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线束生产的耐温检测装置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78279发布日期:2024-03-12 21:14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线束生产的耐温检测装置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汽车线束高温检测,具体为一种用于汽车线束生产的耐温检测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1、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由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外界的温度以及自身负荷产生的温度对遍布全车的电线束会有很大的影响,高温会导致电线束的绝缘层软化,降低其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甚至会加速电线束的老化,还可能导致电线束的连接处产生氧化反应,从而影响电线束的使用寿命,因此,为了确保汽车线束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和安全性,需要进行耐高温检测。

2、例如公告号cn217084759u的中国授权专利《一种汽车线束的耐高温性能检测装置》,包括高温测试箱、固定条、支撑板和取料机构,高温测试箱的内腔中位于箱体开口两侧的壁体上分别设置有固定条,固定条上在长度方向上滑动导向设置有若干支撑板,支撑板架设在两个固定条之间,支撑板上包含有若干用于悬吊或固定待测线束的安装结构,高温测试箱的外侧设置有取料机构,高温测试箱内的支撑板通过取料机构取出。通过支撑板对线束进行悬吊,能够提升加热腔内空间利用率,提升整体效率,也能使得待测线束能够均匀受热。

3、上述现有技术虽然能够实现对汽车线束的耐高温检测,但是检测方式较为单一,对于汽车线束的检测精准性较差,从而不能客观反映出线束在高温下的实际情况,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汽车线束生产的耐温检测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线束生产的耐温检测装置及其工作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高温检测装置对于汽车线束的检测精准性较差,从而不能客观反映出线束在高温下的实际情况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汽车线束生产的耐温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箱,所述检测箱的前端安装有箱门,且箱门与检测箱连接处铰接,所述检测箱的内部设置有线束安装板,且线束安装板设置有三个;

3、还包括:

4、夹持检测装置,其设置在所述线束安装板的上端,所述夹持检测装置包括底座,且底座与线束安装板相固定,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下弧形夹片,所述下弧形夹片的上端安装有上弧形夹片,且上弧形夹片与下弧形夹片通过铰链连接,所述上弧形夹片和下弧形夹片的内壁上均固定设置有碳纤维增强气囊;

5、压阻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碳纤维增强气囊的内壁上,且压阻式柔性压力传感器与碳纤维增强气囊粘连固定;

6、ccd相机,其设置在所述线束安装板的上方,且ccd相机、压阻式柔性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连接至系统处理器。

7、优选的,所述检测箱的底部设置有风腔,所述风腔的内部安装有电加热板,且电加热板与风腔之间保持间隙,所述风腔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防尘网,所述风腔的两侧均安装有风机,所述检测箱两侧的内壁中均设置有侧风道,且侧风道与风腔相连通,所述检测箱内腔的上下端、线束安装板的内部均设置有高温空气输送管,且高温空气输送管与侧风道相连通,所述高温空气输送管的上下端均设置有若干高温空气出孔。

8、优选的,所述检测箱的一侧设置有风箱,且风箱与检测箱之间通过空气进管连接,所述空气进管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电磁阀,所述风箱的内部安装有制冷装置,所述风箱的一侧安装有第二防尘网。

9、优选的,所述下弧形夹片和上弧形夹片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部设置有两个螺孔,且螺孔之间通过紧固螺丝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碳纤维增强气囊的一端设置有充放气管,充放气管延伸至检测箱的外部,且充放气管与气泵相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检测箱的后端设置有隔热玻璃罩,隔热玻璃罩设置有四个,且隔热玻璃罩延伸至检测箱的内部,所述ccd相机位于隔热玻璃罩的内部。

12、优选的,所述箱门的前端安装有玻璃视窗,且玻璃视窗与箱门密封连接。

13、优选的,所述检测箱的底部为架空结构。

14、用于汽车线束生产的耐温检测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5、步骤一、将箱门打开,将汽车线束放入检测箱内部进行安装固定,将汽车线束放置在下弧形夹片的内部,放置完成后汽车线束呈s型,随后将下弧形夹片与上弧形夹片闭合,将紧固螺丝穿过螺孔形成下弧形夹片与上弧形夹片之间的固定;

16、步骤二、调节初始压力值:通过开启外设气泵,外部空气通过充放气管进入至碳纤维增强气囊的内部,从而碳纤维增强气囊其逐渐膨胀,形成对汽车线束进行挤压,完成紧固以及初始压力调节工作,随后关闭箱门;

17、步骤三、利用电加热板对风腔中的空气进行加热,随后在风机的作用下将高温空气吹送至侧风道中,随着内部气压的升高,高温空气从侧风道进入至高温空气输送管,最后从高温空气出孔排出,此时高温空气能够在汽车线束的上下方向与其发生接触,完成加热工作;

18、步骤四、利用ccd相机将捕获的汽车线束转换为图像信号,然后将其发送到专用图像处理系统,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色彩等信息,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执行各种操作以提取目标特征,然后根据预设的允许范围和其他条件,实现对比识别功能,得出高温下汽车线束与初始状态下的差异性;

19、步骤五、利用压阻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对汽车线束的膨胀压力进行监测,线束压力作用于波纹膜片上,硅油将膜片的压力传感给半导体芯体,受压后其电阻值发生变化,电阻值的变化通过电路转化为电信号输出,能够检测膨胀以及收缩幅度下对线束对夹持检测装置产生的压力;

20、步骤六、在设定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后,选择不同的冷却模式继续对汽车线束进行检测,若只打开电磁阀,令检测箱的内部空气与外界相连通,则为自然冷却,若令风机反向开启,将检测箱内部的空气快速从底部排出,外部常温空气则从空气进管补充至内部,形成对汽车线束的风冷,若在风机反向开启的基础上,开启制冷装置,对周围空气进行冷却,在负压作用下吸附至检测箱的内部,形成对汽车线束的强迫降温。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2、1、本发明通过设有夹持检测装置,用于对汽车线束进行固定,常规状态下弧形夹片与上弧形夹片呈张开状态,将汽车线束放置在下弧形夹片的内部,放置完成后汽车线束呈s型,从而便于均匀受热,随后将下弧形夹片与下弧形夹片闭合,将紧固螺丝穿过螺孔形成下弧形夹片与上弧形夹片之间的固定,为提高汽车线束夹持的稳定性,通过开启气泵,外部空气通过充放气管进入至碳纤维增强气囊的内部,从而令其逐渐膨胀,逐渐对汽车线束进行挤压,从而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该结构不仅固定方式便捷易操作,令汽车线束以合适的状态进行耐高温检测,而且能够灵活控制夹持直径,适配不同规格的线束。

23、2、本发明通过压阻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和ccd相机的配合实现对汽车线束加热状态的实时监测,在碳纤维增强气囊的配合下,能够对压阻式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初始数值进行调节,当传感器接触汽车线束时,线束压力作用于波纹膜片上,其中的硅油受压,硅油将膜片的压力传感给半导体芯体,受压后其电阻值发生变化,电阻值的变化通过电路转化为电信号输出;能够检测膨胀以及收缩幅度下对线束对夹持机构产生的压力,从而得出汽车线束在实际工况下对自身及周围元件产生的影响,而汽车线束上方的ccd相机通过ccd图像拾取设备将捕获的汽车线束转换为图像信号,然后将其发送到专用图像处理系统,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色彩等信息,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执行各种操作以提取目标特征,然后根据预设的允许范围和其他条件,实现对比识别功能,得出高温下汽车线束与初始状态下的差异性,在两种检测机构的配合,能够提高对汽车线束的检测精准性,从而客观反映出线束在高温下的实际情况。

24、3、本发明采用均匀加热结构,利用电加热板对风腔中的空气进行加热,随后在风机的作用下将高温空气吹送至侧风道中,随着内部气压的升高,高温空气从侧风道进入至高温空气输送管,最后从高温空气出孔排出,此时高温空气能够在汽车线束的上下方向与其发生接触,从而提供均匀的加热分布,避免因局部受热不均对整体耐热检测造成干扰。

25、4、本发明通过设有风箱,加热完毕后可选择汽车线束的冷却模式,从而反映汽车线束受热后冷缩的情况,若只打开电磁阀,令检测箱的内部空气与外界相连通,则为自然冷却,若令风机反向开启,将检测箱内部的空气快速从底部排出,外部常温空气则从空气进管补充至内部,形成对汽车线束的风冷,若在风机反向开启的基础上,开启制冷装置,制冷装置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介质制冷,蒸发器快速对周围空气进行冷却,在负压作用下吸附至检测箱的内部,形成对汽车线束的强迫降温,工作人员可根据检测内容选择相对应的冷却模式,从而检测出不同的冷缩状态。

26、5、本发明通过设有碳纤维增强气囊,碳纤维增强气囊采用高温合成材料,使其在高温下仍能保持稳定的形状和尺寸。与常规气囊相比,碳纤维增强气囊在高温环境下的膨胀率明显降低,确保了气囊的可靠性,而且碳纤维增强气囊在高温下不会出现明显的性能衰减,可以在持续高温环境下长时间保持其原有的性能和形状,从而提高高温检测的准确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