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双极板耐温差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399219发布日期:2023-12-16 01:13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双极板耐温差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金属双极板,具体为一种金属双极板耐温差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1、金属双极板又称集流板,是燃料电池重要部件之一,其具有下述功能与性质:分隔燃料与氧化剂,阻止气体透过;收集、传导电流,电导率高;设计与加工的流道,可将气体均匀分配到电极的反应层进行电极反应;能排出热量,保持电池温场均匀;耐蚀;抗冲击和震动;厚度薄;重量轻;同时成本低,容易机械加工,适合批量制造等,而在金属双极板在进行加工处理后,通槽需要进行耐温差性能测试。

2、现有技术在对金属双极板进行耐温差测试时,通常是将冷气或者热气分别轮流注入耐温差测试箱中,但是轮流注入的方式,不仅需要将大多数热气或者冷气排出后才能进行,而且,操作时间也比较长,因此操作人员需要花费较多人力和物力,同时排出的热气和冷气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的加工成本。

3、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金属双极板耐温差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双极板耐温差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2、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双极板耐温差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包括测试箱和送风箱,所述送风箱设置在测试箱后端,且所述送风箱与测试箱之间形成固定连接,并且所述送风箱和测试箱之间相连通;

3、所述送风箱两侧设置分别设置有两组热风输送筒和冷风输送筒,而两组所述热风输送筒和冷风输送筒分别用于向测试箱内部输送热风和冷风;

4、所述送风箱的后端还设置有两组热风储存罐和冷风储存罐,而两组所述热风储存罐和冷风储存罐分别用于对测试箱内部热风和冷风的储存。

5、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金属双极板耐温差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可选方案,其中:每组所述热风输送筒和冷风输送筒的一端分别与外部热风源和外部冷风源之间相连通,而每组所述热风输送筒和冷风输送筒的另一端分别滑动设置在驱动蜗轮的一侧;

6、所述驱动蜗轮靠近热风输送筒和冷风输送筒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移动滑槽,而所述移动滑槽的横截面为一种环形结构,且每组热风输送筒和冷风输送筒的一端分别滑动在移动滑槽内部,并且所述移动滑槽内部还开设有出风通孔。

7、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金属双极板耐温差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可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蜗轮远离热风输送筒的一侧表面与储风罐的一侧表面形成固定连接,且所述驱动蜗轮和储风罐之间相连通,并且所述储风罐的另一侧表面同样开设有出风通孔,而所述储风罐的外沿处还开设有连接齿口,同时所述储风罐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第二驱动齿条,两根所述第二驱动齿条分别活动设置在热风储存罐和冷风储存罐内部。

8、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金属双极板耐温差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热风储存罐远离第二驱动齿条的表面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气体单向阀和第二气体单向阀,同时所述热风储存罐内部还活动设置有活塞块,所述活塞块的一侧表面还与第二驱动齿条之间形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体单向阀和第二气体单向阀均连接有气管,所述第一气体单向阀和第二气体单向阀进气方向相反。

9、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金属双极板耐温差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可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蜗轮上方还设置有驱动蜗杆,所述驱动蜗轮和驱动蜗杆之间相互啮合,所述驱动蜗杆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形成固定连接,而驱动蜗杆的另一端与连杆的一端形成固定连接,且连杆的一端与驱动丝杆的一端形成固定连接,并且驱动丝杆的另一端活动设置在第三空腔内壁上;

10、所述驱动丝杆表面活动套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一侧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驱动齿条,而所述第三空腔靠近第一空腔的一端还设置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口与第一空腔,所述送风口内部活动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固定套接有驱动齿轮,并且所述驱动齿轮和第一驱动齿条之间相互啮合,此外所述送风口还与气管的另一端相连通。

11、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金属双极板耐温差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可选方案,其中:所述传动杆表面还固定设置有u型接头,所述u型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存风杆,所述存风杆同样设置在送风口内部,并且所述送风口远离传动杆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喷头,同时每个连接喷头均与存风杆相连通。

12、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金属双极板耐温差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三空腔远离热风输送筒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部设置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一端与储风罐相连通,而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与送风口之间相连通,同时所述输送管表面设置有若干根固定杆,若干根固定杆用于将输送管固定设置在第二空腔内部。

13、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金属双极板耐温差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三空腔靠近送风口的一端还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用于对第二驱动齿条进行限位,而所述限位板表面还开设有连接通槽,所述连接通槽用于移动块的移动。

14、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金属双极板耐温差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测试箱前端表面通过铰链活动安装有箱门,而所述测试箱内部还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两侧内壁处对称设置有若干根承托条,而对应的两根承托条上均搭接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用于承托金属双极板。

15、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金属双极板耐温差性能的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s1、操作人员在对金属双极板耐温差性能测试前,首先需要将待测试的金属双极板依次安放在测试箱内部设置的承托板上,当关闭箱门后,此时启动热风输送筒,由于热风输送筒和冷风输送筒一端均活动设置在移动滑槽内部,并且在移动滑槽内部开设有出风通孔,这时外部热风源就会通过热风输送筒输送至驱动蜗轮内部,并由设置在驱动蜗轮另一侧的储风罐输送至输送管中,由于输送管的另一端连通送风口,而送风口连通第一空腔,这就使得外部热风源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输送至测试箱中,并完成对金属双极板的热处理;

17、s2、当金属双极板在进行一段时间的热处理后,此时启动驱动电机,这时与驱动电机形成固定连接的驱动蜗杆就会进行转动,并带动驱动蜗轮进行旋转,由于出风通孔是固定开设在移动滑槽内部的,这就使得随着驱动蜗轮的旋转,出风通孔就会脱离热风输送筒,并且随着持续旋转,出风通孔就会逐渐与冷风输送筒相接触,最后与冷风输送筒相连通,这时启动冷风输送筒,外部冷风源就会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输送至测试箱中,并完成对金属双极板的冷处理;

18、s3、当驱动蜗轮进行旋转的同时,由于驱动蜗轮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储风罐,而储风罐的外沿设置有若干个连接齿口,这就使得驱动蜗轮旋转时,储风罐也会同步进行旋转,而当储风罐旋转时,连接齿口就会与热风储存罐内部的第二驱动齿条形成卡合,当出风通孔与冷风输送筒相连通时,此时连接齿口也与第二驱动齿条完成相应的啮合,而通过这种方式也可将处于测试箱内部的热气收集至热风储存罐内部;

19、s4、当驱动蜗杆进行旋转的同时,由于驱动丝杆通过连杆与驱动蜗杆之间形成固定连接,这就使得驱动丝杆也会与驱动蜗杆进行同步的旋转,而驱动丝杆表面活动套接有移动块,并且移动块表面设置有第一驱动齿条,这就使得随着驱动丝杆的旋转,第一驱动齿条就会向传动杆的方向移动,并且完成与驱动齿轮的啮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让设置在传动杆上存风杆可以伴随着驱动丝杆的旋转进行同步的角度调节,并且当出风通孔与冷风输送筒相连通时,此时设置在存风杆上的连接喷头处于向下的喷射状态;

20、s5、当金属双极板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冷处理后,此时再次启动驱动电机,通过这种方式即可完成热风的切换、冷风的收集以及连接喷头的向上调节,而循环多次后,即可通过检测仪器对金属双极板进行相应的性能检测。

21、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2、1、该金属双极板耐温差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由于在送风箱的后端表面分别设置有两组热风储存罐和冷风储存罐,并且热风储存罐和冷风储存罐内部均设置有活塞块和第二驱动齿条,这就使得随着驱动蜗轮进行旋转切换冷风或者热风时,通过连接齿口与两根第二驱动齿条的交替啮合,从而有效地完成对第一空腔内部热风或者冷风的抽吸收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快速地将第一空腔内部的热气或者冷气进行转换,而且当经过一次循环后,收集的热气或者冷气也可以排入第一空腔中,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输气效率。

23、2、该金属双极板耐温差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由于在驱动蜗杆的一端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有驱动丝杆,这就使得随着驱动蜗杆的转动,驱动丝杆也会同步进行旋转,同时由于在驱动丝杆表面套接有移动块,且移动块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驱动齿条,并且第一驱动齿条与驱动齿轮相啮合,而驱动齿轮固定套接在活动设置在送风口内部的传动杆表面,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有效的让与传动杆上形成固定连接的存风杆可以伴随着驱动丝杆的旋转进行同步的角度调节,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流体力学分析,受热的空气膨胀上升,而受冷的空气下沉,因此当连接喷头向下或者向上进行角度调节时,冷气或者热气就会加速流动,从而提高冷处理或者热处理的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