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气体分析的集装箱危险货物智能查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11430发布日期:2024-02-22 21:10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气体分析的集装箱危险货物智能查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主要涉及集装箱气体检测的,具体为一种基于气体分析的集装箱危险货物智能查验装置。


背景技术:

1、集装箱又称货箱,是能装载包装或无包装货进行运输,并便于用机械设备进行装卸搬运的一种组成工具,集装箱多用钢、铅等金属制成,也有用玻璃纤维或高强塑料为材料制作的,其按结构分,有封闭式集装箱、开敞式集装箱和折叠式集装箱等,作为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最大的成功在于其产品的标准化以及由此建立的一整套运输体系,够让一个载重几十吨的庞然大物实现标准化,并且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船舶、港口、航线、公路、中转站、桥梁、隧道、多式联运相配套的物流系统。

2、在对集装箱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提前对集装箱中的气体进行查验,来确保安全性,目前多为人工检测,在检测时,工作人员需要打开集装箱,然后通过气泵和管道将气体抽入到用于存储气体的袋子内,随后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对气体进行检测,判断集装箱内是否有挥发和半挥发性有机物,并由此判断集装箱中是否有危险货物,是否需要对装有货物的箱体进行开箱查验,但是由于货量较大,在对每个集装箱检测前,都需要打开集装箱的门,十分的不方便,且在打开后,集装箱内的气体会与外界的空气迅速接触,导致集装箱内的有害气体会被迅速稀释,从而在用气泵抽取后,降低了检测的精准度,无法有效的判定集装箱内是否有危险货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具体地本发明主要提供了一种基于气体分析的集装箱危险货物智能查验装置,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对集装箱内的气体检测时,需要开门检测,容易导致集装箱内部的气体与外界气体快速接触,并被稀释,影响检测精度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基于气体分析的集装箱危险货物智能查验装置,包括定位驱动机构,所述定位驱动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两个支撑架,且两个支撑架上端共同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的圆孔内转动连接有丝杆和丝杆上的螺母座,所述螺母座通过两个支架连接有矩形横架,所述矩形横架上滑动连接有移动台,且移动台下侧的凸块与矩形横架上的开口相配合,所述移动台上表面一侧设置有支撑台和支撑台下侧的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设置有托架,所述托架上通过管箍安装有气体采集机构。

4、优选地,所述移动台上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齿轮,且齿轮上安装有防尘罩,所述齿轮啮合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设置在矩形横架内。

5、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上侧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杆上端连接,靠近所述第二电机一侧设置有用于检测集装箱通风口位置的传感器。

6、优选地,所述气体采集机构包括防护管,所述防护管末端设置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上设置有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且第二导管长于第一导管,两个导管均位于防护管内,所述防护管前端套有硅胶密封吸盘,所述第二导管前端套有密封罩,且第一导管前端位于硅胶密封吸盘和密封罩之间的空隙处。

7、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管前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点阵排列的密封筒,每个所述密封筒均活动连接有采气针管,且采气针管越靠近前端横截面半径越小,每个所述采气针管的后端位置均等间距环绕设置有多个气孔,每个所述采气针管和对应的密封筒之间均设置有复位弹簧。

8、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管末端设置有清除件,所述清除件和第一导管末端均设置有软管,且与清除件连接的软管上设置有热脱附管,所述热脱附管包括不锈钢外管和活性炭吸附管。

9、优选地,所述清除件包括带有海绵块的内套,所述内套外缠绕有电加热线,所述电加热线外设置有隔热套。

10、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凹槽内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输出端设置有三通接头和两个连接管,两个所述连接管上均设置有电磁阀,且每个连接管均与对应的软管连接,

11、优选地,靠近所述气泵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安装在底座上。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3、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气泵、软管、电磁阀、防护管、定位套、第一导管、密封罩、连接板、密封筒、采气针管、气孔和复位弹簧,实现了利用集装箱上现有的通风口对集装箱内的气体进行采集,无需工作人员打开集装箱,十分的快捷方便,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同时有效的避免了在开箱中被外界空气稀释,降低检测精度的问题,且由点阵排列的密封筒、采气针管和复位弹簧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更好的贴合集装箱通风口的凸起位置,使得部分采气针管能插入通风口的小孔内,直接对集装箱内气体进行采集,提高了效率,且能够插入通风口小孔内的采气针管,对应的复位弹簧不会形变,集装箱内的气体会从采气针管的前端进入,然后由气孔进入到第二导管被采集,部分被通风口外壳阻挡的采气针管,则会向密封筒一侧收缩,复位弹簧压缩,同时气孔会收入密封筒内,阻止了这些不能插入通风口内的采气针管吸取非集装箱内的气体,有效的提高了后期检测的精确度,且采气针管越靠近前端横截面半径越小,使得采气针管本体可以将对应的通风口小孔封堵,避免漏气,且由第一导管和硅胶密封吸盘的作用,使得硅胶密封吸盘在负压的作用下,紧紧吸附在密封罩的外围,起到隔绝气体的作用,从而有效的避免了通风口和密封罩之间漏气,达到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精确度的目的。

14、(2)本发明通过带有海绵块的内套、电加热线和隔热套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采集的气体进行预处理,将气体样品内的细微颗粒杂质和水汽除去,避免后期对活性炭材质的影响,有效的提高了活性炭吸附管的吸附能力,从而更好的将气体样本中的挥发和半挥发性有机物最终富集到热脱附管中,提高了采集气体中挥发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从而提高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的检测精度,更有效的判定集装箱中是否有危险货物,是否需要开箱查验。

15、(3)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底座、支撑架、支撑板、丝杆、螺母座、矩形横架、齿条、移动台和齿轮,实现了对气体采集机构的驱动,使得采样头能够上下和左右任意方向移动,且在传感器和控制器的作用下,对运输过来的集装箱上的通风口位置进行识别校准,并在气缸的推动下将硅胶密封吸盘和密封罩加压在通风口位置,达到自动采集的目的,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操作,十分的方便快捷,满足对大量集装箱内气体的采集工作,提高了采集工作的效率。

16、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17、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的定位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的定位驱动机构分解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的气体采集机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的气体采集机构分解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的硅胶密封吸盘和防护管内部截面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的集装箱通风口示意图;

25、图8为本发明的图5中a区放大示意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