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轮速传感器

文档序号:36180214发布日期:2023-11-29 17:18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轮速传感器

本发明涉及轮速传感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轮速传感器。


背景技术:

1、轮速传感器是用来测量汽车车轮转速的传感器。对于现代汽车而言,轮速信息是必不可少的,汽车动态控制系统、汽车电子稳定程序、防抱死制动系统、自动变速器的控制系统等都需要轮速信息,所以轮速传感器是现代汽车中最为关键的传感器之一。

2、轮速传感器整体一般包括传感器外壳、设于传感器外壳内部的传感部件以及连接于传感器外壳外部用于与汽车进行连接装配的紧固螺栓共同组合成轮速传感器,汽车用轮速传感器一般安装在车辆每个车轮的轮毂上前轮刹车盘的位置,在轮速传感器的安装时通过其上的紧固螺栓与车体形成紧固配合而完成对轮速传感器的安装,但是在轮速传感器实际的安装及后续的维修过程中发现一下缺陷:

3、1、由于轮速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较为特殊,其安装空间受到车架、轮毂和其内侧刹车组件等结构的影响,造成其操作空间较为局限,且由于轮速传感器的安装角度较为固定,因此汽车在后续的检修过程中,需要使用特定的拆卸工具(例如内六角扳手)将其上的紧固螺栓完成取出后才可对轮速传感器进行拆卸;

4、2、同理,在检修后的安装时也是需要操作人员将内六角螺栓穿过轮速传感器组件上的传感器外壳并将其一端对准对装配孔,然后通过工具在对其进行旋钮固定,但是内六角螺栓在初始的旋转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倾倒等无法对准等情况,从而容易造成装配困难的情况发生;

5、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轮速传感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轮速传感器,通过设置抵触部件和连接机构等,解决了传统的轮速传感器安装及后续的拆卸较为不便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轮速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外壳、设于传感器外壳一端内部的传感端头及设于传感器外壳内部另一端的电缆壳体连接座,还包括紧固螺栓及固定于传感器外壳表面的壳体连接座,所述壳体连接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紧固螺栓配合的连接机构;

4、设于紧固螺栓表面的抵触部件,所述抵触部件包括下抵触机构、上抵触机构和顶部紧固帽;

5、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于壳体连接座一侧的连接盘、开设于连接盘一侧并可供紧固螺栓通过的弧形槽及开设于弧形槽内壁的内部卡槽;

6、其中,所述连接盘的顶部和底部与壳体连接座分别形成有上配合槽和下配合槽,且上配合槽、下配合槽与弧形槽的圆心均与连接盘的圆心同轴配合。

7、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抵触机构包括下座盘、固定于下座盘表面的连接块及设于连接块外侧的卡扣组件;

8、其中,所述卡扣组件与弧形槽内壁的内部卡槽对应且相适配,同时连接块与弧形槽对应且通过卡扣组件与连接盘形成卡接配合。

9、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抵触机构包括上座盘、转动设于上座盘顶部的滑动盘及与滑动盘顶部同轴固定配合的嵌入防护环。

10、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部紧固帽的底部形成有与嵌入防护环相配合的嵌入槽,且顶部紧固帽的内部开设有供紧固螺栓插入的内置槽。

11、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座盘的顶部和上座盘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防侧滑凸起和第二防侧滑凸起;

12、其中,连接盘的顶部和底部形成有与第一防侧滑凸起和第二防侧滑凸起对应且适配的防侧滑内槽。

13、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卡扣组件包括设于连接块内部的驱动部件和与驱动部件配合的卡扣。

14、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卡扣包括形成于连接块外侧的活动腔、通过销轴活动装配于活动腔内部两侧的摆动臂及形成于摆动臂外侧且与内部卡槽适配的凸面;

15、同一活动腔内的两个摆动臂远离凸面的一端均通过销轴活动装配有调节板,且两个调节板的相端通过销轴共同活动连接有传动拉板。

16、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滑动设于连接块内部的梯形块、抵触滑动于梯形块底部且与四个卡扣上传动拉板相对应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对应的传动拉板远离调节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梯形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连接块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17、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梯形块的顶部延伸至连接块的外部形成有传动压柱,且传动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压板,所述连接盘的底部开设有与传动压板相对应的定位槽。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9、在本申请的方案中:

20、1.通过设置的连接机构,在紧固螺栓旋转若干圈解除对连接盘的抵触后,此时上抵触机构解除对驱动部件的抵触,使卡扣不会形成连接盘的限位,从而可以通过其上的弧形槽将连接盘及其上连接的传感器外壳进行取出,实现了传感部件的快速拆卸,且此时紧固螺栓并未完成拆卸,更加方便了后续传感器外壳及其上传感部件的快速装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轮速传感器不便于进行拆卸的问题;

21、2.通过设置的连接机构,将传感器外壳其上的连接盘通过弧形槽直接套设于紧固螺栓的表面,并移动连接块使其与相应的弧形槽卡合,然后进行紧固螺栓的最后拧紧,从而快速的实现了轮速传感器检修后的装配工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轮速传感器在拆卸后进行安装时,容易造成内六角螺栓不易对准及容易发生安装偏移的的问题;

22、3.通过设置的连接机构和抵触部件,通过上抵触部件和下抵触部件紧贴于连接盘表面的装配,使得驱动机构使卡扣于内部卡槽内展开,完成对连接盘的锁定,从而避免了安装及使用过程中连接盘的自由脱落,同时配合上配合槽和下配合槽的设置,使得紧固螺栓共同完成对上抵触机构和下抵触机构的紧固后,可以使连接盘与其形成更加稳固的整体,而不易发生相对的滑动偏移,有利于轮速传感器更加稳定的安装使用。

23、4.通过设置的上抵触机构和下抵触机构,在紧固螺栓进行旋转实现对连接盘的紧固过程中,通过上盘座与滑动盘的相对滑动,从而避免了顶部紧固帽在旋紧的过程中同步的带动上座盘进行转动,有效的提高了轮速传感器的安装精度,同时将连接盘置于下座盘和上座盘之间进行安装,可以形成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进而降低了因连接盘磨损而导致其与壳体连接座的断裂脱落,且又方便了对较为容易产生磨损的上抵触机构和下抵触机构进行更换而不影响轮速传感器其他整体的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轮速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外壳(10)、设于传感器外壳(10)一端内部的传感端头(101)及设于传感器外壳(10)另一端的电缆壳体连接座(10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螺栓(104)及固定于传感器外壳(10)表面的壳体连接座(103),所述壳体连接座(1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紧固螺栓(104)配合的连接机构(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轮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抵触机构(30)包括下座盘(301)、固定于下座盘(301)表面的连接块(302)及设于连接块(302)外侧的卡扣组件(3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轮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抵触机构(40)包括上座盘(401)、转动设于上座盘(401)顶部的滑动盘(402)及与滑动盘(402)顶部同轴固定配合的嵌入防护环(4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轮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紧固帽(105)的底部形成有与嵌入防护环(403)相配合的嵌入槽,且顶部紧固帽(105)的内部开设有供紧固螺栓(104)插入的内置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轮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座盘(301)的顶部和上座盘(401)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防侧滑凸起(304)和第二防侧滑凸起(40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轮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组件(303)包括设于连接块(302)内部的驱动部件(310)和与驱动部件(310)配合的卡扣(3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轮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320)包括形成于连接块(302)外侧的活动腔(321)、通过销轴活动装配于活动腔(321)内部两侧的摆动臂(322)及形成于摆动臂(322)外侧且与内部卡槽(203)适配的凸面(32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轮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310)包括滑动设于连接块(302)内部的梯形块(311)、抵触滑动于梯形块(311)底部且与四个卡扣(320)上传动拉板(325)相对应的滑动块(312),所述滑动块(312)与对应的传动拉板(325)远离调节板(32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梯形块(3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连接块(30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轮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块(311)的顶部延伸至连接块(302)的外部形成有传动压柱(313),且传动压柱(3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压板(314),所述连接盘(201)的底部开设有与传动压板(314)相对应的定位槽(315)。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轮速传感器,涉及轮速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外壳、设于传感器外壳内部一端的传感端头及设于传感器外壳内部另一侧的电缆壳体连接座,还包括紧固螺栓及固定于传感器外壳表面的壳体连接座,所述壳体连接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紧固螺栓配合的连接机构。本申请通过设置的连接机构,在紧固螺栓旋转若干圈解除对连接盘的抵触后,上抵触机构解除对驱动部件的抵触,使卡扣不会形成连接盘的限位,从而可以通过其上的弧形槽将连接盘及其上连接的传感器外壳进行取出,实现了传感部件的快速拆卸,且此时紧固螺栓并未完成拆卸,更加方便了后续传感器外壳及其上传感部件的快速装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轮速传感器不便于进行拆卸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沈钰杰,花杰,徐兴,任乾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大学扬州(江都)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