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DMP-CEST技术在弱碱性条件下检测GSH巯基的方法及系统

文档序号:36646171发布日期:2024-01-06 23:30阅读:27来源:国知局
基于VDMP-CEST技术在弱碱性条件下检测GSH巯基的方法及系统

本技术涉及磁共振成像,具体涉及基于vdmp-cest技术在弱碱性条件下检测gsh巯基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1、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est(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成像是一种磁共振分子影像技术,基于内源性或外源性中可交换质子与水分子的化学交换作用,可无创获取生物体组织能量代谢、酸碱环境、代谢物含量等微观层面信息,在疾病的识别、诊断、评估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关于cest技术比较经典的原理解释是两池模型,包括自由水池(溶液池)与可交换池(溶质池),通过对可交换池预先施加饱和脉冲,使可交换池中的氢质子得到饱和,进而与周围的自由水池中的氢质子进行化学交换,使水的磁共振信号降低,而通过测定水分子信号的变化,便可以间接获得可交换池中某些代谢物的浓度等信息。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算法的改进,后来学者也提出了三池及多池模型以更好地分析cest。

2、对于cest效应的量化,通常用非对称性磁化转移率(magnetization transferasymmetry,mtrasym)值的高低来反映,从而反映相应代谢物的浓度,公式为:mtrasym(δω)=[i(-δω)-i(δω)]/i0;i0是指未加预饱和脉冲时所得的信号强度,i(δω)是施加饱和脉冲后得到的信号强度,i(-δω)和i(δω)表示同一偏置频率上的负方向值和正方向值。

3、在代谢物基团方面,amide(酰胺)、amine(氨基)、hydroxyl(羟基)质子交换在cest中已被广泛应用,但关于thiol(巯基)-sh质子交换的相关探索还较少。gsh包含氨基和巯基这两个基团,gsh氨基在z谱上产生3.0ppm的信号,这不能与谷氨酸的氨基信号区分开,gsh巯基在z谱上产生-2.5ppm的信号,尽管该信号与noe效应和mtc效应略有重叠,但noe效应可以通过调节饱和能量将其减弱,mtc的影响也可以通过三偏移法将其最小化,因此,-2.5ppm巯基的信号有望成为gsh的特征性信号。gsh对维持体内氧化还原稳态至关重要,而氧化还原稳态与细胞活性密切相关,因此,gsh具有探测氧化还原环境的潜力。有学者在《nmr inbiomedicine》期刊上发表过相关文章(chen j,yadav nn,stait-gardner t,gupta a,price ws,zheng g.thiol-water proton exchange of glutathione,cysteine,and n-acetylcysteine:implications for cest mri.nmr biomed.2020 jan;33(1):e4188),通过cest技术探索了gsh在不同ph下thiol-water的交换速率以及巯基效应的ph依赖性,论证了gsh巯基在ph超过4.7后thiol-water的交换速率会加快,从而降低了饱和效率,导致cest效应下降;同时也通过实验表明,在ph≥5.9之后,gsh巯基就不再有cest效应。

4、在以往的cest序列扫描中,通常是选取一个左右对称的频率范围,按一定步长间距递增式地施加不同频率的饱和脉冲,这种等频率间距的均匀采样方式所花费的扫描时间较多,另外,对于活体的扫描,sar值(电磁波吸收比值)累积也会增加,并可能造成运动伪影。关于cest效应的分析,非对称性磁化转移率(mtrasym)是目前常用的一种简单有效的量化方法,但该方法有以下缺点:(1)容易受到b0场不均匀性的影响;(2)mtrasym容易受到各种混淆参数的影响,包括组织松弛、mt、mtc,更重要的是mtrasym不能从cest对比中区别noe效应;(3)mtrasym没有校正水的纵向弛豫效应,这是影响cest信号幅度的主要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磁共振序列vdmp-cest检测gsh巯基的方法,具体旨在实现弱碱性条件下(人体体液正常的ph值)检测gsh巯基的信号,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转化价值,摆脱了常规cest技术只能在酸性ph条件下检测gsh巯基信号的局限性;同时,结合非均匀采样法,能有效地缩短扫描时间。该方法包括:通过程序设计得到vdmp-cest磁共振扫描序列;利用vdmp-cest序列结合非均匀采样法对试管模型进行扫描;得到的扫描数据经过多池洛伦兹拟合绘制成z谱;通过三偏移法在z谱上定量gsh巯基的信号强度。

2、vdmp-cest最初设计是用于分离快速交换质子和慢速交换质子,其饱和脉冲模块设计成脉冲数量可变、脉冲间距可调的形式,本技术提供的方法是基于vdmp-cest技术,找到合适的脉冲数量和脉冲间距值,配合一定的扫描参数,使这种饱和程度刚好对gsh巯基的标记效率最高,从而实现在弱碱性条件下(人体体液正常的ph值)也能检测到gsh巯基的信号,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转化价值,摆脱了常规cest技术只能在酸性ph条件下检测gsh巯基信号的局限性。

3、同时,有别于常规的cest采样方式,本技术提供的方法创新性运用了非均匀采样法,在扫描的频率范围内设置不均匀的频率间距,在关注的频率点附近采用密集采样,在其它频率区间采用较稀疏的采样,以此可减少采样图像的数量,有效降低扫描的时间,也减少sar值的累积,并且避免运动伪影,通过后处理拟合,同样可得到光滑、精度可靠的z谱,方法简单,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另外,在gsh-2.5ppm巯基信号的定量上,采用三偏移法,避免了采用非对称性磁化转移率分析法时,gsh自身3.0ppm氨基信号可能会对-2.5ppm巯基信号的量化造成的误差影响(3.0ppm距离2.5ppm太近,可能会影响到mtrasym(-2.5ppm)=[i(2.5ppm)-i(-2.5ppm)]/i0的结果),同时也可避免非对称性磁化转移率分析法的其它不足之处,除此之外,三偏移法能够最小化mtc的影响。

4、所谓三偏移法,即在z谱上选择三个偏移频率,其中-2.5ppm是gsh巯基效应的中心频率,-3.0ppm和-2.0ppm是gsh巯基效应上下限的频率,gsh巯基信号强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5、

6、其中,s0是指未加预饱和脉冲时采集的信号强度。

7、在实验验证方面,分别用常规cest序列和vdmp-cest序列扫描gsh溶液的试管,从采集后绘制出的z谱上看,在ph=5.4的酸性条件下,常规cest和vdmp-cest在z谱上均显示出3.0ppm氨基和-2.5ppm巯基的效应;在ph=7.4的弱碱性条件下,3.0ppm氨基的效应既存在于常规cest的z谱上,也存在于vdmp-cest的z谱上,但-2.5ppm巯基的效应仅出现在vdmp-cest的z谱上。以上,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磁共振序列vdmp-cest检测gsh巯基的方法,在ph酸性和弱碱性的条件下都能够检测到gsh巯基效应。由于人体的体液正常酸碱度ph值在7.35~7.44,常规cest无法在此条件下检测gsh巯基信号,而vdmp-cest技术能够实现,因此具有很好的临床转化价值,有望为探测体内氧化还原相关信息提供切实有效的技术支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