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CHA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试剂盒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21412发布日期:2023-12-08 22:06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

本发明涉及分析检测,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无酶催化发夹自组装(cha)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试剂盒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液态奶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从而影响其产品品质,特别是黄曲霉毒素m1(afm1)污染,黄曲霉毒素m1(afm1)污染不仅会导致乳制品霉败变质,营养物质损失,降低乳质量,还会对人和动物机体内dna、rna、蛋白质和各种酶类的合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会损害肝脏、肾脏、神经等组织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危害,因此,需要对黄曲霉毒素m1(afm1)进行检测,近年来,传统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有薄层色谱法、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技术,这些技术都存在成本高、耗时长、操作复杂、灵敏度差等不足,因此,需要研发一种现场快速高灵敏检测低含量的黄曲霉毒素m1(afm1)的方法,以保障液态奶食品安全和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无酶催化发夹自组装(cha)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包括靶标识别装置(p1-apt)、信号放大装置和碳点(cds);

2、所述靶标识别装置包括黄曲霉毒素m1适配体apt以及与其部分互补的触发链p1-dna;

3、所述信号放大装置包括发夹dna探针1(hp1)和辅助发夹dna探针2(hp2);发夹dna探针1(hp1)含有c-ag+-c结构;

4、当检测体系中存在黄曲霉毒素m1(afm1)时,促发靶标识别装置(p1-apt)和信号放大装置,发生无酶催化发夹自组装(cha),ag+被释放,进而与碳点(cds)发生光致电子转移,使得碳点(cds)发生明显荧光猝灭。

5、而且,所述黄曲霉毒素m1适配体apt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6、所述触发链p1-dna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7、所述发夹dna探针1(hp1)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8、所述辅助发夹dna探针2(hp2)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9、而且,所述发夹dna探针1(hp1)和辅助发夹dna探针2(hp2)的浓度为300nm;p1-dna的浓度为1μm;apt的浓度为1μm。

10、而且,所述发夹dna探针1(hp1)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发夹dna探针1(hp1)所用dna链溶液(10μm)与硝酸银溶液(50μm)按照最终浓度比为1:6加入到添加了硝酸钠和硝酸镁的mops缓冲液中,混合均匀并室温静置孵育60min制得含有c-ag+-c的发夹dna探针1(hp1)。

11、而且,所述靶标识别装置(p1-apt)的制备方法如下:将10μm50μl的p1-dna和10μm50μl的afm1黄曲霉毒素m1适配体apt混合在400μl添加了硝酸钠和硝酸镁的mops缓冲液中,室温静置孵育30min以形成靶标识别装置(p1-apt)双链dna结构。

12、而且,所述mops缓冲液的浓度为10mm,ph为7.0,其中添加了100mm硝酸钠、2.5mm硝酸镁。

13、而且,所述碳点(cds)的制备方法如下:

14、s1、将5ml甲酰胺和20ml乙醇混合形成澄清溶液,然后将其转移到衬有聚四氟乙烯的反应釜中;

15、s2、将反应釜置于烘箱中于220℃下保持12h,反应结束冷却4h;

16、s3、将所得溶液用透析膜透析48h,随后,用0.22μm膜滤器过滤除去不溶物,然后冷冻干燥。

17、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无酶催化发夹自组装(cha)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的反应原理如下:当检测反应体系中无黄曲霉毒素m1(afm1)存在时,将无法引起cha组装反应的进行,配体apt和触发链p1-dna组成的双链将会稳定存在于溶液中,触发链p1-dna无法释放,就不会触发cha开关组装反应的进行,同时发夹dna探针1(hp1)和辅助发夹dna探针2(hp2)开关将不会被打开,发夹dna探针1(hp1)和辅助发夹dna探针2(hp2)不能发生互补反应。当体系中存在黄曲霉毒素m1(afm1)时,由于黄曲霉毒素m1(afm1)与黄曲霉毒素m1适配体apt结合的亲和力远远大于黄曲霉毒素m1适配体apt与触发链pi-dna之间简单的作用力,所以黄曲霉毒素m1(afm1)会优先与黄曲霉毒素m1适配体apt结合,形成稳定的afm1-apt复合物,之后会释放被置换出来的触发链p1-dna。发夹dna探针1(hp1)将会被自由状态下的触发链p1-dna打开,并且互补配对。同时ag+将从发夹dna探针1(hp1)的c-ag+-c结构中被释放出来,被打开的发夹dna探针1(hp1)又将会与反应体系中的辅助发夹dna探针2(hp2)的碱基结合,形成hp1/hp2双链dna结构,以引发基于cha的循环扩增,而最终触发链p1-dna将会被释放出来继续参与到又一轮cha的循环中,通过不断地循环实现反应的信号放大,而hp1/hp2双链dna结构将会在体系中积累。重要的是在整个反应中,发夹dna探针1(hp1)的c-ag+-c结构会被打开释放ag+,且随着循环反应的进行ag+的释放不断地增加,而大量释放的游离ag+将作为猝灭剂,使得碳点(cds)的荧光猝灭,从而实现黄曲霉毒素m1(afm1)的定量检测。

18、本发明用于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afm1)检测。

19、本发明第三个目的是一种用于黄曲霉毒素m1(afm1)检测的试剂盒包括试剂a:p1-apt溶液、试剂b:发夹dna探针1溶液、试剂c:辅助发夹dna探针2溶液、试剂d:cds溶液、微型反应瓶a,微型温度孵育器、荧光读数仪、微型石英比色皿;使用方法如下:将试剂b加入到微型反应瓶a中,接着加入试剂a和c,混匀放入微型温度孵育器于35℃下共孵育60min,再加入试剂d混匀并转移到微型石英比色皿,然后放入荧光读数仪,设置激发波长330nm,测定并记录376nm的荧光强度。

20、而且,所述a-d试剂的浓度分别为,a:1μm、b:300nm、c:300nm、d:0.1mg/ml。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2、1、本发明为了满足液态奶中黄曲霉毒素m1(afm1)低含量时的高灵敏检测,采用碳点(cds)作为荧光信号分子,利用cha循环反应进一步放大荧光信号,该传感器现实可行。

23、2、本发明通过引入等温扩增技术,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的灵敏度可以得到显著提高,进而增强其在生物传感和纳米医学中的应用潜力,等温扩增技术的操作简单,因此在传感器设计和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此外,该技术的信号放大效果也使得传感器能够检测到低浓度的目标物质,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24、3、本发明构建一种基于无酶催化发夹自组装(cha)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在35℃孵育60min,可以完成高灵敏、特异性检测黄曲霉毒素m1(afm1),检测线性范围为0.1~50ng/ml,检测限为0.1ng/ml,满足国标对乳中afm1限量0.5μg/kg(即0.4ng/ml)的检测;在接种黄曲霉毒素m1(afm1)(1、5、10ng/ml)的牛奶样品检测中,检测回收率分别为99.0%、97.2%和109.5%,rsds低于3%,精密度达到可接受水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