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谐波减速机径向受力的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63537发布日期:2023-10-26 19:01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谐波减速机径向受力的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减速机,具体为一种谐波减速机径向受力的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1、谐波减速器是一种机械减速装置,其原理是利用谐波振动的原理将输出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输出轴的减速运动,谐波减速器由一个内部齿轮和一个外部柔性齿轮组成,当输出轴旋转时,柔性齿轮会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产生谐波振动,这种振动会通过柔性齿轮传递到输出轴,从而实现减速,谐波减速器发生减速的原因是内部齿轮的弹性变形导致了内部齿轮齿数的变化,从而使得输出轴的转速降低,内部齿轮的弹性变形会导致其齿数在每个周期内发生微小的变化,这种变化会通过柔性齿轮传递到输出轴,从而导致输出轴的转速降低。

2、柔轮是一个由合金钢制成的薄圆柱形杯,杯的开口端有外齿,柔轮径向柔顺,但扭转得非常僵硬,当波发生器插入柔轮时,齿轮呈椭圆形,柔轮用作输出并连接到输出法兰,其中柔轮周期性地发生变形,因而产生交变应力,使之易于产生疲劳破坏,因此在使用前,需要通过径向检测装置对柔轮的径向受力范围进行检测。

3、现有技术中在对柔轮进行径向检测时,往往通过外界对固定后柔轮外齿施加作用力,然后通过受力传感器检测出柔轮的径向受力范围,但是,由于柔轮是在转动过程中发生的径向形变,通过对固定后的柔轮进行径向压力检测则会导致柔轮的受力的检测结果不够准确,从而难以准确的得知柔轮的径向受力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谐波减速机径向受力的检测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对固定后的柔轮进行径向压力检测则会导致柔轮的受力的检测结果不够准确,从而难以准确的得知柔轮的径向受力范围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谐波减速机径向受力的检测设备,包括主体以及其顶部放置的柔轮,主体顶部转动连接有旋转盘,主体顶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贯穿旋转盘的固定块;

3、主体内部固定有与固定块底部可拆卸连接的固定架,固定块顶部两端固定有固定板,两组固定板内部顶端和底端皆转动连接有丝杆,两组丝杆外侧皆活动连接有升降滑块,两组升降滑块两侧皆转动连接有内撑杆,每两组内撑杆末端转动连接有安装架,两组安装架内层皆固定有无线压力传感器,两组无线压力传感器外侧设置有配合架,两组配合架内侧皆转动连接有与柔轮内壁相贴合的辊轮,其中两组辊轮起到对柔轮的内撑作用,使柔轮可以进行径向变形;

4、主体内部转动连接有与一组丝杆底部可拆卸连接的传动轴,且传动轴外侧固定有从动齿轮,主体内部一侧转动连接有输出轴,输出轴外侧底部固定有主动齿轮,输出轴外侧顶部固定有与从动齿轮相啮合的残齿轮,旋转盘底部固定有连接环,连接环底部固定有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齿圈,主体内部一侧安装有输出端和输出轴底部固定连接的电机;

5、旋转盘内壁边缘位置处开设有空腔,空腔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环,其中活塞环和空腔内壁之间为滑动密封连接,进而在活塞环下降后,可以使空腔内部位于活塞环上方的区域形成负压环境,旋转盘顶部均匀开设有多组与空腔相连通的吸附孔,旋转盘内部两侧皆滑动连接有第二斜块,旋转盘内部两侧皆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滑动板顶部固定有与第二斜块相配合的第一斜块,且第一斜块和第二斜块之间通过t型导向块滑动连接,两组第二斜块顶部固定有压环,滑动板外侧末端固定有位于空腔内部的第三斜块,第三斜块顶部通过t型导向块滑动连接有第四斜块,且第四斜块顶部和活塞环底部固定连接,滑动板内侧末端固定有与旋转盘滑动连接的夹持块,且夹持块起到对柔轮轴孔内壁的限位作用。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盘带动柔轮转动一圈后,此时残齿轮的齿则和从动齿轮啮合,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一定角度,由于丝杆和从动齿轮的传动轴之间为卡合限位连接,进而此时传动轴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使其外侧两组升降滑块做相靠近的方向进行运动,在四组内撑杆的作用下,使两组辊轮在柔轮内层向外侧扩展,进而使柔轮发生径向变形,由于此时柔轮随着旋转盘同时进行旋转,进而可以对柔轮不同位置处的径向受力进行检测。

7、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块底部固定有延伸至固定架内部的第二卡合块,且固定架内部开设有与第二卡合块相配合的第二卡合槽,传动轴顶部固定有延伸至一组丝杆内部的第一卡合块,且一组丝杆底部开设有与第一卡合块相配合的第一卡合槽。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中在第一卡合块和第二卡合块的作用下,使丝杆和传动轴、固定块和固定架之间分别为可拆卸连接,进而便于对柔轮的安装以及取下,其中第一卡合块和第一卡合槽、第二卡合块和第二卡合槽之间为插接,其之间为限位连接,起到对其的径向限位,不会影响对其的轴向限位。

9、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斜块一侧固定有延伸至旋转盘内部的导向杆,且第一斜块和旋转盘之间固定有位于导向杆外侧的复位弹簧。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中复位弹簧复位带动第一斜块复位,进而使第一斜块推动第二斜块以及压环上升复位,且滑动板同步复位,使两组夹持块脱离对柔轮轴孔内壁的内撑限位,进而此时工作人员可以将检测完成的柔轮取下。

11、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转盘一侧设置有与空腔相连通的泄压孔,且泄压孔内部设置有单向阀,其中单向阀内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延伸至外界的顶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中工作人员只需要对泄压孔内部单向阀的顶针进行按压,使外界气压与空腔内部负压互相形成平衡,进而对活塞环上方的负压进行解除,从而使吸附孔脱离对柔轮的负压吸附。

13、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块顶部两侧皆固定有贯穿两组升降滑块的限位杆,且两组升降滑块内部两侧皆开设有与限位杆相配合的通孔。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中两组限位杆起到对两组升降滑块升降时的导向限位作用,使两组升降滑块升降过程中更加稳定。

15、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发明通过将柔轮放置在旋转盘的顶部,此时多组吸附孔对柔轮端面进行吸附固定,使两组辊轮对柔轮内部进行内撑,其中通过电机驱动主动齿轮、齿圈以及连接环带动旋转盘以及柔轮进行旋转,此时主动齿轮通过输出轴同轴带动残齿轮进行旋转,当旋转盘带动柔轮转动一圈后,此时残齿轮的齿则和从动齿轮啮合,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一定角度,由于丝杆和从动齿轮的传动轴之间为卡合限位连接,进而此时传动轴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使其外侧两组升降滑块做相靠近的方向进行运动,在四组内撑杆的作用下,使两组辊轮在柔轮内层向外侧扩展,进而使柔轮发生径向变形,由于此时柔轮随着旋转盘同时进行旋转,进而可以对柔轮不同位置处的径向受力进行检测,具体的说,柔轮每转动一圈,两组辊轮即可以调节其之间的间距,也就是调整柔轮径向变形的程度,柔轮可以在两组辊轮的作用下,从常态逐渐被内撑至最大限度,且不同距离的内撑使其柔轮径向变形后,柔轮皆可以在不同的径向变形程度下整体转动一圈,上述可知,本发明整体可以使柔轮在不同径向变形程度下进行转动一圈,通过两组无线压力传感器对柔轮的径向受力进行检测,整体对柔轮径向受力检测更加全面以及更加准确;

17、2、本发明通过当将柔轮放置本发明内部进行径向受力检测时,首先柔轮底部外侧端面与多组吸附孔顶部的密封圈接触且对其进行挤压,也就是对多组吸附孔进行封闭,此时随着工作人员继续使柔轮下降,此时柔轮底部内侧端面则对压环进行下压,从而使两组第二斜块下压,第二斜块下压则推动第一斜块进行进行移动,从而带动滑动板在旋转盘内部进行滑动,与此同时,滑动板内侧带动夹持块对柔轮端面轴孔内壁进行内撑固定,且滑动板同时带动第三斜块在空腔内部移动,此时第三斜块在其自身斜面的作用下带动第四斜块下降,从而两组第三斜块的下降带动活塞环在空腔内部自上而下进行移动,由于此时多组吸附孔被封闭,进而活塞环上方的空腔形成负压环境,通过多组吸附孔对柔轮的端面进行吸附固定,进而使柔轮和旋转盘之间连接稳定,避免了需要使用外界动力机构对柔轮的限位固定,不仅降低了整体的使用程度,且整体操作起来较为便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