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化CO2渗吸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79686发布日期:2023-12-06 22:41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视化CO2渗吸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co2利用封存、石油开采,尤其涉及一种可视化co2渗吸系统。


背景技术:

1、渗吸系统可应用于co2驱油封存领域及石油、天然气、煤炭开发方面。现有的渗吸系统不能直观地观测并记录渗吸过程;功能简单,不方便计量渗吸的量、含油饱和度等;温度、压力控制不准,使得测试结果计量不准确,给研究结果带来较大误差;一般的系统仅仅考虑一种气体的渗吸过程,对多种气体或其它流体的渗吸作用没有考虑;有的设备操作控制速度慢、效率低、误差大、易损坏、不安全。操作不方便,不能对渗吸过程进行更好地控制,甚至存在安全隐患,给渗吸过程研究的开展带来极大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可视化co2渗吸系统。

3、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视化co2渗吸系统,包括:

4、气体供应组件,所述气体供应组件包括上下游依次设置的气瓶、第一流量计和活塞容器,所述第一流量计设置在所述气瓶的出口端,所述活塞容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量计出口管线的支路上;

5、设置在所述气体供应组件下游的可视釜,所述可视釜内设置具有计量刻度的玻璃分析仪,岩样固定设置在所述玻璃分析仪下部;

6、背压控制装置,所述背压控制装置包括手动泵和多个背压阀,多个所述背压阀设置在所述可视釜的进口端和出口端;

7、控温箱,所述控温箱设置在所述可视釜的外围;

8、抽真空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设置在紧邻所述可视釜入口管线的支路上。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量计与所述活塞容器之间的管线上紧邻所述第一流量计设置第一单向阀。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塞容器的下部连接注入泵,所述注入泵的输入端连接水槽。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玻璃分析仪开口向下竖直放置,所述岩样与所述玻璃分析仪之间密封固定连接。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视釜为透明材质,所述可视釜侧面设置光源和摄像机。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视釜顶部设置安全阀。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压阀包括第一背压阀和第二背压阀,所述第一背压阀设置在所述可视釜的入口端,所述第二背压阀设置在所述可视釜的出口端,所述第二背压阀出口管线上设置第二流量计。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动泵的输出端连接缓冲罐,所述缓冲罐的出口端通过管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背压阀和所述第二背压阀。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背压阀与所述活塞容器之间的管线上紧邻所述第一背压阀设置第二单向阀。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塞容器紧邻上部出口端和所述可视釜顶部均设置压力计和温度计。

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9、本实用新型的可视釜和玻璃分析仪可以直观方便地读取渗吸量并且观测渗吸过程;流量计、活塞容器及第一温度计和第一压力计配合可以准确计量进出可视釜的气体的量;背压控制装置可以稳定、准确控制进出可视釜的压力;控温箱使得控温准确,热惯性小;安全阀可以对渗吸过程进行更好地控制,减少安全隐患,给试验研究的开展带来极大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视化co2渗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量计与所述活塞容器之间的管线上紧邻所述第一流量计设置第一单向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容器的下部连接注入泵,所述注入泵的输入端连接水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分析仪开口向下竖直放置,所述岩样与所述玻璃分析仪之间密封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釜为透明材质,所述可视釜侧面设置光源和摄像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釜顶部设置安全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压阀包括第一背压阀和第二背压阀,所述第一背压阀设置在所述可视釜的入口端,所述第二背压阀设置在所述可视釜的出口端,所述第二背压阀出口管线上设置第二流量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渗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泵的输出端连接缓冲罐,所述缓冲罐的出口端通过管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背压阀和所述第二背压阀。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渗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压阀与所述活塞容器之间的管线上紧邻所述第一背压阀设置第二单向阀。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容器紧邻上部出口端和所述可视釜顶部均设置压力计和温度计。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视化CO<subgt;2</subgt;渗吸系统,包括气体供应组件、可视釜、背压控制装置、控温箱和抽真空装置,气体供应组件包括上下游依次设置的气瓶、第一流量计和活塞容器;可视釜内设置具有计量刻度的玻璃分析仪,岩样固定设置在玻璃分析仪下部;背压控制装置包括手动泵和多个背压阀;控温箱设置在可视釜的外围。本技术的可视釜和玻璃分析仪可以直观方便地读取渗吸量并且观测渗吸过程;流量计、活塞容器及第一温度计、第一压力计配合可以准确计量进出可视釜的气体的量;背压控制装置可以稳定、准确控制进出可视釜的压力;控温箱使得控温准确,热惯性小;安全阀可以对渗吸过程进行更好地控制,减少安全隐患,给研究带来极大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朱明宇,李克相,张茂元,郭建忠,孙京,周文斌,赵清泉,李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