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砝码校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13926发布日期:2024-03-13 21:05阅读:45来源:国知局
自动砝码校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称量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砝码校秤装置。


背景技术:

1、自动配料系统的核心是称重,对于玻璃行业来说,物料称重的准确性将影响到玻璃制品的合格率,甚至对窑炉的使用寿命也会造成影响,因此保证称量系统的精准性对于玻璃生产企业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2、由于配料现场粉尘腐蚀、震动等恶劣条件影响,称量系统相关精密元器件或结构可能随时会损坏、脱落,造成称量不准确。为了确保称量系统的准确,许多企业会定期的对秤斗进行校称,而为了减小称量系统故障带来的损失,则需要尽可能的缩短校称的周期。常规的校称方法是由人工将所需重量的单个砝码提放至每个秤斗上,进行校称操作,此种方法耗费大量劳力,且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动砝码校秤装置,使用过程中无需人工将所需重量的砝码提放至每个称量斗上进行校秤操作,节省了大量劳力,且效率相对较高。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砝码校秤装置,包括:

3、称量斗,设置在称量站支架中部,所述称量斗和所述称量站之间通过传感器连接,所述称量斗的外表面固定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安装有气缸驱动器;

4、配重件,包括多个砝码,所述多个砝码中轴线重合,且相互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位于最下方的所述砝码与所述气缸驱动器的驱动端通过活动挂钩连接,所述气缸驱动器能够通过驱动位于最下方的所述砝码上移不同距离,以使多个所述砝码相结合,从而调整称量斗的配重。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称量斗上安装有呼吸器和密封式进料接咀,所述呼吸器用于物料进入称量斗时的排气,所述密封式进料接咀为物料进入称量斗的接口,且所述密封式进料接咀采用布袋软连接。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重件包括配重壳、第一砝码、第二砝码和第三砝码,所述配重壳内纵向开设有多个安装腔,所述多个安装腔从下到上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一砝码、所述第二砝码和所述第三砝码,所述气缸驱动器的驱动端通过活动挂钩连接所述第一砝码,当所述第一砝码上移第一距离时,所述称量斗的配重为所述第一砝码和所述第二砝码的总重量,当所述第一砝码上移第二距离时,所述称量斗的配重为所述第一砝码、所述第二砝码和所述第三砝码的总重量。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重壳包括固定筒、固定板和多个限位环,所述固定板呈环形结构设置并固定在所述固定筒的顶端,所述多个限位环沿所述固定筒中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固定筒内,所述多个限位环和所述固定筒之间形成多个所述安装腔。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环与所述固定筒连接处设置有斜撑面,所述斜撑面的直角边长小于所述限位环的宽度的三分之二。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砝码包括第一配重块和第一顶块,所述第一配重块活动卡接在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顶块呈环形结构设置并设置在所述第一配重块的顶端,所述第一顶块活动卡接在一所述限位环内圈;所述第二砝码包括第二配重块和第二顶块,所述第二配重块活动卡接在位于中部高度的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二配重块和所述第二顶块均呈环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二顶块设置在所述第二配重块的顶端,所述第二顶块活动卡接在一所述限位环内圈;所述第三砝码包括第三配重块和第三顶块,所述第三配重块活动卡接在位于最上方的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三配重块和所述第三顶块均呈环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三顶块设置在所述第三配重块的顶端,所述第三顶块活动卡接在一所述限位环内圈。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重块、所述第二配重块和所述第三配重块的端面与外表面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斜角、第二斜角和第三斜角,所述第一顶块和所述第二顶块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横向贯通所述第一顶块和所述第二顶块的外表面和内表面。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筒的外围套设有砝码罩,所述第一配重块上可拆卸安装有连接挂钩,所述连接挂钩的连接端贯通所述砝码罩位于砝码罩的外部,并与所述活动挂钩连接,所述砝码罩顶端的贯通处安装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呈环形结构设置,所述防尘罩的外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卡接在所述砝码罩顶端的贯通处。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重块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配重块的厚度,所述第二配重块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三配重块的厚度。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安装腔的轴向高度最大,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安装腔的轴向高度最小。

14、上述自动砝码校秤装置,在未使用状态下配重件位于气缸驱动器的正下方,且配重件不会对称量斗施加压力,在未对物料进行称重时启动,称量斗四周多个安装架上安装的气缸驱动器全部启动并上移第一距离,此时称量斗的配重增加,此时计算称量斗的称重情况以及当前配重件的实际配重情况,并根据两者实际情况判断当前称量斗称量物料时是否存在误差,若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则校秤成功。当需要对不同总量物料进行称重或使用不同量程的称量斗对物料进行称重时,启动气缸驱动器并上移第二距离,其中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从而使配重件的当前配重不断增加至合适数值,通过使用与称重状态下对应重量的配重件,使得该称量斗在称量物料时的准确性更高,且使用过程中无需人工将所需重量的砝码提放至每个称量斗上进行校秤操作,节省了大量劳力,且效率相对较高。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砝码校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砝码校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量斗上安装有呼吸器和密封式进料接咀,所述呼吸器用于物料进入称量斗时的排气,所述密封式进料接咀为物料进入称量斗的接口,且所述密封式进料接咀采用布袋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砝码校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件包括配重壳、第一砝码、第二砝码和第三砝码,所述配重壳内纵向开设有多个安装腔,所述多个安装腔从下到上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一砝码、所述第二砝码和所述第三砝码,所述气缸驱动器的驱动端通过活动挂钩连接所述第一砝码,当所述第一砝码上移第一距离时,所述称量斗的配重为所述第一砝码和所述第二砝码的总重量,当所述第一砝码上移第二距离时,所述称量斗的配重为所述第一砝码、所述第二砝码和所述第三砝码的总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砝码校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壳包括固定筒、固定板和多个限位环,所述固定板呈环形结构设置并固定在所述固定筒的顶端,所述多个限位环沿所述固定筒中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固定筒内,所述多个限位环和所述固定筒之间形成多个所述安装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砝码校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与所述固定筒连接处设置有斜撑面,所述斜撑面的直角边长小于所述限位环的宽度的三分之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砝码校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砝码包括第一配重块和第一顶块,所述第一配重块活动卡接在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顶块呈环形结构设置并设置在所述第一配重块的顶端,所述第一顶块活动卡接在一所述限位环内圈;所述第二砝码包括第二配重块和第二顶块,所述第二配重块活动卡接在位于中部高度的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二配重块和所述第二顶块均呈环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二顶块设置在所述第二配重块的顶端,所述第二顶块活动卡接在一所述限位环内圈;所述第三砝码包括第三配重块和第三顶块,所述第三配重块活动卡接在位于最上方的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三配重块和所述第三顶块均呈环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三顶块设置在所述第三配重块的顶端,所述第三顶块活动卡接在一所述限位环内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砝码校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重块、所述第二配重块和所述第三配重块的端面与外表面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斜角、第二斜角和第三斜角,所述第一顶块和所述第二顶块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横向贯通所述第一顶块和所述第二顶块的外表面和内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砝码校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的外围套设有砝码罩,所述第一配重块上可拆卸安装有连接挂钩,所述连接挂钩的连接端贯通所述砝码罩位于砝码罩的外部,并与所述活动挂钩连接,所述砝码罩顶端的贯通处安装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呈环形结构设置,所述防尘罩的外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卡接在所述砝码罩顶端的贯通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砝码校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重块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配重块的厚度,所述第二配重块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三配重块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砝码校秤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安装腔的轴向高度最大,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安装腔的轴向高度最小。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砝码校秤装置,包括称量斗和配重件,称量斗设置在称量站支架中部,称量斗和称量站之间通过传感器连接,称量斗的外表面固定有安装架,安装架上安装有气缸驱动器;配重件包括多个砝码,多个砝码中轴线重合,且相互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位于最下方的砝码与气缸驱动器的驱动端通过活动挂钩连接,气缸驱动器能够通过驱动位于最下方的砝码上移不同距离,以使多个砝码相结合,从而调整称量斗的配重。通过使用与称重状态下对应重量的配重件,使得该称量斗在称量物料时的准确性更高,且使用过程中无需人工将所需重量的砝码提放至每个称量斗上进行校秤操作,节省了大量劳力,且效率相对较高。

技术研发人员:邓家辉,蔡志相,曹海青,余磊,周海涛,向学涛,吴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楚大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