机构,连接于所述移动机构,并位于所述移动机构的下方;以及

38、抓取机构,连接于所述伸缩机构,用于拾取所述第二载物机构上被所述第二测试机构测试为不合格的软体线路板。

3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

40、支撑体,具有滑动腔、连通于滑动腔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41、滑动杆,具有凹槽,所述滑动杆的两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滑动杆穿设于滑动腔,且所述滑动杆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滑动杆位于所述复检机构的上方;

42、第一支撑杆,设置于所述支撑体内;

43、第一转动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并部分位于所述凹槽内;

44、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所述支撑体内,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长度相同;

45、第二转动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并部分位于所述凹槽内;以及

46、第三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体内,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动轮在所述凹槽内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支撑体进行水平移动。

4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机构包括:

48、第三壳体,具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壳体连接于所述支撑体;

49、支撑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壳体内,并可通过所述第三开口部分伸出和伸入所述第三壳体;以及

50、伸缩驱动部,设置于所述第三壳体内,所述伸缩驱动部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支撑部,用于驱动所述支撑部伸出和伸入所述第三壳体。

5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抓取机构包括:

52、第四壳体,连接于所述支撑部;

53、剪切机构,连接于所述第四壳体;

54、第四驱动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第四壳体内,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剪切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剪切机构伸缩;

55、抓取部,连接于所述剪切机构,用于抓取所述第二载物机构上被所述第二测试机构测试为不合格的软体线路板;以及

56、视觉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四壳体上,用于定位所述第二载物机构上的软体线路板的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