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夹持的电流钳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34547发布日期:2023-07-28 09:15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夹持的电流钳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流钳表,具体涉及一种便捷夹持的电流钳表。


背景技术:

1、在电力运维作业过程中,尤其是针对二次侧的电力设备,经常使用钳形电流表检测二次侧设备中线缆的电流,钳形电流表是处理异常、检测电路电流必不可少的工具。

2、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尤其是登高作业在针对架空线路进行电流检测时,一方面受制于登高作业作业面的限制,人员不便于随意转动,另一方面部分线缆架设轨迹倾斜和两侧相邻磁壶间的线缆弯曲环绕,然而现有的电流钳大多采用单侧钳口或双侧同步打开的方式,在使用过程中手动打开钳口,控制电流钳转动以卡入不同倾斜架设或环绕连接的线缆,当电流钳为了卡入线缆倾斜时,电流钳上的显示控制界面人员无法直接看到和控制,需要扭动身体以及弯腰侧向观察,最终导致使用不便的问题。

3、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捷夹持的电流钳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背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捷夹持的电流钳表,实现不需要人员转动电流钳表本体即可进行针对多角度弯曲线缆进行夹持的效果,便捷控制,不需要弯腰侧身观察和显示控制界面,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现有的在针对不同架设轨迹和弯曲的线缆进行卡入测量时卡入不便和显示控制界面同步转动不便于观察调控的问题。

2、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便捷夹持的电流钳表,包括电流表本体,所述电流表本体安装在主滑架的一侧面上,该主滑架呈u型,所述主滑架开口端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第一转动槽内安装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上安装有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包括两个转动开合的钳夹,两个所述钳夹的一端对称转动安装在所述转动部所包括的转动柱上;所述主滑架上滑动安装有控制所述转动柱转动的旋转驱动部;所述主滑架上滑动安装有控制两个所述钳夹开合的控制弹性牵引部;通过按压弹性牵引部滑动来控制两个所述钳夹张开,持续推动弹性牵引部滑动推动所述旋转驱动部滑动,所述旋转驱动部控制所述转动柱进行0-180度转动。

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电流表本体顶面朝上,通过按压推动控制弹性牵引部来控制两个钳夹张开,然后持续推动弹性牵引部会带动旋转驱动部滑动,旋转驱动部滑动的过程中控制转动柱进行0-180度转动,转动柱转动过程带动两个钳夹进行转动,实现以不同开口夹角卡入线缆,此种设计通过便捷控制来实现不同的夹持角度,无需人员弯腰侧身,同时能够使得电流表本体保持水平,方便操控,线缆卡入后松开弹性牵引部复位即可实现自动卡入锁合线缆,此时手指收缩由按压弹性牵引部滑至按压旋转驱动部,控制顺畅,满足人体工程学设计。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主滑架两边内侧对称设有第一滑槽,该第一滑槽的一端贯通所述第一转动槽,所述转动柱一端通过连接轴转动安装在第一转动槽内,所述连接轴另一端贯穿所述固定座并连接有螺柱,且连接处设有第一档环,所述螺柱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档环,所述转动柱的直径小于两个所述第一滑槽间距。

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柱上径向对称设有第二转动槽,同时两个所述第二转动槽内侧端通过通槽连通,所述转动柱柱面上对称设有分离块,该分离块位于第二转动槽朝向旋转方向的前侧,同时所述分离块沿着旋转方向至另一转动槽的所述转动柱外侧端设有弧形盖板。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所述钳夹的一端具有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二转动槽内,所述连接段的旋转动具有开口,所述钳夹内置有第一铁芯,两个第一铁芯位于开口侧的一端通过第二铁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铁芯贯穿所述通槽,所述第二铁芯的外侧套装有线圈,所述线圈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贯穿所述转动柱圆柱面的导线,该导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流表本体,两个所述钳夹的另一端套装有相互吸合的磁铁。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所述旋转驱动部包括框型滑架,所述框型滑架靠近所述固定座的一侧中部通过设有螺纹孔安装在所述螺柱上,所述框型滑架的上下板分别插入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一滑槽内,同时所述框型滑架背离所述固定座的一侧上下通过弹性件与所述主滑架连接。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所述框型滑架的上下板均贯穿设有第二滑槽,同时靠近所述固定座一侧的所述框型滑架上下对称设有穿线口,该穿线口与第二滑槽连通,同时所述框型滑架上滑动安装有弹性牵引部。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牵引部包括滑板,所述滑板的上下端分别贯穿上下设置的第二滑槽,且所述滑板上下端的一侧对称连接有弹性条,所述连接段外侧设有凸起,该弹性条的另一端穿过穿线口和第一滑槽的一端连接在凸起上。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主滑架的一侧设有防滑纹。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3、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流表本体安装在主滑架的一侧面上,该主滑架呈u型,主滑架开口端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的转动槽内安装有转动部,转动部上安装有检测部,检测部包括两个转动开合的钳夹,两个钳夹的一端对称转动安装在转动部所包括的转动柱上;主滑架上滑动安装有控制转动柱转动的旋转驱动部;主滑架上滑动安装有控制两个钳夹开合的控制弹性牵引部;通过按压弹性牵引部滑动来控制两个钳夹张开,持续推动弹性牵引部滑动推动旋转驱动部滑动,旋转驱动部控制转动柱进行0-180度转动;

14、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电流表本体顶面朝上,通过按压推动控制弹性牵引部来控制两个钳夹张开,然后持续推动弹性牵引部会带动旋转驱动部滑动,旋转驱动部滑动的过程中控制转动柱进行0-180度转动,转动柱转动过程带动两个钳夹进行转动,实现以不同开口夹角卡入线缆,此种设计通过便捷控制来实现不同的夹持角度,无需人员弯腰侧身,同时能够使得电流表本体保持水平,方便操控,线缆卡入后松开弹性牵引部复位即可实现自动卡入锁合线缆,此时手指收缩由按压弹性牵引部滑至按压旋转驱动部,控制顺畅,满足人体工程学设计。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捷夹持的电流钳表,包括电流表本体(100),所述电流表本体(100)安装在主滑架(200)的一侧面上,该主滑架(200)呈u型,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夹持的电流钳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滑架(200)两边内侧对称设有第一滑槽(210),该第一滑槽(210)的一端贯通所述第一转动槽(310),所述转动柱(610)一端通过连接轴(611)转动安装在第一转动槽(310)内,所述连接轴(611)另一端贯穿所述固定座(300)并连接有螺柱(613),且连接处设有第一档环(612),所述螺柱(613)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档环(6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捷夹持的电流钳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柱(610)的直径小于两个所述第一滑槽(210)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捷夹持的电流钳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柱(610)上径向对称设有第二转动槽(615),同时两个所述第二转动槽(615)内侧端通过通槽(616)连通,所述转动柱(610)柱面上对称设有分离块(620),该分离块(620)位于第二转动槽(615)朝向旋转方向的前侧,同时所述分离块(620)沿着旋转方向至另一第二转动槽(615)的所述转动柱(610)外侧端设有弧形盖板(6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捷夹持的电流钳表,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夹(710)的一端具有连接段(711),所述连接段(711)的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二转动槽(615)内,所述连接段(711)的旋转动具有开口(713),所述钳夹(710)内置有第一铁芯(720),两个第一铁芯(720)位于开口(713)侧的一端通过第二铁芯(73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铁芯(730)贯穿所述通槽(616),所述第二铁芯(730)的外侧套装有线圈(740),所述线圈(740)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贯穿所述转动柱(610)圆柱面的导线,该导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流表本体(100),两个所述钳夹(710)的另一端套装有相互吸合的磁铁(75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捷夹持的电流钳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部(400)包括框型滑架(410),所述框型滑架(410)靠近所述固定座(300)的一侧中部通过设有螺纹孔(450)安装在所述螺柱(613)上,所述框型滑架(410)的上下板分别插入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一滑槽(210)内,同时所述框型滑架(410)背离所述固定座(300)的一侧上下通过弹性件(440)与所述主滑架(20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捷夹持的电流钳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型滑架(410)的上下板均贯穿设有第二滑槽(420),同时靠近所述固定座(300)一侧的所述框型滑架(410)上下对称设有穿线口(430),该穿线口(430)与第二滑槽(420)连通,同时所述框型滑架(410)上滑动安装有弹性牵引部(5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捷夹持的电流钳表,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夹持的电流钳表,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捷夹持的电流钳表,属于电流钳表技术领域,现有的在针对不同架设轨迹和弯曲的线缆进行卡入测量时卡入不便和显示控制界面同步转动不便于观察调控的问题,本技术包括电流表本体,电流表本体安装在主滑架的一侧面上,主滑架开口端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上安装有转动部,转动部上安装有检测部,检测部包括两个转动开合的钳夹,两个钳夹的一端对称转动安装在转动部所包括的转动柱上;主滑架上滑动安装有旋转驱动部和弹性牵引部;通过按压弹性牵引部滑动来控制两个钳夹张开,持续推动弹性牵引部滑动推动旋转驱动部滑动,旋转驱动部控制转动柱进行0‑180度转动,由此实现控制钳夹任意线缆卡入的夹角的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陈识微,蒋鲁军,赵国庆,郎宏飞,徐乙明,骆正文,王玺,茅晓青,朱华锋,高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