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管壳式换热器的泄露检测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06759发布日期:2024-03-05 14:43阅读:17来源:国知局
新型管壳式换热器的泄露检测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泄露检测,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新型管壳式换热器的泄露检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1、管壳式换热器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结构简单、造价低、流通截面较宽、易于清洗水垢;但传热系数低、占地面积大。可用各种结构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制造,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是应用最广的类型。

2、现有的一些新型管壳式换热器管道泄露检查仪通常是利用泄露产生的压力差来检测管道泄露状态,然而这种检测方法局限性大,容易受到管道泄漏位置的不同的影响,当管道长但泄漏量较小时压力差会较小,此时检查仪不容易检测到泄漏现象,不便于实际使用,所以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管壳式换热器的泄露检测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新型管壳式换热器的泄露检测系统及方法,通过使得限位插槽与插杆处可产生缝隙,继而将外界的气体经由第二通孔处进入到储气仓的内腔,继而与透明套内腔的绿矾产生氧化反应而变色,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管壳式换热器的泄露检测系统,包括两个第一限位机构,以及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一限位机构之间的衔接机构;

3、所述衔接机构包括限位套环以及多对衔接杆,多对衔接杆绕所述限位套环所在平面环形中点等间距设置,每对衔接杆包括第一衔接杆和第二衔接杆,每对衔接杆的第一衔接杆与第二衔接杆在所述限位套环所在平面的环形圆周上具有相同的弧线距离;

4、两个第一限位机构以所述限位套环所在平面成镜像对称设置;

5、所述衔接机构的内部设有多个检测机构,所述系统还包括轴向贯穿两个第一限位机构和衔接机构的第二限位机构,每个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的外壁均转动安装有一调节机构;

6、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用于对从被检测的换热管外壁对其待检测的轴向段进行前后定位,所述衔接机构用于对待检测的轴向段内的轴向位置处周向定位,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用于对已定位的待检测的轴向段进行密封,所述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泄漏情况,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辅助调节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在被检测的换热管外壁的定位。

7、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贯穿所述限位套环周向侧的多个定位筒,每个所述定位筒靠近所述限位套环所在平面环形中心点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一弧形密封罩板,每个所述定位筒的轴向内腔开设有储气仓,所述定位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透明套,所述透明套的内腔填充有绿矾,每个所述定位筒的顶部开设有连通储气仓和透明套第一通孔。

8、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定位筒的内腔开设有沿其轴向呈竖直状布置的限位插槽,所述限位插槽的外壁开设有呈贯穿状布置的第二通孔,所述限位插槽的内腔插接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向所述限位套环所在平面环形圆心方向设置的插杆,所述插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弧形撑板,所述密封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定位筒顶端底壁固定连接的伸缩弹簧;

9、所述伸缩弹簧在常态下时将密封块和插杆向靠近所述限位套环所在平面环形中心点的下方顶升,且所述密封块封堵在第二通孔位置处,所述插杆的粗度小于密封块的粗度。

10、进一步地,所述衔接机构包括多个与所述限位套环所在平面相垂直的衔接杆;所述限位套环的外壁一侧以所述限位环套所在平面的环形中心点为中心点,呈环形依次等距状态固定安装有多对电动伸缩杆,每个所述定位筒的顶部外周固定有承托架;每对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顶部均与对应的承托架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分别位于对应的定位筒的顺时针侧和逆时针侧。

11、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两个弧形套,两个弧形套分别固定安装在多对衔接杆所在轴向的方向上且沿其轴向相对设置,每个所述弧形套的内周壁朝向其所在平面中心圆点一侧固定安装有硬质环形管,所述硬质环形管的外壁连通设有进气管,所述弧形套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u型槽,所述第一u型槽的环形凹槽包裹有与硬质环形管相连通的第一气囊圈,所述进气管贯穿所述硬质环形管并径向通入所述第一气囊圈;所述第一u型槽的两侧凸起的第一肋条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气囊圈的环形中轴线所在平面轴对称,所述硬质环形管相对于所述第一气囊圈位于所述第一u型槽环形第一底壁的外侧。

12、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套的内壁上还开设有第二u型槽,所述第二u型槽由两侧凸起的第二肋条以及环形第二底壁组成,所述第二u型槽将所述第一u型槽包裹在内,所述环形第二底壁与所述环形第一底壁部分重合,位于所述第一气囊圈的环形轴线所在平面一侧的所述第一肋条和第二肋条形成环形结构的间隔槽,位于所述第一气囊圈的环形轴线所在平面两侧的间隔槽以位于所述第一气囊圈的环形轴线所在平面镜像对称;所述间隔槽的环形凹槽内腔以其腔体所在环形中点为中心点呈环形依次等距转动安装有多个转板,每个所述转板靠近所述间隔槽的凹槽中心一侧均转动安装有一滚动轮,每个第一限位机构中远离所述衔接机构一侧的弧形套上转动安装有与所述转板固定连接的齿轮盘。

13、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开设在每个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两个弧形套相对侧外周壁的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二弧形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多个沿与所述衔接杆平行方向延伸的衔接型滑板组成的衔接单元,所述衔接单元远离所述衔接机构和靠近所述衔接机构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一环形的限位板,多个所述衔接型滑板中的三个衔接型滑板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转向把;每个所述限位板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多个与齿轮盘啮合的弧形锯齿板。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朝向所述衔接机构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穿透进弧形套内部的主撑杆,所述主撑杆的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的圆周外壁设有第二气囊圈,所述第一盖板的朝向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转动安装有转盘,所述支撑架朝向所述第一盖板一侧设置有套接在所述主撑杆外圆周表面的转筒,所述转筒的后侧安装有第二盖板,所述转筒与所述转盘之间固定安装有多个绕所述轴线等间距环绕排列的辅撑杆,多个辅撑杆均穿过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转筒固定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板的内部开设有多个第一滑槽,多个所述第一滑槽的内腔固定安装有与第二气囊圈相连通的气筒,所述气筒的内腔插接有活塞杆,所述第一盖板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滑槽相连通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与活塞杆固定连接的衔接型滑杆,所述转盘的内部开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槽,多个所述衔接型滑杆分别滑动安装在相应的第一弧形槽的内腔。

16、本发明还提供采用如上所述系统的新型管壳式换热器的泄露检测系统的换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7、第一步、首先将待检测的换热器管套入两个第一限位机构及位于二者之间的所述衔接机构(2)的中空区域内;

18、第二步、通过所述调节机构调节两个所述限位机构与被检测的换热管外壁的贴合度,使两个所述限位机构准确定位贴合被检测的换热管外壁;

19、第三步、通过调节所述衔接机构,对两个第一限位机构在轴向上定位的待检测的换热管的轴向段内的轴向位置进行定位;

20、第四步、将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由前至后伸入被检测的换热管内腔内,对两个第一限位机构定位的轴向段进行密封;

21、第五步、对所述第四步密封后的被检测的换热管内腔轴向段通入氧气,通过所述衔接机构内部的检测机构显示检测定位的轴向段内的轴向位置处被检测的换热管在所述第三步定位的周向位置处泄露情况;

22、第六步、通过多次调整所述衔接机构,调整衔接结构内的检测机构检测的定位的轴向段内的轴向位置处被检测的换热管在所述第三步定位的周向位置,完成所在轴向位置的整个周向检测;

23、第七步、重复所述第三步至第六步,完成两个第一限位机构定位的被检测的换热管的轴向段内所有周向圆柱面泄露情况检测;

24、第八步、调整两个第一限位机构在整个被检测的换热管外周壁上的定位位置,并调整第二限位机构由前至后伸入被检测的换热管内腔的深度,对下一个二者定位的轴向段进行检测。

25、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26、1、本发明通过在换热气管道外壁设有多个检测机构,使得弧形撑板与检测位置进行接触并受力向上推动插杆时,可使得密封块向上延伸进限位插槽的内腔,继而可逐渐使得插杆移动至第二通孔处,此时,限位插槽与插杆处可产生缝隙,继而将外界的气体经由第二通孔处进入到储气仓的内腔,继而与透明套内腔的绿矾产生氧化反应而变色,即可直观的观察出换热管道与弧形密封罩板的接触处存在泄漏的问题,从而快速得出泄漏位置,使用起来十分方便,更便于实际使用;

27、2、本发明通过设置用于限位封堵换热器管道检测区域的第二限位机构,使得该区域的管道外壁存在破损时,气体则从破损处向外壁方向排出,继而结合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时,检测结果能够更加精准,避免管道内腔处于正常流通状态,而针对较小的破损处时,气体流通不畅,继而无法与检测机构接触发生反应,进而造成检测结果不够精准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